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裡約“大冒險”:轉型期的中國體育與奧運“中國夢”

裡約“大冒險”:轉型期的中國體育與奧運“中國夢”

時間:2024-10-26 03:13:35

奧林匹克運動有一句家喻戶曉的口号—“重在參與!”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奧運不應該僅意味着觀賽點評抑或追星娛樂,還應該親身參與到運動中去,在體育中感受并領悟運動精神的力量,隻有全體中國人都積極參與到奧運之中,中國的體育轉型才能更加順利,奧林匹克的“中國夢”才能更加圓滿地實現!

文|張旭東

2016裡約奧運會開幕式上,中國代表團入場随着馬拉卡納體育場内的奧運聖火緩緩熄滅,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眼中的這屆在非凡之城裡約舉辦的非凡奧運盛會終于落下了帷幕。在兩周的時間裡,人們不僅見證了運動健兒在奧運賽場努力為國争光、屢創運動佳績的一個個精彩瞬間,更從中感受到了因奧林匹克獨特的魅力所激發的強大民族自豪與愛國情感。如果說“中國夢”是由許許多多色彩斑斓的篇章所組成,那麼奧運賽場上的“中國夢”必然是其中最為精華的片段之一。

縱然遠隔萬裡,盡管晝夜颠倒,即使寒暑互易,裡約奧運賽場上的每一幕依然牽動着億萬中國人的心。随着互聯網的普及,普通大衆接觸奧運會也不再隻是通過電視,亦不必漂洋過海親臨賽場,網絡社交媒體正在一步步拉近每一個人與奧運的距離,奧運會對于普通大衆而言互動性、參與性、多元性不斷提升。

中國人會為取得運動佳績和率真展現自我的青春偶像點贊喝彩,也會為本國運動員遭遇的各種争議判罰而忿忿不平,更會為獎牌榜上的位次變化反思并引發熱烈讨論,激辯體育領域乃至整個國家的改革前進方向與路徑。最為令人欣喜的是,中國人因為“中國女排”這四個字再次受到強大正能量的感召。30多年來,“女排精神”是與改革開放相伴相随的時代精神力量,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财富。将這種頑強拼搏、不折不撓的堅毅品質應用到各行各業的工作之中,奧林匹克運動将成為“中國夢”實現道路上強有力的助推器。2016年8月20日,2016裡約奧運會女排金牌賽,中國女排以3:1戰勝塞爾維亞,獲得第三次奧運冠軍率真流露:基于佳績的正向能量魅力

中國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多給外界較為内斂、保守的印象,這也符合中國人一向的言行風格。然而,這次裡約奧運會卻讓世界看到了别開生面的一幕,年輕一代的中國體育健兒展現出了更多的自我風采與率真性格,中國體育乃至整個中國在國際大舞台上的形象都在悄然發生着改變。

不知是不是裡約奧運會期間恰逢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的緣故,多對奧運情侶選擇在賽場上公開自己的戀情或婚訊,在收獲運動佳績的同時在愛情方面也獲得豐收,更為全世界奉上了連環驚喜。這其中最讓人驚訝、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跳水“夢之隊”兩位奧運冠軍的求婚一幕。盡管在本屆賽事上遺憾地與各自項目的金牌失之交臂,但向來給人質樸含蓄印象的秦凱一改低調、内斂的性格,在全世界的見證下向何姿求婚成功,一旁獲得女子跳闆冠軍與季軍的中國和美國運動員并肩擁抱并開心地向一對新人送上祝福。這溫暖的一幕讓所有人感動,更讓全球網友們津津樂道并長久回味。

同樣令國人感到意外的是奧運賽場竟然超越春晚而成為了網絡流行語的引領平台。一句“洪荒之力”頃刻間火遍全國,更使得以傅園慧為代表的中國遊泳隊成為受追捧的熱點。人們在關注比賽的同時,更期待賽後采訪時頻頻爆出的“流行金句”,這是中國自1984年參加洛杉矶奧運會以來從沒有發生過的事情。運動員憑借着在奧運賽場上的運動成績為世人所知曉,同時因自身所具有的獨特個性與魅力而獲得公衆青睐。這是體育人生的兩面,更是一個完整人格的全面體現。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評價裡約奧運會是一屆非常“接地氣”的奧運會。這裡的“接地氣”非常切合中國代表團的表現。取得佳績甚至奧運金牌的運動員,多半并不為人所熟知,除了他們在賽場上短暫的表現外,人們并不熟悉他們的成長經曆、家庭環境,尤其是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當媒體作為橋梁,當互聯網實現了運動員與觀衆的雙向平等互動,人們就會發現術業有專攻的運動員們在賽場外平凡而可愛的一面,極大地拉近了心理距離。

