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專業實踐技能
課題:本文為2017年度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高職院校“雙師型”青年教師專業實踐技能發展研究》(課題編号為2017663)的階段性成果。
高職院校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及青年教師專業實踐技能的欠缺,是本次研究的背景及動力,本研究緻力于提出舉措應對如上問題,将此措施應用于青年教師專業實踐技能的提升,成長為“雙師型”教師。
一、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專業實踐技能發展的需求分析
1.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需求
“雙師型”教師是高等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内容之一,職業院校的師資隊伍水平則在一定程度上決了職業院校内涵建設水平的高低。為此高等職業院校突出重視“雙師型”教師的發展,采取多種措施将其培養成為“雙師型”教師。
2.青年教師專業實踐技能發展的現實需求從當前高等職業院校的招聘公告中可看出,規定新教師須“具備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曆”,其在理論知識方面并不匮乏,由于新教師在專業實踐方面的缺失,導緻其出現實踐技能的短闆。
二、青年教師專業實踐技能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教師思想不重視,主動性較弱
(1)實踐流于完成任務,思想不重視。從2005年到2017年,國家和省份都高度重視高職教師入企業實踐,從制度層面給予硬性規定,緻力于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高職院校積極貫徹落實上級指示,做出規定要求青年教師完成上級規定的企業實踐時間。青年教師對高職院校甚至是上級制度規定并不明确,僅僅流于形式,完成規定的企業實踐時間,沒有從思想上認識到青年教師入企業實踐的重要性及意義,内在重視程度欠缺。
(2)目的性不強,内在主動性較弱。上層通過硬性規定促使青年教師成長為“雙師型”教師,推動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但是,青年教師未能從自身欠缺的技能方面考慮企業實踐的意義,未能理解企業實踐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作用,導緻教師的企業實踐活動缺乏内在主動性。
2.實踐體系不健全,配套機制缺失
(1)對青年教師專業實踐缺乏整體規劃。制度上要求教師根據專業的特點進入企業或生産服務一線實踐,對實踐的内容與形式、考核與獎懲及保障措施做出較為詳細的規定。但是青年教師的專業實踐體系仍不健全,現有的培訓計劃依舊隻能短期執行,未能從長遠角度對其整個職業生涯中專業實踐技能的培訓進行規劃。
(2)實踐内容與教育教學的關聯性、針對性不強。《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中明确要求教師根據專業特點進行企業實踐活動,但在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較大差距。高職院校會大緻根據院系及專業來安排教師進入相關企業實踐,但是由于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種類繁多,企業工種數量龐大,可能會導緻教師實踐内容與其專業教學内容有差距,關聯性、針對性不強。
3.企業實踐基地運行機制不完善,任務動力不足
(1)實踐方案不明晰,随意性較大。學校根據新教師崗位安排和所學專業進入企業從事實踐活動。進入教師崗位後,學校根據上級政策和學校實際來制定青年教師的企業實踐方案,這種方案并非具有預見性,不能被明确規劃,具有較大随意性。另外,并非所有教師的企業實踐方案能做到實踐内容、形式、時間的明晰,企業也會根據實際調整教師實踐内容,具有不确定性。
(2)企業管控不規範,反饋不及時。企業自身有着嚴格的管理規範和規章制度,能有效約束企業員工。對青年教師而言,他們在企業中的角色是學徒,在轉換角色的過程中,他們未能适應從學校到企業單位的轉換,不能适應規範和約束。而企業管不住參加實踐的青年教師,也無從向學校反映實際情況,導緻企業實踐的效率降低。
(3)教師實踐機會不多,實訓耗材不足。在企業的實際工作中,教師在企業師傅的帶領下學習企業工藝,然而,真正上崗實習的機會并不多。師傅考慮到企業的生産任務和工期,未必能把上手的機會讓給青年教師。再者,青年教師的實踐活動,會讓生産過程中産生耗材,企業不能承擔其消耗。第三,企業的技術骨幹承擔一線的繁重生産任務,能指導教師實踐的時間和精力有限。
(4)缺乏校企合作内生動力,合作基礎不牢。企業往往追求經濟利益。企業也承擔着社會責任,為學校提供教師的企業實踐機會就是其社會責任之一。但是現有的法律制度不能對企業不參與職業教育活動進行懲治。高職院校僅能為青年教師的實踐活動支付餐補、住宿等部分費用,不能為企業分擔太多消耗經費。另外,青年教師的實踐活動根于企業、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的私人交情和信任,導緻企業參與青年教師實踐活動的内在動力不足,不牢靠、不穩固。
