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民樂與皮影  跨界與即興——尋找古藝新演的可能性

民樂與皮影  跨界與即興——尋找古藝新演的可能性

時間:2024-10-23 03:31:21

“我們真正想做的是能走向世界的中國音樂形象。”

舞台中央為“名無虛”三重奏(左起:闵小芬、吳巍、徐鳳霞)的即興民樂演奏,後方為經交互影像技術實時處理後的即興皮影剪影。

皮影藝術家特地為小觀衆即興表演“美女”與“怪獸”,這也是融皮影工作室原創的當代皮影造型。“新樂府”音樂皮影專輯《五行》的第一天錄制完成後,“名無虛”三重奏樂隊的徐鳳霞笑着走出舞台,“挺享受的。”這次的專輯錄制,采用的是現場即興表演+同期錄音的方式,并将錄制升級為開放性的演出,是國内首次實驗性現場即興專輯錄制。

《五行》,是音樂跨界品牌“新樂府”即興創作系列的第七張專輯。自2015年開始,“新樂府”混搭過評彈與爵士、昆曲與搖滾、粵劇與電音等,而這次,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民樂與皮影。

跨界的即興碰撞

正式錄制前,“名無虛”的三位演奏家闵小芬、吳巍、徐鳳霞與皮影藝術家王玉光才在化妝間碰了面,這也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新樂府”制作總監陳偉倫介紹了雙方,握手、寒暄,之後大家便回到舞台各自準備。這樣的碰面方式正如陳偉倫所說的,“上台就演,要的就是自然,要的就是即興。”

這次創作由“名無虛”三重奏、皮影表演藝術家們及交互影像技術團隊在現場進行即興創作。闵小芬負責琵琶、中阮,吳巍玩起笙與裝置二胡,徐鳳霞演繹三弦和古筝,并輔以人聲。皮影藝術家王玉光則“聽聲賦形”,根據音樂即興發揮,而他表演的皮影戲又會經由交互影像技術的實時處理,投影到舞台後面的屏幕上。

“我們的交流是在現場的相互啟發下進行的。”闵小芬說。而很顯然,這樣現場的碰撞,無論是演奏民樂的“名無虛”,揮舞着皮影戲的王玉光,還是負責電子影像的畢振宇,對于這場創作,他們可能既“猜不中開頭”也“猜不中結尾”。

“即興的東西是活的,現場會是什麼樣,說實話,我們也不知道。”王玉光在正式錄制之前笑着說。這種“未知”在第一天創作錄制時就體現得很明顯了。三次創作中的表現正如徐鳳霞和闵小芬所說,“每一遍都不一樣,旋律不一樣,節奏不一樣,感情也不一樣。”“它充滿着活力、神秘感及稍縱即逝。”而對這種稍縱即逝的把控力,陳偉倫說,需要深厚的藝術修養與娴熟的技法。

“名無虛”三重奏自2009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立後,便在現代自由即興創作上不斷探索。而很早之前,三名成員便是國際知名的音樂家了。闵小芬是國際上公認的用琵琶诠釋現代音樂及爵士樂的演奏家,她是首位受邀多倫多國際爵士音樂教育大會的華裔音樂家,并獲得了“傑出的爵士教育使者”的殊榮;吳巍是國際樂壇首屈一指的現代派笙演奏家,曾與柏林愛樂樂團、洛杉矶愛樂樂團、BBC交響樂團等合作;徐鳳霞将人聲作為聲音素材添加到即興表演中,曾與不萊梅室内愛樂樂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等合作。王玉光自2008年開始便涉足即興皮影,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時間。期間,成立了融皮影工作室,并創作了現代音樂皮影劇《野鴨島傳奇》,北京皮影“路家班”第六代傳人路聯達是這部皮影劇的顧問。而負責當天交互影像技術的畢振宇,7年之前便開始交互媒體影像的嘗試及創作,曾為崔健等音樂人演出提供視覺支持。

呼應“名無虛”的民樂即興演奏,皮影藝術家王玉光(右)與搭檔呂印揮舞皮影進行即興表演。

“新樂府小私塾”招募的小觀衆與“名無虛”進行了現場互動。陳偉倫說,希望小朋友參與進來,看到更多、嘗試更多。植根中國傳統文化

“雖然是即興創作,也會有一個主題,比如這次是根據‘五行’這一主題來自由即興。”徐鳳霞介紹道,方式是自由即興的,但結構、内容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對于這一點,陳偉倫有同樣的想法,“所有的自由都是在條條框框後的提升,而不是本身就無所畏懼。”

對于這次的創作主題“五行”,在陳偉倫看來,它是中國衆多概念的基礎,它把世界歸為五種——金木水火土,可以理解為五種物質、五種顔色、五種聲音、五種情緒等,這與看似有些虛無缥缈但有主題的即興創作相似。“如此一來,我們便在傳統當中找到了靈感,也找到了力量。”