相比于某些娛樂明星,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是更為陽光、更為正能量的青春偶像,是各種傳奇經曆的現實寫照。當這些運動員與互聯網經濟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就會在大衆體育等方興未艾的體育産業以及互聯網社交傳媒等方面起到雙向激勵的功效,推動體育産業與“互聯網+”的良性結合。這無論對于發展體育事業、促進全民健身、推動中國成為體育強國還是促進新興産業發展,孕育互聯網經濟新增長點都大有裨益。

另外,國際媒體偏愛彰顯個性,既有顔值又有故事還敢于擔當的中國青年運動員成為中國體育形象大使,他們的運動成績獲得國際認可與尊重,他們的言行舉止更反映出中國人民的素養和品德,他們的熱情、開朗與友好對于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友好交流将起到獨特的橋梁作用。

賽場争議:基于規則的體育話語權力

當代奧運會的開幕式都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即運動員和裁判員在奧林匹克五環旗下莊嚴宣誓。這一儀式不僅代表着全體參與者對競賽規則的尊重與服從,也體現出奧運賽事組織方将本着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主辦賽事的理念。體育競争規則彰顯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秩序,“規則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普世規範的體育版本。

然而,在裡約奧運賽場内外的争議在比賽尚未開始就連續不斷上演。影響頗大的是俄羅斯田徑運動員因為興奮劑問題而被大規模禁賽,後續進而波及到整個代表團的參賽資格。盡管在多方協調和博弈之下,俄羅斯代表團出現在裡約的賽場上,但包括田徑和舉重在内的多個大項上,已經沒有了原本有望獲得獎牌甚至金牌的俄羅斯運動員身影。這無疑對這些項目的競賽格局産生了重大影響,而最終的獎牌榜次序也因這一風波而改變。

興奮劑話題在奧運會開幕後持續延燒。包括澳大利亞和法國在内的運動員紛紛向中國遊泳運動員發難,進而引發兩國媒體和公衆的對立情緒。應該說,上述運動員的指責既包括個人情感的宣洩,更包括對國際泳聯這類世界單項體育協會在維護比賽公平公正方面的權威性與領導力的質疑。因此,應該從兩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一方面,如果不同代表團的運動員因為對方原本成績不如自己,但是後來在比賽中崛起而獲勝,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就以“陰謀論”的狹隘視角指責對手服用興奮劑或者使用不正當手段,這便是與奧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馳的,是絕對應反對和摒棄的錯誤觀念。與此同時,中國運動員應以最嚴格的标準堅持“潔身自好”,在規則的範圍内用有說服力的成績來回應那些戴着有色眼鏡人們的歧視言行。本屆奧運會,令人遺憾的是一位中國年輕的女子遊泳運動員被國際反興奮劑機構确認為尿檢陽性。這個案例提醒所有的中國運動員:觸碰興奮劑這條規則紅線的結果,不僅是搭上自己的運動生涯,還會令整個國家蒙羞。

另一方面,如果興奮劑問題一直在世界大賽中持續影響比賽結果,讓運動員長達4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辛苦付出得不到公正的回報,讓“幹淨的泳池”這類口号成為一種奢望,那麼包括國際奧委會和各單項體育協會在内的國際體育治理體系就必須反思并進行大力改革。在反興奮劑問題上,國際體育界應該通力合作消除系統性風險,嚴厲打擊從興奮劑的研發到銷售再到使用的整個鍊條,使“興奮劑”成為體育界的“毒品”,“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衆所周知,當今的世界體育管理和運行機制存在着諸多弊端,各單項體育協會多所負責的項目在規則制定、裁判員選拔、競賽規程等方面時常暴露出各種負面新聞,腐敗傳聞層出不窮,例如負責此次奧運會拳擊比賽的國際業餘拳擊協會就受到西方媒體關于腐敗的指控。在裡約奧運會上,人們看到了因規則的種種弊端和裁判不稱職屢屢發生的拳擊錯判誤判;也看到了因為裁判的主觀審美和自由裁量權較大而在打分傾向性嚴重的競技體操項目上中國金牌顆粒無收;還看到了因為規則不明确而嚴重有損公正地判定美國女子4×100米接力隊單獨重賽并導緻中國隊被擠出決賽。凡此種種,使人們意識到國際體育治理機構亟需完善管理機制,優化内部組織結構,确保競賽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性。

