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美國經濟也被互聯網綁架了?

美國經濟也被互聯網綁架了?

時間:2024-10-29 03:09:34

可以預見,美國政府實在是無心也無力在此時對互聯網行業開刀,反而将與互聯網巨頭們産生更親密的關系,甚至支持他們在全球進一步深化壟斷

不隻是中國。美國市場同樣存在虛拟經濟比重過大,對實體經濟可能會帶來影響的擔憂。

2017年5月,美國對科技互聯網企業進一步高歌猛進的擔憂聲音越來越大。雖然目前市場的總體反應是興奮大于憂慮,但世界上市值最大的五個公司全部被美國的科技公司占據,已然體現了當今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深刻變局。包括《紐約時報》在内的主流媒體已經開始用“五大巨頭”(thebigFive)FAMAG(Facebook,Apple,Microsoft,Amazon,andGoogle)來簡稱這個新的全球經濟制高點了。

曾經,能源、信息技術、金融三足鼎立

2007年的美國正處于次貸危機的暴風雨前夜。當時市值最大的五個公司分别是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約5400億美元)、通用電氣公司GE(約4600億美元)、微軟(約3600億美元)、花旗集團(約3300億美元)和美國銀行BOA(約2900億美元)。可以說當時的美國經濟還是能源制造業、信息技術以及金融業三足鼎立的格局。

一方面,1970年代以來的“去工業化”戰略讓美國的制造業不斷萎縮,并将低端的制造業轉移到海外。但高端制造業和涉及美國經濟命脈的能源業在“去工業化”後的幾十年裡,仍是美國經濟的支柱和領頭羊之一。

另一方面,金融業在1970年代後的進一步壯大,可以說又把美國經濟完全“金融化”了。借貸和信用評估的空前繁榮讓美國的各行各業都成了金融行業的附庸。

這種金融繁榮也可以從銀行在2007年的前五大上市公司中占據兩個席位的格局中瞥見端倪。而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就是美國金融“過度繁榮”、家庭貸款和證券發行銷售缺乏有效監管的産物。這場金融業玩火自焚的危機,最終讓近8.5萬億美元的美國股票在2008年灰飛煙滅。

“互聯網泡沫”後,科技公司如日中天

1990年代,美國的互聯網公司曾出現過一次井噴式發展。他們企圖打破二戰後第三次科技革命緩慢改變經濟方式的步伐,實現互聯網的一枝獨大。但這場“互聯網運動”最終在2001年以“互聯網泡沫”破碎而收場,約4萬億美元的市值在兩年間蕩然無存。很多在1998年、1999年“互聯網泡沫”頂峰時期創立的公司現在更是早已不複存在。但2001年泡沫的破碎讓這些公司的股價都降到10-20美元之間。

互聯網對經濟生活的進一步滲透已是不可逆轉的事實。2001年之後的美國科技公司選擇和美國傳統行業進行互補式的發展,這正是我們此前提到的,次貸危機前美國能源制造業、信息技術以及金融業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的原因。

除了微軟,FAMAG的其他四家都是在“後互聯網泡沫”甚至“後次貸危機”時代獲得長足發展的。截至2017年5月12日,全球市值最大的五家公司分别是蘋果(約8180億美元),谷歌(約6530億美元),微軟(約5210億美元),亞馬遜(約4590億美元)和Facebook(約4350億美元)。

這五大公司的近2.9萬億美元的總市值已達到整個納斯達克股值的40%左右,以及整個美國股市的10%以上(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6年年底,占全球股市半壁江山的美國股市總市值已達27.3萬億美元)。進一步說,如果把這五個公司比喻成一個國家,它是僅次于美中日德的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雖然說互聯網公司颠覆實體經濟在美國仍然是“言過其實”,但互聯網企業的一枝獨大在美國已是不争的事實。和第一次“互聯網泡沫”時期相比,美國的互聯網公司現在已經是更大更強了。FAMAG已經在不同領域形成了事實性的壟斷。

在崇尚自由競争的美國,壟斷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破壞市場競争的。但是,美國政府一直十分警惕行業的壟斷産生。這種警惕不是沒有道理的。一旦某家私人企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的某個部門形成壟斷,一個新的權力中心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經濟地位的提升伴随着的是社會地位和政治影響的提升。

如今,甘願被互聯網綁架?

然而,美國政府對當今計算機和互聯網公司的壟斷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寬容”。這很大程度上是美國政府的一種“無奈”之舉,因為美國在“後工業時代”,其仍能控制全球經濟運行靠的正是自己的IT業在全球的“壟斷”,而美國IT行業的壟斷仍在進一步深化。

自2016年美國大選結束特朗普當選以來,美國的兩大股指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波動。以傳統産業(能源、制造業、金融業)為主的紐交所股票出現了不斷上漲到增長乏力的趨勢,而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産業為主的納斯達克股票卻出現了先降然後持續上漲的趨勢。

作為美國經濟晴雨表的股市,這兩種波動反映了美國經濟正在發生的格局變動。在特朗普當選之初,市場對他的競選口号“美國優先”和競選承諾“1萬億美元基礎設施投資”抱有更積極的态度。在聯邦政策的“面粉”還沒下來時,華爾街已經用借來的面粉把“面包”烤得半熟了。這也是制造業和金融業在2016年11月大選剛結束就開始大漲的原因。但特朗普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遲遲未見蹤影,紐交所的股票也就增長乏力了。

當特朗普以及他的某些保守派民族主義幕僚在哭喊美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害者”時,美國互聯網公司先是感到不安和害怕——他們擔心自己的“全球化”戰略沒法再得到美國政府的支持(至少是不幹預)。但在美國傳統産業增長乏力的既定事實下,互聯網科技公司們欣然地扛起了經濟發展的大旗。就算沒有聯邦政府的刺激,他們仍然是華爾街的寵兒。

不同于第一次“互聯網泡沫”時期,2015年年末開始的、目前尚無定論的“第二次科技泡沫”已經擠掉了很多高估值的互聯網獨角獸。FAMAG非但沒有在“第二次科技泡沫”中變弱,反倒更強了。而四面受敵又拿不出刺激方案的特朗普政府,實在是無心也無力在此時對互聯網行業開刀。恰恰相反,在可預見的将來,美國聯邦政府會與互聯網巨頭們産生更親密的關系、甚至支持他們在全球進一步深化壟斷。

如果這個局面形成,不是互聯網綁架美國經濟,而是美國通過科技互聯網再度控制全球經濟。正如中國人較為熟悉的,前美國總統威爾遜在一個世紀之前的一句名言:“如果壟斷能持續存在,壟斷将永遠處于政府的掌舵之下。”管理

(本文作者系紐約城市大學紐約城市技術學院助理教授)

特約編輯:周穎

圖東方IC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