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尋底之路

尋底之路

時間:2024-10-28 08:50:49

A股市場曆史上四次見底後的3個月指數平均漲幅達到17%,市值小、超跌多的個股反彈力度最大。

底部雖然令投資者飽受折磨,但也是播種收獲的良機——根據中銀國際的統計,A股市場曆史上四次見底後的3個月指數平均上漲幅度達到17%。

2:4,這是2018年上半年上證綜指月線漲跌幅之比。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上半年,A股主要股指從階段新高到階段新低上演了一波“蹦極”行情。上證指數在2018年1月29日漲至3587.03點創下兩年來新高,随後掉頭向下,在6月份接連失守3000點、2900點甚至2800點關口,并在7月6日一舉擊穿2700點,創下年内新低2691點。

在去杠杆、貿易戰的陰影籠罩下,從3587點的年内高點一路幾乎毫無抵抗地跌至新低2691點,A股市場在短短4個多月的時間内出現了25%左右的累計最大跌幅,而不少個股年内跌幅達到50%乃至以上的水平,市場情緒低迷。

對于A股的大跌,就連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也罕見發聲,認為股市出現波動,主要受情緒影響。既然是市場,就會有漲有跌,投資者應該保持冷靜,理性看待。

易綱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增長的韌性增強,總供求更加平衡,增長動力加快轉換,2018年以來,人民币是少數對美元升值的貨币之一。基于這樣的經濟基本面,中國的資本市場有條件健康發展。而且近年來,内需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不斷上升,貿易依存度不斷下降,中國經濟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不斷增強。同時,人民銀行也将綜合運用各種貨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把握好結構性去杠杆的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新華社也刊文稱,近期一些前期積累的風險事件逐漸暴露,同時疊加外部不确定因素,中國股市、債市及彙市出現一定調整,這些調整既反映出投資者預期的變化,也是金融體系向市場化轉型、信用風險回歸合理定價的必經階段。

截至目前,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創業闆指市盈率分别約12倍、20倍、39倍。很多傳統行業、周期性行業估值已處于曆史底部,風險收益比顯著提升。優質企業上行空間遠遠大于市場下行風險。總體來看,市場調整幅度在可控範圍内,不宜将金融領域的個别事件或階段性表現誇大為“金融恐慌”。

行情總是在絕望中誕生,在猶豫中上漲,在狂歡中結束。底部雖然令投資者飽受折磨,但也是播種收獲的良機——根據中銀國際的統計,A股市場曆史上四次見底後的3個月指數平均上漲幅度達到17%。曆史上A股經曆四次熊市,跌幅多在50%左右。

曆史四次大底

按照海通證券的統計,2000年以來市場經曆了四次熊市,對應的時間點分别是2005年6月6日上證綜指的998點、2008年10月28日上證綜指的1664點、2013年6月25日上證綜指的1849點以及2016年1月27日上證綜指的2638點。

其中,第一次及第三次熊市跌幅都很大。上證綜指998點前的下跌始于2001年6月15日的2245點,經曆了下跌-盤整-下跌,累計跌幅56%,曆時4年;1664點前的下跌始于2007年10月19日的6124點,一路下跌1年,累計跌幅73%;1849點前的下跌始于2009年8月4日的3487點,經曆了盤整-下跌-盤整,一直到2014年7月才逐步上漲最終進入下一輪牛市,前後曆時近5年,累計跌幅47%;這次5178點至今最大跌幅49%,曆時3年。

從跌幅與調整時間指标來看,以2015年為頂點開始計算,跌幅與前幾次底部基本持平,調整的時間已經持續3年,達到了形成底部的條件。

從個股跌幅情況看,2001-2005年熊市、2008年熊市和2010-2014年熊市個股跌幅超過70%的股票數量分别為582隻、694隻和55隻,而自2015年6月至今,跌幅超過70%的股票有854隻,從絕對數量上來看已超越前三次熊市,從相對比例來看占比為31.1%,明顯超過2010-2014年熊市3.5%的水平,仍低于2001-2005年熊市和2008年熊市。

