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對未來持樂觀态度,熱衷收購
絕大多數中國企業高管對未來三年企業營收的增長前景具有信心。《中國資本市場洞察調研》顯示,從0到10為增長信心打分,0代表“毫無信心”,10代表“極具信心”,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選擇10分,四分之三選擇6分或6分以上。本次報告于2016年7月至9月間向中國企業高管進行調研,收到108家中國企業的答複,其中76家為私營企業,32家為在中國内地或中國香港、北美和歐洲上市的公司。
雖然看好中國經濟的人數超過看好全球經濟的人數,但是看空者的比例亦是如此。在參與此次調研的受訪對象中有48.6%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将減速,而46.2%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将減速。即使中國經濟降溫,大部分公司仍然正常開展業務,這意味着他們将繼續利用資本市場為增長提供資金。在接受訪談的32家上市公司中,約43.8%的公司計劃在未來24個月舉債,有31.3%的公司計劃增發股票。或許更令人深思的是,我們調查的相當多公司計劃在未來兩年中開展合并和收購。有40.6%的受訪對象計劃開展境内并購,28.1%計劃參與跨境并購。同樣有28.1%的公司籌劃新的戰略聯盟或合資項目,9.4%的公司考慮退市。中國上市公司顯然覺得自身具備充分的财務實力并計劃付諸實施。
另外,根據這份調研的相關數據可知,中國企業除了對未來三年企業營收的增長抱有信心,而且在未來24個月内也十分關注并購。其中40.6%的企業對中國國内并購感興趣,28.1%則關注跨境并購。私營企業也熱衷并購,38.2%的私營企業在未來24個月内有國内并購計劃,22.4%則在關注國際并購。
中國企業:進一步全球融資,謀求海外上市
《中國資本市場洞察調研》顯示,中國上市企業對增長的預期和收購計劃都将涉及籌措資金。其中43.8%的企業計劃在未來24個月内發行債券,31.3%将要增發股票。私營企業更依賴以股權投資帶動增長,48.7%的私營企業計劃在未來24個月内進行股權融資,而計劃舉債的公司比例僅為21.1%。部分公司先前曾上市:3.9%的私人公司計劃從境内市場重新上市,而2.6%希望在境外再次上市。但更多公司從前從未上市。
即使在中國内地市場上市估價更高,但中國企業依然尋求在海外上市。此調研發現,30.2%的私營企業計劃在未來兩年内上市。約11.8%的私營企業,或近40%正計劃IPO的企業表示,他們更傾向于在海外市場上市或再上市。在計劃股權籌資的公司中,14.5%的受訪私人公司正在籌劃境内IPO,而有9.2%在考慮境外IPO。顯然為數頗多的受訪企業希望低調開展股權籌資。IPO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有:公司自身的業績、市場條件、參與項目的專業方的工作質量、交易後的業績。而中國企業為上市選擇證券交易所時主要考慮以下幾點因素:上市流程是否透明、上市是否具有便利性、股票交易市場是否具有較強的流動性、二級市場是否更為成熟以及估值。
上市流程的透明性
具備相對透明的上市流程很重要。從參與此調研的私營企業中,約有11.8%的公司正計劃未來兩年在境外上市或再上市。這個比例看似不高,但在整個調查研究對象中僅有30.2%的公司打算在該期間上市,因此所占比重亦相當可觀。中國證監會要求監管機構的批準證明公司适合上市,但在中國境外的交易監管機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做法是确保公司提供有意義且透明的披露信息。普華永道中國資本市場及會計咨詢服務部合夥人LauraButler指出,有意向上市的公司認為在美國上市“更能夠自己掌握命運”。
上市便利度
在參與調研的研究對象中有51.2%認為上市的便利度是确定上市地點的重要因素,其中又有許多公司看重最短上市時間,以及是否具備容易遵守和實施的監管框架。在問及上市地點時,上市便利度最受關注,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最大的擔憂在于監管部門審批所需的時間。此外,其他擔憂還包括IPO窗口可能關閉,因為中國證監會曾屢次暫停新公司上市,這樣時而停止然後啟動的審批流程意味着本地公司難以确定是否能夠在境内市場上市。
股票交易市場的流動性
