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商務部辭職 的幹部去哪兒了?

商務部辭職 的幹部去哪兒了?

時間:2024-10-23 05:30:03

國家公務員人才流失現象近年來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7月26日,十九屆中央第一輪巡視已經公布了共16家單位黨組織巡視反饋情況,其中,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反饋意見,主要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住房城鄉建設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學習貫徹不夠嚴肅認真,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有“溫差”,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不夠堅定,政績觀存在一定偏差。

對海關總署,主要意見為:把守“國門”存在薄弱環節;選人用人問題較多,隊伍監督管理不夠嚴格,基層黨建工作比較薄弱;“一把手”等重要崗位、執法環節等重點領域廉潔隐患大,上次巡視整改前緊後松。

對新華社黨組,提出了:落實“黨媒姓黨”“政治家辦社”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存在差距;聚焦主責主業不夠,履行國家通訊社職責存在短闆,國際傳播能力有待加強等意見。

而在提到商務部時,巡視反饋中指出,商務部“選人用人方面的問題反映較多,日常監督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幹部流失問題比較突出,基層黨建工作抓得不夠嚴實”。

這是本輪巡視首次點名幹部流失情況。

在大學生就業選擇出現“公務員熱”的大背景下,在職公務員卻出現辭職、流失突出的問題,這進一步引發了各界的關注和思考。

商務部2014年至2016年辭職人數最多

根據商務部官方網站上公布的曆年來商務部機關辭職和取消錄用人員名單,從2008年到2017年,商務部累計辭職人數達152人,其中,2015年辭職人數最多,共有30人選擇辭職。

從辭職人數的分布上來看,2014年至2016年是辭職人數最多的3年,分别有27人、30人和23人選擇辭職。與全國公務員辭職人數統計對比,商務部出現辭職人數明顯增多的這3年,也是全國範圍内公務員離職人數出現顯著增長的3年。尤其是2015年,全國公務員辭職人數達到1.2萬人,比2014年辭職人數同比增長43%。

國際大型職場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針對當前中國公務員的跳槽情況進行的數據調研顯示,近10年來,中國公務員跳槽轉型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其中跳槽前的職級多以初級為主;高達六成的跳槽公務員,工作年限低于6年。其中,跳槽前為科員的占比高達53%,其後是科級正職、科級副職,比例分别為18%、13%。

記者翻查商務部2014年—2016年的辭職人員名單後發現,商務部的辭職人員構成中,正、副處級幹部的比例相對高,占辭職總人數的近40%。

不過在中組部副部長齊玉看來,公務員隊伍總量是基本穩定的,他在黨的十九大首場記者招待會上說:“從統計情況來看,近年來公務員隊伍總體是保持穩定的,平均每年辭職人數僅占公務員總數的0.1%,或者比0.1%稍微多一點。我們一共是700多萬公務員,每年辭職大概就是1萬左右。”

辭職幹部都去了哪兒?

在山東省委黨校黨建教研室副主任譚建看來,當前的公務員辭職現象呈現兩個特點:一是辭職公務員的行政層級升高。以前辭職的多為科級以下公職人員,現在一些廳局級幹部也加入了辭職行列。二是辭職公務員去向多元化。有的出任國企高管,有的進入民企,有的自主創業,還有的循個人興趣著書、畫畫,不同于原來的單純下海經商。

從此前媒體披露出來的商務部部分辭職人員去向來看,大部分商務部的辭職幹部都選擇了到企業任職。從工作性質上來看,辭職後的職位大緻與此前在商務部負責的事項相關。

比如,原反壟斷局的一名幹部,2014年辭職後去了共享單車公司摩拜擔任副總裁;電子商務司的一名幹部,去了京東金融集團擔任公共事務部負責人,世貿司一名離職幹部,到百仕通商企業咨詢管理公司擔任首席執行官,一名2015年離職的國際司幹部,目前在阿裡研究院擔任跨境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辦公廳一名幹部2016年辭職後,去聯想集團擔任高級總監,還有一名綜合司的離職幹部,在菜島網絡公共事務部擔任總經理。

公務員辭職後應公布去向

國家公務員人才流失現象近年來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2017年5月,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公務員局聯合印發了《關于規範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行為的意見》,其中明确規定,“各級機關中原系領導班子成員的公務員以及其他擔任縣處級以上職務的公務員,辭去公職後3年内,不得接受原任職務管轄地區和業務範圍内的企業、中介機構或其他營利性組織的聘任,個人不得從事與原任職務管轄業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其他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兩年内,不得接受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企業、中介機構或其他營利性組織的聘任,個人不得從事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

“從近幾年的一些貪腐案例來看,一些公職人員辭職後,或在原管轄範圍、主管領域内的企業‘二次就業’,利用之前權力的影響力搞利益輸送,這一方面影響了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也是變相腐敗。”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他認為,上述規定有助于建立權力監督的追溯機制,由始至終給權力戴上“緊箍咒”。¢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31期

一些公職人員辭職後,或在原管轄範圍、主管領域内的企業“二次就業”,利用之前權力的影響力搞利益輸送,這一方面影響了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也是變相腐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