從全部個股漲跌幅中位數來看,2015年6月至今,全部A股漲跌幅中位數達到-55%,也明顯超過2010-2014年熊市時-27%的水平。

回顧上證綜指998點、1664點、1849點三次熊市大底可見,大背景都是基本面惡化。

第一次,2001-2005年的上證綜指2245點-998點,市場經曆了兩輪下跌,2001年6月-2002年1月的2245點-1330點,之後進入了兩年多1300點-1780點的橫盤震蕩期,期間出現石化、鋼鐵、電力、汽車及銀行的“五朵金花”行情,實際上2003-2004年宏微觀基本面均好轉,當時的港股開啟牛市。

2004年年初,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加快,經濟有過熱苗頭,4月鐵本事件标志着宏觀調控政策趨緊,10月央行加息,全部A股淨利潤增速從2004年的26%降至2005年的-5.7%,ROE(TTM)從9%回落至7.9%。

證監會在2005年4月29日發布《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的試點工作,這引發了市場恐慌,上證綜指最終跌破千點大關。直到2005年6月6日之後監管層頻繁推出利好政策,加上宏微觀基本面逐步好轉,市場逐步進入波瀾壯闊的大牛市。

第二次,上證綜指1664點熊市的背景是,國内宏觀政策系統性收緊疊加全球金融危機沖擊。2005-2007年的經濟複蘇到繁榮,最終推高了通脹,2007年3月開始央行持續加息收緊貨币政策,最終到2007年四季度出現經濟增速的放緩,由于通脹仍然很高,2008年上半年國内貨币政策繼續收緊。

2008年三季度,疊加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宏觀經濟與企業盈利都快速下滑,全部A股淨利潤增速從2007年的49%降至2008年的-17%,ROE(TTM)從15.7%回落至11.9%。之後四萬億投資、十萬億信貸為代表的大規模刺激需求政策推動經濟見底回升,股市迎來了V型反轉的牛市。

第三次,上證綜指1849點出現的背景是,宏觀經濟緩慢下行,GDP增速由2012年的8.1%降至2014年二季度的7.5%。整體上2012年初-2014年中市場是個圓弧底,其中最低點出現在2013年6月份,源于“錢荒”事件。2014年11月,央行在正式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後貨币政策轉向寬松,市場迎來一輪流動性驅動的牛市,類似1996-2001年。

市場底部特征

曆史不會簡單重複,卻總是那樣似曾相似。回顧A股曆史上幾次重要的底部情況,往往具有估值處于低位、低市值公司占比大幅增長、換手率處于低位等特征。

長城證券研究顯示,從上證綜指來看,2000年以來,A股經曆了998點、1664點、1849點和2638點四次底部。這四個大底,PE分别處于曆史分位的42%、19%、3%和18%,PB分别處于曆史分位的21%、42%、3%和9%。

2018年7月,上證綜指2691點對應的PE水平為12.5倍,處于曆史分位的17%,PB水平為1.39倍,處于曆史分位的5%,萬得全A的PE水平處于曆史分位的19%,PB水平處于曆史分位的7%,可以看到,A股的估值水平與2008年及2016年的底部較為接近,已經處于曆史的底部區間。

廣發證券認為,單純對比估值的絕對水平并不準确,需綜合考慮利率和盈利增速來對比估值,才更有意義。當前為典型的寬貨币緊信用時期,20012005年熊市和2010-2014年熊市的估值底為可比時期。

與2005年3月(2001-2005年熊市估值底)相比,當前A股非金融PE(TTM)為22倍,高出10%,但當前A股利率水平明顯更低,盈利明顯更優,考慮利率和盈利後,當前估值水平與2005年3月相比并不高。當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約3.5%,2005年3月則為4.1%,當前利率水平比2005年3月低約60BP;2018年全年A股非金融累計淨利潤同比增速預計為18%,2005年一季度僅為2.6%,當前盈利明顯更優。

與2011年12月(2010-2014年熊市估值底)相比,當前A股非金融PE(TTM)距其還有約23%的空間,二者利率水平相當,但2011年12月盈利狀況非常差,考慮盈利後,當前估值水平與2011年12月相比也不高。當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約3.5%,2011年12月則為3.4%,基本相當;2018年全年A股非金融累計淨利潤同比增速預計為18%(即使下調幅度并不會太大),2011年僅為2.1%,2011年第四季度淨利潤更是銳降到-22%,當前盈利明顯更優。

