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向世界诠釋“美麗中國”形象

向世界诠釋“美麗中國”形象

時間:2024-10-30 09:22:42

《地球脈動》、《藍色星球》等國外優秀紀錄片堪稱自然類紀錄片的代表作,也一直成為中國紀錄片人學習和超越的對象。近年來中國紀錄片逐漸受到世人的關注,在人文類、曆史類紀錄片方面,湧現出了很多現象級紀錄片,但由于自然類紀錄片拍攝周期較長、拍攝過程艱苦,且對拍攝設備有嚴格的要求,所以中國在自然生态類紀錄片方面鮮有現象級作品誕生。2018年4月,由五洲傳播中心推出的五集自然類紀錄片《家園生态多樣性的中國》(以下簡稱《家園》)是繼《森林之歌》之後的又一次探索,可謂中國自然類紀錄片的優秀之作。

一、生态美學視野中的自然之美

中國地大物博,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拍攝自然類紀錄片無須走出國門,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疆域就是天然的“攝影場”。近年來,中國大力推行綠色發展理念,生态保護觀念深入人心,特别是近五年來生态文明建設成效顯著。世界和中國都需要了解正在不斷優化和改善的中國生态,而自然類紀錄片正是展現這一生态美學的重要手段。《家園》正是立足于把中國生态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展現給觀衆,來更好地向世界诠釋新時代的“美麗中國”形象。

《家園》的核心思想是生态美學。所謂生态美學,就是以生态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手段,用生态系統整體論的觀點來看待人與自然、人與環境,重點考察審美主體産生與升華審美意識的動機和發生。《家園》通過表現中國生态多樣性,傳達出較高的生态文明意識,其将自然科學和影視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客觀地記錄了生态系統中各群體的生存狀态,彙集了中國生态發展進化的最新成果,将生态系統中走向消亡和生态重建統一到紀錄片的創作視野中。

《家園》共分五集,每集50分鐘,從海洋、森林、草原、濕地和城市五個生态系統來設置分集主題,集中講述了發生在五個不同生态系統中各物種之間的故事,借助多樣化的物種形象、罕見的動物行為以及拟人化的表現手法,将有趣的故事呈現給觀衆,真實記錄了中國五個生态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以及人與自然之間不斷改善的關系。例如在第五集《城市》中,攝制組把目光聚焦于北京這所城市,真實記錄了在城市這個最不自然的生态中,各種動物之間的相克相生。城市是地球上最晚出現的生态系統,從城市起源來看,其主要是為了人的生存需要而建造的。今天的中國,正在推進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建設。“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一度是婦孺皆知的口号。而《家園》所展示的是城市讓其他種群的生活也更加美好。像松鼠、刺猬等小動物,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也找到了安身之處。通過《城市》這一集,觀衆可以感受到,各種生物都在城市裡尋找到了它們的生存空間,在這個最不自然的生态系統中,人類與各種生物和諧共生,這樣的主題極大地豐富了自然紀錄片的人文内涵,也拓展了紀錄片的叙述空間,這是《家園》的一大創新點。每一個生态系統,都有着自己獨特的生态秩序。而這樣的生态秩序就構成了生态美學。

二、自然類紀錄片的故事化叙述

自然類紀錄片的拍攝規模龐大,被拍攝的對象又不受控制,戲劇沖突往往難以實現,這也是制約中國自然類紀錄片發展的重要因素。《家園》憑借着強大的制作團隊,實現了諸多的創新:講述大自然裡的故事,拍攝它們的情感與命運。在《家園》中要講好故事并不容易,需要編導對大自然中捕捉到的戲劇性事件進行很好地編排,這樣才能帶給觀衆獨特的視覺體驗。

