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8年上半年出台的《關于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資管新規)的界定,标準化資産并非以在何種市場上交易為标準,而更多地是以資産本身的合同特征為标準,這為“非标轉标”的方式選擇提供了重要的參照标準。
非标産生的根源
非标的出現有其客觀原因和市場需求,前些年,銀行大規模配置非标資産,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受信貸規模和投放行業限制,需要借道投資非标。一方面,銀行為了應對信貸規模的限制,通過将貸款轉為非标資産投資,轉換了會計科目,減少了對貸款規模的占用;另一方面,監管部門限制商業銀行貸款的投向領域,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産企業等,而這些都是銀行比較青睐的高收益的客戶。為了繞道信貸投向限制,銀行通過引入信托公司、證券公司後,以投資信托計劃、資管計劃、委托貸款等“非标”形式實現向受限行業融資。
二是增加利潤。一方面,非标資産的交易對手通常是亟須資金且能承受較高融資成本的房企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銀行對其議價能力較強,可以獲取較高的收益率;另一方面,銀行在做非标資産過程中可以擴大中間業務收入來源,如财務顧問費、賬戶管理費等,從而提高中間業務收入水平。
三是減少資本的消耗。在強監管系列政策之前,一些銀行通過非标資産投資将貸款科目騰挪至同業買入返售資産、應收款項類投資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産等科目,降低風險權重,從而達到減少對資本消耗的目的。此外,非标資産以其高收益的特征成為對接理财資金、提高理财收益水平的優選,而對于銀行來說,理财業務屬于表外業務,不需要計提風險資本。
在金融去杠杆、不良壓力增大、對非标監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商業銀行“非标轉标”的動力持續增強。一是滿足監管要求。為有效控制非标業務風險,監管機構持續發力,監管政策頻出,“非标業務”(特别是表外部分)拓展受限,“轉标”的動力不斷增強。一方面,“8号文”對商業銀行理财資金對接非标做出了限額管理,規定“理财資金對接非标債券資産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财産品餘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總資産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另一方面,資管新規從嚴禁期限錯配的角度對配置非标進行了資金來源的限定,“資産管理産品直接或間接投資于非标準化資産的,非标準化資産的終止日不得晚于封閉式資産管理産品的到期日或者開放式資産管理産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
二是加大對不良資産的處置。為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目前,各家銀行均由加大對不良資産處置力度、實現“輕裝上陣”的動力。銀登中心不良資産收益權轉讓業務成為銀行依法合規化解不良資産的新渠道。在此過程中,銀行以所持不良資産以及對應的權利作為流轉标的,經由銀登中心備案登記後進行轉讓,限于合格的機構投資者續接,實現“非标轉标”。
三是提高理财産品的競争力。由于非标資産收益率較高,因此,理财産品中非标資産配置比例與其收益率密切相關,但是理财資金配置非标資産又受到較多的限制。若能将非标資産轉為标準化資産,就可以同時實現符合監管要求和提高理财資産收益水平的雙重目标。
從實質上來說,“非标轉标”是一種手段,而“表外轉表”是一種結果,兩者既相互區别,又緊密相關,“非标轉标”的過程通常伴随着表外資産轉表内的情況。對商業銀行而言,“非标轉标”與“表外轉表”的影響要區分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表外非标資産轉為表外的标準資産。在這種情況下,對商業銀行比較有利。正如前文所說的,在這種情況下,若能成功轉标,那麼,銀行的表外資産不僅能夠獲得非标資産原有的高收益性,同時還能符合監管要求,降低監管風險,但相應地這種情況下銀行轉标的難度也更大。
第二,表外非标資産轉為表内标準資産。在這種情況下,即涉及“非标轉标”的問題,也存在“表外轉表内”的問題。如上所述,商業銀行投資非标的動機主要有留住高收益資産、規模監管限制、降低資本消耗、降低撥備壓力等。因此,在“非标轉标”特别是表外的非标轉表内為标準化資産的情況下,一是将大幅消耗銀行的資本,增大補充資本的壓力;二是增加撥備的計提,壓縮利潤空間;三是在信貸額度競争下,可能會流失非标資産客戶,從而減少中間業務收入來源。
銀行資本壓力驟升
從上市銀行再融資進度看,上市銀行上半年完成再融資項目并不多,主要是幾家農商行完成了可轉債的發行,規模較小,均在30億元以下。但新通過的再融資方案卻不少,規模也較大,包括農業銀行1000億元的定增方案,目前項目推進非常快,已經收到證監會第一次反饋意見,預計下半年完成的概率較大,而南京銀行100億元的定增也有新的進展,年内完成的可能性也很大。
