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這屆年輕人真會玩:既可“喪”在家,亦可“浪”在外

這屆年輕人真會玩:既可“喪”在家,亦可“浪”在外

時間:2024-10-23 08:28:47

文溫麗虹編輯蔔昌炯“喪”文化參與了新一屆年輕人休閑方式和娛樂心态的塑造:決絕地把工作與生活分開,上班時認真幹活,休閑時徹底放松,盡情享受小确喪帶來的頹廢快感一

代人有一代人的壓力,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活法。對于較早出生的70後、80後來說,他們二十來歲的時候,休閑娛樂可能大多給了武俠小說、迪廳、錄像廳、台球室、撲克牌局、街機等。而和互聯網、智能手機共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年輕人,有不同于以往的排解壓力和謀殺時間的方式。

要麼借助網絡,成為禦宅一族,在電腦上刷劇、社交、購物、玩遊戲、看網文、雲養寵物;要麼走到線下,玩桌遊、排演話劇、參加合唱團、Cosplay、占星、探險旅遊等。

多元的時代給了他們多元的去處和多元的選擇。其中,大部分休閑娛樂也暗合時代的邏輯。在當前由高房價、高物化的價值觀、高流動性職場、高污染環境以及快節奏工作等元素構成的城市生活中,90後可能是最需要壓力出口和情緒出口的一屆年輕人。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狼人殺和密室逃脫會流行,前者追求的是心理上的釋放,後者側重于身體上的釋放。

以新近聯合國對青年的界定(15—24歲),1993年以前出生的90後已可納入中年人之列。這看起來是簡單的年齡段劃分,但換個角度,也可視為不同責任區間的認定—提前進入中年,意味着要提前承受更重的責任和負擔。

不管新一屆年輕人認不認同聯合國的分類,他們的生存和生活壓力驟生,是既定事實。

這也導緻他們形成了一種獨有的喪文化:缺乏目标和希望,喜歡自嘲與自黑,身上籠罩着一種頹廢和絕望交織的消極氣質。與之相匹配的流行語有:生無可戀、然并卵、廢柴、葛優癱、小确喪、被掏空……

“喪”在不同的人那裡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是垮掉的一種,也可以是賣萌的一種。一定程度上,它參與了新一屆年輕人休閑方式和娛樂心态的塑造:決絕地把工作與生活分開,上班時認真幹活,休閑時徹底放松,盡情地享受葛優癱、小确喪帶來的頹廢快感。

rua寵物

“rua”意即撫摸,最早是電競圈的一個口頭禅,後被貓奴們征用,以形容人和貓之間産生的那種讓人放松、心情開朗的親密互動。

據《2016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統計,80後和90後是寵物消費的主要群體,占比六成半。這一數字不包括那些通過觀看寵物圖片、視頻獲得養寵滿足感的雲養寵者。

在90後眼中,寵物的身份除了可以是兒子、女兒,還是一起成長的朋友,一個需要照顧的室友。它們見證了自己不為人知的焦慮、難過,不言一語,隻靜靜陪伴。

貓還被這些年輕人戲谑為一種可上瘾物質,借用吸食毒品的概念,憑空臆造出一種活動“吸貓”。曾有網友專門發布視頻,現場演示“真正的瘾君子是如何吸貓的”,讓不少不明就裡的網友信以為真。

桌遊

在國内,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桌遊的概念停留在棋牌、麻将這些傳統項目上。其實,這是一種狹義的理解。

桌遊又稱不插電遊戲,起源于德國中産階層,内容涉及戰争、貿易、文化、藝術、城市建設、曆史等,大多使用紙質道具和精美的模型輔助。

它曾因網遊的興起而出現衰退迹象,近年又借助網絡重煥青春。時下流行的桌遊有三國殺、狼人殺等,可以線上玩,也可以線下玩;可以在私下的聚會裡玩,也可以在專門的桌遊吧玩。

