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桑巴王國的橡膠興衰

桑巴王國的橡膠興衰

時間:2024-10-26 10:49:08

由于亞洲地區的趕超,南美橡膠業在競争中落後。與此同時,一種病害成了壓倒南美橡膠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橡膠貿易給巴西帶去了财富和土地,卻削弱了對橡膠種子的保護意識。1876年3月28日,夜晚的巴西聖塔倫港,月明風清。趁着夜色,來自英國的植物學家亨利・威克姆悄悄将7萬多顆種子送上了駛往英國利物浦的貨船“亞馬孫女戰士”号。

當貨船沿亞馬孫河航行到這一地區的首府貝倫港時,為躲過巴西海關的檢查,威克姆将每顆種子僞裝在香蕉葉裡,并隐藏在夾闆的縫隙中。由于這些種子宜随采随播,易喪失發芽力,威克姆不得不動用了外交手腕以節省時間偷運出境。

6月14日,這些種子終于抵達利物浦港,而英國皇家植物園——裘園的植物學家們早已為這些種子的到達做好了準備。接下來的事,大部分都交由大自然負責:種子發芽,長成樹苗,而這些樹苗,就是改變了當今世界橡膠産業格局的三葉橡膠樹,也正是它們,讓巴西曾經繁華的橡膠交易中心變得一片蕭條,而巴西,也同樣用咖啡豆等外來農作物複制了這條橡膠之路。

一切還得從“足球”卡烏秋說起。

卡烏秋帶來的産業

早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時就意外發現了卡烏秋。哈佛大學曆史學教授莫裡森曾在《哥倫布傳》一書中寫到,“船隊停在海地島岸邊準備增加補給,發現一群當地的孩子正在沙灘上踢一種黑色的球,讓他們倍感驚訝的是,這種球落到沙灘上,居然還能再彈起來,彈性極好。”

原來,這種球就是用卡烏秋制成的,印第安語意為“樹的眼淚”,也就是橡膠。雖然哥倫布此後将卡烏秋帶回了歐洲,但當時的人們對這個東西并不“感冒”,于是隻好塞進了博物館。直到1839年,美國人查爾斯・古德伊爾發明了橡膠的硫化法之後,人們才漸漸發現,橡膠不滲水的特性不僅可以制作雨衣、雨靴等防水用具,富有彈性的特點還是輪胎的絕佳材料。于是,天然橡膠的需求量變得日趨龐大,越來越多的歐洲人湧向亞馬孫雨林圈地,尋找橡膠樹。

然而,在亞馬孫的許多地區,橡膠樹的平均生長密度,每英畝還不到1棵,工人采集橡膠液需走數英裡遠的山路,難有效率可言。橡膠的消費大戶很快發現,僅僅依靠少數印第安人在多種林木雜生的的雨林采集,再大老遠進口到歐洲着實費力。此外,随着需求的激增,橡膠價格也是水漲船高。1910年,天然橡膠達到了每公斤12美元的史上最高價。如何讓橡膠增産,變成橡膠商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歐洲的橡膠商們開始雇請愈來愈多的雨林原住民采集工,采集的觸角也伸向愈來愈遙遠的亞馬孫河支流。然而,原住民大多對金錢不感興趣,他們始終願意過與大自然共生的日子,這迫使橡膠商們不得不去更遠的地方尋找采集工。巴西東北部氣候幹燥、人口過多、貧窮不堪。1878-1881年的三年大旱,緻使數萬人餓死,數十萬人流離失所。加州大學曆史學教授史蒂文・托皮克在《貿易打造的世界》一書中說到,“旱災迫使他們進入亞馬孫河流域的橡膠森林。盡管叢林裡潛伏着瘧疾和其他熱帶疾病,但迫于饑餓,甚至老人和兒童也不得不冒險進入。”于是,這些來自巴西東北的雇傭工成為了采膠主力。

