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産業聯動開啟精準扶貧新路 

産業聯動開啟精準扶貧新路 

時間:2024-10-26 05:41:25

精準扶貧,要輸血,更要造血。脫貧攻堅,須扶智,亦須扶志。打通上下遊産業鍊,借助市場的力量,形成長效機制,才能真正根治“貧窮”這一痼疾。

7月,中國民航大學迎來了幾名特殊的員工——他們全部來自貧困鄉村,經過層層培訓,帶着家鄉的特色農産品,在這裡正式上崗。從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到高校餐廳的員工,從為農産品的銷路憂心不已,到擁有專設的窗口售賣、介紹家鄉特産,這一切都要歸功于“農校對接精準扶貧窗口”這一項目的啟動。看似平常無奇的餐廳窗口,也開啟了精準扶貧的新方法、新思路。

山東省聊城市一名大學生與餐廳員工在幫“農校對接”蔬菜種植基地菜農搬運為學校餐廳送來的新鮮蔬菜。小窗口,大思路

2017年底,全國第一個“農校對接精準扶貧窗口”在北京師範大學正式啟動。來自甘肅省定西市的馬鈴薯每周按時運送到北京師範大學,并以定西馬鈴薯為主要原材料,制作主食、菜品,在校内餐廳的“農校對接精準扶貧窗口”進行售賣。與此同時,兩位來自定西市貧困縣的農民也通過培訓、選拔,來到北京師範大學,站在“農校對接精準扶貧窗口”後面,向人們推介、售賣家鄉的農産品,将來自定西的好味道分享給千裡之外的高校師生。

在“定西馬鈴薯走進高校”計劃在北京師範大學成功推進後,2018年,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梳理出了一套可複制的窗口運行機制,形成了《農校對接精準扶貧》實施方案,并依托中國校園團餐聯盟,将精準扶貧窗口推廣至全國範圍内開展。截至2018年7月,項目已經在全國13個省(區、市)、與30餘家團餐企業達成合作,共簽署了200餘個“農校對接精準扶貧窗口”建設合作協議,涉及100餘所高校。前文中提到的中國民航大學“農校對接精準扶貧窗口”便在此列。

雖然“農校對接精準扶貧窗口”正在全國上下展開得如火如荼,但是幾年前,“農校對接”剛剛試點時,出現過一些“叫好不叫座”的現象。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農校對接辦公室主任趙志宏分析道,“農校對接”涉及到諸多環節,高校與個體農戶之間缺乏統籌協調的對接主體,在市場價格和供需關系等方面容易産生矛盾。而如今,曆經9年的探索,高校夥食原材料聯合采購、大數據整合引導訂單式生産的實踐之路逐漸成形,包括校園綠色食品電商供應體系、食品衛生安全監管體系、農産品基地保障體系、運行管理标準體系在内的整套農校對接運行機制逐步确立。在政府、農、校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農校對接”成功地搭建起互利共赢的平台,為貧困地區的農産品從田間走向高校餐桌開啟了綠色通道,也為教育精準扶貧打開了新思路。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開發指導司人力資源處處長周建文表示,“農校對接”把小農戶和大市場結合起來,打開了政策宣傳窗口,打開了貧困地區産業發展的窗口,打開了貧困地區農産品銷售窗口。

市場化形成長效機制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認為,從農村的田間地頭到高校的學生餐桌,需要全流程的創新和銜接,因此需要市場化和産業化的機制來完成這個使命。“我們看到,正是市場化和産業化讓‘農校對接’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内,得到迅速的落實和推廣,并給農民、高校都帶來了切實的好處與實惠。”

無獨有偶,在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喜德縣光明鎮阿吼村,為了讓當地村民真正實現脫貧,并通過市場化的長效作用不再返貧,幫扶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為該村村民專門組建了麗火現代農業分公司種植基地。阿吼村第一書記王小兵對《中國報道》記者介紹道,基地包含3個特色産業基地,利用高海拔地區特有的氣候和土壤環境,種植羌活、百合、雪桃等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阿吼村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已經從2015年的1500元增長到了2017年的5500元。而随着閑置荒地的持續開發,産業規模還将繼續擴大,村民們的收入也有望再上新台階。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曾表示:“今後幾年,脫貧攻堅将處在攻堅拔寨、啃硬骨頭、涉深水區的階段。”而要讓數千萬的人口真正脫貧,單單靠政策的補助與激勵,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顯然會越來越難啃。因此,我們需要加快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積極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建立扶貧攻堅的“市場化通道”,形成讓貧困人口脫貧緻富的長效機制。

7月15日,在天津中國民航大學學生食堂的“農校對接精準扶貧”窗口,留校學生在窗口前排隊打飯。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有6億多人口成功擺脫貧困,這一成就令國人驕傲、令世界矚目。不過,目前仍有數千萬人生活在貧困之中,我國的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在2020年以前,每年要确保減少1000萬人以上的農村貧困人口。要打赢這樣一場脫貧攻堅戰,不僅要讓貧困人口在物質上脫貧,更要幫助他們精神脫貧,激發和增強他們脫貧緻富的内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尤其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而要扶志與扶智,教育部門責無旁貸。

貴州教育廳規劃處調研員郭啟光說,該省教育系統不僅打造了線上聯采平台,通過以銷定采的方式有效解決了貧困地區銷售難的問題,貴州省高校在技術指導培訓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顯。從渠道上,解決農産品的銷路難題;從思想上,激發起貧困人口的志氣、決心;從技術上,向農民傳授實用、高效的耕作知識……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既充實了貧困人口的錢袋,也武裝了他們的頭腦,并在相應扶貧區域内,形成積極向上、立志勃發的脫貧氛圍,逐步建立起扶貧攻堅的長效機制。與此同時,“農校對接”也以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加強了對高校學生的扶貧教育,推動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據悉,未來,貴州省教育廳還将通過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激勵機制等措施,繼續推動教育扶貧的深入開展。

不僅在貴州,扶志扶智的行動也在全國其他地區遍地開花、不斷深入。7月4日,教育部、财政部發布的《銀齡講學計劃實施方案》寫道,今年起至2020年,計劃招募1萬名優秀退休校長、教研員、特高級教師、骨幹教師等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講學,實施範圍主要是國家連片特困地區縣、國家和省級扶貧縣、革命老區縣、邊境縣等,受援學校為縣鎮和農村學校。随着方案的落實和推進,相信将有效緩解農村學校優秀師資總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等矛盾,讓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育,從小立智明志,減少貧困代際傳遞現象的發生。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一直緻力于倡導和推進世界減貧事業,并逐步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減貧道路。正如本文開頭的“農校對接精準扶貧窗口”那樣,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窗口,凝聚着各級政府和單位的期盼與期望,串聯着社會各界對扶貧工作的支援與支持,啟迪着人們對于精準扶貧工作的新想法和新思路。

責任編輯:徐豪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