在可轉債融資中,交通銀行600億元、江蘇銀行200億元的可轉債在上半年推出,還需要監管部門審批,平安銀行、張家港行在上半年也有新的進展;在優先股發行中,僅有興業銀行在上半年推出了300億元的優先股發行方案,此外,甯波銀行2017年年底推出的100億元優先股發行預案也在5月收到證監會的反饋意見。
整體來看,上市銀行通過外源融資補充資本的需求還是比較旺盛的,其中,既有監管壓力趨嚴的原因,也有加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IFRS9新準則的實施等多方面的綜合考慮。截至5月17日,未完成的再融資方案合計規模達4705億元,其中,定向增發合計1240億元,可轉債合計2515億元,優先股合計950億元。
可轉債是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的重要手段,目前上市的5家農商行均有可轉債的項目,其中,常熟銀行、江陰銀行、無錫銀行已經在2月、3月完成可轉債的上市,并将在7月底、8月初集中開始轉股。與此同時,吳江銀行的可轉債發行方案已經在3月份通過證監會審核,但還未獲得批文,預計下半年也能夠上市發行,但轉股可能要到2019年年初;張家港行由于上市最晚,其可轉債方案也是最晚推出,目前還處于證監會審核階段,預計年内也有望發行成功。
初始轉股價的确定依據一般是:不低于募集說明書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的均價;不低于前1個交易日的均價;不低于最近一期BVPS和股票面值。從常熟、江陰、無錫三家銀行發布募集說明書的時間點來看,均在2018年1月,正值銀行股股價高漲的時候,随後銀行股進入調整期,三家銀行股價均有所下降。
截至5月18日,3家農商行可轉債的轉股價均有向下修正的動作。其中,江陰銀行因為“股價已經出現任意連續30個交易日中有15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于當期轉股價格的80%”與股份分配兩個原因連續下調轉股價至6.92元,降幅為24.45%;常熟銀行因為股利分配小幅下調轉股價0.18元;無錫銀行因為股價連續下跌原因,下調轉股價至6.85元,降幅為23.03%。
從最新的轉股價來看,江陰銀行、無錫銀行當前股價與轉股價最為接近,預計轉股壓力最輕,而常熟銀行轉股壓力相對較大。
發行可轉債對上市銀行來說,不僅是募集資金用于支持業務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在轉股之後可以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有助于提高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及資本充足率。我們按照5家農商行可轉債融資規模,測算在轉股比例分别為100%、50%和20%的三種情況下對公司資本充足水平的提升作用。
從目前情況來看,江陰銀行、張家港行的資本充足水平較高。假設轉股比例100%的情況下,可轉債能夠提高江陰銀行資本充足率2.79個百分點,常熟銀行2.68個百分點,無錫銀行3.02個百分點,吳江銀行3.51個百分點,張家港行4.43個百分點。因此,對張家港行和吳江銀行來說,發行可轉債對提高資本充足水平的作用最大。在其他轉股比例的情況下,結論不變。
根據要求,2018年年末,系統性重要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别為11.5%、9.5%和8.5%,對于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要求則分别降低1個百分點。從靜态來看,2018年一季報顯示,目前,26家上市銀行資本充足水平均符合監管要求。
但從動态來看,2018年,部分銀行資本充足水平仍有壓力,可能需要借助外部融資。根據中信建投的測算,假設2018年銀行加權風險資産增速為最近兩年加權風險資産增速的平均值,最近一期的分紅比例為2018年的分紅比例(2018年淨利潤為模型結果),從而計算出2018年的内源融資規模,進而得到2018年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的動态測算結果。
從結果來看,2018年年底,各家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能達标,但個别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達标存在壓力。如貴陽銀行這兩項指标可能要低于監管要求,主要是其近年來規模擴張速度很快(加權風險資産增速超40%),其結果要麼需要外部融資補充,要麼降低規模擴張速度或增加分紅比例。
此外,中信建投認為,民生銀行、平安銀行雖然在測算模型中能夠符合監管要求,但這兩家銀行在2018年已經采用了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IFRS9),這會加大資本充足達标的壓力。采用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很可能會對減少資本充足水平約0.5個百分點,因此,這兩家銀行也需要格外關注資本充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