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4-10-28 11:15:57

李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中共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論斷,指出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高質量發展有六大内涵

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是适應我國發展新變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謀劃經濟工作的根本指針。過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長,成功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現在強調高質量發展,根本在于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高質量發展,意味着高質量的供給、高質量的需求、高質量的配置、高質量的投入産出、高質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質量的經濟循環。

推動高質量的供給,就是要提高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我國擁有全球門類最齊全的産業體系和配套網絡,其中220多種工業品産量居世界第一。但許多産品仍處在價值鍊的中低端,部分關鍵技術環節仍然受制于人。要提高供給質量,更好滿足日益提升、日益豐富的需求,跟上居民消費升級步伐。

促進高質量的需求,要促進供需在更高水平實現平衡。我國已形成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人群,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内需市場十分廣闊,但是就業質量不高,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公共服務供給不足,養老、醫療、教育等給居民帶來的負擔還比較重。必須解決這些問題,釋放被抑制的需求,進而帶動供給端升級。

實現高質量的配置,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完善産權制度,理順價格機制,減少配置扭曲,打破資源由低效部門向高效部門配置的障礙,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實現高質量投入産出,就是要更加注重内涵式發展,扭轉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逐年下降的态勢;在人口紅利逐步消退的同時,進一步發揮人力資本紅利,提高勞動生産率;提高土地、礦産、能源資源的集約利用程度,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最終實現全要素生産率的提升,推動經濟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

實現高質量的分配,就是要推動合理的初次分配和公平的再分配。初次分配環節,要逐步解決土地、資金等要素定價不合理的問題,促進各種要素按照市場價值參與分配,促進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再分配環節,要發揮好稅收的調節作用、精準脫貧等措施的兜底作用,注意調節存量财富差距過大的問題,形成高收入有調節、中等收入有提升、低收入有保障的局面,提高社會流動性,避免形成階層固化。

促進高質量的循環,就是要暢通供需匹配的渠道,暢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渠道,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要求,逐步緩解經濟運行當中存在的三大失衡—供給和需求的失衡、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房地産和實體經濟失衡,确保經濟平穩可持續運行。

高質量發展是一場耐力賽,需要腳踏實地,打牢基礎,一步一個台階。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過程注定不會一帆風順,我們必須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有序排除長期積累的風險隐患,有效應對外部不确定性的沖擊,為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和環境。

2018年重點關注八個方面

2018年是創造良好條件開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之年。總體判斷,2018年經濟運行有望延續增速穩、就業穩、物價穩、效益穩的“多穩”局面,繼續保持在中高增長平台平穩運行,将為經濟工作重心更多轉向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利條件。2018年,政策咨詢研究工作須重點關注八個方面的問題。

(一)既要密切關注全球經濟走勢、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和“一帶一路”建設等新型區域合作,攜手各方共同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也要對标國際經貿規則,以開放促進改革,以監管模式和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加快培育國際貿易投資競争新優勢;更要加強國際宏觀政策的協調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防範和應對全球性風險的發生和蔓延,為可持續發展營造穩定的外部環境。

(二)2018年,我國經濟如何繼續保持在中高速增長平台上平穩運行,延續增速穩、就業穩、物價穩、效益穩的“多穩”局面,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面臨諸多挑戰,需要研究如何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建立起新的發展方式,推動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

(四)如何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增強産業升級和質量提升的技術源頭供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促進新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動能。

(五)我國房地産市場發展出現階段性變化。對于房地産市場發展的研究,要以“租購并舉”為重點,研究如何加快完善住房市場體系;以“多主體供給”為導向,研究如何促進住房供應結構調整與優化;以“多渠道保障”為目标,研究如何完善符合國情的住房保障體系。

(六)應研究如何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無效供給;大力培育新發展動能,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動傳統産業優化升級,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降低實體經濟成本。

(七)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以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改革舉措和試點經驗為基礎大膽創新,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清除阻礙要素下鄉的各種障礙,進一步搭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制度框架和制度體系,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要以完善産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

(八)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與社會保障制度、扶貧與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等促進共同富裕的戰略舉措,但如何将各項戰略落到實處,仍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研究。既需要從理論上進行創新、把握好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内在規律,為促進共同富裕提供理論支撐,更需要進行深入細緻的政策研究,為促進共同富裕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

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靠創新

邁向高收入國家行列的重要關口期,圍繞轉向高質量發展要求,需要實現高質量的供給、需求、資源配置、投入産出、收入分配和經濟循環。

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供給體系質量,關鍵還是靠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上了一個大台階,但創新仍然是我國實體經濟的關鍵短闆,基礎研究薄弱、核心技術不足、企業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

如何以創新促進供給體系質量提升,如何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創業活力?要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增強産業升級和質量提升的技術源頭供給。同時,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此外,要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動能。

十九大報告指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産率。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工夫。

不破則不立,不降則立而不穩,“破”“立”“降”是實現發展動能轉換和提高發展質量的内在要求。

“破”的核心内涵是大力破除無效供給。要深入研究消除生産要素流動重組的各種障礙特别是制度性障礙,更有效地依靠法治化和市場化手段,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同時,要研究進一步加快國有企業改革,讓無效供給和過剩産能願意退也退得出,從而為産業轉型升級騰出空間、夯實基礎。

“立”的内涵是“立新”,就是大力培育新發展動能,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動傳統産業優化升級,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降”,核心任務是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特别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時,繼續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等行業改革,建立開放公平、有效競争和功能完善的能源市場和運輸服務市場,進一步降低企業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

(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歡迎讨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