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大國工匠職業教育教師培訓比較
課題:本文系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研究改革重點項目《“線上線下”立體推進,打造完美培訓體系》(項目編号:ZJA15112,主持人:劉素梅)研究成果。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全國人民實現民族複興的中國夢,我們不僅需要高素質的科技精英,更需要大量素質高能力強的高技能人才。據預測,到2020年左右,我國高技能人才缺口将達到2200萬人。培養技能人才,教師是根本,職業教育是主渠道。興國必先強師!大國工匠,從職業院校的師資培訓開始。
一、背景
截止到2013年底,世界上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中,日本有3146家,位居榜首,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可是我國作為GDP全球第二的制造業大國,雖然人口衆多,企業量大,卻沒有多少百年企業。究其原因,是缺少大國工匠,缺少大國工匠的傳承。所以培養大國工匠的“師傅”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畢克博士(Dr.Beer)說:“教育的品質是教師的品質的反映。”在職業學校,決定未來工人素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起關鍵作用的是創新性地執行教學計劃的教師。他們不僅對未來技能型人才的業務技術水平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對技能人才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養成也有着重要的影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通過進行與教學相關的課題研究、教學實習及通過對新技術的挖掘和運用、對實踐中的生産技術革新和生産管理的改革和探索、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等所展現出的對産品精益求精、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團隊合作及敬業精神,也會深深影響着學生。對這些準工匠們耳濡目染,改變着他們的職業觀和人生觀。一支與生産技術密切結合的、具有寬厚理論基礎與技能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對提高生産力和加速發展科學技術都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世界上發達國家如德國、美國、日本等為保證本國經濟科技競争及人才競争處于領先水平,都特别注重職業教育的師資培養。大國工匠的培養,從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開始。
二、國外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的先進經驗
1.德國的“雙元制”
德國的“雙元制”職教模式舉世聞名,是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這種教學模式至今在世界上還處于領先水平。他們的成功無疑給我國正在發展中的職業教育以深刻的啟示。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學習德國職業教育的“雙元制”模式,在部分職業學校展開了試點。
德國職業學校的教師經過千辛萬苦才能取得教師資格證。他們在九年級(初中畢業)以後,先經過三年半的“雙元制”學習,取得職業技術崗位資格證,再經過四年的職業技術師範學院的學習,參加國家組織的第一次職業技術教師資格考試,合格後進入州政府舉辦的教師實習學院,經過兩年的實習期,參加國家組織的第二次職業技術教師資格考試,合格後獲得證書,才能從事職業技術教學。職業學校的教師,是社會上備受羨慕和尊敬的職業之一。教師都是國家公務員,他們享受着和國家官員一樣較高的社會地位。教師的工資待遇比同等學力的工程技術人員高一些,是其他行業平均工資的1.5倍~2倍,比普通中學教師的工資高。在德國,沒有經過系統職業技術師範培訓的學習并考核合格,絕對不能從事任何職業培訓工作。
為了使職業教育适應科技的不斷發展,德國規定專業學校的骨幹教師每5年到國家師資培訓中心學習一次,了解掌握本專業最新知識和教學方法,把新教材新技術帶回地方,然後再逐級培訓。各地教師每年到本地區進修2~3次,使職業技術教育内容适應科技發展的需要。
學習德國的“雙元制”,不僅要學習“雙元制”的外在形式,更要掌握“雙元制”的内涵,要認識到教育的投入與産出,要看到教育産業的後勁——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德國職業教育之所以成功,固然有衆多的原因,但其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法寶,不僅有嚴格的認證制度,而且有配套的措施,如優厚的薪酬和受人尊敬的待遇。
2.美國的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培養
美國法律規定在公立學校從業的老師必須取得該州的教師執照,職業學校也是如此。文化課教師一般都由普通高等院校或師範院校培養。
美國實行“職業技術教師證書”。美國的專業課教師是在某些大學或者教育學院學習職業教育、工業技術教育、應用技術教育等不同内涵的教育課程或專業,進行四年的準教師教育,再加上5年以上工作經驗,通過國家教師資格鑒定考試後,方可獲得職業技術教師資格執照,才能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
3.日本職業教育師資培養
在日本,要想成為一名教師,必須在文部省認可的高等師範類學校取得教師資格證。在職業學校,他們主要擔任文化基礎課的教學工作。
