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用金屬絲網捕捉缺席的存在

用金屬絲網捕捉缺席的存在

時間:2024-10-25 06:37:02

1.阿布紮比國家展覽中心大廳内的空間裝置《Archetipo》2.出于金屬絲網材料的特質,《Archetipo》裝置給人數字投影或錯視畫布景的錯覺

3.特雷索爾迪的最新公共藝術作品是為2018年加利福尼亞州印第奧的科切拉山谷(CoachellaValley)音樂和藝術節設計的特定場地裝置《Etherea》

4.觀衆在《Etherea》裝置中可以體驗到外内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邊界的弱化

特雷索爾迪的雕塑作品《仰望》特雷索爾迪着迷于金屬絲網介質表達無形與短暫性的特殊能力,也就是事物非物質性的詩意層面。

意大利雕塑家埃迪奧多·特雷索爾迪(EdoardoTresoldi)的作品有種不可思議的特質,源于可見的與不可見的同等重要這一事實。作為一種空間幹預手段,它們部分是建築、部分是藝術,部分像是幻覺,通常采用經典建築的原型,用金屬絲網建造出來。

他的最新公共藝術作品是為2018年加利福尼亞州印第奧的科切拉山谷(CoachellaValley)音樂和藝術節設計的特定場地裝置《Etherea》,一座存在于世界上最大規模之一的音樂節上的短暫建築,與遼闊荒涼的美國自然景觀共生。

以廣袤的科羅拉多沙漠為背景,總共1.1萬平方米金屬絲網制作的三座透明“大教堂”依次排列在同一軸線上,同樣的新古典主義和巴洛克風格,同樣的穹頂造型但尺寸不同,漸變的規模分别達到11米、16米和22米的高度。在群山映襯下,三座教堂真實地存在着,但又似乎若有若無,像是一位建築師用鉛筆描畫在空中,又像是對已經被拆除建築的有形回憶。《西龐托基督教堂》通過金屬絲網的透明度,重現了意大利普利亞大區的一處考古遺迹

《西龐托基督教堂》裝置建造在早期教堂的遺址上《Etherea》也是迄今為止特雷索爾迪最大規模的作品,盡管足夠壯觀,但由于材料的透明度,看起來顯得異常輕盈。一整天,随着變幻莫測的沙漠天空,自然光穿透了金屬絲網,産生轉瞬即逝的效果。在陽光、雲彩、風雨的不同氛圍下,觀衆可以體驗到内外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邊界的弱化。到了夜晚,人工照明豐富着它們的外觀和體量,以更加空靈的方式突出建築的構造。

這一次,他在裝置中不僅專注于人們的空間感知,還保留了與科切拉曠野景觀的密切關系。由于三座教堂的漸變尺寸和透明度,它們的感知空間在不斷發生變化,放大或縮小了人與天空之間的距離。當建築自身擴張時,同樣地,天空會顯得更加遙遠。

從外在的自然環境進入封閉的内在空間,人的身體成為體驗和發現的工具,由此形成人、建築和景觀之間的類比。正如特雷索爾迪所說:“對前一個建築的記憶被重新調整之後,影響了你正在進入的那一個。這就像你經過很長一段時間,重回某個熟悉的地方,你會發現在記憶裡它比實際更大或更小。事實上我想創造一個有趣的場所,讓人們專注地凝望天空,加強與無邊無際的加州風景之間的關系。”

經典建築的原型一再出現在他的作品構成中。由于他的公共空間幹預手段着重于精選地點和景觀要素的研究,從這個意義上說,經典原型借用了人們在自然和曆史中所認同的神聖性,通過與光線、氛圍和周圍環境的相互關系,被投射到當代的時間。

去年5月份,特雷索爾迪曾經與迪拜的DesignlabExperience工作室合作,為阿布紮比國家展覽中心大廳舉行的一次皇家活動設計建造了總共7000平方米的空間裝置《Archetipo》。一些龐大的穹頂、宏偉的拱門、排列有序的柱廊從郁郁蔥蔥的花園景觀中升起,令人想起封閉曆史城鎮的廣場建築。出于金屬絲網材料的特質,高聳的裝置給人數字投影或錯視畫布景的錯覺。

