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武漢過早指南

武漢過早指南

時間:2024-10-25 10:19:27

1.三鎮民生甜食館好像一個武漢過早的博物館,種類繁多

探索武漢早餐的起點,不如選在位于漢口勝利街的三鎮民生甜食館總店。甜食館的名字源于它的身世——它由兩家賣湯圓的老字号在公私合營時組建而成。不要被這個名字所誤導,民生甜食館總店更像是一個武漢早餐的博物館,40多種小吃一應俱全,品質都在均線之上。即使隻嘗代表性的幾種,也能領略整個早餐種類的全貌。邊用早點邊觀察四周,這裡仿佛一幅武漢市民過早的風俗畫:你能看到用竹簽插着雞冠餃的大叔,提着多層飯盒買齊全家早點的阿姨,還有手捧熱幹面、小指還挂着一袋子煎包的上班族男女。民生甜食館的正對面,就是一家同樣提供早餐的便利店。人流量的對比,能夠感受到武漢市民還是對過早的傳統項目青睐有加。

三鎮民生甜食館總店之外,武漢還有一些街道早餐店聚集,有着同樣早餐博物館的功能。武漢是三鎮格局。漢口的飲食文化發達,選項要多一些:不完全列舉,就有中山大道上和老店駿駿牛肉粉相連的幾家早餐店;球場路上從丙祥燒麥到球場熱幹面一路;天聲街上天聲菜市場前後;還有山海關路和中山大道相交的丁字路口一帶。假如在武昌,建議直接掠過已經完全遊客化的戶部巷,換成去周邊的糧道街或者大成路。這些街區因為附近居民區紮堆、學校單位集中,所以早餐種類多樣。清晨在這些地方溜達一遭,完全可以聞香氣決定到底要吃哪家,看一眼隊形長短就能判斷各家早點的質量高下。

如果有時間細緻體驗,就要吃得專業,進行分門别類地品嘗。武漢早點小吃,粗略可以分為粉面、煎炸、蒸食和飲品幾種。過早講究有幹有濕,很少有早餐店隻賣一種。賣單一早點的門臉,旁邊一定有别家提供搭配。四個類别中,粉面和蒸食為早餐的主角,煎炸類多為補充,飲品是配合。比如,“熱幹面+面窩+蛋酒”的組合,就是能讓人熨帖充實的一餐。飲品多以米酒、沖出來的蛋酒、加了湯圓粉與桂花的糊米酒為主,夏天新增有綠豆湯。總體上說,就飲品而言,店家之間水準差别不大,所以僅就三個主要類别來做推薦。2.加了鹵水的熱幹面已經被武漢人廣泛接受

3.“頂好牛肉面”提供新鮮的豆絲來和牛肉一起炒制

粉面類

熱幹面

前文有提到由熱幹面創始人蔡明緯的第四代傳人所經營的“蔡漢文”品牌,可作為認識熱幹面傳統做法的起點。除此之外,熱幹面還有加鹵水、雜醬和紅油的做法,也是越來越多的武漢人接受的熱幹面形式。

“李明增面館”就是一家加入自制鹵水的熱幹面館,它的熱幹面曾獲得武漢第二屆熱幹面大賽的第二名。要去就要光顧位于百步亭安居路上李明增本人經營的那家。李明增的熱幹面首先是面撣得軟硬适中,清爽筋道。不少熱幹面店鋪都是由供應商提供已經撣好的成品,李明增則堅持親力親為。我們曾在一天淩晨2點半到達店裡,目睹了他和妻子一起撣面的過程:生面下鍋煮,要加一道涼水,其中的火候和時間要全憑經驗。之後放在台子上混上色拉油,用大夾子往複夾起落下,再由電扇吹涼。鹵水是讓他家熱幹面脫穎而出的第二個秘方。鹵水的底子是豬骨熬的湯,裡面加入了辣椒和香料,為熱幹面帶來麻醬之外的另一風味。

