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職學校“智慧課堂”構建與應用的研究

中職學校“智慧課堂”構建與應用的研究

時間:2024-10-27 10:40:22

摘要:本文通過對當前中職信息化教學推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三大問題的分析,提出了中職學校“智慧課堂”教學研究基本思路以及推進的三項舉措,一是建設三位一體智慧環境,二是構建高效、互動、開放的中職智慧課堂教學形态,三是探索中職智慧課堂常态化推進機制。

關鍵詞:中職教育智慧課堂教學改革

近年來中職學校教學信息化開展得風生水起,但因為許多原因最終未能深耕課堂教學而使成效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聚焦中職信息化教學推進中的“最後一公裡”——課堂,通過立足課程改革大背景,應用信息技術實現中職課堂教與學方式的變革,确立開放式、自主式、互動式“智慧課堂”,破解制約中職教育信息化教學發展的難題。

一、概念界定

本文提出的“智慧課堂”是從信息化視角定義的大課堂教學,是指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背景下,構築課堂外部各組成要素(硬件、軟件、技術和資源等),同時立足課堂教學研究,體現以學生為本,打造“高效、互動、開放”課堂,服務和支持教與學主體的自由與發展,實現綜合學習、自主學習、互動學習等,全面改革中職學校課堂教學的形态和内容。

二、主要問題

筆者通過發放問卷、實地走訪等形式,對全國80餘所中職學校進行了深入調研,發現當前中職學校信息化教學推進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三大難題。

第一,信息化教學環境難以滿足智慧教與智慧學的需求。以教學資源庫建設為例,不少學校教學資源管理平台功能定位隻是一個“資源倉庫”,在實際應用時資源調取和傳輸非常不便,難以支撐高效、開放的信息化課堂教學實踐。

第二,對信息技術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缺乏研究。學校教師對應用技術、應用環節、應用實效等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信息化技術手段輔助“理實一體”“翻轉課堂”等課堂教學改革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第三,信息化課堂在常态化推進過程中存在動力不足的問題。首先是觀念問題,很多教師和學生信息化教學意識還比較淡薄。其次是制度問題,當前很少有涉及教師教學手段的考核要求,教學改革缺乏有實際執行力的相關文件制度來保障。

三、實踐舉措

基于當前“互聯網+”背景下開展的“智慧課堂”構建與應用的實踐研究,圍繞三個層面,首先是建設三位一體智慧環境,包括相關的“硬環境”“軟環境”“雲環境”等;其次是構建高效、互動、開放的中職“智慧課堂”教學形态,實現綜合學習、自主學習、互動學習;再次是探索中職“智慧課堂”常态化推進機制,通過搭建“混合式”師資培訓體系,推行“以賽促教、師範引領、強化管理”,從機制上推動“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在常規教學中的全面普及。

1.構築中職學校“智慧課堂”教學環境

以“技術先進,使用簡單”為建設目标,以“融通技術、融通數據”為建設手段,全方面構建“智慧課堂”教學環境,充分整合現有技術和産品服務教學。智慧課堂環境包括“硬環境”“軟環境”以及“雲環境”,硬環境是物理環境,是實現“智慧課堂”的硬件基礎;軟環境是軟件應用環境以及資源使用環境;雲環境是軟環境的實現方式。

(1)“智慧課堂”“硬環境”建設。全校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為“智慧課堂”教學環境建設提供基礎保障,對原有智慧教室進行升級作為實驗和樣闆。搭建智慧創客空間、智慧普通車工實訓工場等智慧實訓環境,搭建超星海量資源智能推送系統,學生可通過電子閱覽機在線閱覽,也可通過移動終端閱覽,拓展了學生的知識獲取途徑,是一種面向終身教育的模式。

(2)“智慧課堂”“軟環境”建設。建立了錄播視頻資源平台、O2O在線教學平台、教學資源管理平台、甯波市智慧教育平台以及騰訊智慧校園企業微信應用平台等。其中O2O教學平台是由企業和教師共同參與開發的信息化教學産品,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學習互動平台與教師進行教學互動;教師可以提前在平台上進行備課,并可以自由組織教學環節。

(3)智慧課堂“雲環境”建設。随着5G時代即将來臨,“智慧課堂”開始布局移動端應用,申請了雲存儲和雲服務器,将逐步遷移應用至雲端。已開通企業微信,并與騰訊智慧校園簽訂協議,将教師、家長和學生全部納入企業微信智慧校園進行管理,充分利用當前這一互聯網最大的社交平台入口,讓師生共享雲教育資源。

2.創新中職學校“智慧課堂”教學形态

(1)智能高效教學。構建“智慧課堂”是為了提高中職學校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創新“智慧課堂”教學形态時把智能“高效化”教學擺在了首位。“高效化”教學是教學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優化,主要體現在教師教、學生學、師生評等三個要素方面。

