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高科技給保險業發展帶來什麼

高科技給保險業發展帶來什麼

時間:2024-10-28 03:23:51

在由新理财雜志社、《新金融觀察》報、中國銀行業科技信息安全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FFE金融精英聯合會、中國金融發展峰會組委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金融發展峰會上,中國保險學會會長姚慶海發表了演講。他認為:“保險業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把人類所有的創新聚焦起來,再運用到保險的風險管理、風險定價、産品開發等。人類各行各業的所有活動,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生老病死,保險活動可以使人類更加安全,使人類在各個産業鍊形成一個全過程的風險管理閉環。”他這樣說

保險是現代國家社會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

當今社會,人類面臨的各種風險問題層出不窮,技術不僅僅給人類帶來了福祉,同時人類也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工業革命以來,人類進入了大工業化時代,人類對資源的開發,對自然界的幹預規模空前。此外,人類的生活方式、生産方式對人類自身造成了巨大威脅,資源危機、能源危機、環境危機、食品安全問題、自然災害、人文災害、人為災害持續發生,風險必須要得到正視并加以研究。

近些年,有一些哲學家、社會學家發表了一系列著作,代表人物有德國哲學家貝克和英國哲學家安東尼·吉登斯等人提出的風險社會理論。風險社會理論代表着當前人類已經進入了風險社會,風險是每個人不能逃避且必須面對的問題。人類社會由于制度性原因形成的組織、體制中的某些不負責任因素造成了社會的重大問題。貝克還提出,由于當今社會風險的多元性、複雜性、動态性,造成了風險不可計量、不可評估、難以控制,風險不能管理就意味着風險難以量化以及不可保險化,最終導緻人類的不平等。人類應如何應對風險呢?我認為,除了要改變人類自身的行為方式,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發展觀之外,同時在大數據時代運用新興科技創新,用雲計算、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進一步提升人類的風險認知能力以及風險管理能力。由于大數據技術給人類在保險創新、風險管理創新、保險定價、風險轉移等方面提供了新的科技工具,應用這些科技工具,人類可以管好自身風險、環境風險、社會風險。

如何做好風險管理呢?我認為人類風險意識的覺醒是人類文明誕生的标志之一。人類從原始社會走來,如果沒有風險意識就不可能生存與發展。大禹治水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中重要的曆史事件,在此過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天地人和諧,包括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人與環境和諧等等屬于中華民族的哲學理念,至此,人類管理風險從傳統社會走向了現代社會,由不自覺走到了自覺。英國的一個保險史學家在他的《保險史》書中說,保險理念可以追溯到中國揚子江的“分舟運米”,就是分船把米放在不同的船上來運輸用以分散風險,萬一哪個船出了事故,其他船還可以把米安全運達,說明風險管理理念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史中逐步形成的探索結果。

1347年10月23日,熱那亞在一次貿易活動中發明了第一張保險單,這張保單被國際保險業公認為人類曆史上的第一張保單,這張保單已被意大利熱那亞博物館送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未來會在中國保險博物館建成後用原樣複制件展示。後來,1666年倫敦大火,繼而1667年建立了火災保險組織,之後通過哈雷一個天文學家設定的人類生命理論奠定了人壽保險定價的科學基礎。步入現代社會,保險業已經在方方面面發揮着作用。2014年,中國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若幹意見》,把保險作為社會文明程度、市場經濟發育程度、社會治理程度的三個重要标志,全面提升了保險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定位。目前,保險成為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支柱,傳統意義上的治理都是政府管理,中國長期以來是政府管控所有社會事務,而中共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社會治理是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同時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對保險業市場化的風險管理機制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空間。保險已成為現代國家社會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構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過程中,保險業也要發揮重要作用。舉個例子,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中,中國長期以來都是依靠國家财政來為人們提供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而國家财政增長是有限的,且随着人口老齡化加劇,日益凸現的養老問題要想解決,就需要調動市場、社會、政府多方面的力量為保險理念共同發揮作用。保險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團結、合作、互助的一種機制,用孟子的一句話可以很好地代表它的精神,——“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大數據時代下保險業應用前景廣闊