另外一家位于糧道街的“天天紅油趙師傅”熱幹面現在以油餅夾燒麥著名,早年則是靠紅油熱幹面起家。他家完全以辣椒熬制紅油,沒有色素,加入一勺,給熱幹面提色又提味。

牛肉粉/面/豆絲

如前所說,熱幹面外,武漢人早晨吃粉的數量多過于吃面。不過也看個人喜好,面的飽腹感更強,粉則更适合女生,因為腸胃負擔更小。對于一些粉面館來說,點粉還是吃面有着約定俗成的規矩。

吉慶街附近的“鄭記牛肉面”,雖然招牌裡寫着面,老闆為我推薦的是他家的細粉。他個人的看法是,寬粉中可能摻進了面粉,不如細粉是純粹的米漿。專門還有顧客來了要吃賣剩下的碎粉,說是口感更接近小時候米粉的味道。“鄭記”湯底的特點是香辣回甜,鹵制牛肉時多加了糖來提鮮的緣故。老闆鄭晖告訴我,他家選用的是水牛背脊和前腿部分的肉,是瘦肉和筋的組合。每天70斤牛肉下鍋,鹵出的湯汁體積不到牛肉的一半,讓細粉浸透滋味全靠一勺湯汁中包含的精華。他家牛肉也給得豪爽,軟爛入味的牛肉蓋住碗面的三分之二,可以陪伴嘬完最後一根粉結束。

蘭陵路上的“劉記三狗牛肉面”和“頂好牛肉面”都是上世紀80年代就開張的老店。在“三狗”要點牛肉炒面。牛肉是土黃牛的後腿肉,鹵制完瘦而不柴。炒面全部是現點現炒,能感受到鍋氣。自取的辣椒油混合了一種極辣的“辣椒王”和本地辣椒熬制,有辣有香。放上一點辣椒油,再配合一杯綠豆湯,是夏日清晨完美的開始。1.“四季美”的傳統鮮肉湯包和新推出的蕃茄蝦仁大湯包

2.“德潤福嚴氏燒麥”的嚴仲斌正在展示他家的重油燒麥“頂好牛肉面”主打的是牛肉湯面。我倒是覺得他家的牛肉炒豆絲十分難得。豆絲是用大米、綠豆打漿後在熱鍋裡攤成餅,切絲後所得。本來豆絲最有名的做法是老字号“老謙記”的牛肉枯炒豆絲,也就是将晾幹的豆絲過油來炸,上面再放上現炒的牛肉、玉蘭片和蘑菇組成的澆頭。結果老謙記在戶部巷裡已經萎縮成一個小門臉,澆頭也隻有一個“鹹”字來形容。晾幹的豆絲肯定沒有新鮮的豆絲好吃,但是因為夏季炎熱,含豆子成分的東西放不住,很多地方的豆絲都是幹豆絲泡水後,下鍋來煮。“頂好牛肉面”提供新鮮的豆絲,它有一種肥厚的質地,豆香濃郁,和牛肉炒在一起,能夠裹滿肉汁。“頂好”還賣一種迷你版本的小面窩,用一次可以放五份米漿的面窩勺來炸。它吃起來不太占肚,是牛肉豆絲的好伴侶。

蒸食類

燒梅(燒麥)

武漢人習慣稱燒麥為“燒梅”。一種說法是,梅花是武漢的市花,燒麥的形狀和含苞的梅花也有幾分相似,于是就有了這個名字。但在店鋪的招牌上“燒麥”更為常見,原因是工商注冊時可供登記的隻有“燒麥”而沒有“燒梅”。

前面提過的“嚴老幺燒麥”,與豆皮齊名的是他家的燒麥。不過,“嚴老幺”的手藝和配方都是從嚴家大哥嚴仲斌那裡學來的。要吃到最原汁原味的燒麥,還得去嚴仲斌位于友誼路的店鋪“德潤福嚴氏燒麥”。