從全部A股估值結構上來看,曆史幾個底部,2005年、2008年、2013年和可比值2016年,根據長城證券的統計,PE在0-30倍的公司數量約占A股的50%、64%、42%和20%,30-40倍的公司數量約占A股數量的10%、8%、12%、10%,PE大于40倍的公司約占A股數量的23%、15%、34%和53%。而當前PE在這個三個水平的公司數占比分别為42%、14%和36%,與2013年底部較為接近。

廣發證券的統計也顯示,當前全部A股上市公司PE中位數是31倍,而2001-2005年熊市、2008年熊市和2010-2014年熊市最低點分别是19倍、16倍、23倍。從估值中位數來看,看似當前A股估值中樞離底部仍然有較大距離。但實際上當前中位數已失去曆史可比性,不宜簡單對比。

因為2010年之前,A股僅有上市公司1669家,而2010年至2018年期間新上市公司數量達1862家,比先前曆史之和還要多。而2010年之後上市的公司小盤股居多更偏成長屬性,其估值中樞整體上是高于2010年之前的上市公司。

廣發證券認為,盈利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是估值能否維持在當前水平的核心決定因素。而當前經濟增長有一定韌性,預計名義GDP增速有所回落但幅度會明顯小于2011年,與2005年情況大體相當,但供給側改革後産能過剩已基本出清,當前盈利可持續性更強。

而從市值絕對值角度來看,2001年到2018年幾次大跌期間,低市值的公司數量占比大幅升高,而高市值的公司數量占比則有大幅的下降。從2015年的頂點到目前,A股市值30億元以下的公司占A股數量百分比升高了24%,30億-50億元的公司占比升高了20%。目前,小市值的公司占比較2015年頂點增加了44%,已經超過了2005年54%、2008年37%、2013年10%的增量水平。

耶魯大學首席投資官戴維·斯文森說,最好的投資機會來臨的時候,人們對股市的看空程度剛好達到頂峰。投資者總是被貪婪和恐懼兩種情緒交替影響,經常做出“追漲殺跌”的舉動,導緻在市場底部時伴随着極度悲觀的預期,導緻了市場成交量、換手率低迷,基金倉位位于曆史底部,破淨率大幅攀升等趨勢。

長城證券統計顯示,從換手率來看,2005年、2008年、2013年、2016年幾個底部的換手率分别為1.06%、1.71%、1.52%、1.98%,而當前換手率為1.48%。從曆史換手率下降區間來看,換手率下降往往先于底部出現,可以當作一個預測性的指标,目前來看,換手率指标還未出現階段性的下行。

成交量反映了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程度,從成交量來看,2005年、2008年、2013年、2016年幾個底部A股的成交量分别也都位于同時期的低谷,而當前的成交量情況出現了一定的下行趨勢。

從破淨率的數據來看,2005年998點、2008年1664點、2013年1849點、2016年2638點破淨公司數量分别為188個、174個、212個、58個,占比為14%、11%、9%和2%,當前為234個,占比約7%。

從基金倉位來看,曆史上的底部位置基金倉位都降至階段性的底部,2008年、2013年、2016年幾個底部基金倉位分别為62.88%、78.42%、64.96%。當前基金倉位54.68%,從2016年11月開始倉位維持在低位50%至60%的區間。

長城證券表示,從以上幾個指标來看,換手率和基金倉位低于曆史底部位置,破淨率接近曆史底部位置,成交量則暫時還未達到最低點。結合四個指标反映的情況,市場情緒已經非常低迷。

伴随着投資者悲觀情緒的蔓延,市場的風險溢價也達到高點。長城證券研究顯示,曆史上幾個底部以及可比值的2016年,風險溢價都有一個上行區間,指數達到低點時,風險溢價往往位于次高點而不是區間的最高點。

