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普惠金融:25 年再出發

普惠金融:25 年再出發

時間:2024-10-26 12:06:56

從四個方面着手:一是理念更新,二是制度建設,三是技術進步,四是金融教育。

小額信貸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低收入人群、小微企業貸款難和金融機構難貸款的問題。

在社會制度既定的背景下,一個國家要發展和穩定,一定要做兩件事情。第一,提升經濟發展能力,創造更多的财富;第二,讓全民共享發展的成果。

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弱勢群體,特别是一些貧困人口,政府應資助他們,但是這種資助僅僅能夠使其維持生存。他們如果想改變自己的命運,讓自己生活得更好、發展得更好,就必須憑自己的努力去争得更好的社會地位和物質享受,小額信貸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尤努斯(MuhammadYunus)就是用商業可持續的小額信貸方式幫助窮人改變命運的典範。隻有消滅了貧困,才能夠使社會得到安甯。

普惠金融是聯合國在2005年世界小額信貸年提出的概念,是小額信貸的發展和延伸,其基本含義就是要讓每一個有金融需求的人都能夠及時地、方便地、有尊嚴地以适當的價格獲得高質量的金融服務,給每一個想改變自己命運的人一次機會。由于低收入人群在獲得金融服務上更加困難,因而普惠金融的重點往往在低收入人群上。

仍處于初級階段

自上世紀90年代起,普惠金融在中國的發展大緻經曆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後半期。始于199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引入尤努斯創立的孟加拉鄉村銀行小額信貸模式,在河北易縣建立扶貧經濟合作社,這是我國第一次引入小額信貸扶貧模式,開啟了普惠金融發展的公益性小額信貸階段。

第二階段自上世紀末至2005年。1997年中國人民銀行出台了《農村信用社小額信用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提出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貸、餘額控制、周轉使用”的管理辦法。開展基于農戶信譽,無需抵押或擔保的貸款,并建立農戶貸款檔案,農村小額信貸得以全面發展,普惠金融進入發展性微型金融階段。

第三階段自2005年至2011年。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貼近農民和農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業發起的小額信貸組織。”此後包括小額貸款公司等各類小額信貸組織和村鎮銀行迅速興起,這是綜合性普惠金融階段。

第四階段自2011年至今,随着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新型互聯網金融産品為廣大群衆提供了互聯網支付、互聯網借貸以及互聯網理财等豐富多樣的金融服務,普惠金融發展進入創新性互聯網金融階段。

25年以來,中國的普惠金融體系取得了重大進展。首先,小額信貸市場形成并不斷成熟,從農村擴展到城市。小額信貸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低收入人群、小微企業貸款難和金融機構難貸款的問題,使得兩者之間實現了雙赢,對于降低城鄉貧困人口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也讓他們積累了信用,從而更易于獲得金融服務。

第二,促進普惠金融體系發展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第三,服務普惠金融發展的行業組織不斷建立和發展。

第四,金融服務機構多層次和多樣化。除了最初開展扶貧行動的公益性小額信貸機構之外,農信社系統、小額貸款公司、城市商業銀行、部分國有大銀行、股份制銀行和互聯網金融機構等等,都成為普惠金融體系一員。

第五,金融服務産品多樣化和綜合化,由小額貸款擴展到支付、存款、彙兌、保險和理财等多種金融服務産品。

第六,小額信貸模式多樣化和本土化。從單一的孟加拉鄉村銀行模式,發展到德國國際項目咨詢公司(IPC)模式,再到信貸工廠模式以及各種因地制宜的本土模式。

第七,發展普惠金融的技術手段數字化趨勢不斷加強。由傳統的線下入戶調查發展到現今的線上大數據分析,極大地擴展了金融服務的能力和範圍。

盡管如此,當前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中國的人均持有銀行賬戶數量、銀行網點密度等基礎金融服務水平已達到國際中上遊水平,但仍存在着普惠金融服務不均衡、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商業可持續性有待提升等問題。

其中,最突出的仍然是對弱勢群體金融服務的不足。弱勢群體的問題主要來源于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高兩方面,雖然信息技術的進步有利于促進普惠金融全面而深入的發展,但由于“數字鴻溝”的存在,金融素養和科技知識不足的弱勢人群獲取金融服務的能力與中高收入人群的差距可能進一步擴大。

因此,要解決普惠金融的“最後一公裡”難題,其核心問題是能力建設,不僅是普惠金融需求方需要進行能力建設,普惠金融供給方、政府和監管機構也面臨能力建設問題。

四方面着力

在筆者看來,推行普惠金融,要從四個方面着手:一是理念更新,二是制度建設,三是技術進步,四是金融教育。

首先是更新理念,要讓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才有提供服務和改進服務的基礎。讓利率覆蓋風險是普惠金融的基石。将本求利是金融區别于财政無償撥付的特點。尋求金融服務的人必須有還本付息的能力,在面對改變命運的機會時資金的可獲得性遠比資金的價格更重要。這是上個世紀世界銀行介入扶貧工作的經驗總結。尤努斯的孟加拉鄉村銀行就是改變了依靠捐贈扶貧的道路,用商業可持續的小額信貸走出了一條“造血”扶貧的道路。利率市場化就是實現利率的風險定價:利率=資金成本+管理成本+風險損失+預期利潤。金融機構如果不能用利率覆蓋風險,它将無法生存和發展,也不會去拓展有風險的新客戶,受損失的将是經濟的發展。因而上個世紀麥金農教授的金融深化理論首先是利率市場化。

