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偶像元年,快速變現才是王道

偶像元年,快速變現才是王道

時間:2024-10-27 05:43:11

快速變現是有必要的,對于愛奇藝、騰訊等平台,必須盡可能為從偶像多接廣告代言,多賺快錢。因為,這類團體的合約隻有一年半左右,等過了時間就解散了。

通過明星、偶像、紅人,品牌可以收割背後的粉絲,建立品牌好感、情感鍊接,從而實現長時間和高頻次的消費。于平台而言,如何打造合理的生态,留住粉絲、紅人、明星,黏住企業品牌和用戶成了最大挑戰。

火箭少女們再不出真正的作品,恐怕要讓氪金4000多萬的創始人們失望了。目前,在《創造101》決賽中C位出道,排名第一的孟美岐的微博隻剩下廣告代言消息。

節目落幕,聚光燈下主角已換,火箭少女們無法再利用大平台流量吸引關注後,更需要實力來走未來的偶像之路。獨辟蹊徑,依靠綜藝節目開啟的中國偶像元年,未來的産業化發展之路将如何繼續?

粉絲氪金造星模式價值導向遭質疑

今年上半年,分别由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出品的偶像養成網絡綜藝《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收獲了巨大流量和商業價值後,也讓2018年被冠以“偶像組合元年”的稱号。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到決賽日,《創造101》的總播放量超過44.4億,公開集資總額超4000萬元。在“向陽而生,逆風翻盤”的夢想口号下,完全由粉絲直接出資Pick偶像,助其出道的商業模式,讓節目從一開始就實現了從C端變現。

除了在C端變現,樂意為偶像買單還有那些緊追年輕人消費熱點的各大品牌商們。與《創造101》節目直接合作的品牌OPPO、七度空間、小紅書、中華牙膏、英樹、康師傅冰紅茶等。而諸如麥當勞、伊利和一些大牌美妝品牌,分别在節目結束後,與選手們進行代言合作。比如,蘭蔻為新品一次性與孟美岐、吳宣儀、王菊和徐夢潔達成合作,沒有成團出道的王菊葉成功與美寶蓮簽約。

關于中國偶像養成綜藝節目在内容和商業化之後的平衡關系,以及中國偶像團體的産業化發展現狀和問題,《商學院》記者聯系了《創造101》節目的研發制作方七維動力。作為湖南衛視《歌手》曾經的主創核心,七維動力創始人、《創造101》制片人都豔表示,還在摸索階段,沒辦法給到令人滿意的答案。經曆了六個月的高強度工作,目前,整個團隊都在休假。

當節目組開始休整時,偶像們卻剛剛開始征程。一個月以來,成員們除了參加綜藝節目、拍雜志封面、接廣告片、為電影作品唱插曲做宣傳,依舊忙碌,但是,仍沒有真正的原創音樂作品問世。這時,聚光燈下主角已換,騰訊視頻在7月已經開啟了音樂選秀節目《明日之子》第二季。原定于7月11日的出道發布會延期後一直沒有進展。有消息指出,這與樂華娛樂旗下孟美岐和吳宣儀兩位藝人的合約歸屬糾紛有關。原屬于韓國偶像團體宇宙少女的她們,被韓方經紀公司Starship和樂華娛樂要求下半年并行參與宇宙少女的活動。就宇宙少女101的出道發布會何時召開,以及延期原因,《商學院》記者聯系了騰訊視頻的公關負責人,對方表示沒有最新消息,也無法接受采訪,而對廣電總局針對節目價值觀導向的“點名”,對方表示,不方便評價,會一如既往遵守政策法規要求。《創造101》現場

互聯網加持,網綜催生偶像元年到來文娛投資界知名投資人陳悅天曾公開表示,“2018年絕對是偶像元年。”他曾主導投資了打造了SNH48的絲芭傳媒,馬東創辦的米未傳媒等項目;2017年他以合夥人身份加入辰海資本,并投資麥銳娛樂,該公司是《偶像練習生》中李希侃、羅正以及《創造101》紫甯的經紀公司。

“中國少女偶像之父”、一起拍電影創始人張志遠向《商學院》記者分析,2016年是一個偶像“僞元年”,隻是資本催生很多女團,号稱“百團大戰”,但是沒有造星機制,錢燒光後就倒閉,沒有任何回響,沒推廣能力。2008年時,張志遠打造了當時中國最早一代的少女偶像團體“愛朵女孩”,希望能打造中國的“少女時代”,但沒有大火起來。

到2018年,得益于兩檔綜藝節目大熱,以及新一代造星模式出現,所以“偶像元年”正式來臨。在2017年初,張志遠從樂華娛樂旗下樂華影業的總經理之位離開。吳宣儀和孟美岐隸屬于樂華娛樂。張志遠認為,中國偶像經濟的發展主要是得益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偶像和粉絲的互動性更強,信息流通更加快,偶像從原來的仰視變成了平視或者四十五度。這樣就可以短時間内集聚粉絲,同時挖掘流量變現價值。

不可否認,移動互聯網技術為偶像綜藝節目的商業模式探索帶來更多可能性。

綜藝造星卻無法培養偶像

《創造101》結束後,衆多藝人經紀公司如嘉行傳媒、新湃傳媒、千易聚星、芒果娛樂、香蕉娛樂等公司都在大力招募練習生,紛紛尋找下一個楊超越或吳宣儀。《創造101》總制片人、企鵝高級副總裁馬延琨曾公開表示,希望通過這個節目讓觀衆重新關注到屬于中國的女團上,并打造出一個新的産業鍊。目前看,第一步任務完成,但是對整個偶像産業鍊的影響,随着節目結束也充滿不确定性。

