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漢能集團、舜宇光學、金風科技這些大型上市公司,誰能把它們同隐形冠軍聯系起來呢?然而,它們确是所在領域的領頭羊。
和日本的百年小作坊相比,中國企業如何在廣闊和高度動态的市場環境中,得到更快速地成長和壯大呢?有哪些具體的路徑可循?
一、立足本地市場
在“隐形冠軍”概念裡,赫爾曼·西蒙曾把“國際化”作為一項重要的标準。但如今,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市場。與日本和德國相比,國際化已經不那麼迫切。而深耕本地市場,挖掘用戶需求,才是中國隐形冠軍最為切實可行的路徑。
作為工業化後發國家,中國企業更多是從做進口替代産品起家。例如,早期正是因為發電省份和用電省份的位置相隔太遠,中國企業才發明了高壓輸變電技術,降低了輸電線路上的損耗。
而近幾年,中國企業的本土化創新更加耀眼。
最近方太有一款水槽洗碗機非常火,這正是基于對中國式廚房的深刻洞察。在此之前,幾乎所有西式洗碗機都是一個大櫃子,在普通中國人的廚房裡很難放下。而事實上,中國廚房也不需要大的洗碗機。因為西方人通常會在周末招呼一幫朋友,來家裡燒烤聚餐,這時才需要消耗大量的碗碟,并且需要大規模清洗。
吉姆·柯林斯認為,企業應像阿蒙森闖南極一樣,把持續增長作為紀律要求(圖為阿森蒙)圖東方IC
袁家村就是把土到渣的本地資源發揮到了極緻圖東方IC而方太針對中國人的廚房,做了大量的入戶調研後發現:普通家庭中會有兩個洗碗槽,其中一個通常會閑置。于是,它就決定把其中一個水槽改造成洗碗機。在西式洗碗機基礎上,減少了量,但是加快了洗滌速度。如今這款水槽洗碗機已經成為現象級産品了。
甯波諾丁漢大學教授,同時兼任美國創新領導力中心CCL大中華區研究總監、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教授的李平認為,中國新型中國式“隐形冠軍”發展的主要路徑就是“借力”:一個是借外國企業的力,在模仿基礎上開展本土獨特創新;另一個是借中國本土資源的力。
陝西袁家村曾是一個沒有旅遊資源的破敗村落,但是村長想搞旅遊,專家們考察完都說不可能。後來,村長就決定全面展示農村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利用了村裡當地的資源,包括舊房子、舊土炕等一切農村土得掉渣的東西,最後竟然深受遊客(尤其是有消費能力的城市遊客)的歡迎。
村長還在此基礎上做了一些改良。例如,讓村裡人開展競标,決定誰做什麼生意。例如,袁家村隻能有一家賣任何一件當地土特産,而且隻有做得最好的人才能做,每年PK一次。袁家村被稱為全國旅遊第一村。據說有一年旅遊旺季的時候,慕名而來的遊客,比參觀兵馬俑的人還多。
中國企業經常會講一個詞語“彎道超車”,但是在李平看來,彎道有離心力,要想超越很難,弱小的企業更加無法和積累多年的行業老大抗衡。所以,他提倡“變道超車”捷徑,巧勁的價值觀有問題:深耕本地市場,把别人忽視的,或者不看好的資源利用好。這就是所謂“巧創”的中國獨特創新模式。
二、把持續增長作為紀律性要求
赫爾曼·西蒙曾定義:隐形冠軍企業發展要相對較慢。但中國隐形冠軍和西方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國企業的成長速度快。香港創業創新研究院院長曹仰鋒認為:中國是一個新興國家,發展機會多,增速高。在高速發展的市場環境中,中國企業的成長速度一定要保持持續和快速的增長。
他提到吉姆·柯林斯,曾在《選擇卓越》一書裡講過的一個故事:
1911年10月,有兩支分别來自挪威和英國的探險隊,同時開始了自己的南極之旅。經過兩個多月的跋涉後,阿蒙森帶領的挪威探險隊率先抵達,斯科特帶領的英國探險隊則晚到了一個月。但更為不幸的是,後者在返程途中遭遇極端天氣,最後全部罹難。
吉姆·柯林斯分析:阿蒙森能夠順利返程的重要原因,在于采取了“日行20英裡”的持續推進原則。不管天氣多糟糕,阿蒙森都堅持每天行走。而斯科特則是天氣好就多走點,不好就選擇休息。後來,吉姆·柯林斯提出一個概念叫“日行20英裡”,他認為,企業應該把持續增長作為紀律要求。而事實上,這個概念背後隐藏了一種如何應對不确定性的價值觀。它告訴我們,外界的不确定性,不可控是常态,不要讓随時變化的天氣和路況來告訴企業應該怎麼做,而是要有自己的節奏。
