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金融發展戰略要有明确方向

金融發展戰略要有明确方向

時間:2024-10-28 03:26:22

在由新理财雜志社、新金融觀察報社、國家銀行業科技信息安全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FFE金融精英聯合會、中國金融發展峰會組委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金融發展峰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馬德倫、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各自表達了自己對于金融業發展的觀點,他們這樣說

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馬德倫:目前金融業有四大特點

第一,金融競争充分。目前金融機構主體範圍越來越大,不僅民營銀行、民間金融以及草根金融遍地開花,包括互聯網金融的進入也是巨大的标志性事情。據《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互聯網金融用戶已經達5.7萬億,占互聯網用戶的87%。小貸公司、村鎮銀行的發展也非常迅速。地方金融機構諸如:城商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等在2016年1~9月的新增存款市場份額上已經有了非常好的表現。消費金融的大量競争,使得各大銀行在業務上也産生了很多新變化,人們在機場看到的各大銀行關于小微金融、e金融的廣告表明了銀行發掘客戶的深度。金融競争愈加充分,對實體經濟愈加有利,實業提供的産品也愈豐富,服務會更完善,價格就會更低廉,會更有利地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第二,從彙率市場化實現來看,首先,有這樣幾個重要因素:一是對生産要素資金價格的放開意味着資源配置合理性将會得到充分的體現,同時也使客戶在跟銀行打交道時有自主權和選擇權,二是利率市場化之後直接融資的良好發展。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托管的債券超過50萬億,這也是直接融資發展的結果,大客戶會轉而向市場發展直接融資,銀行就會把他更多的信貸目光轉向小客戶以及小微企業、家庭消費、家庭金融服務等方面。三是利率市場化會使商業銀行利差縮小,從上市銀行公司年報已經看到這一點,這樣的結果也是對實體經濟的讓利。其次,彙率市場化的推進。彙率從管制走向市場,會帶來更有效的管理手段,當國際收支發生變動時,彙率的反應會更敏感,而彙率反應越敏感越有利于國際收支平衡的維護。彙率的變化和資本賬戶開放的同時進行,也會有利于本外币之間的轉換,以及有利于境内和境外市場的連通。境内和境外市場的同步趨向在人民币國際化來說,從2009年推出貿易支付人民币到有目的地在全球推進人民币的清算機制,實現人民币在全球的流動和回流,應該說人民币國際化最大的标志是人民币加入SDR,而且在裡面的占比低于美元、歐元、高于英鎊和日元。加入SDR最重要的是使人民币成為他國貨币外彙儲備的一個重要币種,因為任何國家隻要加入IMF都會有SDR特别提款權的準備,包括人民币,這是人民币國際化的重要标志。一個國家的貨币國際化标志是它可以自由使用,而加入SDR既标志着人民币可以自由使用,也成為貨币中介,還成為他國儲備貨币。人民币國際化更帶來了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帶來了中國貿易投資的便利化。但同時也對人民币的調控帶來了新的挑戰,應思考如何維護它的穩定,如何與國際投資者打交道,熟悉和了解他們的思想,從而更好地做好我們自己的調控。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馬德倫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第三,中國央行貨币調控機制在利率、彙率變動之後關于貨币走廊的考慮。未來在利率市場化之後,利率波動會成為不可避免的情況,但為了有效調控,央行在調控機制上更加重視市場的信号,但同時也要引導市場,引導預期。中國央行創建新的貨币政策工具,長期借貸便利,中期借貸便利,本身使用的對象就是中小存款類銀行,實際表明了央行對利率走廊的一種态度。此外,在利率市場化實現之後,應該如何重視和防範利率風險?怎樣應對從傳統信貸風險轉向對市場化機制之後變化的利率風險?是否使用了利率互換的衍生工具來對沖可能的風險?在管理上,随着盈利能力下降,利差縮小,也應思考如何控制成本,從而加強内部管理。再者,為了預防道德風險,包括内部考核機制等一系列管理機制該如何去适應?如何具有國際眼光準确地預測和判斷未來市場的走勢、利率以及彙率的變化,從而使資産配置更加合理,這都是從業機構面對挑戰時應該給出的回答。

第四,新技術在金融裡的使用。互聯網、區塊鍊技術目前已成為熱門話題,未來對金融發展的影響也不可小觑。英國巴克萊銀行已經使用了區塊鍊技術實現了國際貿易結算新政的轉移方式。

綜上,金融的改革,按照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引的方向,一是開放,金融的開放不僅對外,也包括對内以及對民營資本的開放。對外開放不僅是引進機構,更重要的是引進機制,比如在中國銀行間的債券市場、外彙市場都有外國投資機構以及投資者進入。二是金融方面取消了利率和彙率管制後,利率市場化已經初步實現,彙率市場化也正在形成适應市場體系的宏觀調控體系建設。可以看到,銀行業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深化改革取得的成果表明,中國金融業已經進入新的曆史發展時期,此時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其的市場化和國際化。同時,金融機構應該深入思考,随着經濟“新常态”的到來,應如何制定差異化的戰略,結合本身特點與所在地區資源禀賦來确定自身的發展戰略。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小微企業融資尚需在六方面努力

