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改善生态環境,到農村去投資,構建大數據

改善生态環境,到農村去投資,構建大數據

時間:2024-10-28 03:19:51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原董事長王小康在接受《國際融資》記者采訪時說:“我提交的提案都很具體。”用當前的流行語就是接地氣。因為加快改善生态環境特别是空氣質量,不僅是老百姓的願望,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大型國有企業的責任擔當。他認為,改善生态環境應該“大力發展農業規模化生物天然氣項目”,而且,要高度重視“生态環境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拓展投融資渠道,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環境保護大數據的建設和大數據應用的市場化服務進程”。他說

發展農業規模化生物天然氣項目:堵在哪兒啦?怎麼疏通?

2016年1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财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特别提出,“要堅持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針,以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為主要處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農村能源和農用有機肥為主要使用方向,力争在‘十三五’時期,基本解決大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問題”。

2015~2016年,中央預算做了專項資金安排,用于支持47個日産生物天然氣一萬立方米以上的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建設。據農業部專家組對第一批25個規模化生物天然氣項目和三個特大型沼氣工程項目考察,完工率為零,開工率僅50%(含25%的改擴建項目)。

那麼,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存在的問題在哪兒呢?

首先是發展支持政策體系不健全、不完善。作為農村廢棄物的處理、農村生态環境保護等公益性環保項目,處于産業起步階段,由于原料收集難、原料成本高、産品價值低、扶持政策不到位而難以維系正常的生産運營。國家對生物天然氣的支持僅限于前端的基本建設投資補貼,缺少有機廢棄物污染強制性處置監管和主體責任認定,缺少原料收儲運、終端産品銷售利用等環節的支持和補貼,地方政府績效考核缺失、積極性差,整體政策環境較差,導緻産業發展遲緩。

其次是定位不清晰導緻項目建設用地選址難。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應屬标準的農業配套設施,項目應在農業腹地就近選址,但安監部門将沼氣和生物天然氣列入危險化學品後,地方政府要求項目必須在化工園區選址,導緻原料收儲與工廠處理存在矛盾。

其三是産品利用存在壁壘。國家發改委《關于完善農林生物質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2010]1579号)中規定,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統一執行标杆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75元。地方政府認定該文件不适用于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發電,導緻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發電企業在上網、獲得全額發電補貼環節時遭到電網公司拒絕,甚至被收取上網管理費;生物天然氣直接利用則受當地能源市場準入壁壘和國際能源價格雙重影響,與石化天然氣相比缺乏競争力,并入城市管網難且經濟性差。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有這樣四點具體建議:

第一,提升生物天然氣産業定位,出台和健全支持制度。建議将有機廢棄物處置與生活垃圾處理、廢水處理等置于平等的地位來管理,給予全方位的政策、資金、信貸、科技、稅收、輿論支持,推進其産業化發展。分别從規模養殖場環境準入制、落實養殖企業主體責任,完善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支持制度,完善監管制度,加強過程控制,健全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等。

第二,迅速出台行業支持政策。建議生物天然氣項目參照農業配套設施用地政策,出台較為寬松的項目選址條件;出台生物天然氣企業用電價格優惠,運輸價格優惠,免征增值稅政策;從全産業鍊的角度統籌謀劃,整合現有農村沼氣補貼資金,由目前的建設投資補貼逐漸轉向産業鍊關鍵環節補貼,實行終端産品補貼,率先開展果蔬菜有機肥替代化肥的支持政策,出台厭氧技術生産的有機肥補貼和标準,沼氣發電上網統一執行農林生物質發電标杆電價政策,出台生物天然氣價格補貼和燃氣管網企業全額收購政策。

第三,制定科學的區域規劃,切實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建議以縣域為單位整縣規劃,合理布局,大力扶持大型規模化生物天然氣項目,并帶動其他小規模綜合利用方式,通過區域性限批,控制市場過度競争,推動區域内有機廢棄物資源的有效利用。

第四,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引領産業規模化發展。選擇技術成熟、規模較大、實現商業化運作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通過龍頭企業在産業發展初期對技術升級、商業模式創新、市場開拓、資源整合、優化産業分工與協作等方面的示範、号召和輻射作用,引領産業發展。

推進生态環境大數據建設:問題與建議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領的通知》,環保部印發了《生态環境大數據總體方案》,提出了五年實現生态環境綜合決策科學化、生态環境監管精準化、生态環境公共服務便民化三大環境管理目标。按照工作安排,2016~2018年為基礎建設年,主要完成生态環境大數據基礎設施、保障體系建設和試點示範建設,基本形成大數據采集、管理和應用格局;2019~2020年為數據建設年,主要拓展深化大數據應用,形成生态環境大數據創新應用新業态、新模式和新方式。

根據總體方案安排,環保部已先行啟動了環評、監測、應急、執法和網站等大數據應用,以實現在上述五個業務領域取得大數據應用突破,積累建設經驗。同時,為了實現生态環境大數據的穩步推進,環境保護部确定了吉林、貴州、江蘇、内蒙古環境保護廳以及武漢市、紹興市環境保護局等六家生态環境大數據建設試點單位。

但是,在具體落實中,我們發現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其一是生态環境大數據建設參與主體比較單一,配套的大數據服務企業較少,專業的第三方服務公司不多。

其二是生态環境大數據建設資金來源不足,結構單一,以政府财政預算投資為主,無法支持《總體方案》目标實現。

其三是目前比較注重生态大數據的收集和整合,而對數據的應用能力建設不足,應用範圍局限性大,不能有效地服務于企業和公衆,數據的應用模式和市場化途徑不清晰。

對此,我的具體建議是:

第一,生态環境大數據建設是一項長期和艱巨的任務,生态環境大數據的穩步推進離不開政府相關部門的正确主導和社會各專業組織、機構和團體的積極參與,特别是央企和上市公司的雄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目前加緊建設的環境監測體系僅是環境物聯網的傳感器端口,後端配套數據分析和應用系統之後,才能獲得完整的環境大數據分析和應用能力。伴随各領域環境監測體系建設完成,監測數據應用能力提升将成為下階段重點。因此,建議大力加強環境保護大數據應用能力建設。運用大數據工具進行環境保護指數體系的設計,使之成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支撐。

第二,建議盡快制定環保數據資源服務産業政策,培育和扶持一批大數據服務企業,發展新型環保産業。

第三,加大中央預算内投資和中央财政信息技術專項資金對環保大數據産業的投入。

第四,拓展投融資渠道,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環境保護大數據的建設和大數據應用的市場化服務進程,積極創新環境信息産品和服務,支持大數據成果轉化和産業化。

第五,建議研究制定公平合理且安全可靠的數據交易、數據流動和數據開放管理辦法,創新數據應用的管理模式,推動環境保護大數據的應用和開發。(國際融資記者李路陽報道,陳醒攝影)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