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亞洲之心”的禮物

“亞洲之心”的禮物

時間:2024-10-23 03:29:51

“浴火重光”并非簡單的阿富汗文物展,它用文物叙述曆史,更通過文物展現古代阿富汗與世界文明交融的整體面貌。

公元1世紀的象牙雕刻飾闆,有着印度風格。貝格拉姆是阿富汗曆史上最具活力的時期,其中涵蓋“絲綢之路”貿易的起始階段,因而有着許多文化交流的痕迹。

生粘土塑像頭部,公元前2世紀,阿伊哈努姆。這件文物散發着種種神秘的氣息,像是在向人們訴說。

石頭日晷,公元前145年。在阿伊哈努姆發現的希臘日晷、希臘式建築、怪獸狀滴水嘴等,帶有明顯的地中海風格。這件石頭做的日晷,是亞曆山大将希臘科學宇宙體系帶入到阿富汗的力證。北京,故宮博物院,來自阿富汗的神秘寶藏以驚豔世人的光芒展示着“亞洲之心”的魅力……

阿富汗,位于亞歐大陸的十字路口,曾經的絲綢之路璀璨明珠,古老文明在這裡交彙,但也深受戰火摧殘……3月17日,這個擁有兩千多年悠久曆史、璀璨文明的國度,将他們的國家博物館寶藏首度呈現在中國觀衆面前。

從2005年開始,“浴火重光: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展覽就陸續在北美、歐洲、大洋洲多個國家以及東亞的日本、韓國等國展出,觀展總人數超過250萬。中國是該展覽的第22站,展覽地點選在故宮。

231件(套)展品主要來自阿富汗法羅爾丘地、阿伊哈努姆、貝格拉姆、蒂拉丘地這4個地區,時間跨度4000餘年。文物中包含多個文明的文化元素,充分诠釋出阿富汗“文明十字路”的多元文化特征。

黃金、殘缺和多元

地處中亞、南亞、西亞等多個文明交彙地帶的阿富汗,是一個有着千年曆史的悠久古國,孕育過無數強盛和輝煌的王朝,在中西方文化、貿易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憑着優越的區位優勢,阿富汗在過去是一個富庶之地,瑪瑙、銅料、金、銀、木材……都是其貿易之物,還壟斷了青金石的貿易。因而,阿富汗已發現的古墓葬和遺址中出土了大量金銀器。

将衆多非常炫目的黃金展品展現在故宮午門東雁翅樓展廳中,兩種文明碰撞傳遞出的效果可謂驚豔。

在展廳中央,一根獨立的展架上陳列着本次展覽最令人矚目的黃金冠,此外,帶有長須牛紋飾的金碗、希臘金碗、羚羊手镯、短劍鞘金飾等,都是本次展品中值得一看的金器。而展覽更讓人唏噓的是,許多展品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殘缺。

展覽分為四大部分:法羅爾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與貝格拉姆,分别代表了自1937年至1978年在阿富汗北部的四個考古發掘地。

法羅爾丘地,擁有豐富的錫和青金石資源,有人類居住的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7000年。作為此展的第一單元,展示的是展覽中年代最早的三組八件金杯,均為公元前2200年至1900年的文物。不幸的是,這一地區文明的興起與衰落,無人知曉。隻有這些金杯,見證着曾經的文明。

阿伊哈努姆是曾在阿富汗土地上建立巴克特裡亞國的一個城市,公元前3世紀中期,古希臘殖民者在中亞草原地區建立希臘化奴隸制國家,首都就在今天阿富汗斯坦巴爾赫,然而,阿伊哈努姆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被發現。阿伊哈努姆彙集不同文化,讓這個時期形成獨特的希臘-巴克特裡亞式風格。

蒂拉丘地的古代墓葬中,出土衆多古代黃金陪葬品。展覽中最奪目的黃金冠就來自這裡,觀衆經過展櫃,也會令金冠上黃金綴片随之搖擺。本單元展品均出土于六座墓葬,由于是遊牧民族,因而可以看到更多文化交流的痕迹,包括希臘、印度、美索不達米亞、中亞、伊朗和中國的元素。

貝格拉姆是古代絲綢之路要沖,考古學家在這裡發現兩個密封于2000多年前的房間,出土了大批象牙、玻璃器、青銅器、石膏制品,是儲存“絲綢之路”貨物的巨大庫房。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長穆罕默德·法西姆·拉希米介紹說,這些文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多元文化”:一對鑲滿綠松石的黃金鞋扣,圖案是中國的仙人乘車;一條長達一米的黃金腰帶,帶扣上都是希臘神靈;一隻精美小巧的黃金山羊,代表是遊牧民族的遺風;幾把鑲滿綠松石的黃金寶劍,飾有印度風格的“卐”字……這些世界級寶藏傳達出阿富汗作為曾經的“文化熔爐”的重要地位。

黃金王冠,公元25-50年。王冠上的每一寸花飾,都細緻繁複到了極緻,金箔纖薄無比,組合在一起呈現出镂空的層次感。昏暗的光線中,可以看到黃金葉片随着展廳内的微風輕輕搖曳。王冠是由六個部分拼接而成的,便于遊牧民族随身攜帶。這些遊牧部落可能是王室成員,生活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100年之間。曆經磨難之展

