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在“拼多多砍價群”裡,藏着多少奧秘

在“拼多多砍價群”裡,藏着多少奧秘

時間:2024-10-23 05:34:33

時事許多拼多多用戶都是懷着僥幸心理的,他們總以為自己是幸運的,不會買到次品

很少有公司像拼多多這樣,成功上市沒有成為頂峰,反而遭遇到輿論的嘲諷和質疑。“拼多多砍價群”就是這樣進入了我的視野。在QQ以“拼多多”“砍價”為關鍵詞,可以找到數百個以此命名的QQ群,在這些QQ群裡,還可以找到相應的微信群,有些砍價群竟然是要收費才能加入的。

我很快就被批準加入了6個拼多多砍價群。以24小時計,我總共收到了近300個砍價鍊接。如果再加上其他信息,一天内,我的手機起碼被轟炸了上千次。

如果把這些商品加以分類,其中90%以上是生活用品,包括紙巾、洗發水、洗衣皂、發繩、防曬衣……原始售價大多不超過30元;此外還有少量小孩玩具,滑闆、充氣遊泳池。

被大衆诟病的山寨大件電器、數碼産品,一次也沒有在砍價群裡出現過,僅出現過幾次售價10至20元的耳機、插線闆之類的。

究竟是什麼人,這麼有時間,每天待在砍價群裡,隻為省十塊八塊?我在群裡潛伏了一周,發現了這些規律。

拼多多互砍群規律1:女性成員居多,90後占主導

2017年底,拼多多月活達到了1.57億,在移動端已經超過天貓。可我身邊玩拼多多的人還是很少,此前,隻有一兩位朋友邀請我幫忙砍過價。每天真的有這麼多用戶在拼多多上買東西嗎?在潛伏拼多多群的日子裡,我才發現,這可能是真的。

每個群都達到了可容納人數的上限。查看群成員概況,很容易就會發現這類群的兩個特點,一是女性占絕大多數,二是90後占比高達90%以上。

如果群名是“砍價”“互砍”為主,隻要成員人數未滿,很容易便可申請入群。但如果是群簡介明示的“××拼多多交流群”,就沒那麼容易進了。我申請了兩個這樣的群,一個至今沒有回音,另一個毫不留情地拒絕了我。

即便是砍價群,也風格各異。

在一個砍價群裡,我觀望了一會兒,發現竟然是全員禁言的,隻有管理員一直在群裡甩淘寶優惠券的鍊接。原來,這個群是淘寶客假借拼多多互砍的名義建立的淘寶客推銷群。

在另一個2000人的群裡,有96%的女性,90後占絕大多數,但這些年輕女性既不賣“萌”也不聊天。從我進群開始,就不斷被群友@,沒有客套話,直接一個字:“互”。

“互”的意思,就是互相幫忙砍價。這些群友都是什麼人呢?據觀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全職媽媽,還有不少是十五六歲的中學生,此外就是每天不用在固定時間上班的人,收入都不高,我接觸過的人,大多是從農村來到城市的,這些人相對來說有更多的空閑時間。

一位名為“追逐時間”的群友告訴我,她是為了幫朋友砍價,才被拉進來的。靠大家幫忙砍價,那個朋友最後免費拿到了一款防曬衣,她看了以後就動了心。拼多多後來成為她每日必逛的APP。她的最好成績是以0元拿到了一個原價32元的保溫杯。

26歲的“溫度計”則是帶兩個男孩的全職媽媽,現居廣東。她明确表示,就是沖着拼多多的便宜加入砍價群的。她也知道便宜無好貨,但一看到便宜的價格,就克制不了内心想買的欲望。“我買的也都是日用品,質量不好的話,丢掉也不會心疼。”

我還認識了兩位十幾歲的學生。她們說,平常沒有零花錢,而拼多多提供了免費拿的可能性。

這種理由在學生族群中竟然非常多。我接觸到的最小的拼多多用戶,是北京一所小學四年級的女生,她希望能免費在拼多多上買到一款心儀的頭繩。

除了一位生活在農村的女生,絕大多數人,并非十分貧困。以“溫度計”為例,她的丈夫是一名保險銷售員,收入完全可以養活一家四口,但“溫度計”仍然樂此不疲地在砍價群裡砍價,其實是,這成了她消磨時間的一種方式。

她說自己每天除了帶孩子,就是玩手機,但現在,玩手機的時候還能賺錢,這不是件好事兒嗎?2015年至2016年間,她曾嘗試做過微商。但一整年,隻賣出了10件内衣,便放棄了。如今,她的生活目标轉向在拼多多上以0元拿到商品。在她看來,這是她花時間和精力賺來的“戰利品”。