當前A股市場的風險溢價水平與2005年和2013年的水平保持幾乎相同的水平。2004年至2005年上行區間持續約1年半,從-1.97%上升到1.57%,2007年9月至2008年11月上行區間持續約14個月,從-3.03%上升到4.09%,2013年由于是圓弧底,風險溢價上行表現不明顯,從2月到6月有小幅上行調整;2015年6月到2016年1月,風險溢價從-2.12%上升到0.03%,上行區間持續約半年。2017年2月以來,風險溢價持續上行,已經形成持續16個月的上行區間,從-1.02%上升到0.98%。

長城證券表示,對比前三次熊市大底及可比時期2016年的底部,目前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與底部水平非常接近,市場調整的幅度也與2005年、2013年的水平較為接近,破淨率、基金倉位、換手率等指标反映市場情緒較為低迷,風險溢價已經達到高點,無風險利率不斷走低。雖然時間上相對2005年和2013年的調整沒有那麼長,但随着去杠杆力度放緩,政策面的底部或預示着A股将逐漸從底部區域走出。

然而,2015年後,股票質押回購家數和數額比例大幅增加,三年期定增改為現價發行,2018年年初,股票質押新規的實施客觀上限制了質押率,同時絕對收益投資者占比提升,警戒線和止損線的存在使得這部分資金不敢急于進場抄底,客觀上延遲了市場反彈的進度。

反彈源于政策

海通證券表示,回顧A股曆史四次階段性底部,下跌多源于政策收緊。其中,2010年下跌源于國内宏觀政策收緊,2013年下跌源于銀行體系内部監管加強引發“錢荒”事件,2016年年初的市場下跌源于擔憂人民币貶值以及熔斷機制的推出放大了投資者恐慌情緒,而2012年的市場下跌主要源于市場基本面的持續惡化。

具體來看,2010年經濟平穩,企業盈利持續高增長,但通脹升溫、房地産價格過快上漲引發宏觀政策收緊,央行在2010年1-5月連續3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國務院在2010年4月17日出台抑制地産價格過快上漲的“新國十條”,貨币政策和地産政策的同時收緊引發市場調整。

2012年,雖然宏觀貨币政策偏松,央行兩次降息降準,但GDP增速由年初8.1%降至2012年三季度的7.5%,企業淨利潤增速由2011年的11.6%降至2012年的-0.04%,ROE(TTM)由14.9%降至13.1%,基本面持續惡化導緻市場下跌。

2013年,為控制“影子銀行”風險,金融監管不斷加強。2013年3月,銀監會發布8号文,對理财投資非标進行規範,央行也有意通過“高利率去杠杆”,不斷發行央票并開展正回購,維持偏緊的資金面,導緻資金利率不斷走高,2013年6月,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從月初的3.4%飙升至最高13.4%,“錢荒”爆發。

2016年年初,市場下跌源于在2015年12月美國加息後市場擔憂人民币貶值風險,以及熔斷機制的推出放大了市場恐慌情緒。

2015年,宏觀經濟仍然疲軟,2015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0%,增速創2009年以來6年新低,2015年第二季度的GDP增幅仍為7.0%。金融創新的快速推進和監管的放松導緻了股市的杠杆率急升。6月12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證券公司外部接入信息系統評估認證規範》嚴查券商場外配資,嚴監管疊加8月央行的新彙改措施導緻了股市進一步下行。2015年12月,美國加息後市場擔憂人民币貶值風險,以及熔斷機制的推出放大了市場恐慌情緒,市場大幅下跌并出現底部。

海通證券研究了市場階段性底部出現一個季度後的市場表現,一種是2008、2011年全年熊市,沒有任何反彈機會;另一種是類似2010年、2012年、2013年、2016年都有反彈行情,主要原因是政策微調。

其中,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和2011年4月-2012年1月期間,市場都呈現單邊下跌态勢,主要受制于當時通脹壓力較大,貨币政策一直緊縮,市場沒有反彈機會,CPI分别在2008年4月、2011年9月達到8.2%、5.7%的高點。

