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穩中有變”意味着什麼?

“穩中有變”意味着什麼?

時間:2024-10-25 09:41:54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在當前中國經濟的敏感時刻,這次會議為中國經濟政策的走向做了最全面的定調。

政治局會議提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加以解決。”長期以來,官方對于中國經濟的描述一直是“穩中向好”,此次會議描述為“穩中有變”,對經濟形勢定調出現重大變化,意味着經濟政策也要出現相應的調整。

這次會議總共提出了六大任務:第一,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堅持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第二,把補短闆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第三,堅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節奏;第四,推進改革開放;第五,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産市場問題;第六,做好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把穩定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從這六大任務來看,第一條無疑是最核心的任務。去年年底的經濟工作會議,有一個提法一度引起極大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當時市場普遍認為,這意味着中國政府将會淡化經濟增長指标,轉而更加注重經濟增長質量,長期以來的穩增長可能會淡出曆史舞台。不過從這次政治局會議來看,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意味着經濟增速的重要性重新擡頭。

“堅持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這句提法最重要的變化在于,貨币政策剔除了“中性”二字,從此前的“穩健中性”變成了“穩健”。從過去10年我國的貨币政策變化來看,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在2009年和2010年實施了“适度寬松”貨币政策,2011到2016年,貨币政策的基調轉為“穩健”,但在穩健的基調之下,貨币尺度還是較為寬松,2017年我國的貨币政策轉為“穩健中性”,多了“中性”從“穩中向好”轉為“穩中有變”,中國經濟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二字,但實際上貨币尺度出現了大幅縮緊,尤其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國内經濟環境都感受到了貨币緊縮的強烈沖擊。直到今年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積極财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币政策要松緊适度”,貨币政策被解讀為開始轉向,而到了這一次政治局會議,正式确認貨币政策從“穩健中性”回歸到“穩健”。

2008年以來,我國一共實施過3次寬松政策,其中2009年那一輪主要是應對全球金融危機,2012年主要為了應對國内經濟下滑,實施過2次降息和2次降準,寬松的力度不算太大,而2014~2015年那一輪寬松,一共實施了6次降息和4次降準,寬松的力度相當之大。從寬松的效果來看,可以說一次不如一次,尤其是2015年那一輪寬松,當時釋放出來的大量資金根本沒有進入實體經濟,導緻驅趕資金脫虛入實成為當年重要的經濟任務。在那一次寬松之後,國内房地産市場迎來了一輪最猛烈的上漲。

随着這一次貨币政策再次放松,是否會再度刺激房價上漲無疑成為人們最關注的話題。此次政治局會議對此做出了回應,在第五大任務中提出:“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産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今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報告》,對于房價的表述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這一次表述是“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前者意味着允許房價有一定的上漲空間,隻是不能過快上漲,而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意味着已經不能容忍房價的上漲,這樣的表态可謂史上最嚴。不過,最終房價的走勢如何,是會再度大漲還是被封死上漲的空間,隻有市場和時間才能給出最終的答案。

此次政治局會議提出的第二大任務是“把補短闆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這也是當前重大的政策轉向。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三去一降一補”的五大任務中,去産能和去庫存是初期的重點,2017年以來,去杠杆開始成為供給側改革的重點,而此次政治局會議确認了補短闆成為供給側改革的重點。

在貨币政策轉向之後,市場開始猜測是否意味着去杠杆已經中止,《人民日報》也在7月份發表文章,表示“去杠杆初見成效,我國進入穩杠杆階段”。此次政治局會議表示:“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地結合起來,堅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台時機。”這意味着去杠杆并沒有中止,不過要注意力度和節奏,對于中國經濟的沉疴,不可急于下猛藥醫治。

政治局會議關于補短闆的全文是:“把補短闆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闆的力度,增強創新力、發展新動能,打通去産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業成本。要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

不難看出,基礎設施領域被視為補短闆的重點。我國的基礎設施領域在經過多年的高速投資增長之後,繼續大規模投資的空間已經不大,很多地方的基礎設施建設甚至出現了提前透支,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如果繼續大幅加碼基礎設施建設,隻會加重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使得地方債務危機愈演愈烈。在這樣的背景下,全國範圍内大規模投資基建已經不太現實,更多隻能是尋找投資不足的地區來補齊短闆。今年7月底,李克強總理考察川藏鐵路拉林段施工現場時表示:“川藏鐵路不僅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國人民的心願,其投資建設将會帶動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我們早已看準、遲早要建的有效投資項目。我國目前發展不平衡,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滞後,要加快補齊這個短闆,通過擴大有效投資,加快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逐步縮小東中西部發展差距。”

去年以來,發改委和财政部等部委對于PPP模式大力整頓,加之地方政府債務擴張能力被約束,今年我國的基建投資規模大幅下降,上半年的基建投資增速從去年同期的20%多下降到7%。在新一輪補短闆的刺激下,預計基建投資規模将會有所反彈,但考慮到這一輪基建投資隻能是小範圍刺激,最終基建投資反彈的力度也不會太大。

除了基建投資之外,“增強創新力、發展新動能”也被視為補短闆的重要内容。“中興通信事件”爆發之後,我國科技領域創新不足的現狀被充分暴露,在這樣的背景下,“增強創新力、發展新動能”被提上台面也就毫不意外。

不過,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之間,對于當前“穩中有變”的中國經濟不會帶來實質性的改善,在短期增長壓力之下,中國經濟不得不重回穩增長的老路。不過,過去10年來刺激效果已經越來越弱的寬松政策,這一次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動經濟增長,預計也不會太過樂觀。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