日本的專業課教師由在工學院培養的工業教員擔任。在京都大學、橫濱國立大學、東京工業大學等幾所國立大學的工學院設置了工業教員的培養課程,有計劃、系統性地培養既學習教育科目又具有實踐動手能力的工業教員,學生結業後可授予高中工業教師二級普通證書,享受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同等待遇,他們在職業學校主要擔任專業理論課的教學。
“雙師型”教師在日本被稱為“職業訓練指導員”,是一種職業資格,他們由職業能力開發大學培養,是既有技術又有教育專業雙學士學位的雙專業教師。學制分為4年的長期課程和6個月的短期課程等,并配有相應的訓練基準。
日本文部省要求所有教員必須不斷進行學習,提高個人職業修養和專業素養,以保證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學職責。因此各職業學校都鼓勵他們的教員到大學、研究所、實習處去學習。另外,日本為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從事職業教育,規定職業中學教員的工資比普通中學教員的工資高10%左右。
三、值得借鑒的地方
世界上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整體素質高,專業基礎紮實,适應性強,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教學藝術,他們不僅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而且成為國家發展、培養未來大國工匠的源泉。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國家非常重視職業教育師資的培訓,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借鑒。
1.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系統化
良好的生源質量是保證培養高素質職教師資的前提和基礎。職業教育師資來源有穩定的和良好的渠道,教師任職前有專門的專業培養院校,任職後有繼續進修培訓提高的機構和組織。
(1)職業教育師資有嚴格的任職要求。發達國家都以法律形式規定職業教育教師的資格,嚴格實施教師資格證書制度,這是保證職業教育教師質量的關鍵。
(2)重視在職教師的進修培訓和提高。随着科學技術的進步,教師的知識需要不斷更新和擴充,這些國家都為教師創造繼續教育培訓提高的機會,使教師的專業知識随着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更新,以保證職業教育教學内容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3)各國的“雙師型”教師具有真才實學,既有教育教學能力,更有專業技能操作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出高技能人才。
2.職業教育教師待遇較高
(1)職業教育教師的待遇都高于普通學校教師的待遇。因為他們不僅傳授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有實際操作技能,工作量大,難度高,并且還有嚴格的考核晉升制度,與待遇挂鈎。
(2)公務員的身份使他們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國家和社會對教師由衷的尊重,體現了對他們權益的保障。
四、對我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的啟示
為促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教育部根據《勞動法》《教師法》《職業教育法》,印發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标準(試行)》(教師[2013]12号)。此《标準》是我國對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素質的最低要求,是職業學校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根本依據,形成了科學有效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管理和督導機制,從源頭上保證大國工匠的質量。國務院于2018年出台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新時代的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提出了總體要求。
1.完善職教師資培訓體系
在鞏固發展現有職業技術師範學院的基礎上,提倡普通本科院校開設職業技術師範院(系),職業院校專業教師招聘不局限于師範類院校,普通院校學生同樣可以報考,選拔出優秀者擔任專業課教師,從源頭把好職教師資的來源,任職前有穩定良好的來源渠道,職後有進修提高的機構;還要把師資的培訓與社會力量相結合,采取“學校+企業”或“學校+企業+行業”模式,引入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師資的培訓,校企合作、産教融合加強專業建設,形成職前職後、校内校外相結合的職教師資培訓體系。
行政部門遵循“突出重點、優化結構、創新機制、完善制度”的原則,以培養未來大國工匠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師素質為核心,将職業學校教師培訓歸類分層,逐漸構建“以國家級和省級培訓為主的上層職教師資培訓體系、以市級培訓為主的中層職教師資培訓體系、以校本培訓為主的基層職教師資培訓體系”三級師資培訓體系。
2.加強對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與培訓