而後一種情況則是在創下階段性低點後,由于政策的邊際放松導緻市場展開反彈。其中,2010年4-6月期間市場下跌,7月初貨币政策微調,新增信貸放量,同時美國推出QE2,推動市場在7-11月反彈,上證綜指從2319點反彈至3186點,反彈幅度達35%;2012年4月-11月期間市場持續下跌,2012年11月十八大召開,推動改革預期提升,銀行闆塊領漲,2012年12月-2013年2月上證綜指從1949點漲至2445點,漲幅為25%;2013年2月-6月期間市場下跌,“錢荒”後央行政策放松,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當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産業,促進信息消費,拉動國内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流動性改善,疊加經濟穩增長信号,推動了7-9月的市場反彈,上證綜指從1849點反彈至2270點,反彈幅度達23%;2015年6月-2016年1月期間市場連續大幅下跌,2016年2月份後宏觀政策開始釋放穩增長信号,2016年1月新增信貸達2.5萬億元,地産政策利好不斷,2016年2月2日央行出台政策降低買房首付比例,2月19日财政部發文降低個人購買家庭住房契稅,以鼓勵地産銷售,國内利好政策連續出台疊加市場對美國加息預期緩和,市場恐慌情緒修複帶動市場從2016年1-4月的反彈,上證綜指反彈幅度為16%。

廣發證券的研究也顯示,政策底與估值底往往領先于股價底,而經濟底則滞後于股價底。

回溯2001-2005年熊市、2008年熊市和2010-2014年熊市底部,政策底往往領先于股價底,領先時間在1周-1個半月不等。除了2008年快熊時期較為特殊,股市在四萬億元刺激下進入V型大反轉,估值底和股價底同步之外,另兩次底部均為估值底領先于股價底,背後邏輯是由于盈利負增長,股價依然緩慢下跌,但股價下跌慢于盈利下跌幅度,所以最終估值不跌反升,估值底領先于盈利底。此外,過往三次熊市底部無一例外,經濟底均滞後于股價底。所以,經濟底對于股市投資者來說是個滞後信号。

廣發證券表示,從估值底(或政策底)到股價底的時間具有不确定性。這取決于經濟增長的強勁程度或者政策的力度。2005年處于經濟上行周期中,即使出現短暫小幅下行,在出口拉動下經濟增長很快恢複強勁增長,而在此之前,少部分先知先覺的投資者已看到了迹象,因此當政策底和估值底出現後,僅隔兩個半月就出現了股價底。2008年則是靠四萬億元強力刺激政策拉動經濟複蘇,因此從貨币政策底到股價底也僅有1個半月時間。但2010-2014年熊市中,在2011年年底出現估值底時,後續經濟增長依然處于下行周期中,短時間内也沒有較大規模的貨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刺激經濟增長,因此從估值底到股價底中間隔了18個月的時間。

目前,政策也已出現微變。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币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穩定運行,近期,央行在二季度貨币政策委員會例會中,對關于流動性表述的變化也正式從“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變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以及定向降準、“把握好結構性去杠杆的力度和節奏”,進一步明确了央行貨币政策在邊際上轉向寬松的趨勢。貨币政策“由緊向中”過渡完成後,有望助力經濟企穩,打消市場對于經濟的悲觀預期。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顔色認為,嚴監管防風險的政策将保持定力,貨币政策不會大水漫灌。但是,金融系統去杠杆的國内外環境已經發生了重要變化,預計政策将在邊際上适度微調。

首先,穩增長壓力加大部分反映了去杠杆下金融系統緊信用對實體經濟的溢出效應,一些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資金緊張。其次,資管新規細則仍未出台,導緻部分機構偏于保守,一些正常的金融業務交易也有所萎縮。第三,貿易摩擦升級造成了國際風險積聚,投資者面臨的市場不确定性加大,投資和消費信心不足,金融系統更加脆弱。

顔色教授預計,監管和貨币政策或在邊際上有所調整,中央财政将适度發力。貨币政策将做好流動性預案,作為一種應急響應,同時把握好監管尺度,提高結構性去杠杆的精準度,以防止市場過于動蕩,資産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财政政策上,中央财政将偏向積極,預計将适度減稅降費,扶持受貿易摩擦影響的企業,同時通過調整養老、教育和醫療健康政策拉動内需。

