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文一、多方因素促成韓.."/>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2016 年 1 月國際形勢大事述評

2016 年 1 月國際形勢大事述評

時間:2024-10-25 11:47:39


    本刊編輯部/文

一、多方因素促成韓日“慰安婦協議”,分歧衆多矛盾難彌合

2015年12月28日,韓國外長尹炳世與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首爾進行“慰安婦問題談判”,并簽訂協議,日方将向韓國即将發起成立的慰安婦受害人援助基金出資10億日元(約合83萬美元),出資來源為日本政府财政預算。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作為日内閣總理大臣,通過岸田代讀新聞稿,向慰安婦表示由衷的謝罪和反省。韓方表示,若日方切實履行責任,韓方将确認慰安婦問題得到最終的、不可逆的解決,承諾設法解決日本駐韓使館前“慰安婦少女像”問題。對此,韓國國内嘩然,韓國民間組織進行抗議,指此協議為“辜負受害慰安婦與韓國人民厚望的外交勾結”。2016年1月18日,安倍出爾反爾,在國會發言中否認二戰期間日本政府在慰安婦問題上犯下罪責。19日,韓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日本軍隊征募‘慰安婦’的強制性是不可否認的曆史真相”。

韓日簽訂慰安婦協議一事,有美國從中促和因素。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分别向日韓表示應解決此事。日本是美國牽制中國的最佳前鋒,韓國亦為美國可靠盟友。随着中國力量日益增強,中美競争尤其在亞太競争加劇,而韓國在韓日就慰安婦問題的糾紛與中國存在共同利益,這是美國不願見到的。另外,促進協議達成主要基于韓日各自國家利益考量。對日本而言,謀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必須以解決慰安婦問題表示其“道德上進一步成熟”;對韓國而言,慰安婦僅餘37名在世,時間越來越緊迫,拖延無益。此外,2015年,韓日邦交正常化是1965年時任韓國總統樸正熙任内的重大政治功績,2015年為協定簽訂50周年,作為樸正熙女兒的樸槿惠總統迫切願再有成果添彩。

對于達成的協議,過半韓國公民持反對意見。并且日方以日本駐韓使館前“慰安婦少女像”是否搬離為支付補償前提,韓方拒絕認同。協議雖然達成,但餘留問題衆多,因此“最終的、不可逆的解決”有待長期觀望。

二、火箭軍正名,解放軍史上最大規模軍事改革拉開序幕

2015年12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成立,中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自向上述部隊授予軍旗。1月1日,中央軍委印發《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堪稱中國建國以來最大規模軍隊改革。兩周後,中央軍委總部機關調整基本完成,原有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和總裝備部四個總部,調整為軍委辦公廳、軍委聯合參謀部等15個職能部門。早在9月3日,習近平宣布裁軍30萬,就已經開啟了這場“中國60多年來最大一次軍改”。

設立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是本次軍改的主要内容。建國之初中國陸軍地位至高,四總部首長、七大軍區司令均由陸軍将領出任。今天,中國國防戰略已由絕對防禦變為近海積極防禦,設立陸軍領導機構成為聯合作戰複雜化、軍隊建設專業化的關鍵一環,而火箭軍的成立使“第二炮兵”名副其實。戰略支援部隊則為中國首創,是集情報、衛星管理、網絡攻防等支援性質任務為一體的兵種,其内容優化了資源分配、強化了相互支持、提升了信息戰整體水平,理念領先于美、俄等發達國家軍隊。重新調整劃設戰區、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使整個指揮體系變得清晰、扁平,成為強大戰鬥力的有效保證。

中國此次軍改的真正背景是世界格局改變、周邊環境改變、中國國家實力改變和世界新軍事變革大潮。中國正在不斷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中國國民面臨的風險驟然倍增。中國軍隊舊有架構設置已不适應當今中國國情,軍改就是要克服軍隊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的“組織問題”,打造一支現代化的軍隊,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盡管任何大刀闊斧的機構改革必然伴随着各種困難,但面臨不進則退的改革境況,中國的軍改勢在必行。

三、科隆大規模性侵案震驚歐洲,德國難民政策備受考驗

2015年12月31日跨年夜當晚,德國科隆火車站和大教堂附近發生大規模性侵及搶劫案件。據受害者描述,近千名涉案嫌疑人為“北非或阿拉伯面孔”。後據德國聯邦刑事犯罪調查局報告顯示,在漢堡、法蘭克福等11個州也有同類案件發生,涉案嫌疑人多為北非中東難民。1月9日,德國右翼組織“佩吉達”(PEGIDA)發起1300人的反難民政策遊行。1月10日晚,科隆火車站附近再度發生暴力襲擊事件,襲擊者打傷多名叙利亞及巴基斯坦人。

上述連鎖事件使世界聚焦于德國及歐洲國家難民政策。2015年德國接收近百萬中東北非難民,平攤到德國人身上的經濟負擔加重,難民引起的暴力事件及針對難民中心的攻擊事件層出不窮,中東難民信奉的穆斯林文化與基督教文化迥異,難以融入當地社會等問題都是德國要面臨的嚴峻挑戰。身為歐洲政治領導者的德國基于人道主義精神對中東戰亂催生的難民進行救助,固然有德國民間“歡迎文化”的支撐,更大程度是默克爾“罕見的個人領袖風範”的抉擇。但随着德國接收難民數量爆棚,德國國内反對浪潮日益高漲,右翼民粹主義和極右翼勢力都有所擡頭。默克爾個人及其所屬政黨基民盟的支持率均有所下降,可能會對3月即将進行的聯邦州選舉造成不利影響。默克爾政府不得不表态,繼9月份之後将再度對難民政策進行深度調整。類似困局也同時存在于瑞典、奧地利等難民接收大戶國家。

中東難民湧入歐洲,究其根源是美國和西方罔顧宗教、文化、社會差異,試圖借“阿拉伯之春”對中東進行民主改造未果,使多國陷入持續内戰或動亂,百姓流離成為難民。中東一日不脫離動亂之困,則難民問題不絕,僅靠開放邊界或防控堵截無濟于問題的根本解決。難民問題将越來越成為德國乃至歐洲不能承受之重。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