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華商基金怎麼了

華商基金怎麼了

時間:2024-10-26 10:58:10

内部動蕩、投研羸弱導緻業績慘淡。梁永強的繼任者如何重振旗鼓?

倒數

2017年華商合計虧去了基民14.76億元,在122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數第二。

華商基金高層動蕩。7月12日、13日,華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接連發出兩則公告,總經理梁永強、副總經理陸濤先後辭職。梁永強一度是華商基金的頂梁柱,為旗下經驗最豐富的基金經理,任職時間為9年。

對華商基金來說,人事變動隻是問題的冰山一角。縱觀整個公募基金行業,可能沒幾家比華商基金日子更難過。從2016年開始,華商基金就深陷業績泥淖。梁永強、陸濤的出走,也與業績不佳直接相關。

首先是連續多個季度虧損,并且越演越烈。2017年華商合計虧去了基民14.76億元,在122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數第二。

投資虧損帶來了淨利潤斷崖式下跌。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華商淨利潤2017年僅為1.22億元,2016年全年為2.07億元,同比減少了41%,較2015年的5億元,銳減了75.6%。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近三個月華商旗下49隻權益類和債券類基金,僅有華商研究精選實現了4.05%的收益,其餘48隻基金全線飄綠。折戟的背後,是投資的接連“踩雷”,債券信用違約,還有重倉垃圾股。

過去兩年,華商基金發生了什麼?這從梁永強的離任中可見一斑,内部動蕩、團隊不穩、投研羸弱。梁的繼任者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重振旗鼓?

華商基金也曾風光一時。作為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它曾以投研聞名于業内,也是公募基金金牛獎的大赢家,僅2015年就收獲了5座獎杯。華商基金成立于2005年,注冊資金1億元,由三家股東投資組建,分别是華龍證券持股46%,華電集團财務公司持股34%、濟鋼集團持股20%。業績慘淡

233億元,這是截至2018年6月30日華商旗下管理基金的規模。而2017年底的數據為380.81億元,下降了近四成,如果與去年同期的430.22億元相比,則縮水近一半。

資産跳水的同時,是基金淨值的跌跌不休,華商基金旗下基金幾乎無一幸免。以債券基金為例,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華商旗下的14隻債基金都在虧損,虧損最高達32.57%。同期債券基金平均上漲1.52%。

截至今年二季度,債券類基金業績跌幅前十的名單中,6隻是華商旗下基金,排名倒數第二至倒數第七。其中4隻基金跌幅超過20%。

如此慘淡的業績,直接導緻投資者大量贖回。根據Wind的統計數據,其中華商穩定增利債券C的淨資産規模由去年年末的10億元滑坡至今年6月末的1.99億元。華商雙債豐利債券A的淨資産規模已經由去年年末的21.2億元驟降至3.01億元,該基金曾為業内明星,規模最高峰時曾突破了百億元。而華商穩固添利債券C截止到今年年中的淨資産規模僅為0.06億元,較2017年年底縮水66.7%。今年一季度,該基金一度曾經連續20個工作日資産淨值低于5000萬元,甚至面臨清盤的危機。

在固定收益類基金中,華商曾一度獨領風騷,2015年華商旗下固定收益類基金的平均回報全行業第一。如今卻成了反面典型。根據濟安金信的評級結果,今年一季度華商基金在64家有3年純債型基金管理經驗的基金公司中,整體表現極差,盈利能力、業績穩定性、規模适度性都極差。

債券類基金全軍覆沒,華商權益類基金的表現同樣難如人意。華商旗下目前有兩隻股票型基金,為華商改革創新和華商上遊産業,今年上半年單位淨值虧損都超過10%,隻略好于大盤。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11.89%;混合型基金平均下跌4.73%。

而華商旗下33隻混合型基金僅有8隻跑赢市場平均值,5隻實現了正收益。今年上半年共有49隻跌幅超過20%的混合型基金,其中5隻來自華商基金。

同樣的淨資産也遭遇了大幅縮水,比例都超過三成。其中以華商新常混合最為慘烈,截止到今年6月30日,這隻基金的淨資産規模為2.09億元,較2017年年底的4.25億元縮水一半多。

一位基金業内人士表示,業績不佳導緻機構投資者紛紛撤出,而規模的暴跌又會反過來影響基金的正常運作,導緻業績更差。

投研不足

收益一落千丈、規模急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華商旗下基金的投資頻頻“踩雷”,這表現在接連遭遇債券信用違約事件,以及重倉的垃圾股大跌。

以曾經的明星基金華商雙債豐利為例,投資的多家債券出現信用違約。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華商雙債豐利前五名債券投資明細中,“15華信債”的公允價值為1.48億元,占其基金淨資産的24.18%。“15華信債”在違約停牌前已經大跌32.65%。

華商雙債豐利踩到的另一個雷,是凱迪生态。今年5月,凱迪生态發布公告稱,截至5月7日,“11凱迪MTN1”因無法足額支付中期票據本金及利息,構成違約。“11凱迪MTN1”也位列華商雙債豐利債券A第五大持倉,占比為6.49%。

凱迪生态的公告一出爐,華商雙債豐利債券A單日淨值下跌3.99%。5月22日又再次暴跌9.13%,創下其今年以來單日最大跌幅。前述基金業内人士認為,債券類基金要盡量分散投資,單隻債券在整個組合中的占比不能太高,這樣才能規避“踩雷”帶來的損失。

