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強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監管的目的

強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監管的目的

時間:2024-10-28 02:33:34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未來對于新生事物的金融監管是動态的,取決于技術的成熟程度,也取決于最後的測試試驗、評估情況。監管将會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不是立刻就決定用某種監管措施。金融監管的目的是強調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要考慮大局,市場上出現的新東西不能影響現行的金融穩定,不能與現行金融秩序相沖突。他這樣說

現在中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還在進行之中,國家機構改革研究也涵蓋了對金融機構進一步改革的讨論。在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機構改革主要是依據中國國情,同時也參考了國際上各種不同金融監管機構的設置,參考的過程中也研究了所謂“雙峰型”的監管體制。但目前還是要觀察一段時間,并不一定要采用“雙峰”監管的尺度。

2017年7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所披露的消息,已經說明了金融改革的一些主要思路。其後成立了國務院金融穩定與發展委員會,把辦公室放在了中國人民銀行,表明中國人民銀行将在新的金融監管框架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一是會關注一些金融監管的空白區域,以往的監管體制出現了一些空白,這些空白需要盡快彌補。比如社會上出現的金融控股行為,有一些集團裡的金融控股行為可能控股了多家金融機構,諸如:證券、保險、銀行、信托等,這些行為醞釀了一定的風險,應該納入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對于金融控股公司,央行正在試圖制定一些基本規則,目前還在初步探索之中。金融業必須依靠足夠資本,資本是能夠吸收風險的基礎和能力,必須有本錢來支撐穩健經營。而金融控股行為使得一些所控制的金融機構資本并不真實完整,存在一些虛假注資、循環注資的問題。強調資本的真實性、質量、充足性是加強金融控股公司管理的一個内容。二是金融監管有一些規則也出現了一些缺陷,需要增強金融規則的制定。比如資産管理方面的一些不規範發展,有些類似的産品規則不太一緻,也有一些打着冒牌名義做與實質不符的業務,這方面确實存在監管缺陷,需要對資産管理行業進行規範化管理。三是一些金融機構或者準金融機構已經發生的風險需要抓緊進行處置,維持金融系統的健康。這些工作也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增強各個金融機構特别是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效率。

當前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部分首先是防風險。金融行業,特别是銀行類機構本身就是高杠杆經營、管理風險的行業。風險防得好,是行業發展以及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重要基礎。防風險、防危機曆來也都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防風險與金融改革不是對立的,而是一緻的。國際上也是這樣,由于有了風險、危機,才促進了很多新的金融監管措施出台。中國有很多重大的金融改革也是因為亞洲金融風暴讓中國認識到了風險和不足之處,進而進行改進。其次是改進監管,2017年中國召開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和部署,此後成立了國務院金融穩定與發展委員會,這些防範風險的動作都改進了監管,可見改進監管也是金融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改進監管、減少風險的情況下,金融方面其他步伐反而可以走得更快、更大。比如說人民币國際化和市場準入的放開,這些都會跟金融監管改革聯系在一起。中國市場準入方面的對外開放準備很多年了,實際上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準備加入WTO時,就開始醞釀在市場準入方面擴大對外開放,因為當時的亞洲金融風波,推進步伐一度稍慢了一些。随後中國加入了WTO,在市場準入方面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對外開放。在加入WTO若幹年後,中國也在準備進一步擴大開放,但不巧又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機。

現在,中國經濟進入新的階段後,市場準入方面的對外開放可以把膽子放大一些、開放程度更高一些。除了允許外面的機構在中國辦理金融業務以外,對外開放還是一個更廣義的内容,其中也包括中國的金融機構走向全球。近年來,中國的金融機構在全球各個地方也設立了更多的分支機構和子行,開展了越來越多的業務,和其他國際金融機構有很多很好的競争與合作關系。其中,人民币的國際化促進了中國整個金融的對外開放。除了人民币“走出去”以外,金融市場的其他方面也有重要的開放步伐。比如中國有“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這些都是金融市場上的對外開放。這些開放也意味着中國在貨币可兌換方面逐漸邁出堅實穩定的步伐。預計這種開放的趨勢還會繼續加大,對外開放會讓實體、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參與者在開放的環境中逐漸成長,逐漸在開放中體會自己的角色、發揮作用和體會國際競争的過程。總體來講,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會不斷邁出步伐。

從政策上講,央行該研究的政策都已經研究過了,現在在逐步尋找時機穩步向前推進。比如中國人民銀行在三年前就開始組織關于數字貨币的研讨會,随後成立了央行的數字貨币研究所。最近與業界共同組織分布式研發,依靠和市場共同合作的方式來研發數字貨币。對于大國經濟來講,一定要避免實質性、難以彌補的損失,因此決策過程要經過充分的測試、局部的測試,可靠以後再進行推廣。市場上的數字貨币在某些方面引起很多議論、出現很多風險、價格出現很多波動。主要是一些技術應用沒有專注于數字貨币在零售支付方面的應用,而跑到了虛拟資産交易方面。虛拟資産交易的方向需要更加慎重,虛拟資産交易從中國的角度來講,不太符合金融産品、金融服務要服務于實體經濟的方向。因此,數字貨币的推進過程不能急,應把握穩步研發、有序測試,強調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大方向,提高金融服務效率、降低成本,防止數字貨币變成過度投機的一種産品。像區塊鍊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應用的研發也應該慎重。比特币和其他一些分叉産品發展太快,不夠慎重,如果迅速擴大或者蔓延,可能給消費者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對金融穩定、貨币政策傳導,都會産生一些不可預測的作用。研究一些新東西是好的,但是除了市場動力以外,還要考慮全局、大局,不能鑽政策空子搞出一些爆發性風險事件。從央行的角度來講,對于不慎重的産品會先停一停,即便有前途的産品也必須經過測試、認證,确定可靠了以後再推廣。比如央行在2017年8月把ICO停了,進而不支持比特币和人民币的直接交易。

未來對于新生事物的金融監管是動态的,取決于技術的成熟程度,也取決于最後的測試試驗、評估情況。監管将會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不是立刻就決定用某種監管措施。金融監管的目的是強調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要考慮大局,市場上出現的新東西不能影響現行的金融穩定,與現行金融秩序相沖突。如果技術發展會對原有的金融秩序帶來改變,也需要比較慎重地進行研究、論證以後再出台。總的來講,技術發展是一個動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監管将會逐漸摸索,不會單一确定未來的某種監管政策。

(國際融資記者僅一根據周小川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整理,孫芙蓉攝影)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