“追逐時間”也是同樣。她喜歡這種成就感:每天隻要花點時間和精力,找到足夠多的人幫忙砍價,就能免費拿到某樣商品。現在,除了砍價,她還開始找人幫忙拆紅包—拼多多的另一種玩法,和砍價的規則一樣,需要找多個好友點進鍊接,直到成功把紅包拆完。成功拆出一個紅包,金額一般是5.8元、8.8元,“也能抵掉一部分錢”。

許多精英人士為拼多多究竟是消費升級還是降級吵個不休時,砍價群裡這些忠實用戶,根本不關心這些争論。對于他們來說,拼多多有時就像一款遊戲,其他遊戲是通過打怪升級賺遊戲裝備來獲得滿足感,而拼多多這款遊戲,是通過能和真實世界聯通的金錢。

查看群成員概況,很容易發現這類群的兩個特點,一是女性占絕大多數,二是90後占比高達90%以上

“反正我也沒别的事做。”許多群友這麼說。

潛水一周來,我見過這些拼主成功地拆到5.8元的紅包,以不到10元的價格買了8盒抽紙,免費拿到原價60的滑闆車、原價28.9的口紅、原價37的地墊……但以2000人一個群的概率來算,獲得以上這些成就的概率,還是相當低的。

但許多人,哪怕隻是把價值1元錢的頭繩砍到0元,也會興奮不已。他們既獲得了遊戲中的快感,又能收獲真實的商品,何樂而不為?所以,“溫度計”才會覺得,“哪怕質量不好,扔了也不可惜”。拼多多互砍群

規律2:砍價機會,也是一種稀缺資源

拼多多對砍價定下了諸多規則。歧視最強烈的是,新拼主一刀下去,可以砍掉三五塊錢,而老拼主不受待見,每砍一次,隻能砍掉1分錢。

受這條規則影響,熱衷于砍價的用戶,就需要不斷去主動發掘新拼主,以便獲得其含金量最高的“初刀”。新拼主又往往是老拼主的朋友,要幫朋友砍價,便需要下載APP、注冊,這種策略,無形中成為拼多多用戶得以迅速擴張的原因之一。

為了砍一款37元的補水儀,群友“小絮”找了近10個老用戶,加起來隻砍了0.27元。她心裡清楚,“這就是拼多多的套路”。但在獲得更多收益的誘惑下,小絮還是努力發展了2個新用戶幫她砍價,但最後,離砍到0元還有一大半的距離。

數據顯示,從2017年3月到2018年2月,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僅移動端上,拼多多的注冊用戶就超過1.5億,以2018年3月的數據,拼多多的日活量為4310萬,這也從側面證明,雖然拼多多在3年時間裡成功将活躍買家的數字擴張到3.44億。但其中大約有33%用戶,隻是作為那批忠實用戶的陪綁者而存在的。

當新用戶不便發展時,老拼主雖不值錢,也聊勝于無。于是,砍價群誕生了。這可能就是拼多多群越來越多的原因。隻有5天,我所加入的砍價群全部滿員了,但查看日期,這些群大多才創立了不到半個月。

按照拼多多的規則,每一個砍價鍊接,同一個用戶一天隻能砍一次,而每個用戶24小時内最多隻能砍三次。砍價鍊接的有效期也隻有24小時,超時後,之前砍掉的價錢全部抹掉,如果還想要這款商品,必須從頭再來。

“砍刀”因此變得稀缺,“砍價”變成一種能夠交換的利益。如果想要别人幫你砍價,你也要幫别人做一件事。這件事通常是下次回幫砍價,或幫忙拆紅包。

但這種幫助沒有契約限制,完全靠每個人的自覺。

有一個微信群,我剛進群時,就看到一個名為“混世小魔女”的群友正在罵人,“這個人真的很惡心,還敢進群”“已經騙了我幾次了”“大家都不要相信他”……

在群裡待了兩天,我才明白,這個“混世小魔女”被另一個群友騙刀好幾次—所謂騙刀,就是說好了要互相幫忙砍價,等到需要對方幫助時,他卻裝作沒看到。這意味着互砍的另一方白白失去了一次在群裡交換的籌碼,急需在24小時内砍完價的商品,也少了一次被砍價的機會,這件商品就可能無法拿到。于是,被騙的群友就會當衆揭發某人的“騙刀”行為。

類似吵架的情形我在每個群都經曆過好幾次。這相當于一種大字報式的揭發,此話一出,被揭發“騙刀”的人,便幾乎不可能獲得來“互”的群友了。

一位坐擁8個群的資深拼多多用戶說,在砍價群裡,誠信是最重要的,隻有信守承諾、幫人砍價,才能在群裡生存。她混群裡大半年,隻遇到過2次被騙刀的事情,“大家都會選擇誠信,這就是規矩,唯一的規矩”。

