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裴春亮和他的村

裴春亮和他的村

時間:2024-10-23 04:26:58

走進裴寨村的展覽館,裡面有一張舊的發黃的黑白照:一個叉腰站在黃土上的小男孩,渾身塵土,衣服破舊。這就是小時候的裴春亮。

13歲那年,裴春亮因為家境貧寒被迫辍學打工。父親在他16歲時離世,卻因家中無錢無法下葬,鄉親們湊錢才安葬了裴春亮的父親。母親在安葬父親的第二天對裴春亮說:“鄉親們對咱的恩情咱怎麼也還不完啊!”從那時起,報恩的根就紮在了裴春亮的心裡。

裴春亮第一份工作是在磚場打工,因為勤快肯幹,老闆主動給他漲工資,從30塊錢漲到了40。他拿着賺來的錢到安陽技校學習家電維修,學完之後發現那時候有電視機的人太少,要維修的就更少了。沒活兒幹,裴春亮想找一個有保障的小買賣。于是他想到了學理發,因為在農村,理發是不能賒賬的。然而,剃頭師傅卻不想教裴春亮,怕他搶了自己的飯碗。他就天天去幫忙挑水,十幾天後終于感動了剃頭師傅,這才得以拜師學藝。

剃頭鋪是個信息集散地,裴春亮聽說附近缺一個會照相的,于是又開始自己學習照相,給别人拍照片、洗照片。就這樣,裴春亮白天理發照相,晚上修電視機,一樣不耽誤。

這樣辛苦幹活,總算攢了一點錢,後來聽說外地人來收核桃山楂沒有吃飯的地方,于是裴春亮就租了房子學做燴面,最多的時候一天賣了400元錢。就這樣慢慢積累,後來裴春亮開起了酒店,生活也慢慢好了起來。

裴春亮從小是個有心人,随身都會帶着筆和本,看到電線杆上的廣告也會記下來。“那時候覺得商機遍地都是,隻不過很多人沒有發現而已。”他說。

來裴春亮飯店吃飯的很多顧客聊天說在北京上海賣花崗岩大理石很賺錢,不甘一輩子平庸的他動了心。他讓未婚妻看着飯店,自己去北京賣大理石,這樣即便北上不成功,至少家裡還有産業。裴春亮開始在北京騎着自行車四處推銷大理石,最多的一單生意甚至掙了9萬多元。這也讓他掙來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創業的那些日子,我每天都懷着一顆感恩的心。這麼多年的磨練,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隻要腳踏實地做事,沒有不成功的。”裴春亮說。

從北京回來後,他和朋友合夥開礦、做貿易,生意越來越大,産業涉及酒店經營、機械鑄造、礦業開采、水泥生産等。他成為當地一名小有名氣的農民企業家。

2005年,裴寨村民在老支書裴清澤的帶領下,“三顧茅廬”請裴春亮出任新一屆的村委會主任。看着鄉親們期待的眼神,想起父親去世未還的恩情,他答應了。

“有衣送給寒人,有飯送給饑人”,這是母親常挂在嘴邊教育裴春亮的話。裴春亮當了村主任,小山村的發展開啟了“加速度”。

十年間,裴春亮帶領裴寨村脫貧緻富,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05年的不到1000元錢,增加到2015年的1.1萬元。他打井引水、修學校、建籃球場、建文化走廊、修娛樂廣場,讓山溝裡的農村人也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十年之後的今天,當記者問起裴春亮是否後悔當初的選擇時,裴春亮回答說:“我們的黨委班子成員幫助了那麼多人,裴寨給我帶來這麼多榮譽,讓我走出大山,和更多更優秀的人學習接觸,我把這些新思想又帶回裴寨,發展建設新農村。盡管壓力不少,但更多是前行的動力和驕傲,我不後悔。”

“2017年全國兩會我的議案還是關注農村的健康和教育。希望把電商和互聯網知識帶進農村,普及山區,讓農民走進網絡。水的問題我們自己努力可以解決,但教育和醫療資源農村還是欠缺,這些問題還是要國家給予更多的關注支持。”裴春亮說。幼時的裴春亮

老土坯房屋前,裴春亮為參觀者講述村史。

裴春亮與正在排練舞蹈的村民

裴春亮在村民家裡走訪,村民請他品嘗柿子。

裴寨村的老井和井旁的标語,折射着裴寨村十年的巨變。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