“無論什麼人,隻要他沒有嘗到過饑與渴的滋味,他就永遠也享受不到飯與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麼滋味。”阿富汗當代作家左帕哈·烏爾法特曾經這樣寫道。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經曆或許能對這句話做出一個注釋,這座始建于1919年、曾擁有10萬件以上珍貴文物的阿富汗最大的博物館,在長達二十多年的紛飛戰火中,曾遭遇到六成文物被竊,兩千多件文物被毀的劫難。

1978年,希臘裔前蘇聯考古學家維克托·薩瑞阿尼迪在阿富汗北部的蒂拉丘地發現了數座古代遊牧民族的墓葬和遺址,發掘出土大量古代黃金制兩萬餘件,時間上溯到巴克特裡亞時期,被視為當今“絲綢之路”上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這批文物随即送入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展出。

然而,戰争爆發了,這些珍寶成了被劫掠的對象。為保護文物,1989年,阿富汗政府和國家博物館員制定秘密計劃,将博物館中大量文物轉移至安全區域。在轉移過程中,很多學者、專家為守住秘密而付出生命,更有人至今下落不明……2003年,阿富汗國内恢複穩定,戰亂中藏匿的文物被重新整理,一度被外界認為遺失的珍寶得以重見天日。黃金情景圖案鈎扣,蒂拉丘地。1978年,前蘇聯考古隊在阿富汗北部的蒂拉丘地發現了數座古代遊牧民族的墓葬和遺址,發掘出土了古代黃金制21618件,被視為當今世界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其年代可以遠溯到公元前327年建立的中亞古國——巴克特裡亞王朝。

玻璃海豚,公元1世紀。在遠離大海的阿富汗出土了可愛的海豚,由此可見其深受外來文化的影響。

藍色玻璃花瓶,貝格拉姆,公元1世紀。在貝格拉姆發現了許多玻璃制品。

玻璃仿瑪瑙碗,貝格拉姆,公元1世紀。許多文物有殘缺之處,更可想見保護這批文物的不易。

青銅雕像,公元1世紀。

“浴火重光”展覽吸引了大量觀衆前來參觀。能親眼目睹這些躲過戰火和劫掠的寶藏,是人們的一大幸事。

彩繪玻璃高腳杯,貝格拉姆,公元1世紀。波斯風格的玻璃杯,展示了當時豐收的場面。一組三個文物分别展示了戰争、豐收和狩獵的景象。

黃金項鍊及其它飾品,蒂拉丘地,公元25-50年。這些珍貴的寶藏均來自蒂拉丘地,包括胸針、項鍊、耳飾、發夾等。它們外觀小巧,而且工藝精湛。

黃金鈎扣,公元25-50年。愛神丘比特騎着海豚在大海波浪間嬉戲,是希臘羅馬中特别受人喜愛的主題。

金杯,公元前2200-公元前1900年。第一單元法羅爾丘地盡管隻有三組八件文物,但精美的金杯上可見帶胡須的牛圖案,可見當時遊牧文明的影響。2006年,挪威商人收藏的戰亂中流失的巴米揚佛經寫本返還阿富汗;2016年,展覽抵達東京時,日本已故畫家平山郁夫收藏的百餘件喀布爾博物館流失文物在展覽後回歸故土……

阿富汗信息與文化部代部長卡馬爾·薩達特在回顧這段傳奇曆史時說:“我們希望通過展覽展示我們悠久的曆史文化,向人們展現阿富汗在久遠的過去就同世界緊密聯系,而今這樣的聯系今天依然持續着。我們更想告訴世界,我們的曆史不僅僅隻有那幾十年的戰争,我們的曆史更有和平、安甯、智慧、進步、友好和自由,這一點非常重要。”

文明古國率先合作起來

2016年10月,“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在故宮博物院成功舉辦,與會代表共同發起旨在促進人類文明保護與發展的《太和宣言》,鄭重宣布“在國家文化發展戰略框架内,文明古國可以率先合作起來,通過舉辦文物交流展覽以及其他相關活動,邁出傳承古國文明的堅定步伐,促成文明古國之間建立起通暢的交流渠道。”此次故宮博物院與阿富汗國家博物館聯合舉辦展覽既是《太和宣言》的體現,也是“一帶一路”中阿友好往來的踐行。

數千年曆史的積累,希臘文化、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等不同文明的影響和積澱,給這個國家留下了無數神奇的藝術瑰寶。中亞古國巴克特裡亞王朝,即中國古書記載的“大夏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史書載,張骞受漢武帝之命第一次出使西域就到達過巴克特裡亞。1978年巴克特裡亞寶藏出土之後,發現寶藏中有古希臘的硬币、中國漢代的銅鏡、印度的象牙梳子,可以想見當年絲綢之路上多元文明的融彙。

阿富汗的曆史是各民族相互征戰又彼此交融的過程。

阿富汗駐華大使賈楠·莫薩紮伊表示,作為曾經的文明交彙點和古絲綢之路的中心地帶,同時也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參與者,阿富汗希望此次展覽成為展示自己國家形象,推動阿中兩國文化交流的機會。“很不幸,外界關于阿富汗的報道充斥了大量的負面消息,絕大多數都是關于安全形勢和恐怖襲擊的。這次展覽将向世界呈現阿富汗真實、積極的面貌,展示阿富汗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燦爛的文明。”

黃金劍鞘,公元25-50年。擺放在展廳中央的一柄黃金劍鞘上,出現了中國元素—雙龍造型,文化交流的痕迹在遊牧民族的樂土蒂拉丘地更為明顯。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