《Archetipo》是龐大的室内“廣場”,也是一次奇特的時間之旅,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原型被當代表現方式過濾和吸收。如他所說:“作為一名當代藝術家,我截取當代表達形式,并試圖将它們編碼,我的目的是叙述暫停的曆史,構建一個由當前問題構成的想象,不是通過它們自己的語言講述主題,而是通過我的創作過程。”

不僅如此,特雷索爾迪用平面、球體和立方體等純粹幾何元素切割和分解了經典建築的和諧性,構成一種破碎的節奏。在他的概念中,透明的建築決定了對自然秩序的解釋,古典和現代的融合産生出第三種語言,就像一首簡短的詩歌,其中兩個世界被證明是平行而且同時相交的。皇家活動結束之後,這件景觀裝置中的部分藝術品被重新安置在阿布紮比的大學、公園、博物館等公共空間。

古典與現代、臨時與永久、工業與詩意、可見與不可見,在他的作品中總能找到類似的二元關系,它們同時展示着兩種對立的視角,讓觀衆短暫地瞥見存在于兩者之間的世界。這也是一連串難以避免的并置,似乎金屬網這一材料本身就徘徊在一種維度與另一種維度之間。

特雷索爾迪出生于1987年,在米蘭長大,9歲開始在畫家馬裡奧·斯特拉福尼的指導下習畫。2009年,他搬到羅馬從事舞台設計工作,在制作布景時第一次用到了金屬絲網這一介質,逐漸着迷于它表達無形與短暫性的特殊能力,也就是事物非物質性的詩意層面。

他這樣解釋過:“我從金屬絲網的詩意表達能力中看到了一種心理投射的叙事性,當它涉及曆史時,代表曾經存在過但事實上不複存在的東西。通過它的透明度,我還能夠與環境保持直接的聯系,為觀衆建立一種新的沉浸式體驗。”

所以,他把金屬絲網定義為“缺席的物質”,通過它來叙述地點、瞬間和存在,觸發與空間和曆史的對話。金屬絲網的透明語言編織着原本不存在的物質,轉化為三維的實體,然後被投射到一個未知的時間維度——已經消失或者從未存在過,在不同的時間維度中再次存活了一次。

多年來,經過不斷研究,他用絲網發展了一種個人的、完全手工的制作技術。絲網有它悖論的技術複雜性:它的透明度讓每個技術細節都非常明顯,在設計階段,形式受到結構的約束,反之亦然。透明度也意味着與周圍景觀的密切關系,可以毫不費力地插入到詩意叙事中。所以,作品的力量在于美學與結構形式之間的平衡,一切都圍繞着這兩個元素之間的并置來運轉。

《Aura》場地裝置巴黎左岸LeBonMarché百貨公司2017年

《Aura》是一個8米長的雙重懸挂裝置,隔着巴黎左岸LeBonMarché百貨公司的滾動扶梯,分别懸挂在由古斯塔夫·埃菲爾設計的玻璃天花闆上。受新古典主義和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宮殿的啟發,兩個壯觀的穹頂建築被勾勒出來,一個用金屬絲網,另一個則用了波紋金屬闆。

懸浮式裝置反映了時間的流逝和物質的轉變,從古典形式到現代内容,再到廢墟建築概念,重點放在古典形式和當代材料之間的對比。在形式和反形式之間,它充滿了沃爾特·本傑明所定義的“氛圍”,一種由距離産生的獨特外觀。

兩個藝術裝置具有幾乎相同的形狀但不同的物理特性。它們體現了建築史的兩個不同方面。絲網裝置指的是空靈的維度,通過對缺席的描繪來表達它的減法美學。波紋金屬闆的那個則是殘骸空殼,與被遺棄的家園相同,它是離開此地之前的生活見證,叙述了時間的流逝。它代表建築對自然的回歸,将自身呈現為衰弱與無常的挽歌。