第一,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截至2016年8月,中國企業數目為2400萬戶,2015年末為2100萬戶,由于登記制度的改革,八個月内平均每天增加1.4萬戶企業。當然,增加的都是小微或初創企業。在這2400萬戶企業當中,隻有約700萬戶在各級商業銀行裡有貸款餘額,意味着約有1600~1700萬戶的中小企業特别是小微企業由于沒有不動産做抵押,無法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隻能通過民間融資、借高利貸或者依靠自己利潤滾動發展。廣大中小微企業創造了80%的社會就業、60%的GDP、超過50%的稅收、62%的發明專利,但小微企業多年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2009年以來,中國政府、銀監會、各個商業銀行為了緩解小微企業、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采取了多項措施,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雖然也産生了一些效果,但這些效果主要是針對大型、中型企業而言,小微企業沒涉及到,因為他們既不能上市,也沒資格發債。中國的商業銀行貸款因為小微企業信用不夠或财務管理能力不夠,擔心自己的貸款不安全、有風險,所以要求小微企業拿不動産做抵押。除此之外,盡管融資種類很多,但數量遠沒有達到需要,導緻中國超過1000萬戶小微企業既沒有從證券市場拿到資金,也不夠資格在債券市場拿到資金。況且,中國股權私募基金的發展也很不完善,在銀行拿貸款又因為沒有不動産做抵押,誰會給隻有幾十人規模的小微企業土地呢?因此,小微企業目前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很嚴重。

第二,發展為小企業服務的小銀行。據美國1999年數據顯示,銀行資産規模和它對小微企業貸款所占的比例成反比。銀行資産規模為一億美金,給小微企業貸款比例占96.7%;資産規模一至三億,給小微企業貸款比例占85%;資本金3億~10億占比63.2%;10億~50億為37.8%,大于500億美金規模的給小微企業貸款率為16.9%,銀行資産規模越大,給小微企業貸款所占比例越少。銀行貸一筆100億美金和貸1000萬美金的審貸流程一樣,所花時間一樣,消耗成本也一樣,1000個1000萬才是100億,貸款1000個1000萬的風險當然大。因此,大銀行不太願意給小企業貸款是有道理的,這不是銀行行長能決定的,而是客觀決定存在成本高、風險大。各銀行的分支機構也隻設到地級市,地級市以下的各銀行中沒有小微機構,中國十分缺少為小企業服務的小銀行,這也是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原因之一。

美國共有8000家銀行,其中有五萬家銀行分支金融機構在為小企業服務,中國的銀行,包括城商行、農商行加起來才3000家銀行。中國的銀行從體系布局來看,小銀行數量太少,中國再多建一些小銀行是有條件的,主要怕小銀行成立以後管不好,也缺少人才。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中國沒有先教人怎樣撫養小孩再讓其生孩子的傳統,每個人都是結婚生子後自然而然就會換尿布和喂奶了,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因此,可以适當放心地讓小銀行們去建立、去發展。中國超過2000多個縣,三萬個鄉和鎮,一個縣辦一家小銀行,四個鄉辦一家小銀行,就會有9000家小銀行。我贊同中國銀行業已經實現充分競争這個觀點,美國的500強企業中有18家銀行,這18家銀行占美國銀行總利潤的11%,占500強企業總利潤的3%,已經算高的。中國500強裡也有18家銀行,但18家銀行占500強利潤的50%,目前制造業、實體企業的利潤都薄得像刮片刀一樣,銀行的利潤還能占500強企業的一半,表明目前企業的融資成本真得很高。

不可否認,中國金融業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中國金融自2009年以來深化體制改革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但是,中國的金融體制還沒完善,缺少股權融資,國外的融資70%是直接融資,30%是間接融資,而中國大企業的融資為70%是銀行貸款,僅30%是直接融資,小微企業更是幾乎沒有直接融資的,大概僅有約3%為直接融資,體制改革還需要進一步努力。

第三,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還不夠完善。中國的證券市場1990年12月份在上海、深圳同時開業,至今已26年,上市企業共超過3000家,包括企業闆、中小企業闆、創業闆。近幾年新三闆發展得比較快,已有近9000家企業,但有做市商可交易的也不到十分之一,交易量也不大。資本市場發展不夠完善加之銀行貸不了款增大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有些科技型中小企業把希望寄托在私募股權基金和新三闆上,但中國的私募股權基金數量也比較少,新三闆交易量也比較小,體系本身就決定了這種狀況。美國的英特爾公司、微軟公司、IBM公司等世界500強企業在初期都經過私募基金和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培育,無不如此。因此,希望中國各級主管部門能夠加快發展私募基金和新三闆市場。

