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實現從0到1後 網易雲音樂怎樣做到規模化增長

實現從0到1後 網易雲音樂怎樣做到規模化增長

時間:2024-10-29 08:55:25

圖片來源:https://www.yicai/news/5412164.html我畢業于浙江大學工業設計系,工作的第一年作為一名設計師在支付寶的生活助手工作,後來逐漸轉型做産品。

我正兒八經的産品經理經曆是從網易開始的。2012年,網易的丁總(丁磊,網易CEO)想要立項一個音樂項目,我非常有幸地做了這個項目的産品負責人,後來一直陪伴着網易雲音樂走到現在。

網易雲音樂上線這幾年,收到了很多贊譽。很多用戶感覺雲音樂特别懂用戶的心,不僅能找到他喜歡的歌,還能通過音樂的互動與其他人産生共鳴。我将以網易雲音樂這個産品為例,分享我作為一個産品經理的思維方式。

在一片紅海中尋找一個獨特的切入點

網易雲音樂剛上線時,國内的音樂市場幾乎被一些巨頭瓜分殆盡。他們大多都已經成立了5-10年,擁有過億的用戶。

網易決定進入這個行業時,我面臨着很多産品經理都要面臨的問題:如何在一片紅海中尋找一個獨特的切入點。而雲音樂之所以能夠成功切入市場,後來居上,我認為主要靠這4個字:思考本質。

我的整個思考過程其實有一個地圖,或者叫方法論。這個方法論是從我開始做産品經理以來,一直在不斷訓練和疊代的方法。不管我做什麼産品,還是思考什麼問題,基本都是這三個套路:第一,思考這個問題的本質;第二,分析周圍的競争對手;第三,思考所在行業和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

用戶對音樂産品的本質需求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讓他聽到自己喜歡的歌。這又包含三個層面:第一,要有足夠大量的曲庫。第二,要有“發現”功能,讓這幾千萬首歌發揮它的價值,否則就隻是買了一堆數據庫而已。第三,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用戶就如同嗷嗷待哺的嬰兒,對好聽的音樂渴求不及,但這個本質需求在中國從來沒有被滿足過。

在網易雲音樂之前,音樂軟件巨頭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曲庫型産品。所謂曲庫型産品,就是大部分用戶隻能通過搜索找到自己想聽的歌曲。

這些巨頭沒有把“發現音樂”作為一個最重要的方式去做,更多是一種聽歌的工具。音樂并不是在這個地方開始流行的,而是在其他地方流行起來用戶知道了,才來這個地方聽。

除了這些巨頭,還有一些小衆産品。他們有發現音樂的功能,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産品都太複雜,功能太多,重心不是很明确。

更重要的是,他們缺乏與大衆的連接。雖然占據了一個小衆市場,但是總體體量太小。音樂是全人類共同的需求,如果所占的體量太小,就沒有辦法創造更大的能量和影響。

在思考完市場的競争以後,我們會思考行業未來發展的問題。以前,音樂傳播的主要方式是打榜和媒體介紹。藝人出一首新歌後,會交給經紀公司發行,經紀公司把它推到各個電台、排行榜去打榜,讓聽衆知道。

現在這種方式被用戶分享傳播的方式取代,用戶的影響力要比CD時代大很多。以前不管是電台、排行榜還是唱片公司,沒有一家能夠覆蓋數億的互聯網用戶。現在不一樣了,網易雲音樂可以覆蓋數億的用戶。這就意味着如果你在這個平台上能夠做出非常優秀的作品,你的影響力将是以前的好多倍。

音樂的傳播和互動方式的改變,也會改變整個音樂行業的利潤分配,進而引起整個行業的變革。

總結起來,需求的本質就是讓用戶聽到他喜歡聽的歌;行業競争狀況是,競争對手長于曲庫,但是卻發現不了好音樂;行業的未來是,音樂的傳播和利潤分配方式都将會變化。這三個點交集在一起就會發現,其實都指向了一個問題:如何讓用戶發現自己喜歡聽的歌?