教師的專業成長一般有這樣一個過程:前三年是就業适應期,前十年是職業穩定發展期,十五年左右是專業實踐、重新評價及成長期,最後是職業平靜期及衰退期。因此,各職業院校應十分注重教師的在職培訓,從心理健康,從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上避免教師工作一定年限後所産生的職業倦怠,提升教師的職業熱情。一是外部調整,構建公平合理的評價體系,關注教師心理健康,鼓勵教師進修培訓。二是内部調整,幫助教師認知自我,科學規劃職業發展,合理進行職業培訓,實現實踐—反思—再實踐—提升的過程。三是個人調整,正确認識職業倦怠,保持積極的工作心态等。消解職業倦怠,提升教師的職業精神和敬業精神。
3.制定在職教師的培訓進修制度
《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規定建立教師學習培訓制度,實行每五年不少于360課時的全體教師的培訓制度。河南省教育廳要求到2020年底,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達到70%以上,并采取各種措施提升專業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河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等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意見》,文件要求充實繼續教育培訓内容,拓展繼續教育培訓形式,落實繼續教育培訓時間,并詳細規定了專業技術人員每人每年接受繼續教育的時間。各中等職業學校加強和支持教師的在職培訓和持續發展,學校制定優惠政策和措施,鼓勵教師采用多種形式和途徑參加在職進修和專業發展活動,從而保證職教師資能始終與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同步提高。
4.加強職教師資培訓項目建設
職教師資培訓基地要科學設置各專業的師資培訓方案和教材,改革教育教學方式,完善培訓項目,以滿足新教師培訓、繼續教育培訓和校長培訓等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培訓要求。如河南省教育廳與德國工商大會AHK簽署了《豫德職業教育合作備忘錄》,組織普通高校、中職學校在一線進行教學工作的青年骨幹教師赴德國進行3個月的學習,主要有機電一體化和汽車運用與維修兩個專業,經費由國家留學基金會、河南省教育廳和派出學校共同承擔。教師深入了解德國的“雙元制”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管理模式,系統學習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掌握适應企業需求的課程開發和教學組織方法,其中實踐培訓課時占70%,理論基礎知識占30%。另外還采取“師帶徒”“一對一”模式等,優秀教師跟着有豐富經驗的師傅在崗位上見習操作,到高校、企業、行業的工作崗位上親操實練,提升參培教師的崗位能力。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等加快建設職教師資培訓資源庫和培訓平台,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網絡資源進行“互聯網+”職業教育,實現“線上線下”立體培訓,推進職教師資培訓現代化。
5.加強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職業學校聘請企業有實踐經驗的高技能人才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先對其進行教育理論的培訓,教會這些師傅如何進行教學,然後将這些高技能人才補充到職業教育的專業師資隊伍中,由他們來教授學生的技能操作課程,用他們對産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影響學生,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未來的大國工匠。同時規定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每年有1~2個月到企業去實踐,不斷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并将這項制度納入到教師繼續教育序列中。将具有“教師資格證”及“職業資格證”或“執業資格證”等非教師系列證書的教師認定為“雙師型教師”,要求各職業學校在2020年前“雙師型教師”人數要達到專業課教師的70%以上,将此标準作為學校申報國家改革示範校等評估及有關項目評審、教師培訓等工作的重要依據之一。建立企業相關人員、技術工匠與職業院校領導、骨幹專業教師相互兼職的制度,共同提升職業院校和企業人才儲備,形成專兼結合、技藝精湛、優勢互補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滿足供給側的需求。
6.提高職業教育教師待遇
要穩定職業學校教師隊伍,提高崗位的吸引力,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按照《教師法》和《職業教育法》等有關規定,努力提高職業學校教師的待遇,使職業教育工作真正成為社會上最吸引人的工作,成為最幸福的職業之一。
加快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隻有打造出一支具有寬廣深厚的知識基礎和較強動手能力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一批具有精益求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超強的大國工匠。
參考文獻:
[1]王珍,王憲成.中外職業教育比較[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2]陳祝林,徐朔,王建初.職教師資培養的國際比較[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
[3]占芳.中等職業學校師資培養模式的中外比較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08.
(作者單位:劉素梅,河南省焦作市教育局;範學剛,河南省焦作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