就中國體育自身而言,在規則方面需要從“遵守、制定、執行”三個方向發力:第一、要在興奮劑等國際社會規則紅線的問題上嚴于律己、成為表率,不給任何方面指摘的可乘之機;第二、要在國際體育治理的組織結構中加大人才培養和輸出,争取占據國際奧委會和各單項協會的重要職位,在規則的制定和完善上貢獻中國智慧,發揮中國影響力;第三、中國的裁判員隊伍要努力在奧運會級别的國際重大賽事舞台上亮相執法,在堅持公平、公正的同時,彰顯中國國際體育話語權的提升,保障中國運動員的運動成績不因裁判員較大的“自由裁量權”而受損害。2016裡約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決賽,中國選手馬龍戰勝張繼科奪得冠軍

2016裡約奧運會跳水女子雙人10米台,陳若琳劉蕙瑕出戰男子舉重56公斤級龍清泉奪冠并打破世界紀錄金牌銳減:基于競争的改革轉型魄力

奧運會獎牌榜作為一個國家綜合體育實力乃至綜合國力的反映,是每一屆賽事備受矚目的焦點。中國代表團在裡約奧運會上的總體表現依然值得稱頌,取得了26枚金牌和總計70枚獎牌的成績,位列獎牌榜第三位。應該說,這一成績尚與代表團自身的預期和國人的期待有一定距離,尤其是橫向對比來看,中國在獎牌榜席次的地位被英國取代令許多人失落和擔憂。更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代表團因為大量運動員被禁賽依然取得19枚金牌和總計56枚獎牌的成績緊随中國之後位列第四位,若全面參與競争則中國第三名的位置也存在隐憂。

如果縱向來看,中國代表團的金牌數為近五屆夏季奧運會最低值,甚至不如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28枚,總獎牌數則位列近五屆中遊,但是從北京奧運會(100枚)之後呈現顯著下滑趨勢。另外,在各界都非常關注的中美兩國競争當中,除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本土作戰外,中美在裡約的金牌和獎牌數之差都是餘下四屆最大,其中金牌差從個位數增加至20枚,獎牌差則進一步擴大至超過50枚。上述的對比均反映出,中國競技體育在整體經曆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輝煌後呈持續回擺态勢,目前在相對低谷徘徊。中國與體育強國美國的差距在不斷拉大,在與其他第二集團國家的競争中也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面對4年後的東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前景難言樂觀。

面對金牌數的銳減,國内出現了兩種具有代表性的意見,一種是所謂的“金牌至上論”,另一種是與之截然相反的“金牌無謂論”。這兩種聲音都并不新穎,在近幾屆奧運會期間都相互交鋒産生争論。無論是“金牌至上論”還是“金牌無謂論”都專注于金牌一點,極端化地對待競技體育在國家體育發展中的作用,應當說都是不可取的。競技體育的存在本身就是以競技性為其第一目的,就是要争取錦标和榮譽,否則競技體育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當然,競技體育在一個國家的體育發展總體框架中地位要合理,不可過于偏重,否則将擠占大衆體育、校園體育等其他體育發展方式的資源和空間。

根本上講,兩種金牌論調争論的是一個國家體育發展規劃的合理性與方向路徑問題,目的性與資源分配的問題。對此理性的回答應該是,競技體育作為一個國家體育事業的引領力量,在國際體育競争中起到核心作用,對于大衆體育和校園體育等方式的推廣和發展具有示範效應,同時作為一個國家綜合體育實力的體現對于國家認同和民族自豪感的凝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應該給予其适當資源供其充分發展,同時發揮其引領效應吸引更多資源滲透至其他體育發展形态之中。

值得警惕的是,兩種金牌論的争論還是在體育範疇之内,但是其背後若隐若現的所謂“愛國論”甚至是狹隘偏激的民族主義論則非常危險,必須清醒加以應對。有些言論将金牌視為唯一可接受的結果,對于任何競賽失利都報以人身攻擊和妄加揣測的過分指責,更對國際間的友好體育交流合作貼上不堪入目的标簽,在非本國運動員參賽的一些項目上根據個人好惡而對運動員采取歧視性的評論和指責。這已經遠遠超過了體育的範疇和正常理性的言論範疇,是在文明社會中不應出現的不文明現象,不僅對其他國家的運動員和友好人士,也對本國的運動員、教練員以及長期奮鬥在體育行業的人士造成了嚴重傷害,是應該堅決反對和加以抵制的。所謂“讓體育回歸體育本身”就是要突出體育和平友好競賽的特征,應理性看待良性競争,而不應該使體育附加上狹隘自私的利益觀。