大數據時代對中國各行各業都帶來巨大沖擊,但沖擊同時也是機遇。由于科技創新的發展,人類的生活、生産各個面貌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甚至将改變人類自身的存在方式。人與機器在未來将可能産生連接,這種變化自人類誕生以來前所未有,大數據本身就是用數字化聯系天地人,天地人因為互聯網、大數據産生萬物有靈,古老的理念煥發了活力,萬物都可以産生關系。用可追溯技術,人們可以與過去發生關系;用區塊鍊技術,可以分布式地産生各種離散的、低成本的連接,以前需要花很大成本的信用代價,現在由于新的技術産生,我們不必要再進行巨大投入。總之,技術正在改變人類和社會的面貌,而保險在大數據時代應該怎樣利用科技創新夯實行業發展的科技支撐呢?

實際上,各方面的技術都可以應用到保險業中來。長期以來,社會認為保險是人情産業,沒有技術含量,保險業自己也更重視人情攻勢,這種狀況給保險業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真正要做好保險不是這樣的。保險是完全需要依靠最先進的科技支撐,保險是直接為人服務的,是為人和萬物、人和環境、人和自然服務的,保險業以人為本,所以與人有關的科技創新、與物有關的科技創新、與自然界有關的科技創新都和保險有關。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把人類所有的創新聚焦起來,再運用到保險的風險管理、風險定價、産品開發等,人類各行各業的所有活動,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生老病死,保險活動使人類更加安全,使人類在各個産業鍊形成一個全過程的風險管理閉環。再者,形成風險收斂機制以及風險成本降低,很多部門由于沒有形成風險收斂機制,比如醫療領域,醫患矛盾為什麼頻發?我認為沒有形成良好的醫療環境,患者、醫院、藥品供應商、醫生等需要一個風險承擔、風險管理、風險責任的化解,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在保障生命的前提下能更加注重人文關懷而不是被利益所左右,把這樣的風險管理引入到醫療和健康管理中,形成風險管理的閉環,既可以和諧醫患關系也可使第三方引入,降低了不必要的成本,比如小病大治、無病住院等問題都得到了合理管控。國際上保險業在醫療領域是主要的買單方,中國保險業在新醫改中也發揮着重要作用,保險業服務如運用高科技、大數據改善風險管理,會給人類創造價值。

此外,基于大數據技術,保險在未來各個領域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中國保險學會已與國内外重要的實驗室建立了深入密切的合作關系,比如與中國農業風險數據庫承擔方,中國農業部的農科院建立了農業風險與保險實驗室,開發農業風險保障的相關産品。完善農業風險保障,讓農産品更加安全,農産品農藥含量、重金屬殘留等問題得到解決,産品從田間到餐桌,甚至到國外的農産品都可以更加安全且具備國際競争力,這是保險業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再比如,與中國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以及中國地震學會建立了合作關系,成立了地震風險與保險實驗室;與中國科技大學,國家火災科學與技術實驗室建立了火災風險與保險實驗室;與中國海洋局建立了海洋保險與風險實驗室;與氣象局建立了氣象風險與保險實驗室;與美國索羅集團合作建立了汽車風險與保險實驗室等。

保險業利用最新的技術創新可以應用到各類風險管理保險服務中,特别是利用上述各實驗室積累的中國健康監測和災害監測數據,為保險業開發風險管理産品,夯實保險業提供了科技支撐。未來,還要打通保險與各行各業的數據連通,保險業作為風險管理行業,必須在數據标準方面與各行各業,諸如:醫療行業、災害管理行業、政府以及社會方方面面建立風險數據共享機制。隻有這樣,保險業才能在各個領域更好地進行風險定價,利用風險數據庫開發保險風險數據模型,在風險管理領域,保險利用科技支撐,完善保險的創新機制,進一步實現創造價值,實現人類更美好的目标。(國際融資記者承安報道)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