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須向國際一流灣區看齊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須向國際一流灣區看齊

時間:2024-10-28 02:31:03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是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舉措。與舊金山、紐約、東京等世界級著名大灣區不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對一個主權國家内三個獨立關稅區深度合作的探索,涉及産業布局、土地利用、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創新圈、城市群協調等方面。如何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健全合作機制、增強輻射帶動作用?怎樣形成最具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的世界超級灣區?如何提升粵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的能力和水平?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政協副主席、深圳市審計局局長陳倩雯,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恒基兆業集團副主席李家傑分别闡述了自己的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政協副主席、深圳市審計局局長陳倩雯:

作為國家一項新的重大戰略,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全國重要區域增長極,更是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争的主力軍。為充分體現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價值,應進一步突出其“世界級”的戰略定位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内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陳倩雯委員表示,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已明确上升為國家戰略,有關部門正在制定相關發展規劃。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點,是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地位與功能的重大舉措。為了更好地發揮“一國兩制”獨特優勢,促進珠三角與港澳加快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産要素自由流動、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生态環境聯防聯控聯治,全面構建世界級城市群,建議中央層面設立專門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協調機構,協調解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中在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需要中央政府予以支持的事項,加強信息溝通和相互協作,及時向國務院報告有關工作進展情況,确保中央的戰略意圖和各項規劃切實落地。

為此,陳倩雯委員提出如下具體建議: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政協副主席、深圳市審計局局長陳倩雯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恒基兆業集團副主席李家傑一是提升發展協調機制層級。建立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國務院有關部門、中央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中央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組成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協調機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協調機制層級,建議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工作領導小組,由國務院領導擔任組長,成員由國家相關部委和粵港澳各方組成,統籌研究解決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重大問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可設在國家發改委。在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在經國務院批準的總體規劃指導下,負責制定和實施專項開發建設規劃。為充分發揮深港都會區引領作用,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協調機制框架下專設深港都會區推進專責工作組,由國家發改委、港澳辦等部委以及粵港兩地及深圳市政府組成。由國家發改委、廣東省發改委、深圳市政府、香港内地及政制事務局擔任召集人,定期研究協調解決深港都會區建設相關問題,報請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審定後實施。

二是降低大灣區市場要素流動障礙。盡最大努力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促進投資、貿易、人員往來一體化。建議進一步降低區内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跨境流動成本和障礙,全面清理阻礙要素合理流動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全面促進各類生産要素、創新資源無障礙流動和優化配置,提高具體政策實施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突出改革開放先行先試。進一步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力度,在大通關、人才引進、跨境金融貿易等方面加強先行先試。支持開展行政區域管理模式創新,支持廣東自貿試驗區将條件成熟的保稅區、高新技術園區等納入自貿試驗區合作區。允許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等先行先試政策更多地覆蓋到周邊地區以及落馬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四是充分發揮深圳的獨特優勢。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市,深圳具有毗鄰香港的獨特優勢、創新發展的強大優勢、市場化國際化的先行優勢、高端要素集聚的領先優勢、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顯著優勢。建議充分發揮深圳作為灣區核心城市的引領作用,強化科技産業創新、改革開放和對港合作先行先試功能,支持提升深圳戰略規劃定位。在加快推進前海、南沙、橫琴等重大平台開發建設的同時,提升落馬洲河套深港創新合作區的戰略價值,将落馬洲河套深港創新科技合作區打造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新功能引擎。在深圳率先實施粵港澳重大合作事項和更多先行先試政策,加快基礎設施、科技文化、醫療教育、商貿服務、環境保護等領域重大項目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恒基兆業集團副主席李家傑: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何推動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如何實現“9+2”大于11,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如何突破三地文化、金融、關稅、法律等領域體制差異的限制和市場分割的影響,将“一國兩制”的優勢最大化

李家傑委員提出兩點建議:

第一,成立灣區投資銀行和建立金融機構協調機制。

大灣區使用人民币、港币和澳币三種不同貨币,港澳貨币在自由兌換和自由流動方面沒有太大障礙,但人民币還不能自由兌換外币,資金進出内地受到較大限制,港澳資金投資内地金融市場等領域受到很多限制,與香港的利伯維爾場經濟有很大差異。目前通過股市滬港通和深港通所帶動的香港與内地的資金流通,金額不多作用有限。在人民币全面實現國際化、内地金融市場全面開放的時機尚未成熟的情況下,中央可考慮允許大灣區内地九市實施特殊的外資準入和外彙管理政策。在不影響粵港澳三種貨币穩定和三地金融系統獨立性的前提下,考慮在廣州或深圳成立大灣區投資銀行,允許港澳投資者扮演更重要角色。設立大灣區金融機構協調機制(參考香港銀行公會運作模式)。通過以上舉措,可以形成連接三地的金融體制通道,并從實踐上探索人民币實現國際化過程中如何保障國家金融安全。

第二,建立專業人才共享機制,形成統一的大灣區專業标準。

粵港澳三地專業資格的認證标準、程序和勞工市場規範不同,香港勞工和某些專業人才短缺,卻無法引入内地人力資源。一座港珠澳大橋,工程設計和施工需要面對三地不同的人員資格和工程質量要求,既增加成本又費時誤事。建議在大灣區架構下,充分發揮香港在專業認證領域的優勢,建立專業人才共享機制,并推動形成統一的“大灣區專業标準”。

香港應開放灣區内其他城市居民參加某些專業資格考試(參考英美每年舉辦的托福、雅思等英語水平考試,接受公開報名的做法)。讓考取香港專業資格的灣區廣東省居民,通過人才計劃配額申請來港工作。此舉不僅不會影響香港的專業資格水平,反而有利于引入人才競争及補充專業人才不足。例如目前香港醫護人手短缺的情況便可得到解決。

灣區内地九市應實施港澳居民享有與内地居民同等待遇。目前灣區部分地區,例如前海已開放香港律師、會計師、稅務師等10類專業人才到當地就業執業,建議相關政策擴大到整個灣區,并且讓在灣區九市工作的港澳人士在置業、社保、子女入學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無可否認,香港在專業資格認證方面比内地更有優勢、更具國際化,香港的專業行業協會的角色和運作模式值得内地借鑒,大灣區各内地城市在這方面多向香港學習,有助于提升這些城市的各個專業領域,使之更接近國際水平,逐步形成統一的“粵港澳大灣區專業标準”。

(攝影陳醒)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