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商業健康險如何“叫好又叫座”

商業健康險如何“叫好又叫座”

時間:2024-10-28 05:15:02

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多次公開表明,建議個人購買商業健康險應對重大疾病保障等問題,然而國内商業健康險覆蓋率僅有10%。如何讓更多的人認識健康險,健康險還有多長的路要走呢?

圖片/素素最近,多家保險公司陸續策劃了一個營銷活動:安排客戶去影院看《我不是藥神》。據保險從業者劉文介紹,最近同業都在免費給客戶送《我不是藥神》的電影票,觀影後,再組織一個說明會,鼓勵大家買健康醫療險。

保險業者表示,近期《我不是藥神》的上映激發了人們的焦慮,保險行業銷售量因此暴漲,迎來一股熱潮。事實上,近年來,随着老齡化程度的加快,醫療健康需求正呈飛速發展。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的全面覆蓋已從很大程度上為患者減輕了經濟負擔,然而遭遇重大疾病時,商業醫療保險正在成為大衆尋求幫助與保障的又一途徑。

那麼,究竟何為健康險?健康險,指保險公司通過疾病保險、醫療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和護理保險等方式對因健康原因導緻的損失給付保險金的保險。

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多次公開表明,建議個人購買商業健康險應對重大疾病保障等問題,然而國内商業健康險覆蓋率僅有10%,遠低于歐美主要發達國家。近日,中信保誠人壽在客服節啟動儀式上首發《國民健康大數據白皮書》顯示,雖然疾病費用開銷逐年上漲,但國内健康險發展卻較緩慢。如何讓更多的人認識健康險,健康險還有多長的路要走呢?

商業健康險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最近,保險從業者馮瑞所屬公司已賣出了好幾千萬元的健康險。而在過去,300元左右的健康險一整年才銷售兩三億元。

另一名保險業務員周旭也表示,最近很多朋友都找自己咨詢健康類保險,尤其是重疾險。他指出,盡管醫保制度可報銷醫療費用的75%,但遇見大病,個人負擔剩下的25%也很吃力。

近日,中保協發布《中國商業健康保險問題研究及政策建議課題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我國商業健康險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且醫療費用管理能力薄弱,健康管理服務開展不足,最大困境是缺乏與醫療服務方的風險共擔、利益均衡、信息共享的合作機制。

在如何改變方面,《報告》建議,可通過推動基本醫保與大病保險經辦的一體化銜接,推動醫院與險企的數據開放與信息對接,使險企參與到前期預防、中期治療、後期康複等整個診療過程,加強風險管理能力。同時,險企需“深耕”專業化,加強産品設計、服務模式、組織形式的創新,加大與醫療、醫藥、健康産業的融通合作,探索形成醫療服務“閉環”。

2017年,健康險原保費收入為4389.46億元,占中國保險市場總體原保費收入的12%,同壽險、财險業務相比,規模尚小。但2013—2017年,健康險增速為40.6%,遠高于其他險種。經曆5年的持續快速增長,2017年,中國健康險密度為每人316元,健康險深度為0.53%。雖然仍較成熟市場的水平存在較大差距,但也顯示出我國健康險市場具有巨大發展空間。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1—5月,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448.79億元,同比增長9.32%。

對此,《報告》也從政策層面、醫療機構和保險行業三個方面提出了加強商業保險服務“新醫改”能力的建議,包括完善大病保險頂層設計,推動專業化發展,建立基于醫療健康數據的人群細分及精準定價機制等。

從商業健康保險的經營現狀來看,據了解,目前經營健康保險的公司共有149家,包括6家專業健康保險公司、75家人身險及養老險公司和68家财産險公司,在售産品共4283款。

2014年以來,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空前活躍。健康險原保費收入連年迅速增長,年複合增長率40.4%,而同期壽險和财産險原保費收入年均增速不足40%和10%,商業健康保險成為商業保險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從保險密度方面來看,2012年至2016年,商業健康保險密度從人均50.5元的保費快速增長到287.54元,增幅高達5.7倍。同時,商業健康保險深度總體呈上升趨勢,增速數倍于保險整體深度,“保障能力提升顯著”。

但從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與健康保險規模保費收入比值來看,除2011年超過50%以外,其餘各年均在40%以下,尤其從2013年開始,商業健康保險賠付占收入費用比值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2016年僅24.75%,下降率達21.81%,但相比美國商業健康保險賠付率普遍高達80%而言,仍處于較低水平。

商業健康險的前世今生

事實上,2009年中國的“新醫改”是中國商業健康險發展的分水嶺。2009年之前,中國商業健康險總體上市場狹小、産品單一、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不高。随着中國醫改的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不斷完善,由此帶動了2009—2016年間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的發展,基本實現了“補充醫療保障”的功能。2016年起,中國商業健康險的“新普惠”功能不斷增強,推出個人稅優健康保險、大病保險等創新産品,正逐漸成為建設“健康中國”的“生力軍”。

2006年,原保監會頒布第一部專門規範商業健康保險業務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截至2008年,有100家保險公司經營健康保險,提供的健康險産品超過1000種,1999—2009年,商業健康險保費收入由36.54億元增長到573.9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32%,體現了市場“起飛”的典型特征。盡管商業健康險在這個階段增長速度很快,但是在整個人身險中的占比很小。2009年健康險保費收入占人身險保費收入的比例僅為6.95%,而這一比例在美國約為30%。

