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互聯網與共享經濟

互聯網與共享經濟

時間:2024-10-26 03:57:07


    1978年,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瓊·斯潘思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社區結構和協同消費:常規活動的方法》,第一次提出了“共享經濟”這一概念。近40年後的今天,兩位學者當年提出的共享經濟這一詞彙,所帶來的各類應用及社會現象開始大行其道,得到了近乎瘋狂的生長。

在互聯網的時代,共享經濟的主要表現形式是:通常由某個第三方創建出一個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平台,社會的所有個體或組織,均可借助平台交換閑置物品、分享知識經驗,或者籌措資金。而建設平台的第三方,也開始變得更加多樣化——政府、組織、商業機構,甚至個人。

從互聯網+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上來說,閉環非常簡單:共享的内容可以是多種類型,搭載支付通道之後,個體間的共享付費可以很快完成,平台方面收取交易過程一定比例的抽成,一氣呵成。正是這種簡單到徹底的閉環,成就了現在共享經濟的大行其道。

從根本上說,共享經濟是基于共享所帶來的經濟活動,而共享,則是人類社會自茹毛飲血的時代就具有的天然社會結構:男人們協同狩獵,女人們一同照看後代,之後族群分享食物并延續族群。在共享的模式下,人類社會才有了對抗大自然、繁衍生息的可能,才有了輝煌的文明和物種進步。

之後,人類社會開始基于越來越複雜的社會分工,逐漸由整體性變得個體性。而随着人類社會總體社會财富的堆積,使得這種個體屬性愈發明顯,直到互聯網這一劃時代的平台的出現,使交互變得豐富起來。在全社會範圍内共享個體間的物品、時間、知識,甚至财富,使得社會結構和資源配置得到了極大的合理化利用以及運轉。

稍微梳理一下,就可以大緻得到十幾種目前在互聯網平台結構下的共享經濟模式:

以Uber、滴滴、Spinlister等為代表的交通出行共享;以Airbnb、WeWork、小豬短租等為代表的空間共享;以陸金所、LendingClub、人人貸等為代表的金融共享;以OpenTable、回家吃飯、覓食等為代表的飲食共享;以ClassPass、全城熱煉等為代表的醫療健康共享;以平安WiFi、SolarCity等為代表的公共資源共享;以知乎、小紅書等為代表的知識共享;以豬八戒網、達達、人人快遞等為代表的任務共享;以享借、DimDon等為代表的物品共享……

以上,萬變不離其宗旨,千變萬化的共享模式,極大降低了供、需兩方的成本,大大提升了資源對接和配置的效率,基于财務成本,超乎時間成本。

然而,基于互聯網的共享模式在得以長足發展的情況下,所帶來的新的社會和經濟驅動力,也史無前例地沖擊着傳統的商業模式、社會分配、行業準則,甚至法律規範。

基于此,本期《跨界論壇》将着眼于“共享經濟”這一炙手可熱的領域,在“發展現狀”、“規範規則”、“競争鏖戰”、“趨勢熱點”等若幹維度上,全方位剖析和解讀,以期為互聯網+共享經濟的長期、穩定的發展提供參考。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