在參與此次調研的研究對象中,有64%認為股票交易市場流動性是決定上市地點并成功上市的重要因素。股票交易市場的流動性取決于處在運轉中的有價證券數額和準備進行交易的市場參與者的數額。高流動性的有價證券擁有充分的供求者,乃至随時可以成交。流動性不足的最大問題就是會導緻二級市場交易不活躍,進而使投資者對債券投資越來越謹慎,并傾向于買入持有的策略。通常流動性強的有價證券能以較低成本換為現金或從現金換為證券,從而對有價證券的投資者帶來較大的效益。
二級市場的成熟性
二級市場也稱證券交易市場,是指對已經發行的證券進行買賣、轉讓和流通的市場。成熟的二級市場有以下四點作用:第一,促進短期閑散資金轉化為長期建設資金。第二,調節資金供求,引導資金流向,為商業的直接融資提供渠道。第三,二級市場的股價變動能反映出整個社會的經濟情況。第四,維持股票的合理價格,交易自由、信息靈通、管理缜密,保證買賣雙方的利益都受到嚴密的保護。
估值
中國内地與其他市場的估值差異明顯,以2016年10月13日為例,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約為15.44,低于美國部分指數,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市盈率高達42.86,令香港、美國或歐洲市場的當前估值都相形見绌。造成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國股市的主體是散戶,這個群體容易受四處泛濫的陣發性投機影響。盡管如此,ICR董事總經理JeremyPeruski認為,中美市場的估值差異并不像平均值表現的那樣顯著。由于中國股市波動性較強,估值差異也不太可能持久存在,估值會上下波動,世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高準表示:“目前,不同市場之間估值差異巨大,但美國市場已曆經多年的運行;随着中國市場趨于成熟,估值差距也會逐漸縮小。”
通過觀察本地市場中名列前茅的估值,發現它們高度集中于每個闆塊中最大的幾家企業,JeremyPeruski還指出:“擁有上述令人矚目估值的公司數量相對稀少,并且肯定偏向與精英企業。”
美國上市環境吸引發展階段的公司
對于處在早期發展階段的公司而言,在美國上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第一,美國的上市環境較中國而言要寬松許多。“中國的許多高增長公司目前正集中力量增加用戶和市場份額,尚無法盈利,”普華永道的Butler指出:“就接納和投資處于上述發展階段的公司而言,美國的上市環境要寬松許多。”
第二,中國公司利用在美國上市作為海外業務增長的跳闆。“對于真正具有全球戰略意識,也就是希望建立全球客戶基礎或開展全球經營的公司,美國上市将給予它們開啟全球市場大門所必需的信譽度,”世達律師事務所的高準表示:“這是發行人可能考慮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願意并努力滿足目光挑剔的美國投資者群體,對于原本在境外市場籍籍無名的公司而言,能夠大大提升其公關形象。
第三,美國的雙類别股權架構上市方案使得所有權結構更具靈活性。對中國公司尤其是蓬勃發展的高科技企業最有吸引力的可能是美國雙層股票結構。借助這種結構,公司創始人可以在吸納投資者資本的同時保持投票控制權,這也是馬雲決定讓阿裡巴巴在美國上市的主要因素之一。阿裡巴巴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上市項目,籌資額高達250億美元。
中國企業面臨的風險
中國企業仍面臨一些風險因素。例如,中國企業擔憂融資成本。《亞洲金融》雜志請受訪對象對增長前景面臨的主要經濟、政治、社會和環境風險進行排序。在《中國資本市場洞察調研》中表明,中國企業的營收增長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五點:一是能否以合理的成本獲取資本,二是彙率波動,三是稅負增加,四是監管政策,五是地緣政治的不确定。
其中51.9%的受訪對象認為能否以合理的成本獲取資本是自身面臨的最大威脅,33.3%的受訪對象認為彙率波動有可能妨礙公司的增長預期,29.6%的受訪對象擔心稅收增加,24.1%的受訪對象擔憂監管問題,擔心地緣政治的不确定性的受訪對象也占24.1%。受訪對象表示供應鍊中斷、要素價格上升、政府解決财政赤字和債務負擔的對策、社會不穩定性等也會使得企業面臨風險。
另外,在此次調研中還表明中國企業的營收增長前景面臨的主要潛在業務威脅有技術變化的速度(33.3%),新的市場進入者(29.6%),消費者支出和行為變化(27.8%),缺乏商業信任(26.9%),缺少重要技能(20.4%)和應對危機的準備程度(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