武漢的燒麥和南方的不同,裡面不是完全的一團肉餡,而是在糯米裡混入香菇和豬肉丁,再加入大量胡椒。豬油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燒麥又稱“重油燒麥”。嚴仲斌舍得用好材料——豬肉是肥瘦相間的前胛肉,香菇要用椴木菇,糯米是珍珠糯,胡椒是海南胡椒,面粉則要進口國外的高筋面粉,制作的面皮才能既柔軟又有韌性。用白瓷盤來裝燒麥,盤子要先用籠屜頂上的蒸汽燙熱,以防止燒麥裡的豬油遇冷凝固。趁熱下肚,最能感受到胡椒的辛辣、香菇似肉非肉的口感,以及肉丁的嚼勁兒。我的建議是一次點餐,不要超過一兩四個燒麥,并且一定要配着店鋪裡免費提供的花紅葉子茶來解膩。3.“四季美”湯包經過數次革新在老字号裡屹立不倒“天天紅油趙師傅”有一道獨創的“油餅夾燒麥”。聽起來很油,主食怎麼能和主食結合,并且一個油炸,一個重油?但實際上,老闆張再平為燒麥做了減油的處理。他用豬骨和雞架熬成的高湯做成皮凍,用來代替一部分豬油。吃起來,燒麥餡的質地要比嚴氏稀薄一些,也更清爽。油餅用老面發酵,特殊的方法炸制,使得中間鼓起來,剛好用刀剖開放入燒麥。油餅的香脆于是和燒麥的軟糯相得益彰。據說武漢有一家咖啡廳近來也從張再平這裡來進燒麥,為了制作配咖啡的一個小食——面包夾燒麥。

包子

“清真劉記牛肉小包”的老闆劉孝同曾在武漢鍋爐廠做電焊工人,經曆了兩次國企改制下崗後開始賣小籠包,已經做了30多年。包子去年才漲價成五元四個,之前一直是一元錢一個。怕顧客不滿,他還把包子做大了些。他的牛肉餡裡和了白芷、肉蔻、丁香、桂皮、橘皮、花椒、八角等十幾種香料,還有牛骨和牛筋熬成的湯制成的凍子來豐富味道。劉孝同告訴我,曾經妻子為了省錢,把小麻油的配料從一斤改成半斤,他幹脆罷工不做,從此配方比例再未動過。姜絲、陳醋和自家調配的豆瓣醬,是吃牛肉小包的良伴。每天都有顧客從漢口專程趕到他在武昌丁字橋路附近的店鋪,專門為嘗一口醬香濃郁的牛肉小包。

跟“劉記”不同的是,“德潤福嚴氏燒麥”還賣一種大包子,有醬肉、鮮肉和腌菜幾種口味。包子大、餡料足、皮薄是它的特點。過去顧客以産業工人為主,所以重油燒麥和大個的包子成了最佳選擇。用自然發酵的老面做成的包子皮,味道香軟,富有嚼勁,面皮蒸熟之後也不會變形,放到第二天再吃更具面的麥香味。

湯包

小籠湯包源于江蘇鎮江一代,民國初年傳入漢口後就紮根下來,是最能代表武漢飲食風味融合特點的一樣過早小吃。江浙人口味偏甜,湖北人喜好偏鹹,江浙人喜歡清淡,湖北人嗜好油重,于是湯包就有了入鄉随俗的改變。1922年,漢陽人田玉山創立了名叫“四季美”的湯包館,為湯包在武漢的流行做了貢獻。曾經武漢有四大名小吃的說法,分别是四季美的湯包、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小桃園的煨湯和蔡林記的熱幹面。如今餐飲界公認品質不減當年的老字号也就剩下“四季美”了。