用目标拆解法切入市場

既然我們的關鍵目标是讓用戶聽到他喜歡的歌,怎麼做到這一點?采取關鍵目标拆解的方法。

第一,要拓展信息面。以前用戶可能隻知道台灣、香港、内地的明星,對于世界上很多好聽的音樂并不知道,我們要能夠拓展信息面,讓用戶接觸到這些信息。

第二,要匹配用戶的興趣。我們通過調查發現,幾百萬的曲庫中,真正被用戶聽的隻有區區10萬首,從資源的角度來講完全是浪費。所以一定要通過算法推薦去匹配用戶的興趣。

第三,要用傳播做放大器,把人和人之間互相分享的網狀結構建立起來。

通過拆解,我們得出的結論是:要創造一個把音樂和用戶真正連接起來的産品,讓用戶聽到更多他喜歡聽的歌,而不是讓曲庫靜靜地躺在那裡,讓用戶隻聽他以前知道的歌。

圍繞着這個目标,我們定義了網易雲音樂的産品功能:UGC、個性化和社交。UGC代表了我們要去做歌單,個性化代表了要去做推薦算法,社交代表了我們做評論、關注關系等。

我們在思考切入點的時候,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

首先一定要細分。細分又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有機會在細分市場上做到第一。如果我們一開始想做大衆産品,完全沒有機會,因為大衆産品的市場已經被牢牢占據了。隻有找到一個細分領域,并且在這個細分領域裡有機會做到第一名的時候,才值得去切入。做不到第一名,就沒戲。另一方面,要能夠與大衆連接。因為考慮細分的時候很可能找到的切入點要麼過窄、要麼過于高精尖。

其次一定要是新興的、面向未來的方向,一定要站在未來來看現在。當我們在2012年思考要去做網易雲音樂,切入這個市場的時候,我們考慮的是三五年以後,音樂市場可能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要面向未來去做産品。

把歌單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歌單其實就是用戶組織一批歌,然後分享給其他人。歌單并不是雲音樂首創的産品,但是我們把歌單做到了行業第一。

第一,把歌單當成核心功能來做。雲音樂是第一個以歌單為核心的産品,因為我們認為用戶UGC的分享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雲音樂一開始上線的版本,非常不容易用,因為首頁沒有播放列表,隻有歌單,對用戶習慣形成了特别大的挑戰。這件事我們一直沒改,原因就是我們堅持以歌單為核心,希望去教育這個市場。

第二,最大化降低歌單的門檻。我們希望歌單不是小衆精英的玩具,應該是全人類的東西,所有人都能夠很簡單地去創作自己的歌單,分享給别人,就像拍一張自己的自拍照那麼簡單。所以,我們堅決把歌單的門檻降低。為此我們研究了一些技術,比如自動化生成歌單的封面,用戶連傳圖都不需要。

第三,把重心全部放在打造UGC的循環上。很多喜歡做歌單的用戶都來到了雲音樂,因為對于網易雲音樂來講,歌單就是我們的核心功能,用戶做的歌單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曝光和尊重。

第四,把歌單融入到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開始,用戶在雲音樂上創建歌單,是按照傳統的音樂分類方法去做的,比如搖滾歌單、民謠歌單、流行音樂歌單等,這段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事實證明,用戶比我們聰明得多。用戶逐漸開始做作業的歌單、跑步的歌單、發呆的歌單、開車的歌單、助眠的歌單,把歌單融入了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5年,我們策劃了一次歌單傳播活動,通過大數據篩選出來一些我們認為最有可能傳播出去的歌單。

