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淺談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體會

淺談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體會

時間:2024-10-27 11:35:07

電子技術基礎是電類專業基礎課,可分為模拟電子技術基礎和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兩大部分。本文主要針對模拟部分讨論教學過程中的一點心得體會。

筆者工作在職業技術學校,選用的教材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電子技術基礎》第五版。該教材将理論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水平。這讓教學過程變得更加有趣,當然對教師的要求也有了新高度。教師除了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外還必須熟練掌握電子專業和綜合性知識與技能,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能力、方法。筆者從事本專業教學10多年,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此分享以下三方面的體會。

一、精心設計第一節課,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每一學期,當接到教學任務書時筆者都會關心所教的是哪個班級,本學期所教的是哪一門課。除此之外,教師都希望第一節課能夠給同學們留下好的印象,希望同學們能夠喜歡上筆者的這門課,喜歡上作為教師的筆者。那麼教師該怎麼做呢?

其實第一節課的教學工作不在于教學本身,教學過程是整個學期的一個慢慢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急于一時,所以教師不必着急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或者教師可以專門将第一節課設置為“啟發課”,并沒有具體的教學任務和教學内容的安排。第一節課上教師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學生了解這門課程的精華所在、趣味所在,了解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與教師的學習、生活以及将來的工作都有什麼關系;讓學生知道今後的一段時間的學習都是非常有意義而且很有趣的事情。比如在第一節課教師可以展示電子技術教學中的有趣實驗,比如二極管單向導電性的實驗、發光二極管應用電路、光電二極管應用電路、音頻放大電路、晶閘管調光電路等,讓學生通過實驗了解電子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演示的實驗自然過渡到課程的知識脈絡,引導學生實現這些功能要從電路中的每一個元器件開始學習,把課程學習分為以下幾個模塊:基本元器件的識别與檢測、基本元器件的工作特性及應用、常用分立式電路的組成及工作原理、集成電路的工作特性及應用、創意電路設計與分析。根據這幾個模塊,将教學内容做相應的調整,并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為自己設定學習目标。最後一項創意電路設計與分析是對課程學習的提升,需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因人而異。

二、根據學生特點改進教學方法電子技術基礎作為電類專業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系統性、抽象性和實踐性,是一門既難教又難學的課程。我們的教學對象年齡多在15~18歲之間,與普通高中的學生相比顯著的優、缺點分别是:自卑感稍強、有一定的惰性和厭學心理、學習主動性不強、探究能力弱、畏難情緒大;做事積極、樂于動手、思想活躍、社會參與度高且易融入社會并迫切渴望得到肯定。針對以上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因材施教,避免過多純理論性的分析講解,多與實踐相結合,堅持“做中學、學中做”,給學生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應根據學生特點适時改進教學方法,多表揚和鼓勵學生,課堂上允許學生适當的活躍,借助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讓微觀的東西形象地展現,讓學生充分理解,如此教學效果會有明顯的好轉。下面列舉電子技術基礎教學過程中各模塊具體的教學改進方法。

第一,電子技術基礎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掌握的是基本元器件的識别與檢測。在授課過程中首先在教材上做一些處理,基本元器件部分主要包括二極管、三極管、場效應管、晶閘管、單結晶體管這五個基本元件,将這幾個元件作為一個模塊的各個單元進行學習。元件的識别與檢測教師主要通過實物展示、課堂演示、學生實踐操作練習的方式展開,演示過程采用多媒體教學演示和教師現場演示操作及指導糾正相結合,讓學生分組進行練習,相互糾正,教學效果明顯。

第二,在學生掌握了基本元器件的識别與檢測的基礎上對元器件展開學習,分别對二極管、三極管、場效應管、晶閘管、單結晶體管的工作特性及應用電路進行系統學習。學習過程中教師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理解電路的組成及工作原理,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同時讓學生思考并解決。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理解電路為什麼會出現相應的現象,學會分析電路,并能通過實踐掌握結論。例如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通過要求學生搭接電路,觀察實驗現象就可直觀地看到二極管對電路的控制作用,什麼情況下導通,什麼情況下不通就一目了然。