在特雷索爾迪的手中,鐵絲這一笨重的、難以操作的材料變成了輕盈與浪漫的叙事工具。去年1月份在意大利南部薩普裡的Derive藝術節上,他将一艘劃艇改造成空靈飄逸的金屬絲網帆船,用作意大利音樂家Iosonouncane表演電子音樂的舞台,附近海灘上的遊客們則在岸上傾聽這場視聽盛宴。

帆船的名字叫作“軌迹”,一些半透明的立方體塊緊密地聚集在一起,像是被簡化的城市高樓模型,象征着風帆的三角形從它們的背後隐隐透出尖銳的線條,共同構成一個漂浮在海面上的空靈場景。這是絕美自然景觀中的一次場地表演,薩普裡灣成為其中的定義元素之一,獲得了短暫的表演價值。

“軌迹”在一整天不斷變化着自身,透明絲網過濾意大利南部海濱小鎮天空的多彩光線,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投下它的倒影。特雷索爾迪說:“我最感興趣的是與薩普裡海灣有關的元素,具有令人歎為觀止的美景,其中風帆作為一個想象中的元素和主題,對周圍景觀進行渲染、切割和解構。”

與他的其他臨時戶外裝置一樣,無常是“軌迹”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他的空間幹預依賴于一個地方的短暫存在,根據作品種類和叙述的類型具有不同的壽命。一旦“軌迹”的生命周期完成,它就會消失,使那裡的風景回到預先存在的平衡。

作為在羅馬生活多年的設計師,他從不掩飾自己對廢墟的迷戀,他經常将自己的作品比作“展示的遺迹”或者“廢墟中的建築”。出于這種迷戀,誕生了《西龐托基督教堂》,他與意大利文化遺産和活動部以及普利亞大區考古學監督局一起,通過金屬絲網的透明度,重新引入原始建築的形狀,複活了普利亞大區的一處考古遺迹。

在13世紀一次大地震後,意大利南部的普利亞地區的西龐托(Siponto)公園逐漸演變成具有重要考古意義的曆史遺址。那裡曾是地區的主要港口之一,除了幾個象征着羅馬式建築的遺存物外,公園裡還有一座早期基督教堂的遺迹,展示小鎮往昔作為地區最重要教區之一的地位。

《西龐托基督教堂》裝置就建造在這座早期教堂的遺址上,靠近現存的羅馬式教堂,兩者的建造年代相差了600年。金屬絲網重新诠釋了教堂的體量,交叉重疊形成洞穴似的拱門、高聳的柱子和羅馬式屋頂,每個金屬絲網片都被精細雕刻,多層次的絲網片在廣闊的空間内勾勒出建築的輪廓。當代藝術就這樣被添加到考古學背景中,形成了保存和增強曆史感的一種新場景,它的視覺力量來自藝術、風景、曆史與周圍環境的融合。

特雷索爾迪将《西龐托基督教堂》稱為“形而上學的廢墟”,相對于原始結構來說,它是輕飄空靈的存在,超越了堅實材料的物質性。在這裡,通過合并以缺席為中心的第四維度,所缺失的和已經存在的被賦予同等程度的關注。他的創造在現實、記憶和幻想這些相互對抗的概念之間相互協調着,如同一場超越時間的鬥争,結局最終留給了觀衆。

《Incipit》場地裝置,意大利卡梅羅塔,2015年

《Incipit》是為意大利濱海城市卡梅羅塔MeetingdelMare藝術節制作的公共藝術裝置,一座擁有拱形走廊的雕塑塔,一群鳥兒聚集在它的頂端。在藍天的映襯下,它呈現出空靈的、幾乎幽靈般的形态,懸浮在透明框架内的鳥兒加強了這一特征,好像時間已經停止了,盤旋的鳥兒隻是曾經存在的記憶。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