篩選出來後,我們去微博上做推廣,花了非常少的錢,帶來了大量的關注和用戶。一次推廣就能帶來20萬用戶,每個用戶成本單價低的令人發指。

把推薦算法應用到所有用戶發現音樂的場景

網易雲音樂不是第一家做推薦的,但我們把推薦做到了極緻,把推薦算法應用到了所有用戶發現音樂的場景,這在國内是第一家。

第一,讓用戶感覺到“懂我”。

推薦的本質是什麼?答案是懂我。很多人說推薦的時候,說的是千人千面。其實千人千面和懂我之間是有很大的區别。

懂我是站在用戶的視角,推出來的東西讓人感覺很懂我;千人千面是在發行的視角,發出去的内容要千人千面。

讓用戶感覺到你懂他,他就會非常信賴你。

第二,打造驚喜感。用戶以前聽過的歌,如果再次在雲音樂上聽到會非常激動。

我們從評論的數據裡扒取了幾個關鍵詞:記憶、不記得歌名、想起來了、驚喜等,篩選出了100首歌曲作為核心的種子,再通過算法去找這100首歌的相似歌曲,然後往推薦算法系統裡投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人和人都是相似的,同年代的一批歌其實數量不多,最多上萬首,找出來以後扔到推薦系統裡,幾千萬人都會覺得好懂我,用戶會非常有驚喜感。

在雲音樂做評論以前,過往的市場研究報告都說,隻有5%的用戶看評論。現在雲音樂的官方數據是有50%的用戶看評論,幾年時間增長10倍。

我們的産品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個評論一個贊。很簡單的功能,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力量?

因為它滿足了用戶通過音樂想要實現共鳴的心理訴求。

人的記憶是碎片化的,共鳴就是把一些記憶的碎片連接在一起,把以前的記憶調動起來。

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讓用戶去發表評論,通過短短的140個字把自己的記憶碎片寫出來。這些碎片會引起其他有相似碎片的用戶的共鳴。

圖片來源:http://ent.cnr.cn/zx/20171226/t20171226_524076176.shtml長遠戰略:賦能音樂玩家共建内容生态

網易雲音樂的長遠戰略,是賦能音樂玩家,共建内容生态。通過在互聯網上構建新的盈利方式,讓真正生産内容的音樂人獲利,重塑利潤分配機制。

這樣的路線同樣源于我對行業的深度思考:音樂行業最本質的是内容,而這恰恰是中國現在最缺的,内容源頭處在音樂行業食物鍊的最底端。

比如,打造一個音樂人的指數系統。讓音樂人能夠通過數字來衡量自己,非常直觀地分析出一個音樂人和他的作品火熱的程度。讓音樂人自主簽約合作平台,最大限度保證音樂人的權益;以及打造音樂廣告分成系統。

我們用雲音樂流量和口碑最好的地方去做廣告,然後将廣告收入分成給音樂人。

有些音樂人每月可以拿到幾十萬元,相比較于以前一次演出幾千塊的收入,已經非常多了。

産品經理的核心能力有兩個:深度思考和用戶洞察。

深度思考分為四個方面:第一,本質思考。不斷去問自己為什麼。

第二,重點思考。你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重點是什麼,把它做到極緻。

第三,往上層思考。當我負責一個功能的時候,我要思考我的老大為什麼要這樣做。

第四,往不同思考。要有開放和包容的心态,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聲音。

用戶洞察就是對于用戶的理解非常敏銳,要能夠在幾秒鐘之内變成一個用戶白癡,把自己固有的想法掏空,很快去吸收用戶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認知。

第一,要培養同理心。隻有具備同理心,才能真正理解用戶。

第二,要從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去提煉背後的人的心理。

第三,要設身處地,在腦袋裡設想用戶在某個場景下的心理活動。

第四,多看書、多看電影、多聽網易雲音樂。簡而言之,就是要接地氣。

以前我跟别人介紹經驗的時候,會主要講方法論。後來我開始反思,逐漸悟到,方法論并不重要,即便是很好的方法,運用到不同的産品中,效果未必一樣,因為環境變化太快。

我做雲音樂是2013年,開始做美學是2016-2017年,中間隔了5年時間。5年對一個人而言不算特别長,但是對于互聯網,5年時間足以天翻地覆。

對于一個産品經理來講,最重要的不是抽象地去學習别人的方法論,而是通過自己的深度思考和用戶洞察,不斷總結和疊代自己的方法論,形成閉環,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