在利率覆蓋風險的定價原則下,必然會有一些能力相對不足、但不是政府救助對象的人需要幫助。此時政府給予特定人群擔保增信或貼息補助,則是用财政資金撬動金融資金的最好方式。這是金融與财政相互配合發展普惠金融的最佳組合。

其次要完善金融業的制度建設。普惠金融的制度建設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多層次的機構建設和多層次的市場建設;二是市場機制與政府扶持機制的結合。

在多層次機構建設和多層次市場建設中,要以成本效益和社會公衆利益為原則,區分不同的機構定位、市場劃分和監管定位。普惠金融的難點和重點是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業,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沒有健全的财務報表和信用記錄,很難成為傳統商業金融機構服務的對象,強求傳統的商業金融機構為之服務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此時降低金融服務成本的方法一是利用熟人社會的信用約束來發展植根于社區的金融組織,比如信用合作組織和社區貸款組織,讓這些植根社區的金融組織成為對接持牌商業金融機構的信用平台和毛細血管,解決貸款難的最後一百米的問題;二是發展專門服務于城鄉社區的微型金融機構,例如公益性小額信貸機構、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讓這些機構可以服務貧困人口、小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城鄉創業人員和小微企業;三是發展互聯網金融,利用大數據構建用戶評價,解決風險識别與判斷問題,擴展金融服務的能力與範圍。

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離不開政府的扶植。适當的金融活動組織形式可以降低金融服務的資金成本和管理成本,但難以降低客戶的風險成本。針對特定的目标客戶比如扶貧戶、小微企業等政府可通過擔保基金和政策性保險提供增信服務,通過對金融機構的風險共擔提升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以及貸款貼息降低服務對象的融資成本。

第三,普惠金融的推行會植根于信息技術的進步。金融是經營風險的行業,解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問題是金融業的核心競争力。以往受制于信息搜集和加工的成本較高,金融業服務的範圍受到局限。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金融也有了服務于長尾客戶的可能性。

電商、社交網絡、各類在線服務積累了客戶許多行為數據。對這些行為數據的加工分析使人們可以對客戶的行為風險做一定的評估,這為金融機構向沒有信用記錄的客戶提供信貸服務提供了可能。小額信用的積累能為客戶享受更多金融服務創造條件。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移動支付成為可能,讓金融服務可以減少對金融機構物理網點的依賴,從而為地廣人稀或貧困地區居民開立賬戶、獲得金融服務打下基礎。普惠金融會在信息技術的進步中得到推廣。高端客戶會因信息技術的進步讓财富管理更便捷有效,低端客戶會因技術進步而提高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

第四,大力推進金融教育,提高公民金融素質。國内外的經驗都表明,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公民的金融知識水平和信用文化狀況等方面的金融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着金融業發展的深度和廣度。中國正在邁向經濟大國和金融強國。金融教育水平和普及程度将決定中國金融未來的發展速度和質量。沒有一個具有基本金融知識和正确金融觀念的公民群體,中國的金融體系的健康與安全就沒有基礎和保證,中國的金融強國地位就無從談起。

因此,在未來的金融改革發展規劃中,要把對公民的金融基礎知識普及教育和信用文化的培育作為一個重要的方面,要将金融啟蒙和教育納入國家戰略和法制化的軌道。要從金融業發展戰略的高度認識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和提升公民金融素質的重要意義。

金融科技是雙刃劍,用好了會促進金融發展,用在歪處社會損失更大。用互聯網技術包裝的非法活動更具欺騙性,涉及面和金額更大。比如,我們看到,互聯網金融在中國興起的過程中也伴随着很多欺詐行為,在過去幾年遭到了金融監管部門的整頓,而廣大不了解金融的公衆被好聽、絢麗的詞彙包裝欺騙,危害很大。由于互聯網時代信息可以迅速擴展,現在的非法集資動辄幾千萬,甚至上百億。因此,我們要開展金融教育。投資者要對自己的資金安全負責,籌資人要有收益回報給投資人。如果投資人不對自己的财産負責,如果籌資人不對籌資對象負責,社會金融秩序肯定是混亂的。因此,最起碼的金融知識要告訴民衆。

金融教育也要面向業界、更新知識、堅守良知。面對金融科技的發展,當我們運用金融科技的時候,仍會有很多問題令人難以理解,我們要盡可能地把金融服務做得更好、做好風控,避免由于技術失誤給客戶帶來損失。每一個金融從業人員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跟緊時代的步伐,采用新技術,把資金安全、客戶利益放在第一位。成功的金融人士要有實現普惠金融、進行金融教育的責任擔當。

用普惠金融的理念推行金融普惠是減少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和包容性發展的重要制度基礎。中國普惠金融發展25年來,已經從扶貧小額信貸的涓涓細流,發展成為蓬勃的服務普羅大衆和小微實體經濟的普惠金融大潮。這是新時代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的有效路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

希望各界同仁繼續共同努力,讓中國的普惠金融體系更加健康、更加蓬勃地發展!

(本文為《“從小額信貸到普惠金融”論文集》序言)

能力要解決普惠金融的“最後一公裡”難題,其核心問題是能力建設。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