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試析中國的全球治理觀

試析中國的全球治理觀

時間:2024-10-25 09:40:24

内容提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卓越政治家和戰略家的宏大視野和全球思維,提出了促進全球共同繁榮的“一帶一路”重大倡議,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崇高目标理念,從而為破解人類發展難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中國參與引領全球開放合作提供了新平台,為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實現世界和平與共同繁榮發展提供了新路徑,為當前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中的人類世界未來文明發展走向确立了新航标。

關鍵詞“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全球治理觀

DOI:10.19422/j.cnki.ddsj.2018.09.018

2018年8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五周年座談會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造福沿線國家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五年來,“一帶一路”自理論提出到實踐落實,獲得越來越多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為中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完善全球治理模式,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和途徑。因此,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不僅将造福沿線所有國家人民,更将成為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蓬勃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帶一路”倡議發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動宣言

“一帶一路”倡議,把中國人民的幸福與世界人民的幸福緊緊連接在一起,向全世界發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宣言書。

一、“一帶一路”倡議彰顯了中國“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世界擔當

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成為中國新時期改革開放的一面光輝旗幟和誓為人類謀幸福的光輝形象标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個政黨都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把握人類進步大勢、順應人民共同期待,把自身發展同國家、民族、人類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2]“應該志存高遠、敢于擔當,着眼本國和世界,着眼全局和長遠,自覺擔負起時代使命。”[3]為此,黨的十九大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列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并寫入黨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既是中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也凸顯了中國共産黨人的曆史自覺、國際視野和世界情懷。中國還召開了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美好世界:政黨的責任”為主題的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與世界各國政黨進行深入坦誠對話,并最終形成《北京倡議》,成為構建新型政黨關系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機制和載體。

二、“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世界浪潮

“一帶一路”倡議秉持開放的合作精神,緻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經濟合作架構。[4]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中應運而生的“一帶一路”倡議,既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也是推進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彰顯了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積極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增添了強大正能量。如在對上海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上合組織”)的貢獻上,“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在互聯互通方面對歐亞大陸不少重點區域、樞紐與關鍵節點的建設起到了促進作用,也推動上合組織合作進入了快車道,為上合組織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三、“一帶一路”倡議架設了開放、包容、可持續發展的橋梁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發動機、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昂首闊步邁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各項事業的發展也站到了新的曆史起點上。“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架設各國開放、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發展的橋梁,既有助于推動沿線各國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也有利于中國陸海内外聯動的開放,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項目也将有力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内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交流,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甯富裕的生活。[5]經過多年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崇高理念已先後被寫入聯合國決議、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充分彰顯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與廣泛支持。

“一帶一路”建設進行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

一、“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擴大對外開放、實現合作共赢的新平台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6]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一帶一路’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但建設‘一帶一路’不是我們一家的事。‘一帶一路’建設不應僅僅着眼于我國自身發展,而是要以我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快車’,幫助他們實現發展目标。我們要在發展自身利益的同時,更多考慮和照顧其他國家利益。”[7]展望世界局勢,孤立主義、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沒有未來,和平、發展、合作、共赢才符合世界發展大勢。“一帶一路”建設将中國發展置于更廣闊國際空間來謀劃,植根曆史、面向未來,立足中國、朝向世界,是中國共産黨的開放理論從指導中國開放到推動世界各國共同開放的偉大曆史轉變的重要标志。“一帶一路”建設經過近五年的不懈努力,輪廓更加清晰和豐滿了,世界對它的了解更深刻了,信心更強更堅定了,參與的國家越來越多了。從促進國際合作上看,2014—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8]無論是快速增長的經貿規模、不斷拓寬的投資領域,還是相繼建成投入使用的鐵路、公路、港口等基礎設施項目以及日漸緊密的人文交流,都彰顯了“一帶一路”建設的旺盛生命力,反映了國際社會對開放和發展的真誠期待。從促進國内開放發展上看,“一帶一路”建設也使中國内陸地區突破了地理困局,從開放的“末梢”一躍轉為開放的“前沿”,從而實現了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與實現國内發展的“多赢”。

二、“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古今傳承、溝通世界文明的新紐帶

“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一條經濟發展之路,也是一條文明交流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9]“一帶一路”不隻是一個空間概念和經濟合作倡議,它更是一個建立在曆史文化概念影響基礎之上的文化交流紐帶,是用文化将曆史、現實與未來連接在一起而成為中國面向全球化的一體發展架構。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交融而豐富,古代絲綢之路打通了東西方兩大文明交流的通道,而“一帶一路”倡議使文化的傳播、文明的交融愈益深廣,進一步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在物質和文化等多方面更廣泛的交流合作,推動人類文明創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了共享共有共栖的精神家園。