除了釋放壓力,桌遊還兼具社交功能。甚至有人專門制作了以狼人殺為主題的網絡真人秀節目,比如2016年下半年由馬東和侯佩岑主持的網綜《飯局的誘惑》。

看網綜、網劇、網大

相對于電影、電視等傳統娛樂形态,網綜、網劇、網大(網絡大電影)是近幾年才興起的事物,也是新一屆年輕人獨有的休閑方式。

2016年被認為是網絡綜藝爆發的一年,據媒體數據,各網絡平台自制綜藝前20名的總播放量接近150億次。

娛樂節目大規模從電視轉向網絡的同時,越來越多電視主持人也開始試水網綜。何炅、撒貝甯加盟的《明星大偵探》,馬東、蔡康永等開創的《奇葩說》,張紹剛參與的《吐槽大會》……這些都是2016年以來收獲了高人氣的網絡節目。

網劇、網大最近幾年也迎來井噴式的發展,雖然精品不多,但量大啊,想利用這個消磨時間,哪怕挨個快進也不愁沒有新片源。

看網絡直播

網絡直播有别于電視直播,内容更豐富,形式更靈活,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産物。誰都可以做主播,在攝像頭下進食、打遊戲、喊麥、講段子、購物等都是常見項目。

在某些人看來,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直播的—曾有兩名男子直播将共享單車扔進河裡,結果可想而知,他們被抓了。

而不管什麼直播,似乎都有人看,哪怕視頻裡的人正在睡覺。他們通過點贊、送禮物、打賞等,養活了一個龐大的産業。

人們普遍把2016年稱為“中國網絡直播元年”。這一年,各種網絡直播平台和APP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陪伴大量年輕人度過了他們的休閑時光。一些高人氣主播也借勢成為網紅,從逼仄的直播間走向開闊的名利場。

探店

這是一個新名詞,最近開始在小紅書、大衆點評等消費評價社區裡出現,意為到某家餐廳吃飯,帶着測評的目的。原本這是美食編輯的工作,現在成了年輕人的休閑活動項目之一。

成為優質小衆餐廳首批挖掘者,看着自己喜歡的餐廳慢慢聲名鵲起,就算隻做5分鐘的時尚消費意見領袖,對他們來說,也是值得津津樂道的人生成就。

現在,探店活動的目的地不拘泥于餐廳,測評各類實體店鋪都能類歸其中。

健身

現在的年輕人無論胖瘦,都可能是健身愛好者,他們的訴求除了減肥,還有塑形—希望練出馬甲線、人魚線等身體線條。

超級猩猩、小熊快跑、Keep、咕咚等健身類線上服務項目的誕生,為他們的健身場所、方式以及相關知識的獲取等,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較于上一代人,90後更樂意為健身買單,不管在家還是在專業健身場所。有不少人還會為自己聘請私人教練,并視情況更換。2016年一份針對中國健身行業的調查統計顯示,每個去健身房的90後,平均半年内更換過3個健身教練。

手遊

随着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遊早已越過了俄羅斯方塊和貪吃蛇時代,取而代之的是畫面精緻、趣味十足、種類繁多、完全可以和PC端遊戲媲美的高階遊戲。

特别是由iPhone開創的觸屏操作模式,不僅革新了用戶控制手機的體驗,也使手遊擺脫了物理鍵盤的局限,玩起來更加得心應手。于是,辦公室、地鐵、餐廳、路上……無處不見“低頭族”。

傳統的PC遊戲時代,玩家多為男性,手遊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女性用戶。當前正熱門的《陰陽師》,據說女性玩家的比例已超過男性玩家。

一些熱詞和流行語,最早也誕生于遊戲群體,比如“皮皮蝦,我們走”、“假豬套”等。《陰陽師》的玩家如今又貢獻了個新詞—歐氣,替代了原來的“錦鯉”,成為“運氣”的别稱。

參加藝術社團

對這一代年輕人來說,藝術夢想可以是本職之外的事業或業餘的休閑,不一定非得熬到退休才能投身其中。

中國很多城市都有自發組建的業餘話劇班、表演班、合唱團,參與者大部分是二三十歲的白領,利用下班或周末時間進行排練、演出。

2016年因《張士超你把我家鑰匙放哪裡了》《春節自救指南》等歌曲而走紅的上海彩虹合唱團,其成員基本都是另有專職工作的年輕人,有人甚至住在外地,每周趕到上海參加排練。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