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産業園區高質量轉型之路

産業園區高質量轉型之路

時間:2024-10-27 08:17:12

應該通過科學前瞻的規劃,集中優勢資源,錯位協同發展,在招商思路、增長類型、發展導向上實施“三大轉變”,以創新驅動和産業集聚,推進産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從而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

中國産業園區的發展現狀

産業園區是指由政府或企業為實現産業發展目标而創立的特殊區域。實踐表明,産業園區能夠有效集聚産業,通過資源共享,克服外部負效應,帶動關聯産業,從而有效地推動産業集群的形成,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随着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各類産業園區也越來越成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中國國家級産業園區共計626家,省級産業園區1166家,而市級産業園區數量更是不勝枚舉。據同濟大學發布的《2017中國産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2016年全國365家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的GDP合計為170946億元,超過全國GDP的1/5;合計上繳稅收29327億元,超過全國的1/4;合計出口55254億元,占全國總出口的2/5。

中國産業園區的發展瓶頸

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着進一步轉型升級的挑戰,産業園區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源,也遇到不少新的問題。

1.主業不夠突出。目前,中國産業園區數量較多,産業特色不鮮明,同質化問題嚴重,相互之間競争激烈,産業空間與市場容量嚴重不足,造成資源浪費。

2.服務手段單一。不少産業園區服務主要集中在傳統的租賃服務和物業管理方面,招商思路停留在傳統的房租減免和稅收優惠,未能充分挖掘企業多方面的需求,建立起有效的公共服務共享機制和支撐體系。

3.産業層次不高。不少産業園區片面追求企業數量,忽視企業的技術含量、能耗環保和效益貢獻。缺乏行業龍頭企業,企業科研能力普遍較弱,産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大都處于價值鍊的中低端,很難形成行業發展高地。

4.關鍵資源不足。不少園區内産業模式和産業供應鍊條尚不完整,缺乏産業發展的核心技術、資質認定、第三方檢測等關鍵資源,不能有效形成園區産業發展的集聚效應。

5.缺乏人本思維。缺乏科學規劃和人本思維,過于關注項目的落戶和進度,而忽視發展的第一資源——人的需求,不能适應當前新經濟、新業态、新模式條件下創新、創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實現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思路

針對當前中國産業園區發展中存在的以上問題,本文借鑒國際上先進産業園區(美國矽谷、德國慕尼黑高科技産業園、新加坡科學園區等)的經驗做法,結合中國當前經濟發展狀況,提出以科學前瞻的規劃引領,實施“三大轉變”,推進産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整體思路。

1.科學規劃布局。科學系統、高起點、适度超前規劃産業園區的整體戰略布局,立足所在區域資源禀賦的比較優勢,錯位協同發展,進一步提升産業定位。

2.落實“三大轉變”。整合國内外一流人才、資金、設備、技術、管理、信息、服務等關鍵資源要素,實施“三大轉變”,即:從“傳統招商”向“組合招商”轉變;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益”轉變;從“項目導向”向“人本導向”轉變。

3.從集群到增長極。力争在一些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科技領域發展特色鮮明的優勢産業集群,集産、學、研、政、金、貿、工、技為一體,推動園區創新驅動和産業集聚,形成園區産業發展的平台效應、集聚效應、引領效應和園區之間的協同效應,從而打造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

産業園區應高起點、适度超前規劃整體戰略布局,立足所在區域資源禀賦的比較優勢,錯位協同發展,進一步提升産業定位。實現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1.立足區域禀賦,科學前瞻規劃。産業園區的規劃要結合本地區的自然條件、經濟社會和科技人才資源,以及曆史、文化和氣質。縱觀全球比較成功的産業園區,無一例外,都是和本地區禀賦高度相關,都是走創新驅動和産業集聚的發展之路。比如,北京是中國政治文化中心、高校資源極為豐富,因此誕生了中關村産業園;上海是長三角經濟龍頭,背靠江浙制造業基地,貿易、物流、金融比較發達,國際化程度較高,這裡有陸家嘴金融中心和自由貿易區;美國的矽谷,就是依靠斯坦福、伯克利等名校在IT和互聯網技術方面的創新資源;新加坡的科學園區也是依靠南洋理工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研和教育資源。

同時,産業園區的規劃标準要高,并且要适度超前、立足長遠發展。從基礎設施到産業定位,從空間布局到産城融合,從教育醫療到體育休閑等,都要體現高起點和前瞻性。例如,蘇州工業園區提前15年布局高教園區,吸引了幾十所國内外一流的高校和研究院入駐,為園區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另外,總體規劃一旦确立,最好保持剛性和連續性。2017年,蘇州工業園區蟬聯中國經開區第一名,人們發現,現狀竟然和20年前的規劃藍圖保持了驚人的一緻,該園區的成功固然有多種因素,但其整體規劃的科學前瞻和剛性連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産業錯位發展,園區分工協作。在産業園區的定位方面,要突出主業。同一地區的幾個園區,可以進行差異化發展、分工協作,這樣既避免了同質化競争,區域的經濟和社會資源又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比如廣州,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納米技術、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等産業,而另外一個園區則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和醫療器械産業。

