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對《治國與理财》和《以利為利》的解讀

對《治國與理财》和《以利為利》的解讀

時間:2024-10-27 03:11:52

摘要

本文以國家能力為解釋框架,對《治國與理财》和《以利為利》這兩本書進行了解讀。這兩本書在強調财政重要性的基礎上,分析了财政對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中央和地方關系的影響。但是本文将解釋鍊拉長,論述了将國家能力作為一個關鍵變量對國家财政類型、國家與社會關系的影響。

關鍵詞

國家能力;财政類型;社會關系

兩本書的主要内容

《治國與理财》和《以利為利》這兩本書是财政社會學研究的經典著作。《治國與理财》研究了财政對國家和社會關系的影響,以及公共預算改革之下政治問責和民主的可能性。馬駿[1]認為,不同的國家财政類型的形成,對國家治理有重要影響。最主要的影響在于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國家依賴社會,還是社會依賴國家?當國家依賴社會時,國家必然會對社會做出讓步。當社會依賴國家,社會就要對國家有讓步。在我看來,該書中國家與社會的關系是以國家為前提和基礎的,國家的力量占主導性。馬駿[1]認為,當國家财政類型轉向稅收類型,國家的财政收入越來越以私人經濟稅收為基礎,國家對社會也越來越依賴。國家對私人稅收的依賴也逐漸使得納稅人的納稅意識覺,所以國家必須要讓步于社會,面對來自社會的讨價還價。以此為基礎,本書的第二部分以公共預算為基礎,分析了國家如何“花好錢”和實現政治問責來為社會負責。

《以利為利》的關注焦點在于政府行為,主要分析了财政與政府行為之間的關系。該書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為研究框架,把财政制度作為分析中央和地方關系以及地方政府行為的中間機制。周飛舟[2]認為,要研究中國經濟社會,就必須弄清楚政府的行動。因為在中國,國家權力始終滲透在社會經濟發展之中,并且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國家逐漸放權的結果。周飛舟[2]分析了分稅制改革前後中央和地方對财政的“瓜分”情況。分稅制之前最典型的财政制度是“财政包幹制”。中央放給了地方較之以前很大的财政自主權,使得地方政府主體意識越來越強,在稅收分配上與中央讨價還價,促進了地方經濟和财政收入的增加,但是也導緻了中央的财政困境和降低了中央對地方的主導性控制。在此背景下,中央進行了分稅制改革。改革之後,中央将财政大權集中在自己手中,形成了地方依賴中央的局面。中央與地方不同的關系存在對地方政府行為有決定性影響。在我看來,在中央和地方關系的變化中,中央擁有絕對的主導能力,中央會根據國家的實際需要,制定相應的财政政策,下放或者回收财政權力。另外,我們還要關注财政制度本身對建構中央和地方關系的作用。不同财政制度下會形成不同的中央和地方關系,“财政包幹制”下中央的絕對主導地位遭遇地方挑戰。分稅制改革後,地方依賴中央局面形成。分稅制的改革建構了不同于“财政包幹制”下的中央地方關系。

以上兩本書都是從國家财政入手,強調了财政對國家與社會關系、中央和地方關系的影響,強調“錢”的來源、“錢”的使用、還有“錢”的收支分配制度對國家、社會的影響。本文不否認财政作為影響國家和社會的關鍵變量,但是我認為這兩本書所呈現的内容也體現着我們可能忽視的一個關鍵變量——國家能力。

一個國家能力的解釋視角

(一)國家自主性

國家自主性是财政政策變化發展的關鍵。《治國與理财》認為,中國是一個混合型财政類型國家,包括自産型、租金型和稅收型,在向稅收型财政國家型轉型中,發展市場經濟和“利改稅”是關鍵。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私人經濟稅收在國家收入中占比越來越大。其次,國有企業的“利改稅”政策擴大了國家的稅收收入,減少了國家财政的自産性。發展市場經濟和“利改稅”是國家決定并且主導的行動。《以利為利》認為,國家通過調整國家财政政策來實現自身需求。

(二)經濟基礎

經濟發展是國家能力形成的基礎。如兩本書中所述,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國家對市場經濟發展是全面阻斷的,同時還取消了相關的稅收。國家财政收入主要是靠農業稅收和國企利潤。在這個時期,國家的國家能力較弱。國家對社會經濟的高壓控制,使得汲取稅收的基礎單一,與社會的互動不足,更沒有給社會經濟群體與之協商的機會。國家開始發展市場經濟以後,與市場經濟相适應的稅收也建立起來,分稅制的改革也将财政收入集中到國家手中,國家财政汲取能力和滲透能力提高。

(三)國家與社會關系的互賴

市場經濟發展以後,國家能力使得國家慢慢嵌入社會。市場經濟發展和國家财政制度的适應性調,影響國家與社會關系的是國家财政類型,使得國家越來越依賴社會。預算改革是為了應對随着财政收入增加以後“錢”的濫用問題,這樣方便國家對“錢”進行管理。同時,預算改革又為社會實現政治問責和社會監督創造條件,進而推動社會與國家的結合。

結論與讨論

本文以國家能力為解釋變量來分析《治國與理财》和《以利為利》這兩本書。本文在這兩本原本的解釋邏輯的基礎上再将邏輯鍊向前推到國家能力,認為國家能力是推動财政制度變遷、中央和地方關系的關鍵。其中國家的自主性、滲透能力和建設能力是影響國家與社會關系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馬駿.治國與理财[M].北京:三聯書店,2011

[2]周飛舟.以利為利[M].上海:三聯書店,2009

[3]琳達.維斯約翰.M.霍布森,黃兆輝、廖志強譯.國家與經濟發展[M].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