2012年,國家接連出台了支持醫療經辦業務的四部委文件和支持大病保險業務的六部委文件。2013年,國務院出台《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積極開發與健康管理等服務相關的商業健康保險産品。為參保人提供健康風險評估、健康風險幹預等服務”,将商業健康保險作為健康服務業的重要領域。

2014年國家出台新“國十條”,将商業健康保險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支持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各類醫療保險經辦服務。

在這一階段,随着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快速成長的商業健康市場初步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産品體系。截至2015年底,備案銷售的健康保險産品涵蓋疾病保險、醫療保險、長期護理險和失能收入損失險四大類,市場上有超過2300多種産品,專業化程度逐漸提高。

從2012年至2016年,商業健康險保費收入連續保持24%以上的增速,2016年底行業實現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4042.5億元,同比增長67.71%,占人身保險保費的比例從6.95%快速增長至18.18%。

商業健康險的發展從2016年開始進一步得到深化。一方面向“新普惠”的方向轉型,推出個人稅優健康保險、進一步發展大病保險、促進“健康保障+健康服務”;另一方面,也短暫地出現了健康險理财化的傾向。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财政金融學院教授石曉軍表示,商業健康保險對中國保險而言具有特殊價值。一方面,它在健康中國的建設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的成長本身也說明中國商業保險發展的另一種可能路徑:制度依托型發展。尤其在消費者的有效需求得到釋放,而保險的有效供給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制度的助推就變得非常必要。

在中央财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李曉林看來,商業健康險是最典型的由醫院、醫藥和相關服務商為投保人提供的資源配置的平台。當下中國商業健康險還是新型市場,市場機制正處在變革和完善的過程中,未來具有很大的成長性。

世界銀行網站數據顯示,中國健康險市場的密度與深度遠低于成熟市場的水平。美國(商業保險模式)2013年健康險密度即達到16800元/人,德國(社會醫療保險模式)2013年健康險密度為3071元/人。由此可見,中國健康險市場發展空間巨大。白皮書更是樂觀預測,到2020年中國健康險市場原保費收入将達到1.3萬億元。

盡管萬億市場規模可期,但就當下專業健康險公司的經營狀況來說,業績都不喜人。大部分險企的健康商業險業務處于虧損狀态。

商業健康險謀變

不僅目前我國健康險保費高速增長,業界對于健康險未來的發展也有較高的預期。天風證券的研究報告也指出,預計未來三年健康險的保費複合增長率将超過30%。

雖然目前市場上的商業健康保險險種己有4000多個,但産品之間雷同程度較高。重大疾病定額給付保險(簡稱重疾險)的市場份額尤其顯著,約占90%左右,而高額醫療費用保險、收入損失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綜合醫療保險以及專業醫療服務保險等的市場占比較小。

專業健康險公司除保費總體下行以外,淨利潤方面業内幾家保險公司也是喜憂參半,從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看,今年第二季度,平安健康、複星聯合健康以及人保健康實現盈利,而其他幾家公司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

險企如何跳出“泛壽險化”經營、結構單一、同質化嚴重的困境,又如何與醫療、健康服務方生态聯動,成為擺在不少險企業面前的難題。

中國太保集團首席數字官楊曉靈談道:“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鍊、雲計算等新技術,正在或即将改變保險業的商業模式,健康保險與壽險、産險相比,産品形态更複雜、客戶接觸頻率更高、營運和風控專業化要求更強,科技的運用尤為重要。”

有關專家表示,未來,健康險将逐步走向以滿足個人客戶醫療需求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的服務閉環。在服務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洞察需求、充分互動、建立能力,才能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關于專業健康險行業未來發展走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行政壟斷性的醫保管理體制是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對接的一大障礙。首先實現法人化,然後開放競争,從單中心到多中心,從整個醫保單一的付款人到更多的付款人。從政府到市場、社會,從單一到多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隻有在這種觀念之下,商業健康保險跟政府的醫保才能夠做更好的結合。我們需要在這個領域從壟斷走向競争,需要打破管辦合一,需要公平的競争。隻有這樣,商業健康保險作為支付方才能和服務方進行高效的合作。保險公司跟醫院之間、藥企之間,跟健康服務公司之間,才可以實現數據通、系統通、客戶通,實現利益的協同。

朱俊生說,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的專業化水平較低,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客戶定位、産品、渠道、風險控制等。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健康險專業化程度,科技可以對商業健康保險各環節的全面賦能,科技的各個領域跟商業健康保險目前經營的各個環節之間都有對應的地方。

上述專家進一步表示,未來健康險的業務發展趨勢将是聚焦客戶、專業運營、生态合作、緊跟監管。正如白皮書指出,健康險将逐步走向以滿足個人客戶醫療需求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的服務閉環;健康險經營會脫離傳統産/壽險業務模式,向生态化、專業化、智能化經營轉變;支付方和服務方的高效合作是促進健康險服務閉環形成的關鍵;商業健康險與政府醫保因地制宜有機結合,是實現互利共赢的關鍵;積極配合政府各部門參與醫療體系改革是深入服務方的重要切入點。

責編尤蕾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