4.行政制度不完善,管理監督不到位
(1)相關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深入的企業指導。相關制度并未給企業和高職院校提供明确規範,也未能明确規範教育行政部門的跟蹤監督權限,導緻對青年教師進入企業的管理疏松。另外,相關行政部門并不熟悉企業實況,對青年教師實踐的專業領域也不能提供深入、詳細的企業指導。
(2)缺乏實踐統籌性,預期結果不明确。由于企業生産流程設置的複雜性和學校專業設置的多樣化,行政部門也不能熟悉所有實踐内容,導緻行政部門的制度未能對所有的相關專業進行細緻的實踐指導,更不能明确預期青年教師企業實踐的積極影響。
三、高職院校“雙師型”青年教師專業實踐技能發展的策略探索
1.創造“雙師型”素質氛圍,重視實踐技能培養
(1)加強青年教師思想重視,強化職業素養和道德教育。高職院校應在青年教師入學校之初就為其提出“雙師型”的教師專業發展方向,從上級制度政策領域告知雙師型的必要性,也從雙師型對青年教師的重要意義方面講解青年教師企業實踐的意義,提高青年參與企業實踐的内在主動性。
(2)加強整體規劃,重視時間管理。高職院校應全面貫徹教育部及省級部門制定的政策制度,學校應從宏觀方面貫徹政策的同時,也應根據學校自身及教師的實際,制訂詳細的青年教師實踐技能培養方案,做好提前預案,為教師的時間管理提供可參考依據。
(3)完善和創新激勵機制,調動實踐積極性。高職院校為青年教師參與實踐技能培訓建立充分的激勵機制,使青年教師在職稱評定、崗位聘任和績效考核等方面得以優待,體現出教師參與培訓的優惠,給予青年教師鼓勵和積極引導。另外,學校應出台相應的制度,可以對參與企業實踐無法教學的教師進行以實踐時間抵課時,消除青年教師因課時壓力而不參與實踐的憂患。
2.積極構建校企合作新模式,強化培訓共同體意識
(1)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常規管理。青年教師在參與企業實踐的過程中,需要按照企業日常模式進行實踐。在此過程中,企業需要對教師進行精細化管理,将管理的責任具體、明确,将師傅責任具體:日常考勤、工作态度、實踐成功及技術創新納入青年教師考核内容。企業應将接納教師實踐作為社會責任,并制定青年教師在企業實踐的專項制度,為企業師傅提供考評依據。
(2)創新産學研合作,加強深層次合作。企業和學校之間的聯系不應局限于企業為學校青年教師提供崗位實習的機會,兩者應當加深合作,發揮各自雙方優勢,加深産學研合作,推動學校和企業共赢。企業技術人員應當和高職院校教師協同創新,使得産業、職業崗位與專業設置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産過程對接、課程内容與職業标準對接,提升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推動企業生産水平的提高。
(3)利用校内資源,打造品牌大師工作室。高職院校具有一定的資源條件,在校内擁有自己的實訓場地和設備,院校可以利用現有的校内資源,根據專業設立品牌大師工作室,從合作企業和高職院校引進技術骨幹人員,選拔校内外優秀的專兼職教師,定期在高職院校從事實訓教學工作,同時也能為高職院校教師提供觀摩指導的機會。企業技術骨幹也能從高職院校學習更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為提高生産效率、推動技術創新奠定基礎。
3.注重頂層設計,發揮統籌作用
(1)建立青年教師實踐保障體系,重視評價和監督工作。要推動《職業教育法》中規定企業“接納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的學生和教師實習”的執行,将其作為一項義務而非可選做的權利,使得高職院校有合理、合法的依據聯系企業實踐,形成校企合作的法治保障機制。另外,要将企業參與校企合作作為評估企業效益的指标之一,并着力建立優質的職業院校教師實踐基地,保障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的長期發展。
(2)統籌教師實踐的各要素,加強政策保障。青年教師不願主動參與實踐的原因之一,是時間和經費方面未得到保障,認為參與實踐培訓,其績效和考核會受到影響。為此,要給予高職院校政策引導,從青年教師的時間、經費、考核等各要素進行詳細規定,使得高職院校有政策可依、有規章可循,讓青年教師吃定心丸,專心參與實踐培訓活動。
(3)加強針對性培訓指導,拓寬實踐途徑。學校要根據高職院校教師所學專業和教學崗位,為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提供精準培訓,真正做到教師的教學崗位與産業、專業的無縫對接,提高培訓的效率。另外,也應發揮信息化的優勢,讓青年教師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平台,根據實際來合理安排培訓,拓寬實踐途徑。
(作者單位: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