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網絡新媒體中職德育教育四環節模式
從當前我國中職院校德育教育的現狀來看,教學過程呈現鮮明的“灌輸式”特征,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守紀律、培養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态度、增強學生進取心具有一定的幫助,但往往導緻學生缺乏主動性,不敢挑戰。并且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熱情,興趣不高,積極主動性也不強,無法全面培養學生的素養,這與德育教育的初衷大相徑庭。從我國職業教育提出的“培養有創新精神的全面發展人才”目标來看,中職德育教學應積極引入現代教育技術,創新教育方法。
在這種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基于網絡新媒體的“四環節”德育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以學生為主體,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新媒體開展自我探究學習,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造性地表達觀點與思想。
一、基于“互聯網+”的“四環節”德育模式
1.與傳統德育的區别
基于“互聯網+”的“四環節”德育與傳統德育教學的本質區别在于,前者真正将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鼓勵學生大膽實踐與創新,尊重并信任學生。主要區别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學方式上的區别。傳統德育教學方式以講授為主,教師循循善誘,學生消化現成的知識,而“四環節”德育教學方法則強調學生參與,提倡體驗式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創新能力。
二是學習過程的區别。傳統教學側重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嚴謹的理論思維能力,而“四環節”德育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從基礎開始,通過自主探究學習,在不斷的實踐體驗、小組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是學習資源獲取途徑的區别。傳統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是課本與教師,而“四環節”德育教學鼓勵學生從更多的渠道獲取學習資源,比如互聯網、圖書館、閱覽室以及身邊的同學等。
四是思維方式的區别。傳統教學要求學生謙虛謹慎、尊師重道,相信教材,這種模式下學生缺乏質疑思維,沒意識或沒勇氣挑戰權威。“四環節”德育教學則要求學生親力親為,尊重事實,通過實踐體驗來思考與辯證,從而獲得進步。
2.主要任務
基于“互聯網+”的“四環節”德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結合當前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德育課程為載體,引導學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從中職德育課程内容來看,包含“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哲學與人生”“心理健康教育”“政治經濟與社會”等内容,因此基于“互聯網+”的“四環節”德育教學的任務也應結合這些内容展開,培養學生從“生命人”到“自然人”再到“社會人”。“生命人”的培養任務是身心健康,“自然人”的培養任務是文明素養、創新精神,“社會人”的培養任務是愛國敬業、協作意識、交際能力。
二、“四環節”德育教學模式設計
在基于“互聯網+”的“四環節”德育模式下,将課堂教學目标作為一項任務來引導學生完成。“四環節”包括“目标設置”“目标完成”“成果展示”“評價激勵”。網絡新媒體是“四環節”德育教學的重要學習資源載體,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多源的探究學習平台,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借助網絡多媒體獲取自己想要的資源,同時享受探索過程帶來的成就感。
首先,在目标設置環節,教師需要将該堂課的教學内容以任務的形式設計出來,要求學生探讨。任務的設置要貼近學生生活,能夠激發學生興趣,且選題要豐富而寬泛。教師要廣泛征集學生關心或困惑的德育主題,選擇能夠展現普遍性主題的案例,提高針對性與時效性。
其次,在目标完成環節,教師要結合目标任務将學生分組,然後引導學生分工合作,對小組所選擇的選題進行資料搜集與探讨,而資料的來源主要是互聯網,可發揮網絡新媒體資源的時效性、便捷性與互動性作用。目标任務完成階段的具體步驟為:小組商讨确定選題→組内分工→通過網絡搜集佐證觀點的資料→分析讨論并彙總意見→完成目标任務。
再次,在目标任務展示環節,教師要重視學生間、組間的讨論交流,激發成果的精彩演繹,尊重多種思維方式,鼓勵學生多角度表達。在學生學習成果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在關鍵問題上給予适當的點撥與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确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
最後,在激勵評價環節,教師要開展多主體、多角度的多元評價,要以鼓勵與引導為主,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包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在激勵評價中,教師要關注細節的指導,注重點評對學習的升華,強化教育引導。