此外,改革開放将進一步加快,以兌現政府承諾。預計将繼續提高能源領域和金融業的對外開放程度,同時在知識産權和高科技領域擴大雙向交流。政府也會更理性應對美國對華政策,以國家利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标,通過釋放改革紅利穩定投資者和市場情緒。

流動性何時解

除了政策邊際改善外,廣發證券認為,市場走出底部還需貼現率的驅動以及盈利的夯實。

當前,A股低迷的症結在于廣義流動性偏緊和風險偏好受到壓制。其中前者尤為重要,所以,未來A股走出熊市需要看到廣義流動性得到改善(寬貨币向寬信用傳導)以及風險偏好得到修複(信用緊縮和中美貿易摩擦的悲觀預期修複)。

華泰證券表示,當前A股市場承受着五重流動性風險的重壓,包括:美元階段性走強、人民币貶值,帶來國内流動性緊張預期;金融去杠杆帶來的宏觀流動性下降風險;債務違約,信用風險提升進一步增加市場流動性風險;獨角獸上市、CDR發行帶來的資金壓力;股票質押、信托計劃等平倉風險。

廣發證券的研究顯示,曆史經驗表明,貼現率驅動是A股走出熊市底部的核心因素,流動性改善大多數情況下也将傳導至經濟增長和企業盈利改善,夯實後續的行情。

2005年上半年,貨币政策轉向寬松以及股權分置改革降低股權風險溢價帶來的貼現率下行,是A股熊轉牛的初始動力。2005年4月股權分置改革提升了風險偏好是A股走牛的核心驅動因素之一,疊加當年貿易順差結彙帶來超額流動性,上證綜指在2005年6月見底,名義GDP是在2005年三季度見底,而企業盈利是在2006年一季度才見底,盈利底滞後了股價底三個季度,盈利并非牛市前半場的核心驅動因素,但卻是牛市中場及後半程的又一核心驅動因素,相當于進一步夯實了牛市行情。

2009年A股走出熊市,主要是寬松貨币政策(連續降息降準)疊加寬松财政政策(四萬億元投資),強力推動經濟增長。财政政策方面,四萬億元投資計劃的推出提升了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和風險偏好,進而促使股市上漲;貨币政策方面,連續降準降息則為股市上漲創造了較為寬松的流動性環境。2009年一季度末經濟觸底回升,經濟增長由預期變為現實,進一步推動股市上漲。四萬億元投資背景下2009年上半年信貸資金天量增長,不排除部分信貸資金進入股市推波助瀾。

2014年7月,A股真正由熊轉牛,流動性和風險偏好是主要驅動因素。貨币政策從定向寬松走向全面寬松,流動性不斷改善。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不斷提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在流動性和風險偏好的雙重刺激下,A股展開了一輪牛市行情。但該輪牛市并沒有經濟增長支持,對杠杆資金的清理在2015年6月份引發股災,牛市行情就此終結。

因此,廣發證券認為,本質上A股曆史上的牛市初期都是貼現率驅動為主,後續等待經濟增長和企業盈利改善夯實行情。

而目前,流動性改善的迹象已經出現。随着央行貨币政策從“基本穩定”到“合理穩定”再到“合理充裕”的微調,7月初,銀行間市場隔夜回購利率一度跌破2%;7天期回購利率一度跌到2.5%以下,與央行逆回購利率倒挂。這都是過去兩年來從未出現過的情況。

面對當下寬貨币緊信用的情況,流動性的真正改善還需财政政策的配合。

機構指出,從現實情況看,當前無論是企業、居民還是城投平台,債務杠杆率都已經比較高,隻有中央政府的杠杆率相對低于海外發達國家,因此,中央政府加杠杆是平衡去杠杆與經濟增長比較好的方案。

如果下半年财政支出增速加快,并加大盤活存量财政資金的力度,那麼将有助于企業存款回升,對M2形成一定的托底,财政支出也将提供一定的實體利潤來源,緩解去杠杆的沖擊。

反彈買什麼?

