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以人為本 賦城以智

以人為本 賦城以智

時間:2024-10-26 02:13:09

城,所以盛民也;市,買賣之所也。誕生于原始社會晚期的第三次社會大分工,使商業與農業、手工業相分離,進而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在社會制度變革、商業經濟發展和政治統治需求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誕生了早期的城市。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埃及的尼羅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流域,以及中國的黃河中下遊流域成為世界城市起源最早的地區。

但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則是生産力與工商業發展的産物。工業革命之後,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美國、德國、法國等國絕大多數人口都已生活在城市。

千百年來,城市的繁榮成為人類文明、富足的标志和象征,為人類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精神基礎。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50年,這一比例将上升至66%。但是,人們在享受城市文明帶來的物質豐富與文化繁榮的同時,也忍受着愈加嚴重的環境污染、公共服務不足、交通堵塞等諸多問題,困擾全球的“大城市病”成為抑制城市發展的瓶頸。

進入21世紀,先進技術和生産力再次成為推動城市演進的源動力。應用計算機、互聯網、多媒體等技術,城市的空間信息與其他信息被數字化并存儲于互聯網上,數據共享和互操作得以實現,借助虛拟空間,“數字城市”使社會生産效率和城市運行效率得到提升。

與此同時,城市可持續發展與共享開放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通過泛在網絡與移動技術,人們希望實現無所不在的互聯以及随時随地的智能服務。2009年,美國Iowa州的Dubuque與IBM共同宣布建設美國第一個“智慧城市”,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社交網絡等技術工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需求深度融合,一個人和一座城市得以“同呼吸共命運”,城市發展也由此實現從“數字”到“智慧”的躍升,而這一曆史進程恰與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勃發相互呼應。為此,許多國家紛紛将建設智慧城市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旨在推動本國的技術進步、産業發展,增強國際競争力。

目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時期,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設推進,智慧社區、智慧養老、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遊、智慧生态城市、智慧能源系統等的建設将在解決城市病的同時,進一步消除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系統、不同數據格式之間的壁壘,未來,防禦性的“築牆圍城”将被共享與開放逐漸消融,用數據決策、管理與創新将成為新型城市管理方式。

與此同時,人的需求與發展則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唯一目标。誠如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所說:人是萬物的尺度。以人為本、為民服務,把提高“人”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作為智慧城市建設核心,回歸城市建設的本質,才能使城市生态環境更加宜居,城市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社會運行更加高效,最終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

由此,本期跨界論壇,将從“曆程與發展”、“現狀與問題”、“前景與展望”,以及“中國模式與國際樣本”等多個角度,全面呈現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與本質,探索提出對我國智慧城市發展的啟示。

副總編輯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