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保平
據交通運輸部網站消息,交通運輸部近日印發《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發展綱要》。《綱要》要求多舉措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适時研究推進城市交通擁堵收費政策,謹慎采取機動車限購、限行的“兩限”政策,避免“兩限”政策常态化。
城市越來越大,汽車越來越多,擁堵越來越嚴重,已經成為流行的“城市病”,為了解決擁堵,一些城市采取限購和限行措施。這一做法從一開始就遭到了質疑,它以行政調控手段損害了人們自由交易的權利,破壞了市場經濟商品自由流通的屬性。從政府行政而言,限購、限行也違反了“職權法定”原則。
但是一些地方仍然采取了“兩限”政策,還有一些地方想要效仿,因為“兩限”政策确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城市擁堵。而且“兩限”政策、尤其是限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民的支持。畢竟,擁堵帶來了諸多負外部性:擁堵、尾氣污染、浪費人的時間、占用寶貴的城市用地等,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城市無車的人比有車一族多,如果用全民投票的方式,估計多數市民會支持限行。不加限制的開車,是個體的理性造成了總體上的非理性,沒有誰是擁堵的真正赢家,如何避免“兩限”政策常态化?适時推進城市交通擁堵收費的替代政策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征收擁堵費是解決城市擁堵的手段。這一辦法通過提高用車成本,來抑制個人購車和開車的欲望,緩解交通壓力,還可規避“兩限”法理障礙和對個人權利的侵害,可謂“兩全齊美”。而且在國外有成功案例,比如倫敦在2003年開始征收擁堵費,緩解了倫敦市中心長期以來交通擁堵的狀況。
事實上,國内呼籲收取擁堵費已有多年,為什麼好的手段中國城市沒有采用呢?這不隻是這麼多年來的困惑,也是将來“适時推進”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收還是不收?怎麼收?收了錢,幹什麼去?收了以後有沒有效果?沒有效果,還是不是接着收?
這些問題不可回避,沒有誰敢說,限号都解決不了的擁堵,收費肯定能解決。如果收費不能解決擁堵,這個加在用車人身上的成本怎麼交待?顯然,征收擁堵費不是萬能的,需要決策部門慎思慎行。
中國一些城市的擁堵問題積累已久,原因錯綜複雜,大到城市規劃不合理,小到個人開車操作不規範,都是造成擁堵的原因。征收擁堵費隻能是窮盡了其他辦法之後的辦法,不然,難免會落于“管理就是收費”的指責。
所以,采取機動車限購、限行政策固然需要謹慎,收取擁堵費也要謹慎。不妨先在以下辦法上下足功夫。
一是加大投入,将公交優先戰略落到實處,提高公交運力和服務質量。目前城市軌道交通網的建設還需要更密、更便捷,一些主幹線地鐵的服務時間仍然需要延長。另外,如何利用新技術打造“互聯網+公交”,推廣智能公交,創新服務模式,也是公共交通部門的新課題。
二是充分發展網約車。網約車作為“互聯網+”的成功創新,不僅調動了大量閑置和未充分利用的汽車資源,節約了稀缺的道路資源,其價值還在于共享經濟的特性,使得“所有權不再重要,使用權才最重要”,減少人們購車的欲望,将城市汽車資源與道路資源進行最優配置,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擁堵。
三是大力推動綠色出行。按照交通部這個規劃,地市級以上城市,要用5年左右時間實現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以上,任務艱巨。一個有效的辦法是發展城市“自行車高速”網。目前,北京和廈門等一些城市在規劃和建設“自行車高速”網,在人們越來越主張健康、綠色出行的今天,将城市“自行車高速”路網建設納入城市發展的重大戰略,可以緩解城市汽車擁堵,這項工作各地應該有動作有成效。
總之,善用創新的技術和模式,挖掘了所有的潛力,實際上就為放開“兩限”政策做好了鋪墊,在此基礎上再來決策到底要不要推出擁堵費政策,會更具說服力。
(作者系知名評論家、專欄作家、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