3.組合施策、精準發力,實現由“傳統招商”向“組合招商”的思路轉變。傳統“招商思路”,通常采用租金減免、稅收優惠等措施,已很難跟上當前創新驅動的發展要求,需要采用更加綜合的“組合招商”思路。

(1)“關鍵資源”招商。在産業園區産業發展所需要的關鍵核心資源上,要立意高遠,敢于投入,積極争取。例如某園區早在多年前,就向北京争取了知識産權協查中心的進駐,極大地方便了園區企業的專利申請;全國中小企業股權交易系統服務中心的落戶,方便了本地區的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此外還引入知識産權法庭以及醫療器械檢測中心,等等。這些關鍵資源,既能為園區内企業提供精準高效的服務,同時還能吸引和集聚更多的企業落戶園區,充分發揮“關鍵資源”招商的作用。

(2)“科研平台”招商。科技創新是産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園區可以通過制定一流的科技人才政策,吸引和園區産業方向相關的國内外一流科研機構落戶園區。這些一流科研機構,聚集了行業頂尖的人才和項目團隊,極大地提升了園區的科研實力和創新濃度。一方面這些平台自身可以孵化高科技企業,另一方面可以為園區内其他企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和研發平台,同時還可以吸引行業内更多的相關企業集聚園區,發揮“科研平台”招商的作用。

(3)“金融資本”招商。産業園區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而科技金融是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多方資源體系,是科技創新體系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産業園區可以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綜合采用各類金融工具,包括引導基金、風險投資、科技貸款、科技保險等,支持各類科技項目,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大力培育科技型企業。通過各種金融工具和“精準平衡”金融服務為園區集聚大量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充分發揮“金融資本”招商的作用。

(4)“産業”招商。充分發揮産業園區和周邊上市公司或行業龍頭企業的優質資産端優勢。園區可以與上市公司等行業龍頭企業合作或引入國内外知名投資機構,共同設立産業并購基金,為上市公司的科技創新和産業轉型升級服務。在幫助上市公司做強做大的同時,進一步發揮其行業引領和産業集聚功能,充分發揮園區“産業”招商、吸引人才的新優勢。

(5)“供應鍊”招商。産業園區可以通過主動出訪、舉辦行業高峰論壇或專業會議、參加國内外行業展覽會等方式,沿着區内重點發展企業的上遊和下遊産業鍊條,幫助企業尋找國内外一流的優質客戶和供應商,助推現有企業發展壯大,同時吸引園外關聯企業入駐。

通過以上招商途徑,産業園區可以在“政策”招商和“服務”招商的傳統優勢基礎上,形成“組合招商”的新優勢。

4.集中優勢資源,培育特色産業,推動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益”的轉變。過去,産業園區往往不遺餘力地吸引企業入駐,偏重數量增長,這在園區設立之初,是很有必要的。目前,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資源和環境的約束進一步加大,如何發揮有限資源的最大效益,走綠色、低碳、環保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成為園區發展所需要考慮的重點。因此,可以集中園區和周邊的優勢資源,發展一個或幾個特色産業,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和有發展潛力的“獨角獸”企業。在某些細分領域和行業提升産業的集聚濃度和技術高度,從而形成自己的特色産業和競争優勢,推動園區經濟由簡單的數量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實踐證明,行業領頭企業對整個産業的引領作用、集聚功能和溢出效應,要遠遠大于若幹普通企業的總和。

5.圍繞人的需求,提供全面服務,推動從“項目中心”向“人本中心”的轉變。過去,産業園區發展往往更關注項目的落戶和建設進度,忽視了對人的關注。當前,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建設一流的園區需要一流的人才,要吸引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環境和全方位的服務。隻有這樣,園區才能真正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盡其才。因此,産業園區需要轉變發展理念,要從過去以項目和“招商引資”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的“招才引智”轉變。一切圍繞人才的需要,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産業園區要敢于下大力氣,引入國内一流乃至國際一流的配套服務和品牌資源,圍繞人才投資興業、工作生活所關注的宜居環境、便捷交通、一流教育、醫療住房、商業配套、文體休閑、行政效率、法制環境、知識産權保護等各方面,提供一流的設施和服務。

(作者為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公司副總裁,現任蘇州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虎丘區委常委、副區長)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