第四,發展動産融資。動産融資在發達國家是很普遍的事情,即使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像印度、印尼、墨西哥、越南也開展了應收賬款抵押融資和存貨倉單的抵質押貸款。而中國開展大規模的動産融資是近幾年的事,且小打小鬧地在做,衍生品也很少,截至2015年底,總規模加起來也不到一萬億。中國的應收賬款規模約有11萬億人民币,動産總數約有50萬億~70萬億,可以說在中國開展動産融資潛力很大,中小微企業無論多小,隻要它存在就一定有動産,包括應收賬款、存貨、保證金、專利等。要開展50~70億的動産融資,十年以後達到近半規模的抵質押貸款是可能的。

第五,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現代技術融入到金融業一定既可以大幅度地促進各大類企業的業務發展,也可以方便中小型企業貸款融資,還可以使老百姓的個人存款、貸款業務更加方便,從而讓中國的金融市場活躍起來。科技的應用在未來會為金融業的發展帶來新的面貌。

第六,提高不良資産率容忍度。中國現在M2與GDP比為2:1,在國際上如果達到1.5:1都認為金融風險已經很大了,因為中國有政府的信用在裡面,所以并沒有顯得很緊張,但大量的資金終是在貨币市場和資本市場之間流動,在金融體系内空轉,錢并沒有進入到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特别是制造業企業資金極度緊張,經濟形勢在下滑,利潤在下降,銀行貸款給這些企業時會感到不安全,最終導緻所有企業因為沒有錢,就開始壓縮、裁員、降成本。目前大筆錢都進入房地産業和地方融資平台,各地方政府都不缺錢,銀行也紮堆願意給地方政府融資,因為政府早晚還錢。即使資金進入實體企業中,很大一部分是進入到房地産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實體經濟特别是民營的制造業企業在2016年的困難程度要超過2015年。我誠懇地希望業内專家和領導要轉換思路,為更多的實體經濟服務;為實體企業的轉型升級服務;為廣大的中小微企業服務,這也需要政府的宏觀政策來做保障。

我曾建議國務院把銀行不良資産率、容忍度再提高0.5~1個百分點,容忍度不提高一點,信貸員要負終身責任,也就不敢給民營企業貸款。這個措施如能落實就可以救活一小批中小微企業,讓他們多增加社會就業從而促進消費,相對也能彌補銀行資産不良率上升的0.5~1個百分點。

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金融創新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前提

在金融改革與金融創新當中如何能夠真實的解決問題呢?我們應當了解為什麼要創新以及創新的實質是什麼?目前大筆的資金在金融圈裡轉,産品的利潤到底該怎麼産生呢?資金空轉與實體經濟的貸款不一樣,即使間接融資貴一點,但是在實體經濟與金融機構之間産生了關系後還是存在貸款收益的。但金融機構之間的同業市場盈利收益要如何産生呢?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過一個重要觀點,目前中國處于“新舊動能轉換期”,但新的動能并沒有完全形成幾大支柱,隻是代表了幾大方向,這個時期就屬于“新常态”。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解決什麼問題需要好好思考。互聯網時代給金融機構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互聯網點擊率的盈利模式很有意思,據說年輕人如果一周前在互聯網上投入一筆錢,靠點擊率在一周後就能夠有兩三倍的收入。傳統經濟和現代經濟改變了企業的經營方式,銀行、新金融要面對的不光是互聯網時代發展的新經濟,還有很多社會當中的草根經濟與大衆就業,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很高端的創新工作。金融服務要如何滿足大衆的經濟多元化和各個層次不同的需求呢?銀行、證券、保險怎麼樣能夠因地制宜,有特色、有針對性地去補缺?畢竟銀行在發展中一直都存在隻往城市和高利潤地方走的問題。銀行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防風險也是為了解決發展問題,整治也是為了解決發展問題,不是為防而防,為整而整,否則社會就不會進步了。銀行應當考慮在實踐當中如何發展農村金融、城商行、小微金融,畢竟普惠消費服務能夠解決需求方面的很大問題。目前,針對小企業也出現了所謂的P2P、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發展,相對緩解了普惠金融的需求,大衆相對都能享受到金融服務的概念了。

但是,作為金融業主流業态的銀行機構,應該怎麼解決大衆對于金融的需求呢?而新金融也尚需解決風險頻發的問題。因此,在金融創新的産品裡,應當思考與實體經濟的結合方式是什麼?由于互聯網手段的出現,應當思考把互聯網高科技手段與現有金融工具共同形成生産力,最終與實體經濟融為一體。舉個例子,目前區塊鍊技術是金融界的熱門話題,但在解決創新發展和為社會服務方面,區塊鍊到底能為解決當前問題發揮多少作用還是未知數,不是區塊鍊不應該研究,而是研究方向要先搞懂區塊鍊與現實解決問題的距離到底是多大?金融創新的根基不是簡單地在金融服務領域追求所謂的高端化,區塊鍊分布式記賬法看似有保密性,但要把它融入到社會不是光在紙上談它的作用就能在實踐中得到應用。金融創新不能僅是口号和熱點話題,要以改善和解決金融發展中實際存在的問題為前提。目前中國有創新、綠色、改革、共享、開放的五大發展理念,這五大理念應融入到金融服務當中,從不同角度來解決不同的問題。

(國際融資記者謝雲報道,杜秋攝影)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