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科技創新是實現實體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科技創新是實現實體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時間:2024-10-28 03:19:20

制造業的許多科技新成果之所以無法迅速轉化為産能,市場的“腸梗阻”作用不可忽視

全國政協委員、奧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湯亮: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競争中赢得主動的根基

把“中國制造”發展成為“中國創造”,是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巨大挑戰,也是振興中國制造業的必由之路。這個挑戰用一句話來歸納,就是看企業有沒有強大的持續的科技創新能力。如果有科技創新的能力,就能以新技術、新産品引領市場,制造業就能持續盈利,企業面臨的所有難題就會迎刃而解。制造業的制勝法寶,唯有“創新”不敗。

中國制造如何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如何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産品如何向中國品牌轉變?這“三道門檻”怎麼過?我的建議是:

一是強化科技創新的政策置頂原則。在如何振興中國制造業問題上,企業有許多難處,業界有許多呼籲,專家有許多思路,但是政府決策部門在指導方針上,要有高屋建瓴、提綱挈領的遠見,要牢牢抓住主要矛盾的“牛鼻子”,這就是花大力氣推動制造業的科技創新。

二是要舍得花錢建設企業人才高地。制造業的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在人才問題上,不能老是停留在一紙表彰,也不能滿足于“蜻蜓點水”。重要的是為他們解決三個實際問題:一是有充足的科研經費,二是給予較舒适的住房,三是有成果就要重獎。解決這三個問題,光靠企業的力量是不夠的,各級政府要與企業聯手,共同想辦法才行。

三是要用優勝劣汰的市場手段,推廣制造業科技創新的新成果。制造業的許多科技新成果之所以無法迅速轉化為産能,市場的“腸梗阻”作用不可忽視。比如,市場招投标就必須嚴格貫徹優勝劣汰的原則,決不能讓落後的産品逆向淘汰先進的東西。如果真正樹立起市場“唯優是選”的觀念,何愁制造業沒有向上發展的勃勃生機?

全國政協委員、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劉振亞:推進全球能源、信息、交通三網融合發展刻不容緩

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全球互聯的堅強智能電網,是有效解決世界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等問題的中國方案。在此基礎上,為推進經濟轉型,我們研究提出了全球能源、信息、交通三網融合發展:以世界能源轉型和信息技術革命為契機,以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保障,發揮網絡經濟和規模經濟優勢,加快形成能源、信息、交通即“瓦特(Watts)、比特(Bits)、米特(Meters)”三(特)網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推動世界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度電氣化、高度智能化、高度全球化、高度人本化的發展目标。

能源網、信息網、交通網就像人的“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和“四肢系統”。目前,“神經系統”“四肢系統”基本實現全球互聯,但“血管系統”的互聯互通明顯滞後。推進三網融合,要抓住能源網這個關鍵和短闆,盡快實現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創新突破。綜合技術、經濟、政治等因素,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條件已經具備。我們要抓住機遇,加快推進,到2025年基本建成我國能源互聯網,在世界能源和經濟轉型中發揮引領作用。

三網融合發展為實體經濟打造了強大新動能。它以電力為動力、以數據為紐帶,現代能源網、信息網、交通網呈現相互交叉、相互支撐、相輔相成的發展态勢,這是三網融合發展的根本内因。能源、信息、交通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着基礎保障、經濟支柱和創新引擎的重要作用,這是三網融合發展的根本動力。三網互聯互通、協同發展,可以創造巨大的規模經濟和網絡經濟效應,這是三網融合發展的價值源泉。近年來特高壓、智能電網,物聯網、大數據、高速鐵路、電動汽車等技術不斷創新突破,這是三網融合發展的技術基礎。

推進三網融合,既提升能源、信息、交通基礎設施水平,又發展壯大新興産業,為實體經濟發展打造新動能,對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大意義。

一是實現“創效”“創新”巨大價值。能夠實現通道、設施、服務的高效共享,顯著降低全社會發展成本,提升經濟發展質量;能夠促進能源流、信息流、人流和物流相互協同、高效配置,重塑産業價值鍊、創造市場新需求、催生經濟新業态。

二是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能夠發揮三網互聯互通的聚合效益,促進我國制造業創新發展,推動實現“中國制造2025”發展目标;顯著提高實體經濟的電氣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水平,進入用能更清潔、生産更智能、流通更便捷的經濟發展新階段。

三是為中國在國際競争中赢得主動和先機。能夠發揮中國在特高壓輸電、新一代互聯網、高速鐵路等領域的技術優勢,積極開拓國際能源、信息、交通等基礎設施市場,帶動相關産業走出去,提高中國經濟地位和國際競争力。

我建議将三網融合發展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主戰場,在國家層面組織制定三網融合發展規劃,加快推進關鍵技術攻關和示範項目建設,配套出台相關支持政策,為中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新機遇、搭建新平台。(本刊記者艾亞報道,陳醒攝影)

全國政協委員、奧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湯亮

全國政協委員、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劉振亞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