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嘉賓
王興山浪潮集團執行總裁
淩雲劍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李茹法國燃氣集團人力資源執行副總裁、CHO100成員
張麗雪美敦力大中華區人力資源副總裁、CHO100成員
劉軍微店合夥人、副總裁、CHO100成員
主持人
位晨星巴克中國人力資源副總裁、CHO100成員
為什麼有的CEO給CHO打9分,有的CEO隻給CHO打了6分?
事實上,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互不理解的難題,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屁股決定腦袋”的問題。一個組織将HR放到什麼樣的戰略位置上,也自然會産生不同的結果。
CEO眼中的CHO
主持人:淩總,為什麼你隻給CHO打6分?HR該如何做好組織的戰略解讀?
淩雲劍:目前,人力資源部在戰略解讀和執行上,還存在兩張皮的現象。比如,我們經過一定的民主集中之後形成的戰略系統,應該在規定時間到達我們要去到的地方,但實際上這條路走得比較長,盡管最後是到達了,但時間已嚴重拖延。
另外,在人力資源儲備方面,我們一方面是内部培養的人才,一方面需要外聘人才。但我的HR給的解釋是,這個行業的人才是稀缺的,所以找起來比較困難。但我認為,這不是理由,我要的是結果。
李茹:我作為HR,考慮的往往是企業在市場中的影響力、内部的人才機制、流程機制、人從哪兒來、系統是什麼、法律要求是什麼這類問題,這些都是實務層面的事。而在戰略層面,自然沒有辦法和CEO搭上界。可能這就是為什麼CEO和CHO難以有共鳴的原因。
張麗雪:對于HR總是慢一些的問題,我想在戰略制訂的過程中,是HR沒有參與進來。HR的執行程度不夠,恐怕還是因為對戰略領會不夠。
王興山:CHO和CEO為什麼有差距?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你看到的,隻是你想看到的”,為什麼這麼講?因為兩個人所處的環境、境界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CHO怎樣和CEO在一個頻道上?最近中歐工商管理學院和美國學者做了一項“中美HR”的對比研究,美國企業的HR更關注HR戰略與業務戰略的整合匹配,以及與企業的變革匹配;而中國企業的HR則普遍關注HR的服務性功能。另外還存在一個問題,中國的企業,隻有要進行變革的時候,CEO才會特别關注HR的價值,試圖通過HR來改變企業文化和減員增效。
當然,相同點是一樣的,就是不管在美國還是中國,人力資源戰略和業務戰略的匹配度取決于HR在公司中的地位,HR地位越高,匹配度就越高,但是HR的高度取決于CEO和高管團隊對其的定位,定位越高,才越容易達到剛才李總說的“頻道一緻”。
現在浪潮正處于多變的轉型過程中,非常希望CHO能有更多的思考,提高對于業務、組織、人才的洞察力,前瞻性思考和戰略規劃能力。
随着IT技術的深入應用和數字化轉型,企業的組織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從傳統模式不斷轉變成為扁平化、動态化、敏捷化的組織。員工結構也在變,各行各業都面臨“機器換人”的問題,人與“數字員工”的人機協作是未來的工作場景。現在90後大量走上工作崗位,還有被稱作數字原生代的00後,與60後、70後和80後、機器人在一起,人變了,組織變了,企業文化重構、員工思想觀念轉型、知識技能的提升,成為CHO重點關注的問題。
CHO眼中的CEO
主持人:作為CHO,如何能有洞察力、前瞻性,如何和CEO頻道一緻?你願意與什麼樣的CEO一起前行?
劉軍:彼得·杜拉克曾說過,一個CEO要做到三點:第一,CEO是制訂很好的願景,帶領大家往前走;第二,CEO要把招募和挽留最優秀的人才,作為自己的工作而不是CHO的工作;第三,CEO要有足夠的現金讓公司活下去。
我更青睐合夥人式的老闆,同時會看三點:第一,真的是在實踐自己的價值觀。第二,真的能将人才放在第一位。第三,真的能自我疊代。
李茹:我們在談CEO之前,先要确定CEO是一個領導者還是一個職業經理人。如果是具有領袖潛質的領導者,其共性通常是很果斷、很堅定,同時具有很強的生存和适應能力。像華為任正非花了40億從IBM學習最先進的管理制度,花了5年時間帶着所有高管,虛心學習和對标國際先進企業,認清自己的不足,這樣的領導會讓人願意追随。
張麗雪:我經曆了幾任的CEO,我的第一個CEO,我去理解他的戰略需求,在七年間從文化、人才、組織建設方面都實現了一個轉變。
我的第二任CEO是風格和第一任非常不同的外籍人士,他關注每一個人的個體價值。一開始我也有很多不适應的地方,我換了一個角度看,前任CEO是非常有方向感的人,那麼第二任CEO其實對我們來講更好,因為他的優點是相信我是人力資源專家。我們要找清楚人力資源怎麼定位,如何在公司裡幫助業務成功。當我講得有道理時,其實我也有更大的自由度。我們不能奢望有一個完美的上司,要互相不斷地溝通和理解,而且定位自己的角色,并積極配合,就容易消除鴻溝。
王興山:站在CEO的角度,希望CHO能夠更多地理解CEO。CEO不是不懂人力資源管理,優秀的CEO首先是人力資源高手,否則不可能玩轉企業。劉邦懂人力資源管理嗎?他可能不如蕭何懂,但劉邦懂的更宏觀。CEO與CHO都是人力資源管理專家,作為CEO的業務夥伴,CHO可能在操作層面更精通,而CEO識人、用人能力更高,能比較準确地判斷一個人才的潛力、前景、德性、品格等等,并把最适合的人放在最适合的崗位上。
王興山
淩雲劍
李茹
張麗雪
劉軍
位晨應對挑戰,業務發展快于人才培養怎麼辦?