把誠信與因假貨被诟罵的拼多多聯系起來,是一種奇怪的反差。但我隻能說她的運氣太好。作為一個拼多多新人,我入群第二天,就被騙了一刀,而且是“含金量”最高的“初刀”。

事情是這樣的:一位初中女生,本來說好了要和我聊聊砍價群的生存技巧,前提是我先幫她砍價,以便她能免費拿到一款價值27元的濕巾。

但幫她直接砍掉了3.2元後,她就不再理我了,唯一回應是進我的QQ空間散了散步。不過,這款濕巾她最終沒有砍價成功。

此後,她又發過兩個砍價鍊接給我。我當然不會再幫她砍價了。

拼多多互砍群規律3:利益交換場

在這些完全由陌生人組成的群裡,仿佛也是一場生存遊戲,每做一件事,都需要利益交換;每個進群的人,也都有其明确的目的。

15歲的初中生笑笑在互砍群裡待了兩年,她告訴我,她的目的不是為了砍價,而是賺錢。她的賺錢辦法是,如果幫忙砍價,對方需要加她的提供的淘寶客微信為好友。每成功加上一個好友,笑笑能賺1塊錢。

為了盡可能多賺錢,笑笑加入了10多個互砍群,她說,每天拉到5個好友不是問題。她告訴我,靠這種方式賺來的錢,足夠支撐她一周在拼多多上購買7樣商品,還能補貼家用。在父母眼裡,笑笑是“早當家”的孩子,還能給弟弟妹妹買玩具,因此一直特别支持。

這裡也是招水軍的廣闊市場。在不少群裡,隻要去今日頭條留下3條評論,并截屏作證,就自會有人來幫忙砍價。

在另一個人數較少的QQ群裡,獲得砍價幫助的前提,是拉一名新群員。

有些人實在沒有資源可交換,就直接發紅包請人砍價。紅包金額都很小,但搶到的人,通常不好意思不去幫忙砍價。每次發紅包,我都趕不上,通常在2秒之内就被瓜分。

在互砍群裡,還有一種角色,叫“包砍商”。他們專以幫人砍價為交換條件,獲得少量金錢當回報。

在這裡,還可以看到海量的以“粉絲”需求為主要特征的信息,包括:掃碼關注,僵屍粉,挂機,修改步數,視頻會員,群發器,平台評論……差不多都是為各大平台冒充下流量,然後獲得5毛到幾塊的報酬。

群友們對此毫不介意。隻要有需求,他們大多會幫忙,回饋則是在拼多多上幫砍價。

這形成了一種奇異的循環,為了獲得一些本也不是特别需要的低質商品,他們就去幫助别人,把同樣低質的内容刷量、推廣,至于效果如何、影響如何,沒人關心,但所有平台的流量,都獲得了有效而真實的增長。

拼多多互砍群規律4:買不起,所以才用拼多多?

低價,是拼多多的王道。所以,砍價、免費才如此盛行。

有些人心裡清楚,便宜無好貨,但是他們不在意。

“溫度計”告訴我,60元一套的運動服,是她在拼多多上買過最貴的衣服。今年3月,為了能夠以0元拿到原價一百餘塊錢的嬰兒爬行墊,她從白天開始,隻要一有空就在7個群裡為砍價“吆喝”着,晚上10點把兩個孩子哄睡之後,還一直熬夜到淩晨兩點,終于成功以0元的價格拿到了爬行墊。

她說家人都反對,但她并不以為然。

最近,“溫度計”又在砍價群裡發現了“返利網”這個低價渠道,100元以内的商品,隻需要拉5個新用戶注冊,就能免費拿到。

她相中了一款剃須刀,想送給丈夫,除了在群裡找人幫忙注冊之外,她還給5個朋友打了電話,請求他們幫忙。當然,并不是所有朋友都願意幫忙,5個人中,隻有3人通過她的鍊接下載了APP,注冊了用戶,有一個以手機内存不夠為由,拒絕了她,還有一個,就沒有回複。

經曆了不少被騙刀和被拒絕後,“溫度計”總算如願免費拿到了這款剃須刀。

我問“溫度計”:“不免費,你應該也買得起這款剃須刀吧?”