美國西南航空公司早期也算是一家隐形冠軍,曹仰鋒在研究1972年-2017年數據時發現,在2001年美國“911”事件後,當其他航空公司業務受到重創,伸手向政府要補貼時,這家航空公司當年還在盈利。2008年金融危機來到時,西南航空也并沒有出現大的财務狀況。可見,持續增長是抵抗周期的一個重要保證。從1972年到2017年,西南航空的平均增幅為21.5%。
所以,中國隐形冠軍一定要遵守快速增長這個紀律要求。
李平認為,要實現快速增長,就必須在聚焦深耕核心技術的同時,增加和探索技術的多元應用場景,例如舜宇光學的主要技術是鏡頭,而鏡頭可以應用在手機、安保、無人駕駛、智能制造等各種場景裡。每當新研發一個應用場景時,企業應該派出技術人員與其他合作夥伴(除了企業,還包括大學與政府研究院所)共同研發,而不是單打獨鬥。這正是最近大力提倡産學研融合的核心意義。
2011年,三一重工收購混凝土機械巨頭——德國普茨邁斯特。為什麼中國企業能夠收購全球最好的混凝土機械商呢?其實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普茨邁斯特的領域太過于狹窄,他們隻做混凝土泵車。
那一年,普茨邁斯特的創始人已經80歲高齡,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傳承人,又恰逢金融危機,無奈隻得賣給了三一重工。而2010年,全球60%的水泥消耗量出現在中國。三一重工當時已經占到國内40%,全球20%的市場份額,再加上它做相關多元化,規模已經是普茨邁斯特的數倍。
三、根本任務:培養接班人才
全球混凝土機械最好的公司,如果沒有出現傳承問題,會讓中國企業收購嗎?
而傳承問題,在日本的狀況更嚴重。NHK電視台在2017年年初報道:未來幾年,日本百年企業将會大量倒閉。在日本大田區高精密制造業,隐形冠軍企業消失的速度非常快,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無法傳承。
為什麼會如此?當我們在一邊感歎日本企業的工匠精神時,卻很少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日本百年企業大多是幾十甚至幾個人的作坊?
尚和咨詢管理公司總經理胡光書認為:日本百年企業不是不想擴大,而是因為人才培養的速度趕不上。京都拉面館裡,一個學徒學和面都要花上三年時間。當一個企業的要素技術和能力積累到一定水平的時候,真正去完全傳承和發揚是很難得的事情。因為他所積累的技術、技能和能力本身對下一代而言,是有難度的。
而反思中國企業,在胡光書看來,中國很多成功企業目前的狀态就是“超人經營”。“創始人是一個超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但隻要真正往後退一步,交給底下人時就會發現,三天兩頭出問題,一旦有一天出不了山,企業就完了!”
“隐形冠軍”容易造成一種錯覺,認為隐形冠軍就是悶聲掙大錢,兩耳不聞窗外事,長年在細分領域維持一個市場份額。胡光書擔心,這會對企業的發展産生不利影響。
因為企業必定要面對外部市場的變化,需要不斷積累,不斷擴大。而這種擴大不是單純意義上粗制濫造的擴大,而是必須把産品或者企業的核心競争力不斷地複制和發揚。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如果企業家不能将企業經營的基本能力傳承下去,這家企業本身就不是一個成熟的企業。任何一家企業在管理上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未來的人才。
其實,在日本,有一種普遍認知:企業不是自己的企業,首先是員工的企業,社會的企業。在中外管理首屆“中國造·隐形冠軍”長青峰會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已經意識到一點,不再把子女作為企業傳承的唯一對象。獲獎企業之一雙童吸管董事長樓仲平,從2011年就開始培養職業經理人,提出再造經理人,解決傳承問題。
松下(中國)前總裁、首屆“中國造·隐形冠軍”評委木元哲認為:除了創業的辛苦,創業者也應該要讓孩子看到創業的喜悅和樂趣,這是作為創業者的責任。
責任編輯:李靖
外界的不确定性,不可控是常态,不要讓随時變化的天氣和路況來告訴企業應該怎麼做,而是要有自己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