三、基于網絡新媒體的“四環節”德育教學實踐案例分析
1.工匠精神與職業道德目标教學案例
在教學實踐中,以每個教學内容闆塊為單元,比如“愛崗敬業”,進行整體性設計,科學安排課時、教學進度、教學主題與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下面以“愛崗敬業”為例,結合工匠精神,設計“四環節”教學方案。
本環節教學主題設置為“愛崗敬業與工匠精神”,教學内容涉及“樂業、勤業、精業、愛崗敬業在本專業的表現、如何專精”。
(1)明确教學内容為“樂業、勤業、精業、愛崗敬業在本專業的表現、如何專精”,選擇“工匠精神”為德育主題。将本節課的德育主題分為五個選題,即“樂業”“勤業”“精業”“愛崗敬業”“專精”。此外,教師對學生學情進行分析,肯定中職生在自主學習方面的能力,包括獨特的視角、敏銳的觀察力、開闊的視野。中職生基本具備了運用互聯網、多媒體的能力,能夠通過自主或小組合作方式,借助電腦、智能手機等搜集需要的信息。中職生也擁有對信息的篩選能力,能夠創造性地、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觀念與情感。這些基本素養成為開展基于網絡新媒體的“四環節”德育教學的支撐條件。
(2)設計教學目标,制訂教學計劃。教學目标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态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目标為:從不同角度學習愛崗敬業、工匠精神和所必需的職業道德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以及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和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标為: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小組搜集有用信息,創造性地表達觀點和思想。情感态度與價值觀目标為:通過實踐體驗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觀,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樹立工匠精神的追求,以及培養合作與創新意識。
(3)教學過程。教師結合學生學情與教學内容,将學生分為5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個選題,然後小組自己商量分工,借助互聯網新媒體搜集相關資料,并以小組為單位整理資料,經過交流讨論,最終歸納為一個學習成果。當目标任務的學習成果完成之後,教師引導小組間進行互評與探讨,然後各小組結合評價、探讨結果再總結,進一步完善學習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以課本教材内容為基礎,教師也需及時進行指導與點撥。
選題任務完成之後,5個小組依次展示學習成果。比如選擇“精業”與工匠精神的小組的學習成果如下。
學生先截取了央視《時代楷模發布廳》的視頻片段,以視頻中“大國工匠”“時代楷模”航天四院徐立平同志為榜樣,講述了徐立平的工匠精神,以及對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徐立平“雕刻”火藥29年,無一失手,在工作中以國為重,幾十年如一日埋頭研發,創新造出“立平刀”,為我國航天強國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結合案例,該小組講述了精業與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時代内涵,并将感悟引申到了日常的學習中以及未來的工作中。
(4)每小組展示完學習成果之後,教師給予點評與激勵,進一步升華主題,讓學生加深對主題的理解,使其真正感悟到職業道德與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點評完成之後,在德育教師的引導下,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曆,講一講身邊職業道德與工匠精神的案例,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2.學習效果評價
在“四環節”德育教學模式開展之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評價的内容包括知識與技能、學習過程、情感态度與價值觀。結果顯示,在基于網絡新媒體的“四環節”德育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性大幅提高,并且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參與熱情更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願意交流了,課堂不再沉悶。此外,通過測試,學生在德育知識學習與實踐體會方面也獲得很好的提升,學生表現出更好的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性,道德品質、自律性等方面表現也更好。這說明基于網絡新媒體的“四環節”德育教學模式,在中職德育教學中具有積極的意義和突出的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呂效紅.新媒體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16.
[2]陳建國.新媒體環境下中職學校德育課程教學創新模式構建[J].現代職業教育,2016(11).
[3]魏彩群.運用新媒體提升中職學校德育工作親和力策略探析[J].人力資源管理,2017(12).
[4]劉京軍.試析微視頻在高職德育教學中的應用性研究[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6(5).
(作者單位:安徽省宣城市機械電子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