中銀國際統計了四個曆史性底部形成之後市場的走勢,發現底部後1個月、2個月、3個月的各大寬基指數走勢都存在一些内在的規律。

底部形成後的1個月内,一般會出現-1%到10%左右的反彈,平均漲幅4.4%,并且中小創彈性更高。底部形成之後的1個月内,各大寬基指數的1個月後的平均漲幅分别為-1.0%、9.6%、8.0%、1.1%,并且從寬基指數的内部結構來看,大多數時候中小創的1個月反彈幅度更高一些,彈性更強。

底部形成後兩個月内,一般會出現8%到13%左右的反彈,平均漲幅10.2%,并且多數時候中小創彈性更高。底部形成之後的2個月内,反彈區間在8%到13%之間,各大寬基指數的兩個月後的平均漲幅分别為7.7%、11.6%、12.5%、9.1%,中小創的底部兩個月後反彈幅度依舊更高。

底部形成後3個月内,大多數指數反彈非常明顯,反彈幅度在9%到24%,平均反彈17%,中小創依舊彈性略高。底部形成之後的3個月内,所有指數都會明顯反彈,3個月反彈區間在9%到24%之間,各大寬基指數的3個月後的平均漲幅分别為14.2%、23.8%、21.2%、8.6%,并且大多數時候中小創依舊彈性略高。

從行業分布來看,中銀國際對底部後1個月、2個月、3個月以及半年内各行業的漲跌幅排名計算發現,成長類行業如傳媒、計算機、通信,與周期類行業:電氣設備、建築材料、有色金屬,在底部形成後的各個階段漲幅均位居前列。

其中,傳媒行業在4個階段的漲幅分别為15%、23%、35%和33%,計算機是9%、20%、26%和34%,周期中的電器設備是10%、21%、30%和43%,有色金屬是8%、13%、22%和42%,建築材料是11%、15%、27%和41%。由此可見,成長行業在短期的反彈勢頭更猛,但反彈3個月之後漲勢開始放緩,中期來看,周期行業反彈勢能更加持久。此外,休閑服務與農林牧漁行業雖然漲幅不多,但也幾乎每次都出現反彈的前十行業中,中期來看也能取得不錯的反彈收益,休閑服務在底部後半年漲幅32%,農林牧漁26%。

對于個股而言,中銀國際研究發現,市值和超跌因子是決定後期反彈的主要力量:市值越小、超跌越多,反彈幅度越大、持續時間越長。

從四次底部後的平均表現來看,在反彈的前期,各個市值分組和超跌分組都有較好的普漲表現(3%-5%),内部差異并不大,但是在走出底部1個月之後,市值因子與超跌因子的作用開始顯現。

其中,最小市值分組,即市值小于50億元的公司,在底部過後半年内的累計漲幅達40%,并且在底部3個月之後,依然保持相對強的漲勢(底部後3-6個月内漲幅12%),而最大市值分組,即市值大于1000億元的公司在底部過後半年内的累計漲幅僅有12%,并且上漲勢頭在底部3個月之後便偃旗息鼓。

跌幅前10%分組與跌幅10%-20%分組,在底部後半年累計漲幅分别達34%、36%,并且這兩個分組的股票在底部後3-6個月仍有超過10%的漲幅,而對于底部之前跌幅較少的公司,即跌幅80%-100%分組,在底部後的半年内累計漲幅僅有9%,從持續時間來看,雖然這一分組在底部後的1個月也表現出較好的反彈(5%),但是在3個月後反彈暫時告一段落(底部後3-6個月内漲幅為零)。

中銀國際同時提醒,雖然曆史的經驗顯示,見底後,市場是小市值與超跌個股的天下,但是當前的市場與曆史有所不同。2638點底部以來,選擇業績、偏好價值是投資者主要的理念。而2018年,尤其二季度以來,金融風險和貿易沖突等地緣政治風險的顯性化壓制了市場風險偏好,推動市場重估,在投資理念上,投資者更要看重估值和業績增長,這是當前市場與曆史底部時期的重要不同點。因此,對于反彈中行業與個股的選擇,建議投資者關注中小市值、成長與周期闆塊中的價值龍頭,中期來看金融地産依然是市場的中堅力量。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