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要以政策推動為主

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要以政策推動為主

時間:2024-10-28 03:34:54

在中國國際能源峰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董揚發表了主題演講,他認為:“從國際經驗來看,新能源汽車不能撇開傳統汽車,一定要把新能源和傳統汽車主流産品融合在一起發展。應重視混合動力技術,以産業發展為主,政策隻是幫助引導,如果過多盯着國家補助,注意力都放在純電動而忽視混合動力的企業一定會吃虧。”他這樣說

2016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好的一年,但同時也是受到批評最多的一年。一方面,2016年前10個月産銷了35萬輛新能源汽車,平均一個月35000輛,全年産量預計約可達到45~50萬輛,不論是否能達到50萬輛都是好結果。另一方面,2016年新能源汽車是在諸多不利因素下得到發展,從2016年初查騙補,到補貼政策尚未出台等不利因素影響下仍然發展較快。有些人看到2016年的情況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不行了,比如2015年增長好幾倍,2016年一倍都沒長,是不是補貼少了就不行呢?需要把積分和碳交易拿上來呢?雖然質疑、批評都是好心,但我覺得有些着急了,應該适當給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一些穩步成長的時間,對此,我有以下七點想法:

第一、實施以政府政策推動為主、市場為輔的路線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正确路徑。中國的發展路徑和日本、美國、德國、北歐不一樣,他們是以市場為主、政府為輔或者政策為輔,中國是相反情況。差别在什麼地方呢?中國用政策推動為全面推動,領導來抓、政府來推,2015~2016年,中國國務院開了多次會議來推動電池、電機、整車、整車制造、使用過程、充電設施等方面的支持,所以當年發展速度很快,達到了50萬輛,2017年和2018年也許會達到百萬輛。百萬輛足夠達到規模生産,對于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非常重要。2012年,國務院在關于節能新能源汽車研究讨論過程中就讨論,要不要到2015年提高到年産銷50萬輛的規模,我本人和汽車工業協會堅持50萬這個數字,因為沒有50萬的産銷輛就起不到規模效應推動技術創新的作用。同時,政府的推動除了形成規模以外還有不受油價影響的好處,比如2015年因油價便宜了,美國的電動車産銷量出現下降。中國用政府推動可以迅速形成批量然後支持技術進步往前發展。2016年有一個現象,對中國政府推動電動車的批評聲音主要來自于中國國内,而國際上很少有對中國政府的推動作用提出批評,因為他們看到中國政府的推動不但對于中國的電動汽車發展有好處,而且對于全世界都有好處,國際上的同行們非常羨慕中國政府對産業的支持。總體來講,現在的發展路線是對的,從成果來看瑕不掩瑜,政策體系是行業永久企盼的。2009年,中國汽車行工業協會聯合十大企業給國務院準備寫報告時,希望得到的就是政府能夠從頂層設計、跨行業合作上全面推動電動汽車業發展,如果中國不用這樣的模式發展,現在仍然屈居人後。目前,業内不要相信中國的電動汽車技術已領先世界,别拿實驗室的技術跟産品技術相比,我認為中國電動汽車就技術而言是落後的,這點上不能自欺欺人。隻有用政策主導從而迅速形成市場的方法才可以推動技術進步,真正實現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我預言,中國在2020~2025年會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世界強國,因為中國巨大的市場會推動技術真正的進步、發展和創新。

第二、技術進步、技術創新全面展開。2015年,電池平均能量密度提高了30%,成本下降了30%,電機成本也下降了30%~40%。充電技術方面,有一種智能柔性充電技術很好,一個充電櫃管十個充電槍,不充電時充電槍沒有電,小孩不會因亂摸被電倒,下雨也不會漏電,而且智能分配、充電技術在創新和發展。安全技術方面,2016年在中國工信部的指導下制定了電動大客車的安全規範,這是重大創新,全世界90%的電動大客車都在中國,具有強大實踐能力,中國通過實踐可以提出國際領先标準。比如在動力電池、熱施控方面被認為技術最難掌控,但有清華教授的研究顯示,對于單個電池的電壓和内阻進行監控,光一個電壓曲線不明顯,一個内阻曲線也不明确,如果電壓和内阻加起來做對比,就可以較早發現熱施控。

第三、政策調整存在必然性。目前政府壓力很大,政策不調整不行,調整還不能像原來那麼粗放,因此一直在研究到底怎麼調整才能讓大家都滿意呢?我認為電動車發展這麼快不調整政策是不可能的,誰也沒長後眼,當初的政策為了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而把門檻降低,現在要提高門檻、調整政策過程中發現某一款車補貼高了再做調整。調整政策是必然,但希望以後小調、快調,能順應市場發展就可以了。

第四,希望汽車行業要重新審視新能源汽車戰略,過去重視,今後要更加重視,把電動汽車作為主要産品方向來制定規劃。目前國際上一些大公司進步很快,大衆、奔馳等公司的新能源汽車産品推出得非常快,國際上如此重視,中國也得重視,要把電動汽車作為主要方向,不是完全不需要汽油,要做電動和汽油混合動力的車。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到2050年各種車型的構成從上往下為:燃料電池、純電動、生成式、天然氣、汽油柴油,80%的産品都和電驅動有關,包括燃料電池、純電、生成式、混合動力、插電式。同時,柴油、汽油、天然氣、混合動力依然和汽油、柴油有關。但是,重視電動也不要忽視傳統的化石能源,兩者都要重視。結合國際經驗來看,新能源汽車不能撇開傳統汽車發展,目前出現很多隻做新能源汽車的公司,我覺得一定要把新能源和傳統汽車主流産品融合在一起發展,要重視混合動力技術。此外,産業應該搞清楚主次,是政府政策在幫助産業發展,還是産業發展是為了迎合政策?應以産業發展為主,政策隻是起幫助引導作用,如果過多盯着國家補助,注意力都放在純電動而忽視混合動力的企業一定會吃虧。

第五,注重全面創新,新能源汽車創新是全産業鍊和全生命周期的創新,人們可能更關注産品,比如電池、電機、BMS系統、整車等等,但應該更加注意充電過程以及使用過程的安全。比如曾經有一個電動車在深圳着火了,廠家通過監控發現,司機是違規操作,充電時應該把車關掉而不是像她一樣在充電時啟動車輛,就像手機有時出現電池故障是由于一邊充電一邊玩遊戲,這都是需要注意安全的問題。再比如快充,将來需要5C、10C充電,插上五分鐘就充完了,但是熱量會很大,這個過程會有安全風險,我特别希望制造者和使用者要全産業鍊、全生命周期的注重技術的創新和安全問題。

第六,希望從業者不能亂嘗試,有些地方的規劃太爛,出現蠻幹情況,盲目上馬不行。

第七,開放發展,中國要包容外國的産品進入。中國政府不能隻補貼、隻支持中國的産品,也要包容全世界的産品進入,産品的發展根據WTO原則也要開放,同時加入國際上的新産品,這對中國的技術發展也有好處,技術會慢慢溢出,甚至會“走出去”。目前,有比較好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特别是電池企業或電池材料企業對國際上供貨,這對促進電動汽車産業發展非常重要。

(國際融資記者曹月佳報道)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