她說是的,但她的原則就是,能省一點是一點。所有能夠靠手機賺點小錢的事情,她都願意參與,比如在一些APP上浏覽信息賺錢,或者充當水軍去發表評論,3條1塊錢,她都會去嘗試。

今年隻有16歲的月舞,是個農村女生,她說自己沒有零花錢,也沒有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因此,她想買東西時,就通過QQ登錄拼多多,砍價0元購。有時,她也能在QQ群裡搶點紅包。月舞之所以選擇拼多多,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支持QQ登錄。

為了能自己賺點錢,她去試過群裡的打字員工作,可工作之前,就要交上百元的會費,她掏不起,隻好作罷。對于月舞來說,相比質量差,不能擁有,則更糟糕。于是,她選擇用時間和精力去交換。

她向我打聽還有什麼賺錢的辦法。我告訴她,可以發傳單,或者寫寫文章,她很不屑地說,“那才能賺幾個錢”,她隻希望找到拆紅包那種“不需要花太多力氣”、可以在線上幹的工作,哪怕一次隻有幾塊錢。

拼多多互砍群規律5:名為拼多多,實為騙多多

在在搜索拼多多砍價群時,我還發現了不少有機構認證的拼多多群,且認證機構,并不是拼多多自己。

比如:排位第一、有4999位群成員的QQ群“拼多多拼多多拼多多拼”,認證機構竟然是吉安市青原區吉暢科技有限公司,而有498位成員的QQ群“拼多多拼多多拼多多多”,認證機構是哈爾濱正達家居經銷有限公司。

為什麼會有公司願意以别的公司為名認證一個QQ群呢?

我試着加了幾個,每一個都設置了加群問題,引導申請者進入另一個群,申請加入後,剛進群,就被機器人管理員@了,說可以加某個QQ号,通過刷單掙零花錢。

這不是拼多多群嗎?我試着發言,但是發出的話都标出了紅色感歎号,以為是信号不好,無論重發幾次,都無法發出。

引導加入的群大多如此,有一個群甚至是以“免費兼職2群”命名的。

這些群的流動很大,不停地有人進出。看來,這是瞄準了拼多多用戶,而專門設計的“招聘”渠道。仔細想想,這也算是一種精準投放了。我所接觸到的“溫度計”、月舞、笑笑,都對此類工作極有熱情,哪怕忙活一天,隻能賺到一兩塊錢,她們都特别滿足。

為什麼不去學習一些能賺更多錢的能力呢?尤其是面對兩個十五六歲的中學女生時,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

她們很不耐煩地回答我:“能學什麼習?放假了很無聊啊!”“我不是在學習嗎?我每天都有寫作業。”

拼多多互砍群規律6:一邊使用拼多多,一邊鄙視拼多多

其實,不隻精英階層鄙視拼多多,很多拼多多的用戶,也很鄙視拼多多。

娃娃是我在某餐飲店會員群裡認識的群友,當我在群裡詢問大家對于拼多多的看法時,他站出來發言:拼多多是我最煩的APP。

他嫌棄拼多多的理由如下:朋友經常發鍊接,讓他砍價;拼多多APP和公衆号發太多消息,除非卸載和取關,否則關不掉;在各大電視節目上播放的洗腦廣告曲,讓人厭煩。

我問他,在拼多多上買過東西嗎?他回答:拼多多便宜,但肯定沒有好貨。我覺得很奇怪,一個對拼多多這麼厭煩的人,為什麼會在專門的拼多多互砍群裡?他回答說,是為了幫别人砍價才進的。但第二天,我就收到了他的群發消息—掃碼免費領電動滑闆車。

多數人也都被拼多多上的低質商品騙過。

笑笑告訴我,她的同學曾以0元搶過一件冬季棉襖,拿到手的卻是一件輕薄的短袖。拿到貨後,同學的父親整整郁悶了3天,每天下班回家,就盯着衣服看,念叨着白費了多少力氣。

但這位同學一家并沒有從此抛棄拼多多。這位父親轉過身又開始在拼多多上以0元購買了餅幹。

其實,許多拼多多用戶都是懷着僥幸心理的,他們總以為自己是幸運的,不會買到次品。一旦碰到了,隻要湊合着能用,他們便安慰自己:反正便宜,無所謂。這背後隐藏的,是深深的不安全感,是對金錢的絕對信仰,以及無法擺脫現實生活狀況的無奈。

隻能賺幾塊錢的工作,他們也熱衷于去做,因為他們沒可能去做更高級的工作。更可怕的是,許多人覺得,打點小工,賺點小錢,能滿足基本的生活,就挺好;而讀書,太難了,也賺不了幾個錢。

一邊看重蠅頭小利,一邊對未來不屑一顧,這兩種情緒,構成了每個“拼多多互砍群”的主基調。身處其中久了,我感覺像生活在另一個不曾了解的中國。

當大城市裡的人都在議論,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如何把一群被社會抛棄的邊緣人的生活,拍得溫暖而令人動容時,這些生活在“互砍群”裡、站在中國主流社會邊緣的人,不過是人們講到“拼多多”時的談資而已。

這背後隐藏的,是深深的不安全感,是對金錢的絕對信仰,以及無法擺脫現實生活狀況的無奈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