在第二集《森林》中,喀斯特森林裡,生活着全球最大的黑葉猴種群,他們往往在猴王的帶領下生活。為了争奪水源地,猴子之間不惜發生激烈的争奪戰,這裡随即也就變成了争鬥的戰場。為了争奪猴王寶座,種群内外有實力的猴子不斷來挑戰,猴子之間的争鬥異常殘酷。更讓觀衆驚奇的是,失敗的猴王告别它的妻妾,傷心地落荒而逃,而它的伴侶望着它遠去的背影,止不住掩面而泣。這一幕頗有好萊塢大片的氣氛。第三集《草原》中,遼闊的草原是激烈的競技場,也是天然的育兒所,這裡每天都在上演着生死大戲。攝制組用鏡頭記錄下了世界上最珍稀的鳥類—朱鹮是如何辛勤育雛,并教會孩子飛翔的勵志故事。第四集《濕地》中,把地球之“腎”—濕地承載着的豐富生命的生生死死、命運糾葛作為了叙事的主線。最“了解”人類的江豚、曾瀕臨滅絕的麋鹿、最“淡定”的覓食者貴州爬岩鳅等,都離不開濕地這個寶貴的家園,而人類對濕地的态度,則影響到它們的命運。《家園》的教育意義正是在這樣的故事化叙述中呈現了出來,讓觀衆倍感自然而貼切。《家園》用拟人的手法講述物種的故事,同時把動物、植物、人類作為平等的元素,采用平等的視角來看待人類與其他物種之間的關系并加以理性思考,這樣的結構方式充滿了懸念和吸引力。《家園》為自然類紀錄片如何結構故事提供了有力參考。

三、集最新攝制技術之大成

《家園》中記錄的生态系統,從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東海大陸架的沖繩海槽,跨越了幾千米的海拔極限,東到黃海,西到青藏高原,北到東北的原始森林,南到南海,還有長江中下遊濕地、内蒙古錫林郭勒草原,還有各具特色的魅力城市,衆多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都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跨度之大,拍攝範圍之廣,是國内同類紀錄片中所罕見的。這就需要大量運用最新的拍攝技術和現代科技。可以這樣說,《家園》是中國自然類紀錄片高新攝制技術的集大成者,特别是大量野外的拍攝設備和技巧,為國内外同行拍攝同類題材的紀錄片提供了成熟的經驗。

比如,最難到達的海域—南海。《家園》将觀衆帶到了這片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的海域,這裡是中國最重要的海島和珊瑚礁等熱帶生态系統分布區。《家園》的目的就是為了探尋這裡的珊瑚世界。第一集《海洋》中,拍攝地集中在中國最南端的南海,欣賞絢麗多彩的珊瑚,去東海最深的海底探索物種極緻的生命力,再去黃海北端的獐子島打撈幾筐海參,去膠東半島的村子裡聽聽海草房的故事。最深的拍攝地—沖繩海槽。大海的廣袤與神秘莫測除了帶給人類恐懼之外還有好奇,《家園》把鏡頭伸向了沖繩海槽位于水面下一千多米的深海。在黑暗與未知的包裹下,是生命的勃勃生機。這裡生活着許多深海生物:贻貝、毛瓷蟹,為了盡量減少消耗,它們把自身的顔色維持在了最簡單的白色,因為制造色素也需要消耗能量。而生活在這裡的生物除了要面臨食物的挑戰,也要承受海底巨大的壓力。《家園》深海之旅的最大功臣是“發現号”攝影機,它是遠赴深海的“前線特派員”,工作人員借助它手中的攝像頭,才有機會看到神秘的海底王國,“發現号”水下機器人配有先進的超高清攝像系統和360度轉動的機械臂,而它所有的動作都是由專人在控制艙進行操作的,這些操作人員是“發現号”的幕後英雄。“發現号”為《家園》帶回了很多珍貴的深海物種,能夠讓觀衆更加了解未知的深海世界。

為了更好地将中國特有的生态呈現給世界,《家園》全部采取高清拍攝,并且大量采用水下拍攝、延時攝影、藍幕拍攝、微距攝影和高速拍攝等,試圖捕捉到更多動人的瞬間和自然美景,獲得視覺奇觀性鏡頭。

紀錄片《家園》以獨特别緻的鏡頭、令人身臨其境的效果,探索了從偏遠深海到繁華都市的生态之美,從而使《家園》達到了自然類紀錄片的新高度:明快的主題,靈動的畫面,鮮明的形象,細膩的手法,夢幻的鏡頭,無不向觀衆傳達出新時代中國對生态的保護、對綠色發展理念的堅守。我們希望能有更多像《家園》這樣的作品向全世界展現美麗中國。

(作者單位:徐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責編:胡斌毅)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