根據中國體育近幾十年來穩步提升的總體水平和中國綜合國力在當今世界的地位,中國體育代表團應該确立在奧運會上金牌與獎牌總數保持第二位,兩項獎牌數同美國代表團差距逐步縮小,而與同為第二集團的國家保持一定競争優勢的目标。或許在某一屆奧運會上運動成績因為各種主客觀因素而出現波動,但是長期的趨勢應當如此。而實現這一目标,國内也出現了“舉國體制論”和“市場體育論”這兩種路徑的争論。應當說,舉國體制是中國體育在基礎實力薄弱情況下快速在奧運會舞台上為國争光的戰略舉措,在計劃經濟時代具有快速提高單項運動成績以争金奪銀的功效,加之中國人口衆多的優勢,舉國體制曾經取得過輝煌。然而,時代的改變使得中國體育的目标向多元化發展,在奧運會上取得獎牌已經不再是發展體育的唯一指向,發展大衆體育、促進全民健身,提高人民的身體素質,甚至借助體育結合文娛拉動經濟發展也是當今體育需要承載的使命,在這種情況下舉國體制本身也需要某種“體制進化”。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呼籲仿效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校園體育”和“全面市場化的體育”,通過全面改革體育同教育的聯系,用完全市場化的方式運作體育賽事,再利用龐大的群衆體育基數實現選材、競賽、提升競技水平等目标,在此基礎上追求奧運獎牌。應當說,上述路徑之争不存在是非對錯之分,隻是在于是否适合中國的國情。中國的體育發展之路,恰如中國當前大力推動的結構性改革,正處于一個關鍵的轉型期,既不能故步自封亦不可全盤照搬,然而又不能停滞,否則就會在激烈的國際競争中敗下陣來。未來的接連三屆冬奧會和夏奧會将進入“亞洲時間”,韓國、日本和中國将相繼舉辦2018年平昌、2020年東京和2022年北京三屆奧運賽事。以此為契機,中國應該确立好自身的體育發展長遠目标,結合自身舉國體制和他國體育市場化與群衆體育發展的既有經驗,做出科學的戰略性規劃,尤其要注意防範各種體制内在的弊端和缺陷,尋找到适合中國國情的特色體育發展之路。2016裡約奧運會男子20公裡競走決賽中,中國選手王鎮以1小時19分14秒奪得金牌女排精神:基于實力的永恒精神動力

每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當中都會有幾支享有“夢之隊”美譽的冠軍之師,乒乓球隊、跳水隊等總會滿足國人的期待,成為為中國代表團貢獻金牌最多的大戶。然而,國人的心中還有難以割舍的三大球情結,而其中以“自帶光環”著稱的中國女排最受國人牽挂。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與塞爾維亞之間的女排決賽可以實現超過70%的電視收視率,超過春晚一倍以上,這也是為什麼當郎平率領的女排時隔12年再獲奧運冠軍時“女排精神”再次成為全中國人共同的精神支柱。

為什麼“女排精神”再次引發全社會的共鳴?因為這是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的代名詞。在中國當今的社會轉型大潮中,在全面改革攻堅克難的戰役中,在民族偉大複興的征程中,急需要這樣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在前進之路上堅定理想信念、決不放棄,就像女排姑娘們一樣“一分一分地咬住、一分一分地去拼”,縱使實力不如對手,也要放手一搏。

究竟應該怎樣準确理解“女排精神”?随着女排的奪冠,對于“女排精神”四個字的解讀也層出不窮。尤為重要的兩點是:第一,精神力量是要基于實力而得以發揮的。沒有可以匹敵對手的實力,而一味地談精神力量,實際上無異于紙上談兵,正如郎平主教練所講的那樣:“光靠講故事不會出成績。”人們在注意到女排精神的同時,需要明确中國女排是以紮實勤奮的訓練和技戰術的提高達到了世界一流排球隊伍的水平之後,針對對手做了細緻認真的研究和備戰,再結合具有傳統的女排精神才能獲得冠軍。中國的俗語講:“打鐵還需自身硬”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第二,“女排精神”不是束之高閣的詞典,需要時就拿來用一用,而是一以貫之的堅持,尤其是在逆境和低谷中堅持不懈努力的體現。如果隻在聚光燈彙集的最高領獎台上講“女排精神”,而一旦因為激烈的競争和實力的起伏遭逢敗績便棄如草芥,任何精神力量都将化為功利性的符号而難以持續,所以越是身陷逆境越需要“女排精神”。

奧林匹克運動有一句家喻戶曉的口号—“重在參與!”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奧運不應該僅意味着觀賽點評抑或追星娛樂,還應該親身參與到運動中去,在體育中感受并領悟運動精神的力量,隻有全體中國人都積極參與到奧運之中,中國的體育轉型才能更加順利,奧林匹克的“中國夢”才能更加圓滿地實現!

張旭東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系博士研究生、中美關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