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未來全球金融什麼樣

未來全球金融什麼樣

時間:2024-10-26 10:47:07

如今全球金融和貨币體系來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2030年的金融局勢可能會在“去中心化”和“一體化”兩股力量的夾擊下變得更為複雜。

2018年3月30日,市民刷iPhone手機通過ApplePay支付費用即可進站搭乘北京地鐵。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全球經濟形勢似乎已出現複蘇迹象。從經濟增長上來看,2017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的GDP增速均有顯著提升,其中,中國和美國都是在前幾年增速下滑的基礎上實現了反彈。

從國際貿易上來看,在2001年急轉直下後,2017年全球貿易形勢迎來強勢反彈。世貿組織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的貨物貿易增長4.7%,達到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這是否意味着金融風險的陰影已經消退?對此,今年6月底,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報告——《展望2030年的全球金融和貨币體系》認為,如今全球金融和貨币體系來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2030年的金融局勢可能會在“去中心化”和“一體化”兩股力量的夾擊下變得更為複雜。

兩股力量交織

未來十餘年間,全球金融格局将持續被兩股看似相反的力量所拉扯:一股力量是日漸凸顯的“去中心化”趨勢,另一股力量則來自“一體化”進程的逐步推進。

報告提出,這兩股力量間産生的巨大張力,将為2030年前後全球金融和貨币體系的穩定帶來極大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去中心化”趨勢漸漸明晰:美元漸失全球儲備貨币霸主地位,可能會與歐元和人民币形成“三足鼎立”格局;電子貨币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紙币監管模式;傳統的銀行和保險業則面臨着大批金融科技機構的直接挑戰。

另一方面,“一體化”進程也在悄然發生。得益于全球人口變化和網絡技術的普及,國與國、企業與企業、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金融聯系愈加緊密。同時,随着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崛起,除非洲外,全球金融陣營逐漸壯大,特别是普惠金融等理念的滲透,将有效擴大全球使用金融産品和服務的人口基數。

上述兩股力量的疊加,将塑造出一個“去中心化和一體化程度同步加深”的全球金融系統,并可能引發多方面風險,尤其是在監管方面。

例如,由于金融主體分散,中央監管機構應對網絡攻擊等突發事件的能力有所不足;中介、市場和服務供應商的角色界限日益模糊,傳統的金融監管規範面臨失效問題,等等。

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員們認為,國際金融架構體系和各國監管機制能否在兩種力量的裹挾下“走好鋼絲”,是決定未來全球金融是否會爆發系統性風險或走向金融市場“碎片化”的關鍵。

金融科技來襲

報告強調,在金融監管轉型的過程中,要特别注意新技術的發展趨勢。非中介化、數據采集和人工智能、分布式記賬這三股技術力量,将在未來十幾年颠覆現有金融服務業态。

根據埃森哲咨詢公司2016年發布的調查數據,目前全球約有70%的消費者依然将傳統銀行視為最具金融公信力的機構。然而,聯合國在《世界人口展望2017》中預測,到2030年,全球約有70%的勞動力人口來自X世代和Y世代——即出生于1980和1990年代的人群。而這部分人群與前輩們相比,對網絡時代種種新技術的接受度顯然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新技術不僅将席卷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體系也難避其影響。比如,早在10年前,全球最大的通訊網絡公司之一——沃達豐就将名為“M-Pesa”的手機轉賬平台引入肯尼亞。該平台用戶不必擁有傳統銀行賬戶,就可通過手機實現線上轉賬,而收賬方則在代理網點完成現金兌換。如今,肯尼亞GDP收入的40%是在“M-Pesa”平台上完成的。

當前,新技術已逐漸為金融監管所熟知,特别是在金融去中介化過程中,大數據、分布式記賬和加密貨币在保護用戶隐私、識别虛假信息和打造“去中心化”監管模式等方面的優勢毋庸贅述。

不過,報告提出,這些颠覆性技術帶來的并不一定都是“好果子”。

例如,大數據技術可以精準匹配與用戶特征相對應的金融産品,從而優化用戶體驗、完善風險管理。但在“數據就是權力”的年代,掌握數據庫鑰匙的機構對用戶金融行為的影響力不容小觑。

換言之,在看似“自由開放”的金融市場,少數機構将有能力左右用戶的選擇。到那時,面對琳琅滿目的金融産品,消費者的自主性實際上已被剝奪。

“殺龍勇士變成龍”

前述案例是新技術對未來金融體系影響的一個側面,其本質依舊是“去中心化”和“一體化”兩大趨勢之間的博弈。

随着大批金融科技企業強勢來襲,支付寶、蘋果支付(ApplePay)、貝寶公司(PayPal)等,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産品和服務。

一開始,大部分此類機構都将業務對焦于小額款項和低價值交易上,并以此為基礎建立自己的“金融支付生态圈”。

同時,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監管者也理所當然地認為,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機構可以此為分界線,各安其職,為消費者帶來多樣化體驗。

可是,由于金融科技企業在電子商務領域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其發展壯大過程中,不可能如銀行和監管者所願,永遠都囿于“小額款項交易”。

比如,2017年11月,依托于支付寶平台的淘寶商城上線拍賣3架波音747貨機,其中兩架被中國某物流公司以3.2億元拍走。

這意味着,那些借力新技術在傳統金融機構夾縫中存活下來的“雨後春筍”,必将在大浪淘沙、轉型蛻變之後,變成塑造未來金融體系的強大新力量。

對此,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員們表示,“殺龍勇士變成龍”的故事其實在曆史上一再重演。

在2000年代初,大批初創科技企業曾憑借互聯網技術在各國陸續崛起,業界曾預測這将形成強大的“離散力量”,沖破行業壟斷壁壘,釋放競争活力。

然而,近20年過去了,上述預測隻猜中了一半。如今,全球創新成果層出不窮,但相當一部分來自那些在十年間飛速成長的企業巨頭,或是由他們扶持、合作和預備收購的中小企業,包括谷歌、阿裡巴巴、臉書等。

由此,報告認為,未來全球金融體系中,必将有少數幾家金融科技企業獨占鳌頭。

而随着這幾家金融科技企業對消費者選擇、商務交易模式乃至實體經濟的影響力愈來愈大,特别是對各項數據的采集、挖掘、分析和應用能力的提高,要想避免寡頭壟斷風險,保證未來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監管者和傳統金融機構需盡快學會利用新技術更新監管和服務模式,做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