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
8月6日,華夏、易方達、銀華等14家基金公司申報募集養老目标基金的請示,終于獲得證監會準予發行的批文。盡管其中有的基金公司同時申報了幾隻同類産品,而證監會一概隻批準成立一隻,但是消息一經公布,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萎靡已久的市場信心。8月7日,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分别收漲2.74%和2.98%。
有市場人士發表評論說,養老目标基金的快速推出是監管層出台的救市舉措之一,未來每年将給資本市場帶來數以千億計的長期增量資金。
但也有投資者認為,養老目标基金的推出需要與投資标的——尤其是上市公司——素質的提升、受托機構信托責任的加強及市場環境的改善齊頭并進,若後幾件事得不到有效解決,則前者将難以順利完成使命。
出台過程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中明确提出,未來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養老目标基金的推出,被認為是對這段表述的響應。
同年11月3日,證監會發布了《養老目标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
三個月後,于2018年2月11日,《養老目标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下稱“《指引》”)正式公布。
兩個月後,即4月11日,證監會即收到華夏、易方達、銀華、南方、招商等21家基金公司提交的申報募集養老目标基金的材料共計55份,即21家基金公司共計申報了55隻産品,平均每家公司申報2.62隻産品。
4月17日,證監會對其中53隻産品做出受理決定,招商基金申報的兩隻産品則直至4月26日才予以受理。
5月11日,證監會對上述55隻産品中的33隻下發了第一次反饋意見,這33隻産品來自20家基金公司,唯獨不包括招商基金。而證監會8月6日準予發行的14隻基金,即出自其中14家基金公司。
根據Wind資訊,4月11日之後,國投瑞銀、國聯安、海富通、上投摩根、長信、興業、交銀施羅德共7家基金公司也提交了申請材料。
截至8月15日,已提交材料的基金公司共計28家,申請發行的養老目标基金共計71隻。
申報資格
根據《指引》,基金公司申報養老目标基金必須滿足6項條件,含3項硬性指标:公司成立滿2年;最近三年平均公募基金管理規模(不含貨币市場基金)在200億元以上或者管理的基金中基金業績波動性較低、規模較大;投研團隊不少于20人,“其中符合養老目标基金基金經理條件的不少于3人”。
所謂“養老目标基金基金經理條件”指的是具備5年以上證券投資、證券研究分析、證券投資基金研究評價或分析經驗,其中至少2年為證券投資經驗;或者具備5年以上養老金或保險資金資産配置經驗。
而據Wind資訊,截至2月11日(即《指引》施行之日),成立時間在2年以上的基金公司有101家,其中連續3年(截至2015年至2017年各年年底)非貨币基金資産管理規模超過200億元的隻有43家,由于《指引》強調的是“最近三年平均公募基金管理規模(不含貨币市場基金)”,因此,符合條件的基金公司可能略多。
例如,申報了2隻養老目标基金的國聯安,截至2017年年底的非貨币基金資管規模隻有162.19億元,在基金公司中排在第58位,但是因為其2015年及2016年的規模分别為337.66億元及239.08億元,因此,其最近三年平均規模仍然符合《指引》的要求。
另外,由于投研團隊人數并非硬性披露事項,而所謂“證券投資經驗”、“養老金或保險資金資産配置經驗”又不限于基金經理年限,因此,一般投資者很難基于《指引》規定的這些限制性條件對基金公司進行篩選。
但據業内人士估算,符合《指引》條件的基金公司應該在40家至50家,因此,除了上述28家基金公司,未來應該還會有其他基金公司向證監會提出發行養老目标基金的申請。
增量資金超千億?
對資本市場來說,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滿足條件的基金公司有幾家,而在于養老目标基金能提供多少增量資金。
對于這個問題,泰達宏利總經理劉建的估算結果是,有望“達到千億級别”,其主要依據來自《中國稅務年鑒》。
7月12日,劉建在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緻敬公募20年暨養老金管理”夏季研讨會上表示:“目前,中國的納稅人口是1.53億人,如果按20%的參與第三支柱,有3000萬人,平均每個人按照500元繳費測算,每年将有1800億元,按照美國公募基金在養老金中的占比,40%-50%來測算,未來公募基金每年的市場增量達到千億級别。”
所謂“平均每個人按照500元繳費”的假設,則是基于财政部、稅務總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銀保監會、證監會五部委在4月份發布的《關于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下稱“《通知》”)。
根據《通知》,自5月1日起,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已開始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主要内容之一是,取得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每月可将部分收入轉移到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上,這部分收入允許在稅前扣除,限額最高為1000元。顯然,劉建的上述假設取的是中間值。
華夏基金養老金管理部高級副總裁孫博在接受《證券市場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若不出意外,一年試點期滿後,即自2019年5月1日起,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将在全國範圍内推廣,屆時納稅人轉移到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上的資金,可以用來購買養老目标基金。
根據他的測算,上述政策全面落地後,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為養老目标基金帶來的增量資金大概是每年2000億元左右。
但他同時指出,技術層面上的障礙有可能使相關預期打上一些折扣。作為前車之鑒,稅優健康險即因免稅環節不夠友好而推廣不利。
看上去很美
根據《指引》,養老目标基金的運作應當采用FOF形式,或者證監會認可的其他形式。但截至目前為止,獲準發行的14隻養老目标基金都是FOF基金,未見其他形式。
投資策略方面,養老目标基金可以采用目标日期策略、目标風險策略以及證監會認可的其他策略。在上述14隻基金中,采用前兩種策略的分别是9隻和5隻。
但無論采用何種策略,在資産配置上,《指引》的總體要求是“成熟穩健”,意在“追求基金長期穩健增值”。
不過,投資标的——尤其上市公司——的素質、受托機構的低風險偏好,以及市場環境的不确定性,可能會對養老目标基金——無論其“下滑曲線”如何設置——“長期穩健增值”的目标形成挑戰。
Wind資訊顯示,目前市場上的FOF基金共有8隻(A類、C類合并計算,下同),其中,6隻成立于2017年的10月和11月。從持倉數據上來看,該6隻FOF基金實際上可以稱為“債券型FOF基金”或“保守型FOF基金”。
定期報告顯示,截至第二季度末,該6隻FOF基金的前三大重倉基金(共計18隻基金)中,有14隻債券型基金,2隻貨币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及商品型基金分别隻有1隻。
但有意思的是,即便采取了這種極其保守的資産配置結構,該6隻FOF基金2018年以來的收益率也是全面告負。
這種資産配置結構也在很大程度上映射出FOF基金投研團隊對權益類基金——歸根結底是對上市公司素質——的信心不足。事實上,即便是以10年為期進行考察,這種顧慮也是有理由的。
Wind資訊顯示,截至8月15日,成立時間在10年以上的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共計276隻,其中最近10年間年化回報率低于5%的有111隻,占比40.22%;年化波動率(以年為計算周期)超過25%的卻有220隻,占比82.40%。
而在上市時間超過10年的1560隻股票中,近10年漲幅為負的有289隻,占比18.23%;最近5年年化波動率超過50%的有534隻,占比34.23%。截至8月15日,上證綜指與深證成指近10年漲幅分别為11.74%和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