“四季美”能保持屹立不倒就在于能不斷革新。總經理徐家瑩拿着一片包子皮,讓我對着光來看,是邊緣厚,中間薄得能透出光亮。最近幾年,“四季美”剛把一個湯包的重量重新定為33克,皮占8克;原來則是總重28克,皮占10克。整體趨勢就是皮更薄,餡更大,湯汁更多。為了能夠承受這樣的重量,“四季美”選用加拿大的高筋面粉來做面皮,保證絕對沒有增筋劑。在湯包口味上,他們也在不斷推陳出新。最近就有一種番茄蝦仁餡料的大湯包上市,番茄味十足,更襯托出蝦仁的鮮美。和我在上海吃到的湯包不同,這裡的湯包無論大小都不配吸管,防止燙嘴,所以仍然是按照傳統的食用口訣來進行: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再喝湯。吹一口長氣,還能感受到餡球在包中滾動的奇妙。如果光顧“四季美”,建議去吉慶街的總店。凡是準備上市的新品,都先要在這家店推出來看效果,因此會有更多類别。

另外一家“華美湯包”則是近幾年出現的比較出色的湯包店。老闆程華山曾經是保險公司的偵探,要對各種事故進行保險賠償的鑒定。他也把那份對細節的執着勁頭用在了湯包制作上。湯包裡的湯汁來源于豬皮凍的融化。程華山要求制作豬皮高湯時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稀了喝起來不黏嘴,太稠的話,等到蒸汽散去後逐漸凝固,包子的外形就會癟掉。所以湯汁用湯匙舀出來,要有“挂匙”的效果。在“華美湯包”不能不點的是一籠賞心悅目的五彩湯包,它的每種顔色都取自天然果蔬,其中紫色來自蒸熟的紫薯,是多次試驗的結果。在這裡吃湯包也不用擔心油膩,因為程華山全部做了減油處理,就像餡料嚴格規定肥瘦比例符合3∶7的标準。還有一種創新的豬肉香菜餡的湯包吃起來特别清新。“華美湯包”戶部巷店的價格要略貴,可以去其他分店品嘗。

煎炸類

豆皮

從“老通城”出來的豆皮師傅獨立門戶之後,往往店鋪的口碑都不差。漢陽三大豆皮,除了“周記熱幹面豆皮大王”之外,另外兩家的創始人都來自“老通城”。

“曾記豆皮大王”的創始人曾志誠曾經和師傅高金安一起參加過1958年接待毛主席的準備。上世紀60年代,曾志誠到了北京的政協食堂,專門在那裡制作豆皮。現在繼承家業的三兒子曾華平就是在北京出生的。“曾記”豆皮的皮子嚴格遵守老通城的傳統,由大米和綠豆磨漿制成,油溫、火候也把握得好,因此格外香。可以點一份不加糯米的“蛋光豆皮”,直接感受皮子的香滑。比較特别的是,“曾記”的員工還會坐在餐廳裡現場制作“糊米酒”——在一口銅鍋的壁上粘上一條湯圓粉和成的糯米條,然後用勺子一點點撥弄進煮有米酒的鍋裡。據說用銅鍋來做糊米酒,也和過去用刨花來做燃料煎制豆皮一樣,會給食物帶來獨特的味道。

另一家“元記豆皮”是由老通城出來的一位女師傅魯清梅創建的,魯清梅是“豆皮二王”曾延齡的徒弟,現在店裡掌勺做豆皮的是她的孫子李聰。“元記”的三鮮豆皮繼承了老通城“清鮮”的特點:糯米提前用高湯處理過,不會吸油。三丁之中的香菇丁一定要春菇制成。春菇不會過分吸水,導緻特别鹹的口感。如果喜歡重口味的,可以點他家的牛肉豆皮。滾油先炸了紫草,再放辣椒和生姜,這樣的底料上色出來的牛肉丁看着就有食欲。需要提醒的是,這家店幾經搬遷後在一條人流不多的街上。豆皮做好後賣不完,他們會放進保溫桶裡。甯願多等一會兒,還是要現出鍋的豆皮。

雞冠餃和糯米雞

雖然都有個“雞”字,但這兩種油炸食品都和雞肉不沾邊。雞冠餃因形狀如雞冠而得名。它用的就是制作油餅的面餅,中間填上經過胡椒、姜末、鹽和生抽調味過的肉餡,對折成半圓之後放入鍋中油炸。而糯米雞和廣東版本的荷葉糯米雞也不是一回事,武漢的糯米雞是由糯米、五花肉、香菇、豆腐幹子經蒸煮、攪拌、捏團、油炸後制成。炸好的糯米團外表金黃,殼凸凹不平,形如雞皮,因此有了這個叫法。