教師教得高效。組織教師加入甯波市智慧平台、浙江省名師網、國家公共資源服務平台等優質公共教育平台,對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知識、概念,可以通過動畫、遊戲、視頻、虛拟體驗等快速有效地傳輸大量的有用信息。尤其針對中職專業課程學習,智慧實驗室可以模拟、體驗企業生産過程,整個教學過程都可以圍繞學生職業體驗、生産體驗等方面進行。建立數據化的學生個人資料,對學生的學習特性、學習狀況、學習水平等進行數據的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實現對學生的精确化管理。

學生學得高效。“智慧課堂”轉變了學習的方式,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使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過程直觀化,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解知識困惑。對于重難點,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拓寬學生學習容量,将教師、學生、圖書館及自建的資料庫的信息有機結合起來,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開發教學資源。

教學評得高效。教師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課堂信息。學生是否進行了學習、效果如何,可通過雲端學習數據監控學生查看視頻、學生查看參考資料及互動讨論的數據。老師可根據學習數據掌握學生的總體學習情況,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設計。“智慧課堂”可以實現家長評價、專家評價、外校教師評價,甚至可以實現幾方聯動評價。

(2)多維互動探究。“智慧課堂”的互動性可以幫助學生實現深層次探究學習。“智慧課堂”就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優化“互動”的方式,形成高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互動,強化人與環境、人與智能設備的交互影響,以産生教學共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形态。

人與人的互動。人與人互動不僅僅局限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智慧課堂”通過信息化手段将教室的維度擴大,可以在教室實現學生與家長、企業員工、技術專家、高校教師等多方位的互動,在同一時間段内(在教學時長不變的前提下)實現一課兩場的教學,突破了教學空間的限制。

人與機的互動。互動不僅僅是書本、語言和黑闆,而且還有呈現多形态的信息技術。互動載體為智能設備,如機器人、人工智能設備等等。課堂教學通過智能設備輔助師生的交互交流,減少教師的重複勞動,以人機互動作為教學設計的切入點之一,依據現代多媒體教學、數字化教學等理論基礎,運用多種互動教學工具。

人與産的互動。人與産的互動主要體現在教學主體與實際生産企業、生産環境、生産方法的互動。在現代學徒制的大背景下,學生進企業學習的機制已經建立,但是問題依舊存在,實際推行過程中依然沒有常态化、日常化。通過“智慧課堂”下的信息化技術,将教學鍊與生産鍊融合,通過虛拟現實技術模拟實際生産環境,使用虛拟仿真軟件模拟實際生産問題。

(3)自主開放學習。“智慧課堂”自主開發式學習是對常規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是從有限的教學時段向無界的流程再造轉換的創新。通過充實選修課程豐富課上學習,拓寬了學生自主開發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開放課間學習,同時為企業實習生或畢業生提供網絡學習課程和空間。

豐富的課上學習。在浙江省實施選擇性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校選修課程的比例超過50%,相繼開設了19門職業素養課程、30門通識課程和36門社團課等,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興趣,通過PC端或移動端自由選擇授課教師和相應課程。

自由的課間學習。在正常教學時間之外,筆者學校通過學校Moodle平台,為學生創造了開放式的學習環境,建設了在線課堂。學生通過終端設備登入學校資源庫網站注冊個人信息,就可以進行在線學習。可以說學生的學習空間大大擴展,不僅可以在學校的教室學習,而且在學校機房、圖書館、實訓樓均可以自主學習,甚至在學校籃球場、足球場、花園草坪上也能自主學習。

便捷的遠程學習。遠程學習主要針對非在校學生或畢業學生等開展繼續教育課程,開設了校園網絡學習平台,該平台具備自主學習、自主檢測、網絡展示等功能。開發了加工制造類、财經商貿類、信息技術類、公共藝術類等四大類網絡教學資源,學生可以自由登錄校園資源平台,學習相關課程,下載相關資源。遠程學習開通近3年點擊量超過10萬次。

3.探索中職“智慧課堂”常态化推進機制

在中職“智慧課堂”常态化推進的過程中,深入開展了“三位一體”運作機制,即搭建“混合式”教師培訓體系,推行“四一”工程,從點到面,強化制度管理機制及督導,堅持四個常态化,考核教師及學生對“智慧課堂”的理解與應用,加強“智慧課堂”與學科深度融合,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1)搭建“混合式”培訓體系,提高信息化素養。采用“遠程培訓與集中面授”相結合的培訓形式,構建了“層次遞進、種類形式繁多”的混合式培訓體系。對于培訓質量的把控,采取“校外(即課程設計、演示、實戰等)+校内(即大會交流、彙報、示範等)”雙考核形式,關注教師如何将所學應用于教學改革中。(2)推行“四個一”工程,促進信息化教學研究。以大賽為抓手,組建四個團隊——保障有力的技術團隊,包含供應商的技術人員、學校的信息管理人員等;前瞻引領的組織團隊,包含信息化專家、有關行政領導和學校項目管理人員;勇于實踐的教師團隊,包含實驗教師、任課教師等;具有信息化素養的學科指導團隊,包含教研員、名師、學科帶頭人及骨幹教師。

