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來,北海公園裡的遊客,跑步族和散步的老人們開始多了起來。而在這個往來的人群中,有兩位打扮時尚新潮的年輕人顯得格外矚目。
90年出生的唐亮在他女朋友劉峂芸生日這天,帶她來北海公園尋找屬于他們兒時的記憶味道。
新勢力随着年輕消費者(尤其是80後90後)逐漸成為我國消費市場的主力軍,這一群體對于老字号品牌的消費态度将影響着老字号的未來發展。重尋兒時的味道
這個記憶味道屬于仿膳飯莊。京城第一的豌豆黃、小窩頭、驢打滾、艾窩窩、芸豆卷……
從五歲可以記事的年紀起,唐亮就忘不掉這個味道。“那個時候,爸媽經常會買仿膳的點心回家,看着動畫片,吃着豌豆黃,那是無比幸福的時刻。”
沒有豆腥味,入口即化,恬淡适口的豌豆黃在知名美食網站上都有着最高的評價。在唐亮到外地上大學期間,每次放假回到北京,他都會自己跑到北海公園,買一盒點心打包回家。
很多人都認為時尚、年輕的90後,會與“老字号”完全脫節,他們不認識老字号,也對老字号沒有情結。“顯而易見,這并不是很準确。”唐亮說道。由于時代的發展和變化,90後的思想與理念與老一輩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在這批90後中,95後以年輕、活躍、勇于接受新鮮事物的态度,被大衆定義為“玩得酷靠得住”的一代。但是,老字号的受衆從來不代表“老人”,對于唐亮和他同樣作為90後的同伴們來說,仿膳飯莊就是一家非常著名的老字号,仿膳飯莊的點心,是任何地方都做不出來、無法比拟的。
确實,在唐亮心目中擁有很高地位的仿膳飯莊大有來曆。《世界的名店》一書中介紹了世界80家名店,其中就有“仿膳飯莊”。書中寫道:“在北京,北海公園的仿膳飯莊,可以說是清朝宮廷風味的再現。”
1925年,北京北海公園正式開放。原在清宮禦膳房的禦廚趙仁齋、孫紹然等人,選擇北海公園北側開設茶社,取名“仿膳”,意思是專門仿照禦膳房制作方法,經營風味菜肴及面點小吃。
1955年,仿膳茶社由私營改為國營,更名為“仿膳飯莊”。四年後的1959年,搬至漪瀾堂。但1966年至1977年,由于公園停止開放,仿膳也停止對外營業。而這段時間,它也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外賓、處理政務的場所。
1978年,仿膳飯莊恢複對外營業。曆史上,這裡曾接待過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彭真、萬裡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尼克松、基辛格等國外政要,還有瓊瑤等文藝界知名人士。
不過,這一回,讓唐亮心心念的“兒時回憶”變得有些難找了。記憶中的仿膳飯莊一直在北海公園的瓊島,但是新的仿膳飯莊已經遷址了,搬回了北海公園的北岸,也就是其前身仿膳茶社1925年開設時的原址。
從瓊島到北岸,還有一段頗遠的路程,但是唐亮絲毫不覺得累,他的女友劉峂芸也沒有因此而抱怨,因為在她的内心深處,同樣有着老字号情結。
92年出生的劉峂芸平時最愛吃的就是烤鴨,而在稍微現代化的知名烤鴨品牌餐廳大董、紅館、全鴨季品嘗過烤鴨後,雖然她認為烤鴨的味道确實很好,但怎麼吃都吃不到小時候的味道。
而小時候的味道,就是最好的味道。所以,更多的時候,劉峂芸還是會選擇在和平門的全聚德吃烤鴨:“光是醬料的味道,全聚德就與衆不同,也最正宗。”
作為中華著名老字号,全聚德創建于1864年,曆經幾代全聚德人的創業拼搏獲得了長足發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馳名商标”,是我國第一例服務類中國馳名商标。
“不到萬裡長城非好漢,不吃全聚德烤鴨真遺憾!”這個響亮的口号告訴那些到中國的遊客:“全聚德”應該是他們遊完長城後的第二個去處。在百餘年裡,全聚德菜品經過不斷創新發展,形成了以獨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鴨為龍頭、集“全鴨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體的全聚德菜系,備受各國元首、政府、社會各界人士及國内外遊客喜愛,被譽為“中華第一吃”。
不斷改進,跟上時代
除了從小到大都聽長輩說起的這個響亮的名頭,在劉峂芸的認知裡,全聚德烤鴨一直不斷地創新,也非常合乎她與朋友們的“口味”。
随着年輕消費者(尤其是80後90後)逐漸成為我國消費市場的主力軍,這一群體對于老字号品牌的消費态度将影響着老字号的未來發展。
全聚德烤鴨技術總監吳玉波表明,作為老字号,全聚德的“危機感時刻都在”。比如,現在的年輕人喜歡菜品賣相好。就以片鴨來說,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講究的是鴨子的火候,從爐子裡挑出來之後,片幾刀鴨胸肉裝一盤趁熱吃,因為熱的烤鴨裹着卷餅味道最好。可是現在如果這樣亂七八糟的擺放,顧客肯定不能接受。現在要講究裝盤,片完裝成魚鱗形,再端上去。吳玉波說,“我們都在不斷地改進,跟上時代,包括我們蒸荷葉餅的小籠屜,都在統一規格,換成純竹制的。”
随着電商的迅速發展,全聚德集團甚至在天貓開設了旗艦店,網銷量增速迅猛。“網絡銷售是個趨勢,不管是老字号,還是新品牌,不接觸互聯網,就等于放棄很大一塊銷售渠道。”全聚德集團營銷部人員介紹說道。
除了追求舌尖上的那抹兒時味道,作為90後的劉峂芸還對老字号榮寶齋情有獨鐘。她承認這受她的母親影響,在小時候,熱愛書畫的母親就喜歡從榮寶齋購買筆、墨、硯台、墨盒、水盂、印泥、鎮尺、筆架等文房用具,而劉峂芸自己,也是一直用榮寶齋的筆墨來學毛筆字的。
榮寶齋自1672年其前身“松竹齋”南紙店的建立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曆史。1894年設立“松竹齋”連号“榮寶齋”,并增設“帖套作”機構,為後來木版水印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它的好已經是刻闆印象了,我也一直推薦有相同愛好的同學都去榮寶齋看看。”劉峂芸說道,“老字号就是這樣一個存在,它是獨一無二且很難被超越的。”
劉峂芸甚至還在自己身邊的90後朋友群體裡做了一個小調查:你為什麼喜愛老字号?
最後得出這群90後朋友對于老字号的印象主要為“傳統”、“特色”、“親切”、“可靠”、“誠信”和“好吃好用”。可以看出,他們普遍認為老字号品牌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積澱,同時也獨具品質。
同仁堂、稻香村、東來順、六必居、瑞蚨祥……每個領域都有那麼一個老字号,令人難忘,讓人想堅守、傳承。年紀大的人在堅守,年輕一代的人在傳承。
北海公園北岸,亮黃的燈火下,唐亮和劉峂芸來到了仿膳飯莊,飯莊的門口上方懸挂着老舍先生題字的牌匾“仿膳”,周圍四角挂有四個紅燈籠。雖然裝潢早已不一樣,點心拼盤的價格也早已不一樣,但是作為90後的他們,終于在這裡嘗到了“兒時的記憶”與“最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