主持人:對于快速發展的公司,很多時候當業務發展好的時候,就會産生一個現象:業務跑赢了體系,體系跑赢了人力資源的發展。關于人才的培養或者關于整個人力資源體系的搭建,各位有哪些經驗?
李茹:我在國企、民企、外企都幹過,不少都是“火箭型用人”。當企業發展速度超越人才發展速度的時候,人力資源管理就成為火箭型——不符合當前業務發展方向的人就已經被抛棄了,然後再抛棄一波。現在有一些民企在快速發展的時候,通常是這種做法。
但外企卻很少用這種方式。外企更重視人才培養,他們會未雨綢缪,會很長時間做人才的準備,十分注重人才盤點。我們每一年高管層、業務層、員工都會用類似九宮格的方法,把人才進行一個定位,我們把未來的人才,高潛人才和年輕人才,通過這個評判方法把他們梳理出來。我們就配合領導力培養項目,配合全球人才流動的培養項目、教練導師等項目。
西方人對人員素質的要求會更高,同時一個CEO在成為CEO之前,像CFO、COO等很多職位他都做過。在接受一個新的崗位時,不會受專業和職業經曆的限制。
張麗雪:對于快速成長的公司,當市場需求急劇增加時,你的人力資源策略可能轉為買、借、培養。所以,企業要根據現有的情況,來獲取人才。
劉軍:我通常感覺,HR缺少戰鬥精神。特别是對于中小企業來說,HR擔心公司在資質和品牌上不如外企、大型企業,其實根本不用怕。因為真正的人才知道自己未來的機會在哪裡。所以,企業要創造夢想,并且HR要用你的方式去說服人才,有使命必達的勇氣,那麼中國大部分企業都可以在有縫的地方築巢。
HR如何在“堅守”中完成轉型
主持人:現在變革的時代,HR應該在做什麼樣的轉型?哪些東西是我們應該堅守不變的?
王興山:不變的是“以人為本”和“價值創造”。
“以人為本”更具體一點就是關注員工。原來可能隻是面談,現在通過社交化的手段、大數據的應用,一些個性化的需求會得到更加精準的關懷。
此外,“價值創造”也是不變的,價值創造的根本還是員工内在的創造力,他想不想真正發自内心地工作,全情投入,這個很重要。要做到這一點,最簡單的是回歸人的本性。不管這個社會怎麼浮躁,“回歸人的本性”是永遠不變的。
淩雲劍:首先,我認為始終要以人為本,要從人性和人心來考慮;其次,要突出文化,每個人要有自己的使命、價值觀。企業有沒有自己真正有生命力的企業文化,這是需要CHO去研究、推行的;再次,貼近員工,我們應該把員工當客戶,這是CHO應該言行一緻地做好的。
張麗雪:在數字化時代,其實每個人的孤獨和失落感會更加強烈。如果企業關注到每個員工的内心認同和生命的意義,然後把組織的各個層級,每個人的價值觀和公司的願景較好地結合,員工就會感到在組織裡可以更好地被賦能。隻有你的員工非常開心地工作,才會讓你的顧客開心,而開心的顧客一定會給企業帶來價值,這就走上了良性循環。
李茹:其實真正不變的是人性不變。亞馬遜CEO貝索斯說:互聯網之所以能颠覆超市和很多行業,其根本原因是抓住了人性的特點——作為消費者,始終會追求低價和物流速度。因此,要保持員工的激情與客戶的激情,就要抓住人性不變的需求。
劉軍:我們不隻要對員工尊重和關懷,還要樹立讓員工以客戶為本的意識。你的組織怎麼能夠通過管理,讓員工以客戶為本,而非以老闆為本。另外,組織一定要靠年輕人,用年輕人的激情和思維去推動企業發展。
(本文根據第12屆中外管理人力資本發展論壇現場速記整理,已經本人審閱)
責任編輯: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