(3)制度促管理,推進“智慧課堂”教學常态化。為确保信息化教學常态穩步推進,學校堅持做到激勵機制常态化、過程管理常态化、名優評比常态化、制度建設常态化。将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課堂教學納入教師績效考核和評優評先的重要考核指标。以“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以及“三佳”評選與優質課比賽等項目為推手,提升信息化綜合運用能力,創建網絡環境下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新型模式。

四、成果成效

1.構建了基于下一代網絡的智慧教學環境

(1)搭建了未來教室智慧學習空間模型。經過數次的試用和改進,目前形成八大先進系統,智慧教室的應用已近成熟和完善。師生普遍反映,在智慧教室中教學是一種全新的體驗,效果遠超普通教室,而且教師更具激情,學生精力更加集中。這不僅是優雅環境帶來的視覺沖擊,更是現代科技為師生帶來的不同的體驗,智慧教室是其他智慧學習環境的模型。

(2)數字化資源數量和點擊率穩步提升。目前全校師生均開通智慧學習平台,教師開通人數為376,學生開通人數為4452,學校資源數已達到16198,教師活躍度達到463。資源的不斷積累是教師使用信息化最有力的保障,教師的使用又能不斷促進資源的豐富和完善,兩者相互促進。

2.推動了信息化教學改革,課堂吸引力提高

(1)深化了“智慧課堂”模式教學改革。教師獲獎或發表相關論文70餘篇,出版課改教材20餘本,在市級以上推出信息化創新課堂44堂。在學校各項制度的制定和推動下,全校教師對學校電子白闆、錄播教室、智慧教室等信息化技術或設備的使用率有了顯著提升,教師的備課時長縮短1~2小時,學生成績普遍提升20%以上。近三年學校教師參加全國“創新杯”信息化教學設計說課比賽,獲得一等獎13項、二等獎8項,較2012—2014年成績有明顯提升;參加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獲全國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省一等獎3項;參加省級以上微課比賽,獲得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優秀獎5項。

(2)形成了信息化教學實質性理論成果。智慧課堂教學改革研究申報各級各類成果課題,《校企合作緊貼需求強化應用——中職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的實踐探索》榮獲2016年浙江省職業教育人民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在課程與教材建設方面,有市級精品課程普通車工實訓,全國首批中職教育改革創新示範教材2本,浙江省中職教育改革創新示範教材15本,校級中職教育改革創新示範教材6本。學校國際商務專業被确定為全國職業教育資源庫共建共享聯盟國際商務專業協作組組長,動漫制作專業被确定為浙江省資源庫建設基地,數控專業被确定為浙江省職業教育資源庫建設牽頭單位,電工電子專業被确定為浙江省資源庫建設基地。

3.強化了學生能力培養,提高了核心競争力

(1)提升了中職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筆者在三個專業中随機抽取610名學生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對這種新的教學形态滿意度較高,達到88%,遠遠高于傳統教學形态的滿意度35%。調查中還發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比例也從原本的10%提升到了36%,滿足了學生在不同場合、不同需要的個性化學習,學生逐漸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截至目前,每個專業的教學平台資源素材總點擊量已經超過了332010次。

(2)提升了中職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益。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學生學習興趣明顯增強,技能水平提高較為明顯。從這幾年職業技能等級考試通過率來看,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教學質量得到迅速提升,畢業生持中級工等級證書率均達93.8%。學校為本地區企業培養、輸送了大批量的高技能人才,學生就業率達到100%,一次性就業率98.94%,對口就業率83.7%。學生參加高職考連續三年上線人數和本科上線人數全省第一。學生技能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在市技能大賽中已連續三屆居于金牌榜榜首,多次榮獲甯波市級以上技能大賽先進學校一等獎、突出貢獻獎等獎項。

參考文獻:

[1]張際平.教與學的新天地[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6).

[2]時錦雯,鄭鴻,肖志明.教師信息化培訓模式的構建——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研究系列論文之三[J].廣西社會科學,2015(4).

[3]武傳琦.“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實驗的實踐與探索[J].基礎教育論壇,2017(24).

[4]祝智庭.智慧教育新發展:從翻轉課堂到智慧課堂及智慧學習空間[J].開放教育研究,2016(1).

(作者單位:甯波市鄞州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