在張志遠看來,“造星隻是綜藝節目的副産品,而打造偶像是唱片公司或經紀公司自己的事。”他指出,電視台或視頻平台隻是負責制作節目,吸引流量,但并不具備培養偶像以及繼續經營偶像的能力。真正有經營偶像能力的經紀公司,又沒有造星能力,必須依靠平台的流量,“這個問題亟待解決。”

“綜藝節目隻承擔造星的作用,可以在短時間内迅速聚集更多目标群體的關注度,成為社會現象級别事件,從而擁有了造星能力。”張志遠分析,一般選秀類綜藝節目持續性較差,做幾期以後就不火了,比如早期的《超級女聲》、《中國好男兒》、《中國達人秀》等。第一是造星的形式老舊,被觀衆抛棄;第二,有更多的模仿者或者被其他節目稀釋了觀衆注意力,一旦流量被稀釋掉,節目就沒有造星能力了。

“出道即巅峰”,市場上普遍對偶像選秀團體的熱度持久性報以懷疑态度。在節目結束後,着急蹭熱度的品牌紛紛尋求流量變現。比如,伊利谷粒多設計的“用銷量買代言”,來讓粉絲們應援買單的營銷被粉絲們诟病而中止。有從業者表示,網綜平台首要任務就是變現。

張志遠分析,“快速變現是有必要的,對于愛奇藝、騰訊等平台,必須盡可能為從偶像多接廣告代言,多賺快錢。因為,這類團體的合約隻有一年半左右,等過了時間就解散了。”在近日,火箭少女101為騰訊視頻拍攝了品牌宣傳片。《創造101》總制片人馬延琨此前曾透露,為節目制作及後期的女團運營投入超過6億元。快速變現成為一種共識。

那麼,偶像是否也在透支粉絲熱情,進行自我消耗?張志遠認為,并非是透支,隻能是收割粉絲。在流量競争激烈的時代,通過偶像變現緊迫感十足。

偶像經紀公司與平台的博弈中需打造自身實力

雖然,偶像的打造和長期培養無法寄希望于平台,但是,經紀公司又非常需要平台曝光,這直接關乎旗下藝人能否出道,以及随之而來的商業化價值。

2016年成立的偶像經紀創業公司麥銳娛樂這次派了三名選手參加《創造101》,最終紫甯脫穎而出。麥銳娛樂創始人王叢曾表示,“太需要這樣的機會了,很幸運我們被找上了。”《偶像練習生》、《創造101》讓麥銳娛樂旗下的練習生李希侃、紫甯圈粉無數,也為老東家麥銳娛樂在資本市場赢得了信心和關注。在3月,麥銳娛樂拿到數千萬天使輪投資,投資方為辰海資本,6月,又獲上市公司文投控股數千萬元A輪融資。

借助選秀節目脫穎而出,對于麥銳娛樂這樣的創業公司來說是機會,但也冒了一定風險。麥銳娛樂與節目方簽訂了割裂式合約,加入火箭少女101的紫甯在未來兩年的活動,将由企鵝影視和哇唧唧哇公司全權管理。雖然有分成合約,但是,平台擁有更多話語權。辰海資本合夥人陳悅天曾公開表示,成團發布會推遲,可能是企鵝影視、哇唧唧哇的分成比例過大,導緻多家經紀公司不滿,才會導緻成團的發布會不得不取消。

對于偶像經紀公司來說,能否與騰訊這樣的大平台實現共赢,張志遠表示,隻有偶像公司足夠大,才可以跟渠道來博弈,這種關系并非共赢或者共輸。對于更多中小偶像公司必須得依靠渠道的力量,渠道擁有主動權。

“在日韓很多有實力的偶像經紀公司開始自制節目,這樣可以把資源控制在自己手裡。”張志遠說。以韓國為例,擁有龐大的練習生群體,SM、YG、JYP三大社都是擁有20年以上曆史的公司,已經建立成熟的偶像生産線,前端有媒體資源的強綁定,主要是韓國三大電視台(SBS、KBS、MBC)以及音樂電視台Mnet,為持續輸出“快銷品”式的偶像提供了支持。

“在中國,互聯網具備了跟電視台叫闆的能力,同樣具備了韓國電視台一樣,在短期内聚集流量的平台,所以,互聯網也能夠具備造星機制。”張志遠說,但是,中國偶像經紀公司本身并不具備日韓經紀公司一樣的造星能力。

不過,張志遠認為,中國目前通過集聚流量的快速造星模式需要變成成體系的慢速造星模式,培養真正的實力偶像。“沒有這樣的體系,即使一朝成名的偶像,基礎很不牢固。”張志遠表示,“打鐵還需自身硬,以後随着競争的激烈,類似楊超越這樣靠聚光燈聚集走紅的偶像,很難有第二個、第三個,最終必須得拼實力。”

對于偶像經紀公司來說,第一,需要培養自身實力;第二靠作品說話,作品就是好音樂。第三,才是靠綜藝節目。“不能夠單獨依靠綜藝節目一個造星模式,一個獨木橋。偶像們需要自己在平時有實實在在的積累,例如,在抖音或者在其他社交平台上,一點一滴積累粉絲。”另一個事實是,在偶像選秀節目中,隻有少數一兩個頭部偶像可以真正紅起來,大部分選手都會迅速淘汰。

張志遠認為,中國偶像經濟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甚至是剛剛萌芽。在日本、韓國,偶像占藝人市場50%以上,但是,在中國,傳統藝人仍是主流,占80%以上,偶像這一類型的藝人還隻是小衆市場。“未來可能會逐漸往大衆化走,但是,路途很遙遠。”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