而在遭遇債券違約之外,華商還接連重倉垃圾股。在*ST華澤事件中,華商無疑是受傷最深的公募基金。Wind的統計表明,2017年四季度,華商智能生活持有*ST華澤100萬股,排在了十大流通股股東的第八位。

今年年初,*ST華澤(000693.SZ)多次公告稱公司股票存在被實施暫停上市的風險,随後又因多項違法違規行為被證監會行政處罰。而此前華商基金就曾公告,自2018年2月1日起,對公司旗下基金持有的*ST華澤股票進一步調整估值,下調到0.55元。這也創下了公募下調之最。

禍不單行的華商基金還在去年底不幸踩中了ST巴士(002188.SZ)。2017年12月25日,ST巴士發布公告,因實控人王獻蜀失聯,導緻重組失敗。同日股票複牌,該股随後一周内4次跌停。ST巴士2017年三季報顯示,華商基金是唯一一家持有該股的公募。

更糟糕的是,華商基金旗下多隻基金持倉重疊,更是拖累了整體表現。比如除華商智能生活外,華商穩健雙利從2016年一季度就開始持有*ST華澤。兩年以來,該隻股票在華商穩健雙利基金中的占比從1.31%上升至2017年第四季度的5.08%。

華商基金整體表現差。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ST巴士身上。華商基金旗下的華商領先企業、華商策略精選、華商優勢行業共同持有ST巴士5.56%的流通股本,前兩隻産品分别為第二、第十大流通股股東。

華寶證券分析師李真撰文指出,同一家公司的債基産品通常由同一個團隊管理,持倉存在重疊的可能性,當公司旗下産品的持倉出現負面事件後,旗下同策略類産品(如同高風險債券投資策略)的風險暴露情況值得特别關注,對是否存在延伸風險應進行充分評估。“基金公司作為專業的投資機構,獲取超額收益固然重要,規避風險顯然更必要。”

前述基金業内人士表示,頻繁“踩雷”基金經理難辭其咎,反映的是其投研水平有問題。一個成熟的基金經理應該深度分析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即便該公司隐瞞問題或者出現虛假披露。

人才荒

投研不足,隻是華商基金人才荒的一個表現。華商曾經以投研見長,而一位接近華商基金的人士透露,目前華商基金研究部比較薄弱。從天天基金網披露的資料來看,公司投資決策委員會僅有梁永強和梁偉泓兩位基金經理,其餘為相關管理人員。這樣架構的投委會在投資管理中實際起到的作用,讓市場存疑。梁永強自2004年以來就是華商基金籌建組成員之一,十多年的從業經驗,在公司投資策略中話語權較大,是投資決策委員會的核心人物。

作為公募界曾經唯一一名擔任基金經理的總經理,梁永強離職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管理的基金業績不佳。

梁永強曾管理着華商的四隻基金。這四隻本應風格迥異的基金去年卻全部固守軍工闆塊,導緻巨虧。其中華商未來主題混合在其任職内虧損超過三成,而同風格基金平均回報率則為47%,同期滬深300指數的回報率也為42.76%。在2394隻同類基金中,華商未來主題混合排名倒數第九。

梁管理的另外三隻基金過去一年的淨虧損也從13.94%到26.18%不等,同樣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墊底。因此梁永強也被市場質疑“廉頗老矣”,“懶政”不作為。前述基金業内人士分析認為,梁永強既做管理又做投研,且一拖多,投資方面難免顧此失彼。華商旗下共有54隻基金,由21名基金經理管理,這意味着平均每人管理2.57隻基金。

此次梁永強離職,昔日華商的“五虎”悉數離場。老将不斷流失,新人卻無法挑起大梁,華商基金當下的處境如何改變?華商官網信息顯示,其基金經理中有13位任職年限在3年以下,有4位基金經理接手不足一年。

這種狀況的出現,可能與梁永強的改革失敗有關。有接近華商的人士透露,梁當年的事業部改革由于股東方的反對早已名存實亡,其力推的基金經理培養機制也并未奏效。

梁永強曾公開表示,“資産荒”本質是“人才荒”。因此當年華商進行了轟轟烈烈的事業部制改革以及目标責任制,目的是通過更加清晰化的制度安排和培養路徑,保證華商未來能源源不斷湧現出好的基金經理。

為了解決人才銜接問題,華商也曾經将一批基金經理助理直接升任基金經理。前述接近華商的人士表示,有很多80後甚至85後,這群人思維活絡,策略靈活,但是畢竟經驗不足,甚至沒有經曆過牛熊市的轉換。

今年上半年跌幅超過20%的權益類基金中,屬于華商基金的4隻中有3隻的基金經理是高兵,市場也不斷喊其“下課”。華商官網資料顯示,高兵2010年2月加入華商,2015年先後開始管理這三隻基金。

随着梁永強的離去,華商的投研将重新洗牌。但如何實施有效激勵,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華商基金急需解決這些問題。

前述基金業内人士稱,股權激勵無疑能很好地吸引人才。目前已經有超過20家公募基金在内部推行了股權激勵制度,天弘基金首個實現了全員持股,博道基金的股東名單中也出現了4個員工持股平台。

但股權激勵制度作為一種管理手段,歸根結底是為公司戰略服務的,一家公司适合采用什麼樣的激勵制度、将哪些員工納入激勵範圍,還是要看公司的戰略目标。而華商基金的戰略目标又是什麼?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