錄制之前,陳偉倫和藝術家們多次交流,讨論“金木水火土”所對應的音樂語彙、皮影形象、季節時間、聲音以及情緒等。以“金”為例,他們認為,金從革,主變動,因而在音樂上選擇以悲傷開端,在高潮突出撼動人心,追求破舊、混亂中的新生;皮影形象選擇神怪;季節對應秋季;聲音對應哭聲;情緒對應悲傷等。這些元素,在創作現場都得到了照應:嗚咽響起的笙聲,應聲而起的琵琶聲、古筝聲,時而沉郁時而高亢的人聲,沉重的鼓聲,後方屏幕上踏着音樂律動跳動的骷髅、鬼怪,以及随着律動調整的動感線條……

陳偉倫說,這次創作中的樂器都是中國民族樂器,有笙、二胡、琵琶、古筝、大鼓、三弦、中阮等,“都是中國的,能打造出不一樣的東西。”對于作為中國剪紙、美術與戲曲綜合體的皮影,“新樂府”已經關注了很久,并下功夫研究了它的曆史和現狀。為了這張專輯,“新樂府”團隊特地去了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參觀了館藏的明清時代的皮影,欣賞了許多陝西老藝人的表演錄像及資料。陳偉倫認為,如果做傳統影像,那一定要從皮影做起,而且,他也希望中國的皮影戲與民樂結合的即興創作能夠為當今藝術貢獻一些不同的聲音。

反哺傳統

錄制當天,“新樂府小私塾”招募了一批小觀衆前來觀看,“小朋友更需要了解中國傳統的東西。最基本的,他們看了會知道這些樂器是中國的,皮影是中國的,‘五行’是怎樣一個概念。”同時,陳偉倫希望現場的即興創作對小朋友能夠産生影響,讓孩子們有更多嘗試,這就是他想改變的。

“新樂府”發起人盧中強說,“新樂府”成立的目的便是用現代音樂元素重新挖掘和包裝傳統民族民間音樂。2015年以來,“新樂府”已開發出昆曲、評彈、京劇、粵劇、黃梅戲等戲曲劇種與現代音樂融合的産品,同30位蜚聲國際的國内外音樂家進行了合作,完成了40場全球巡演,制作了15張專輯……

在去年,“新樂府”邀請“名無虛”參加了南京“十三月空間”的表演,現場極富沖擊力,“他們的音樂想象力代表了中國民族樂器世界級的想法。”然而,遺憾的是“名無虛”三人所涉足的即興音樂國内聽衆很少能夠聽到。這次嘗試的即興創作,就像盧中強說的那樣,“就是想讓大家知道中國樂器即興創作的無限可能性。”

而此次創作的另一個主角——皮影,它作為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經曆過宋朝的興盛,明清的鼎盛,從元朝開始還流傳至波斯(今伊朗)、暹羅(今泰國)、日本、法國等地,如今面臨的卻是被人們淡忘的窘境。很多皮影藝人逐漸老去,對于這種口口相傳的民間藝術,一旦老藝人離世,即使有劇本在,皮影藝術也很難得到延續,同時,與皮影戲相搭配的傳統曲目,缺乏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就算是最大的皮影,長四米高三米,放到如今能容納幾千人的大劇院、上萬人的音樂節上,是看不到的。”陳偉倫說。所以,“新樂府”嘗試适應當下來傳承皮影藝術,包括把小小的皮影放大到舞台屏幕上變成絢麗奪目的狀态,把它與民樂搭配進行現場即興創作。

對于“新樂府”的創作,盧中強說:“探索才剛剛開始,以後會繼續豐富而大膽的嘗試。”而陳偉倫坦言:“我們真正想做的是能走向世界的中國音樂形象。”

闵小芬說,“名無虛”三人在相互的傾聽、交流和啟發下創作,當天的演出是在用古老的樂器、用人聲,訴說現代人的故事。

布日盧藍門處于非斯古城中兩條最重要道路的起點。大門向外一側鑲嵌滿了藍色的馬賽克瓷磚,極富伊斯蘭風情。海洛創意供圖

宣紙是中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是中國傳統造紙工藝之一。宣紙有易于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攝影李雪聰

絲綢是用桑蠶絲作原料的織物。中國是最早使用絲綢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傳統絲綢制品受到各國人民的歡迎。海洛創意供圖

摩洛哥非斯保留着傳統的皮革搓揉及風幹方法,讓天然植物的色彩在皮革上呈現出特殊的美。CFP供圖

摩洛哥街頭的紡織手工藝人。CFP供圖

北京通州南街清真寺始建于14世紀,是北京地區四大清真寺之一。攝影李劍

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卡薩布蘭卡市區西北部,占地面積9公頃,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其中三分之一面積伸向海面,以紀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來。CFP供圖

福建初溪土樓,分布于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嶺中,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2008年,福建土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攝影萬全/人民畫報

本·哈杜築壘村位于摩洛哥南部瓦爾紮紮特地區,曆史可追溯至12世紀。1987年,本·哈杜築壘村正式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海洛創意供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