繁榮的貿易

随着汽車時代的到來,輪胎使橡膠的價值飙升。商人和無數運膠船隊攜金載銀蜂擁而來,使亞馬孫河流域最大的城市——巴西瑪瑙斯城一夜暴富。其橡膠産量一度占全世界總産量的40%,成為天然橡膠産業中心,并壟斷了世界橡膠市場長達70年之久。用橡膠換來的巨額财富,也為這座城市帶來了當時最先進的電話、電網、醫院和學校等基礎設施。色彩豔麗、令人目眩的豪宅,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瑪瑙斯城。

貿易的興旺也直接帶來文藝的興盛。橡膠富商們為在巴西也能享受到歐洲的奢華生活,還建造了裝飾華麗的瑪瑙斯大劇院。劇院裡的天鵝絨帷帳和座椅均來自法國,白色的大理石柱從意大利進口,劇院裡還有西班牙的雕花鐵欄和波希米亞的水晶吊燈。地闆雖然産自本地的巴西紅木,但還是運到了歐洲加工後,再運回來安裝。

劇院開幕當天,還邀請了當時著名的意大利歌唱家卡魯索登台獻唱。劇院門前的聖塞瓦斯蒂安廣場中央,矗立着代表橡膠貿易的“開航紀念碑”。紀念碑四面分别配有天使領航的雕塑,并刻有亞洲、美洲、非洲和歐洲字樣,代表四大洲滿載橡膠的輪船正朝向四方行駛。

橡膠榮景不僅創造了财富,還改變了國界線。原本幾乎無人居住且未曾勘察測繪過的廣大熱帶雨林,由于具有經濟價值,毗鄰國家開始宣稱為己所有,從而引發領土糾紛。最著名的争議地區就是橡膠資源豐富的巴西阿克裡州。阿克裡州原屬玻利維亞,因屬原始森林,地廣人稀,玻國政府并不重視此地,于是将該地租給美國橡膠公司,以牟取利潤。巴西大旱後,越來越多的巴西人湧入此地,為生存采集橡膠,漸漸地,這一地區實質上已為巴西人占領。經過短暫交火和外交談判,1903年該地區被并入巴西。

葉疫病,難逃一劫

橡膠貿易給巴西帶去了财富和土地,卻削弱了對橡膠種子的保護意識。由于威克姆偷帶種子出境,緻使三葉橡膠樹得以在東印度群島大面積種植,巴西這股狂熱興奮的“黑金”追逐潮注定維持不了多久。

東印度群島的橡膠園有着歐洲資金的注入、歐洲植物學家的管理、更先進的割膠技術,以及東南亞豐沛人力的投入,很快就超越了南美的橡膠産量。與此同時,在南美洲爆發的一種病害成了壓倒南美橡膠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1905年,巴拿馬的橡膠種植園中出現了一種名為南美葉疫病的橡膠樹病害。被葉疫病感染的橡膠樹會出現大量樹葉枯死脫落,産膠能力也會受到嚴重損傷。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間,葉疫病在中美洲地區傳播肆虐,巴西也難逃一劫。

破壞力巨大的葉疫病其實并非新型疾病,它在自然界早已存在,卻從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流行。那是因為,在雨林中,三葉橡膠樹長得非常稀疏,不易于病菌的傳播,但在人工制造的橡膠種植園中,每公頃數百棵的生長密度使得膠樹之間距離很近,雨水打在葉片上濺起的水花就可以輕松地将孢子從一棵樹送到另外一棵樹上。如此“方便”的傳播途徑使得南美的橡膠種植園一旦出現病情就無法控制。

面對肆虐的病情,種植園的科學家們曾試圖用殺菌劑和嫁接的方法彌補損失,然而,其帶來的成本增加同樣是種植園無法負擔的。在種種努力均告失敗後,巴西的橡膠産業在南美葉疫病的打擊下不斷萎縮。到1940年,巴西出産的橡膠僅僅占世界總産量的1.3%,橡膠王國徹底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對巴西而言,這樣的發展并非無法釋懷的慘事。如果說世界貿易最終奪走了巴西的橡膠業,但也為巴西提供了很多外來作物的巨大市場。如今,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農産品生産國和出口國之一。原産自非洲的咖啡豆,被如法炮制到巴西後,其産量早已躍居世界首位。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