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從陪練到奧運冠軍有多遠

從陪練到奧運冠軍有多遠

時間:2024-10-23 10:27:26

文杜祎潔編輯蔔昌炯

曾獲得過兩枚奧運金牌和3枚世錦賽金牌的“中國拳王”鄒市明曾以陪練身份入選國家隊8月18日,身高1米88的趙帥在男子跆拳道58公斤級比賽中擊敗泰國勁敵,出其不意地創造了曆史,裡約卡裡奧卡體育館見證了中國男子跆拳道奧運首金的誕生。

這是21歲的趙帥首次出征奧運會。在金牌帶給他的榮耀迅速擴散之時,他昔日的“陪練”身份也一同廣為人知。

作為競技體育的産物,陪練制度在中國很多運動項目中由來已久。陪練是大部分運動員職業生涯的起點,也是終點—雖然人人都有一顆奪冠的心,但奪冠這條路,最終隻有少數人可以走。

很多人可能自始至終都在做陪練。他們在把隊友一個個送上領獎台後,帶着滿身傷痛,或到地方隊謀一份教練的差事,或告别自己耕耘多年的體育項目,深藏功與名,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

趙帥是芸芸陪練中少數被命運眷顧的人,憑着自己過人的天分和努力,一步步站在了金字塔尖。

其實,還有很多像他這種一路把自己“陪練”到奧運冠軍席上的選手,比如本屆奪冠的馬龍、張繼科、谌龍及往屆奪冠的鄒市明、冼東妹等人。他們有的正處風口浪尖,有的已逐漸被人淡忘。

冠軍往往從“陪練”開始

趙帥奪冠的這天上午,武漢體育學院跆拳道隊主教練、副教授熊俊在朋友圈轉發了這一消息,并寫道:“從陪練到冠軍,勤奮努力的結果。”身為中國第一代跆拳道運動員,熊俊在1998年至1999年間,曾在中國跆拳道女子國家隊為陳中當過一年多的陪練,之後陳中連續獲得亞錦賽冠軍和悉尼、雅典兩屆奧運會金牌。

外行人眼中,陪練就是挨打,差生才會淪為陪練。熊俊并不完全認可:“從某種意義上說,陪練就是給重點隊員當靶子,但更關鍵的是讓重點運動員适應陪練的打法特點,并找到破解的方法。陪練的水準越高,重點隊員的水準就能提高得更快。”

趙帥的職業生涯自7年前進入江蘇省隊擔任女隊隊員張華的陪練開始。早年的陪練經曆如今被他視為冠軍的養成之路。不斷地被動“挨打”,讓他學會了如何去“迎擊”對手。漸漸地,趙帥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風格—以守為攻,這讓他得以轉型為參賽隊員。之後,他又在實戰中改進策略,變被動為主動,不停騷擾對手,陷對手于被動時抓住破綻迎擊,以此提高成功率。

自2013年遼甯全運會奪冠起,趙帥的技術水平、綜合能力迅速提升。本屆裡約奧運會上,他再次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在陪練中悟出來的打法精準、高效。

奪冠後,趙帥跪倒在賽場中心,兩個拳頭重重錘擊地面,仰天大喊:“你看到了嗎?”這句話并非簡單地情緒發洩,而是他終于可以以奧運冠軍的身份來告慰啟蒙教練張彥峰的在天之靈。11歲時,“不想上學”的趙帥跟着張彥峰開始練習跆拳道;4年後,他随恩師一起從遼甯進入江蘇省隊;一年前,在技術、生活及人生觀上給了趙帥很大幫助和影響的張彥峰去世,給了他很大打擊。

某種程度上,張彥峰堪稱趙帥職業道路上的精神“陪練”。這讓他在低潮時守住了寂寞,從而有了最終的爆發。

對于早年的陪練生活,趙帥看得很開:“我們跆拳道隊裡,每個人都是陪練,每個人也都是主力,你要打主力,我就是陪練;我要打主力,你就是陪練,大家都是相互的。”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曾獲得過兩枚奧運金牌和3枚世錦賽金牌的“中國拳王”鄒市明也是陪練出身。

鄒市明自幼喜歡拳擊,但他的拳擊之路走得并不順遂。少年時代,鄒市明初次報考遵義體校的拳擊預科班時,因身體條件不合格、臂長比身高短了兩厘米,被考核老師在報名表上畫了個叉。好在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堅持,争取到了這一名額。

體校畢業後,16歲的鄒市明被貴州省拳擊隊選中。1999年,在選拔參加悉尼奧運會選手的全國冠軍賽上,因身體條件和技術特點與其他國家的一些拳手相似,鄒市明得以陪練身份進入國家隊—這成了他人生命運的一個轉折點。

入選國家隊之初,鄒市明的唯一任務就是擔任當時全國冠軍李增茂的陪練。為此,他的鼻子骨折過好幾回,身上傷痛不斷。鄒市明是一個善于抓住機會的人,看起來這個過程中他不斷“挨打”,實際上他在暗中處處揣摩隊友拳法和技術特點。