三、“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探索全球經濟治理的新路徑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格局深度調整,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處在曆史轉折點上。“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更為突破當前全球化發展困境,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做出中國貢獻,為打造開放、透明、包容和非歧視的國際經濟秩序提供中國方略。“一帶一路”倡議不重複地緣博弈的老套路,不謀求霸權和勢力範圍,不以文明和意識形态畫線,通過進一步密切歐亞大陸兩端的歐洲經濟圈和東亞經濟圈的聯系,極大帶動了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以及非洲的發展。目前,全球已有140多個國家和80多個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10],通過經貿合作的紮實推進和各領域的深入合作,彙聚了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不同信仰、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的力量,成為推動全球發展合作的機制化新平台,用實實在在的行動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實質,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放發展新實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共産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新理念。

“一帶一路”發展開創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光明前景

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重要抓手和助推各國實現其夢想的重要國際合作倡議,“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世紀工程,涉及國内外方方面面的利益,既面臨着全方位開放機遇、周邊外交機遇、地區合作機遇,也面臨着地緣風險、安全風險、經濟風險和法律風險,作為世界各國人民攜手共進的社會實踐,它是一個曆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勢必面臨一系列問題和挑戰,需要锲而不舍、馳而不息的努力,才能迎來光輝燦爛的美好前景。

一、“一帶一路”的發展需要合力打造維護共同利益的交彙點

在國際社會發展中,地緣政治直接關系到各國的合作關系。當今世界,諸多地緣政治安全的熱點地區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參與“一帶一路”的諸多國家政治安全和互信存在巨大赤字。一些國家出現了政局不穩定、極端勢力和恐怖主義勢力蔓延、直接威脅到沿海線路運輸安全的海盜活動等不利因素。此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國家之間的利益需求和文化差異巨大,這些都是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面臨的挑戰。維護共同利益,打造命運和利益共同體,需要“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共同承擔責任,形成責任共同體,共同面對機遇與挑戰。因此,必須克服那些試圖坐收漁利、坐享其成,甚至為了使本國利益最大化而給國家間合作設置障礙等狹隘觀念。各國要堅持合作共赢,努力把“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堅持共建共享,努力把“一帶一路”建成繁榮之路;堅持開放包容,努力把“一帶一路”建成開放之路;堅持創新驅動,努力把“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堅持交流互鑒,努力把“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水平、資源禀賦、産業結構、時間空間等諸多方面存在不同的,要堅持“因國施策”“一國一策”,有針對性地制定重大項目的落實政策,有效地回應沿線國家的合理訴求,要增強政治互信,夯實民意基礎,充分調動沿線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性。

二、“一帶一路”的發展,需要融入聯合國發展戰略

改革推進開放,開放倒逼改革,在全面深化國内改革助推“一帶一路”合作的同時,以更加開放的理念布局“一帶一路”建設也十分重要。“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取得累累碩果。2016年11月“一帶一路”倡議寫入聯合國大會決議,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召開,一百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等重要國際機制成果文件都将“一帶一路”作為重要合作内容。同時,“一帶一路”建設仍然面臨一系列重要任務,包括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其長遠規劃特别是有關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提升中國提供和推行國際公共産品能力,提升中國企業走出去開展跨國經營能力,提升國際化專業人才供給,提升國民文明法制素養和市場誠信意識等。“一帶一路”建設與聯合國緊密結合,可以擴大聯合國全球公共産品供給,通過包容性增長帶來發展紅利,推動投資與經濟增長,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與此同時,主動将“一帶一路”項目納入聯合國框架,有助于提高與沿線國家政策的一緻性,吸引更多全球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共同參與,規避地緣政治風險,提高應對環境問題和社會風險的能力。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标等成熟框架體系,可以為“一帶一路”政策框架和具體建設項目提供必要的檢測和評估機制,同時為中國企業發展和相關人才培養提供平台、渠道和有益的經驗借鑒等。

(作者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張凱)

[1]習近平:《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造福人民》,http://www.xinhuanet/politics/leaders/2018-08/27/c_1123336562.htm。

[2]習近平:《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7頁。

[3]同[2]。

Z[4]李丹:《論全球治理改革的中國方案》,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年第4期,第52頁。

[5]《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http://politics.people.cn/n/2015/0329/c1001-26765454.html。

[6]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4頁。

[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01頁。

[8]同[7],第510頁。

[9]同[7],第513頁。

[10]王義桅:《論習近平一帶一路思想》,載《學術界》,2018年第4期,第26-34頁。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