小吃攤的經營者往往嫌麻煩,油炸食品中最常見的是油餅、面窩和雞冠餃。糯米雞需要另外準備幾種料,通常不好找。吃炸物的地方一定要人流量大,否則炸出來放在邊上涼了就不對味了。綜合考慮,去勝利街的民生甜食館就是個不錯的選擇。這裡的糯米雞做得特别出色,有調料入味的緣故,也是因為這裡食客足夠多,剛出鍋的糯米雞熱騰騰地就遞到手上,最能感受脆皮和餡料結合的酥香。

位于中山大道靠近山海關路的“李記雞冠餃”隻賣糯米雞和雞冠餃兩樣炸物,排隊人數同樣可觀。他家的特點就是個“大”字,糯米雞和雞冠餃體積都比别家大一倍。味道倒也不錯,就是頭疼怎麼能夠吃完。

“周記熱幹面豆皮大王”獨創的“蓋澆豆皮”

糯米雞因為配料複雜,是不太常見的炸物生煎包和汽水包

武漢的生煎包肉餡比上海生煎味道稍微鹹重一點,肉餡隻用鮮肉。而上海生煎裡面有灌湯,是要加入皮凍的。位于北湖正街的“祥龍煎包”是武漢餐飲協會的江月明特地推薦我去的。為了能吃上這裡的煎包,他會和老伴轉幾趟車過來,可見它的吸引力。“祥龍煎包”選用的是上好的高筋面粉,采用老面發酵。這樣發出的面很松軟,能讓餡料的湯汁滲透其中,煎出來又軟又香。煎包下鍋之後要倒上大約三分之二的水,用水把煎包煮熟,然後再倒入三分之一的油,煎好後把水和油一起倒出來,包子就煎好了。最重要的是把握好鍋裡水和油的比例,煎包出鍋之後才會有金黃焦脆的底子。

“汽水包”可不是甜的,和我們日常喝的蘇打汽水沒有關系。它同樣是利用生煎包的烹饪原理,靠水和油的溫度來把包子煎熟。與生煎包不同的是,它需要煎上下兩面,并且它是素餡而不是肉餡。這就讓汽水包賣不出價格,面臨消失的境遇。但在追求“輕食”的年代裡,素餡包子也許會越來越有市場。山海關路上,經營“毛氏汽水包”的年輕人對此就很有自信。最早他家隻有粉絲和香菇糯米兩種餡料。随着周邊鄰居的認可,逐漸增添了苕粉、五香蘿蔔、雞蛋韭菜和蓮藕等餡料。一口氣買走十幾個汽水包子的老街坊不在少數。

糯米包油條

糯米包油條每做一個就要花費不少手上力氣,在武漢賣得也越來越少。“何嫂糯米包油條”位于解放大道旁的一條小巷内,每日清晨6點出攤。甜的口味最受歡迎:舀一勺糯米飯碾平,鋪上一層綿白糖、撒一層芝麻粉,最後又是一層白糖。油條撕段平鋪在上,整體卷起,捏握緊實,兩端再蘸糖和芝麻。糯米在木桶中蒸得火候到位,白皙透亮,黏度适中,嚼勁十足。芝麻、糖與米相互交雜,每一口都香糯而甜蜜。除了甜味,還有鹹味和椒鹽口味可選。鹹口的會将香幹、香菇、榨菜切碎,加入辣椒炒熟後再鋪進糯米中,鹹鮮開胃。

另外一家位于山海關路的“徐氏糯米包油條”更具創新精神,提供肉松、海苔、芝士、橄榄菜、葡萄幹、土豆絲之類的小料可以額外添加。糯米包油條攜帶方便,食用時冷熱均可,很受上班族和學生們的喜愛。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