付出很快就有了回報。2000年全國拳擊錦标賽預賽上,鄒市明一舉擊敗自己昔日的陪練對象李增茂,成為拳壇“黑馬”,自此逐漸成為48公斤級的世界王者。

他清楚地記得擊敗李增茂那天是他19歲生日,“賽後,我立刻打電話告訴媽媽,我打敗了全國冠軍。那次勝利是一個新起點”。

此後,鄒市明完全找回自信,一路殺進奧運會。2008年為中國拳擊金牌實現“零的突破”後,鄒市明把手機号和車牌尾号全部換成2008,他的朋友說甚至“連他的床單都是金色的”。看起來,一切就像是他對自己早年辛苦付出的一次格外的“饋贈”。

21歲的趙帥剛剛在裡約奧運會上獲得男子跆拳道58公斤級金牌,他曾是女隊陪練感謝陪練,“讓我變得更強大”

身為陪練,往往意味着要自我犧牲,放棄自己擅長和已經成形的套路,按照教練的安排去模仿團隊的假想敵,以成全隊友。

很難說每個隊員對此都毫無怨言,但回頭來看,幾乎每個奧運冠軍對自己曾經的陪練生涯都表達過不同程度的認同和感謝。

“做陪練并不是不好,當陪練也能學習到很多東西。”趙帥說,“其實很多運動員都是從陪練開始,一點點慢慢轉變過來的,很正常。”

奪冠後的媒體采訪中,趙帥感謝了很多人,有教練,有領隊,也有陪練,“沒有他們的幫助也沒有我的今天”。

回顧早年的陪練生涯,綽号“藏獒”的張繼科曾說過這樣一段話:“那段時間,也是我漲球最快的一段時間。當時我的實力肯定比不上王皓、馬琳,2008年是不屬于我的,但作為陪練,和他們打,我覺得總有一天,我也能打奧運會的。”

乒乓球是各類體育賽事中陪練制度最為悠久也最為典型的一項運動。裡約奧運會前夕,網絡上曝光了乒乓球成都訓練基地的一份《模仿對手表》。一張貼在牆上的A4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22個女乒世界名将的名字,有福原愛、伊藤美誠、石川佳純、馮天薇、于夢雨等,每個名字後面都對應着一兩個模拟該選手的國家隊隊員,總計40人,有17歲的小将,也有參加5次女隊封閉訓練的男運動員,這是國家乒乓球女隊在本屆奧運沖刺前的标準配置。

幾乎每一個乒乓球奧運冠軍都做過陪練。王皓和馬琳就曾互為陪練,新晉奧運冠軍馬龍也有過一段陪練經曆,就連風雲一時的孔令輝、王勵勤等,都曾在國家隊擔任陪練工作。

相對來說,張繼科的陪練生涯要更長。2003年他就進入了國家隊,由于年齡小,加上當時國家隊高手如雲,在2008年之前他并不為人關注,多數時候隻是馬琳、王皓等主力隊員的陪練。直到2008年全國錦标賽,張繼科才一舉成名,在男單比賽中連勝馬琳、王勵勤、王皓等老将獲得冠軍,從此擺脫陪練身份。

已經退役從政的冼東妹也曾表示陪練生涯讓她終身難忘,“陪練讓我變得更強大”。

冼東妹是中國第一個衛冕奧運會柔道項目冠軍的選手,堪稱“大器晚成”—2004年,在雅典奧運會上第一次奪得金牌時已29歲;2008年,退役的她以複出身份再次斬獲金牌時,已是1歲孩子的母親。

而在功成名就之前,冼東妹最主要的身份就是陪練。1989年,剛到廣東省體校的她最開始練的是摔跤,後又轉練柔道。當時柔道隊裡最耀眼的選手是曾獲得1987年六運會冠軍的陳英姑,冼東妹最初做的就是她的陪練。

柔道這個項目上,從陪練身份走上奧運冠軍位置的,還有2000年奧運會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級冠軍袁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女子柔道78公斤級冠軍楊秀麗等人。

當昔日這些在陪練隊伍裡一次次摸爬滾打、經曆了血與淚淬煉的選手,有一天終于站到奧運冠軍領獎台上,他們中有人不吝轉過身來回饋自己的隊友。

已經奪得一枚金牌的趙帥在賽後第一時間就表示,接下來要做隊友喬森及同是國家隊隊員的女友鄭姝音的陪練,“幫他們在賽場上做到最好”。

國家體育總局原副局長崔大林也曾說過:“我們國家可以做到什麼?像莊曉岩、孫福明、高峰林拿完世界冠軍以後回來給小隊員做陪練,在哪個國家都做不到這一點。”

(本文根據媒體公開報道整理)

上:已經退役從政的冼東妹也是陪練出身,她是中國第一個奧運會柔道項目的衛冕冠軍

下:獲得本屆奧運會乒乓球男團冠軍的馬龍(左)、許昕(中)和張繼科也都做過陪練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