第三,學生對元器件有了一定認識後,開始學習常用的分立式電路。這個模塊的學習有一部分會與前面重合,但明顯的區别在于,前一個模塊重在對元件的認識,對元件如何工作的了解,而本模塊重在對電路的理解。例如在本模塊中對三極管的共射極基本放大電路進行分析時,教師不再讨論三極管的三個工作狀态下電流之間的關系、發射結集電極結的偏置問題(上個模塊重點是針對這一問題展開),而是研究電路中靜态工作點是什麼,它的高低對電路産生何種影響?為什麼?電路中交流量、直流量如何形成通路?為什麼?這個問題在分析時借助仿真軟件演示對比,讓學生明白失真的現象是什麼,并通過任務驅動,讓學生自己對電路進行調試,遇到問題如何解決,為什麼會出現類似問題,或者通過故障設置法提高學生排除故障的能力和電路分析能力。

第四,學習分立式電路後,引導學生思考分立式電路存在的缺點。在上個模塊的實踐過程中常常出現虛焊的問題導緻電路故障,或者因為移動拉扯易産生接觸不良等問題。因此為了電路能夠長期穩定的工作采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在一起,制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後封裝在一個管殼内,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所有元件在結構上已組成一個整體,使電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邁進了一大步,這就是集成電路。集成電路的學習中主要圍繞集成運放展開,強調集成運放是直流放大器,教學過程中不去過分探究集成器件内部的情況,更多的是了解集成器件外部特性,例如元件引腳問題(關于引腳個數與電路符号不統一),通過符号與實物對比一目了然,以及各引腳的功能識讀;又如“虛短”“虛斷”的意義及應用條件,什麼樣的電路中“虛短”和“虛斷”可同時成立,為什麼?什麼樣的電路中“虛短”和“虛斷”不是同時成立的,又是為什麼?這些問題如果純理論地進行電路内部分析,學生很難掌握。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其應用電路來進行測量、統計,讓學生自己總結出這個結論,最後教師進行分析點評。這樣使學生理解了“虛短”“虛斷”的概念,才能靈活運用它分析電路。

第五,創意電路設計與分析主要是利用啟發式教學方法,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思考,通過幾個創新産品的制作了解創新的意義所在。創新主要體現在産品的“新意”上,電路本身設計并不一定困難,例如聖誕樹、love七彩心形燈、數字時鐘等,所以人人可實現創新。該活動一方面鍛煉學生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鼓勵學生要有創新的勇氣,讓學生有一種敢于思考的沖動和不停思考的意識,将會讓學生受益匪淺。

三、重視各單元、各模塊間的銜接電子技術基礎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每個模塊或者說章節之間的銜接是尤為重要的,學生常常處于片段式的學習中,這樣不利于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點,而且知識點之間相互混淆。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有很多需要理解和記憶的知識,如果讓學生有一個總體的知識脈絡,将會使得學習事半功倍。比如學生在學習三極管放大電路時主要介紹了共射極放大電路、分壓式射極偏置放大電路以及射極輸出器,那麼教師應該告訴學生共射極放大電路學習後為什麼要學習分壓式射極偏置放大電路,這兩個電路有什麼區别,各有什麼特點,為什麼要先學這個電路。這一系列的問題需要給學生提出來并予以解答,告訴學生分壓式射級偏置電路本屬于共射極放大電路的一種,它們都是既能放大電流又能放大電壓的電路,應用最為廣泛。但是這兩個電路有各自的特點,共射極放大電路結構簡單但是靜态工作點不穩定,易受溫度影響,容易引起失真現象。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才開始學習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該電路可有效地解決溫度對靜态工作點的影響。這樣學生能夠順利地進入下一個電路的學習中,并在腦海裡形成一個大體的知識脈絡,能夠将前後的知識串聯起來。包括學習完三極管基本放大電路後為什麼學習集成運算放大電路,一方面是分立式電路到集成電路轉變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三極管放大電路是低頻小信号交流放大電路,而集成運算放大電路是直流放大器。學完交流放大電路後,自然想到“直流信号如何放大”,所以後面學習直流放大器便順理成章。後面為什麼學習直流穩壓電源呢?因為直流穩壓電源可實現交流到直流的轉變。這樣将知識串聯起來,學生對整本書便有了宏觀的把握。如果讓學生單單去記哪個電路是放大直流的,哪個電路是放大交流的,哪個電路是實現交直流轉變的,那顯然是非常無趣的事情。

以上是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電子技術教學工作進行的思考與探索。教師隻有推陳出新,适時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運用新的教學輔助手段及技術,才能培養出實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同時不要忘記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生學是第一要務和主導工作,但職校生的身心發展也同樣重要。職校教育階段是職校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時代、黃金時代,而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是職校生最廣泛、最常見、最突出的問題。教師除了教會學生技能還要時刻關心學生的心理問題,讓學生健康地成長、快樂地學習是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關鍵。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