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提升企業國際競争力是硬道理

提升企業國際競争力是硬道理

時間:2024-10-28 03:21:21

先進的國際标準相當于産品的“質量标簽”、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高新技術及高附加值産品不但可以創造新的經濟價值,也能提升傳統産業的效率和競争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中山大學企業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毛蘊詩:中國企業産品進入國際市場,先進的國際标準要随行

中國的标準戰略實施主要面臨着以下瓶頸:一是起步較晚,尚未建成與國際接軌的适應市場經濟的标準工作體系,導緻部分制造型企業在出口過程中遭遇技術标準貿易壁壘;二是部分制造型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标準化意識較為薄弱。筆者過往調研台灣地區發現,其中小企業積極申請專利,參與國際認證,甚為普遍;三是中國國内、省内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之間,企業的标準意識存在較大差距;四是相關法律法規滞後。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标準化法》自1989年4月1日起施行至今,剛剛開始修訂。對此,結合我的調研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健全标準化法治建設。現行的标準化法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應進一步推進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制修訂工作,明确标準制定過程中各方權利與義務,進一步完善支持标準化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比如設立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專項獎勵資金,扶持企業實施标準戰略,尤其是對制定國際标準的企業予以表彰。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2月22日,國務院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标準化法(修訂草案)》,标志着标準化法的修訂邁出堅實的一步。

第二,完善标準化服務體系,幫助中小企業樹立标準先行的意識。政府應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引導與培訓、完善信息服務,幫助企業樹立标準化意識,鼓勵中小企業将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标準,參與國際認證。組織行業協會或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的專家,為企業提供線下培訓指導。同時,加強線上技術标準信息平台建設,實時追蹤、宣傳歐美地區等重點出口市場的技術準入條件,為企業和标準制定者等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務。

第三、大力推行聯盟(團體)标準建設,發揮标杆企業的主導作用。在産業集聚區域或以優勢企業為主導建立标準聯盟,進一步挖掘、整合規範産業内先進标準。進而促進企業間合作交流,逐漸建立健全高于國家标準或者國際标準的聯盟标準,甚至是團體标準,提升區域整體競争力。在聯盟(團體)标準建設過程中,應發揮市場作用,通過競争選擇逐漸形成标準。

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中山大學企業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毛蘊詩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南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張賽娥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南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張賽娥:應對世界反貿易自由化,中國要有對策

中國經濟發展受惠于加入WTO,但最近一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擡頭。如何應對反貿易自由化?我有五點建議:

第一,借機加快調整結構,深化改革。繼續去産能、去杠杆、去庫存、降成本、補短闆。避免浪費資源,制造太多同類産品而緻傾銷,加快推行市場經濟,盡量減少補貼企業、汰弱留強,最重要是做好營商大環境,盡量規範化及提供便利。在保障私産、知識産權、投資人權益方面,也要加強立法和執法。

第二,擴大、培育市場。中國各個行業的大企業,不少已經具有資本和技術的優勢,在争奪本地市場占有率之外,更積極的做法是擴大市場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就此,國家可加快推動“一帶一路”經濟發展,除協助提供基建外,也培育及引導沿線國家的需求,促進沿線國家與中國在各方面貿易及文化交流,有利本地大型企業拓展市場。

第三,加快内需發展,減少依賴出口推動經濟。中國的營商成本漸高,出口優勢漸降,但老百姓儲蓄率高,有條件增加消費,政策可配合鼓勵服務業發展。另外,鼓勵企業的産品要嚴格按照國際标準生産,最重要的是令消費者放心滿意,推動消費升級至高附加值的優質産品。

第四,加快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産品的開發。高新技術及高附加值産品不但可以創造新的經濟價值,也能提升傳統産業的效率和競争力。人工智能及建立在移動互聯網基礎上的共享經濟,提供各方面的在線對線下服務,例如訂餐、約車、家政、健康咨詢,除了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外,也為民衆的日常生活中提供便利,節省人力資源,提升國家整體生産力。就此,可優化創業環境、扶持具自主知識産權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制訂政策或提供誘因讓這些企業把生意擴展至國外,并加強科技學科在常規教育的比重,投放更多資源在人才培訓。

第五,另立門戶,領導世界。美國退出TPP後,澳洲及新西蘭表示歡迎中國加入,但TPP的門檻未必适合中國,中國可考慮推動條件較寬松的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議(RCEP),這更符合中國利益。中國的經濟體量大,加上“一帶一路”、亞投行等戰略配合,相信可提升在RCEP的話語權,重點是低調,切忌太張揚惹人妒忌,并且以身作則,在可能的範圍内,開放更多行業,要更有自信,更強調公平,展現大國風範,盡快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市場經濟。(攝影陳醒)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