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深圳 造夢空間

深圳 造夢空間

時間:2024-10-23 12:52:08

1993年,施鐳初來深圳。

2018年,施鐳自己的辦公室裡。28年前來深圳,從羅湖火車站到蛇口,隻有一路公共汽車,走了兩個多小時。那時買電視、冰箱這樣的大件家電隻能去私人開的小店,根本沒有質量和服務的保障。即便如此,我們這些年輕人還是要待在深圳,因為這裡有一種與内地不同的氣氛。當時的深圳雖然破敗不堪,但它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一種能改變自己命運的希望。

深圳特區初建時,主導産業是港資、台資的加工型企業。1990年代,土地面積狹小的深圳,将産業升級轉型的希望寄托于占地面積小、無污染、附加産值高的高科技産業。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為深圳缺少大學、科研院所和人才儲備。市政府的解決之道是把内地著名高校請進深圳來創辦研究院。清華大學于1996年底率先在深圳創辦了全國第一家大學和地方政府合作的研究院。市政府花費近8000萬元為深圳清華研究院修建了科研大樓,這對于當時年度财政收入僅有37億元的深圳市政府來說,可算是大手筆。

得益于深圳市和廣東省良好的科研和産業化環境,像清華研究院這樣的新型研發機構如魚得水。清華大學的優勢在于選擇項目,從全世界範圍尋找和捕捉機會,從廣大的海内外優秀校友中篩選項目,幫助他們争取深圳市政府“孔雀計劃”或廣東省政府“珠江計劃”的支持,為各路人才歸國創業搭建理想的初始平台。近幾年,清華研究院已經申請到五支“孔雀計劃”團隊和三支“珠江計劃”團隊,不但增強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實力,也為深圳市和廣東省儲備了産業化力量,這些團隊有望在若幹年後成長為巨無霸型的高科技企業。

迄今為止,已有60所國内外大學到深圳創辦研究院。20年來,由市委市政府牽頭出台了一系列人才計劃,從本科生到博士後有不同程度的補貼。深圳市從1990年代的200萬常住人口增加到今天的2000萬人,但人口的平均年齡一直保持在30歲左右。年輕人的大量到來,為這個城市增添了無窮的創新活力。深圳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移民城市,誰也不排斥誰,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标,大家很容易達成共識。

20多年來書記市長更替,确立于90年代的打造高科技産業城市的目标初衷卻始終沒有改變。深圳市成為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城市。以南山區科技園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産業園,不但容納了60個大學研究院,同時也是深圳市最精華高科技企業的聚集區,騰訊、中興、大疆等數千家企業坐落在一個僅有幾平方公裡的區域裡,每年能創造近萬億元的産業價值。僅僅南山區就有上市公司150家,而且80%以上是高科技企業。

20年間深圳市已經逐漸成為創新創業的首選之地。深圳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寬松的政府管理模式,優惠的産業政策,完善的産業配套能力和産業鍊,充足的民間投資資金,人才窪地的聚集效應以及移民城市獨特的文化氛圍,對懷揣着夢想的人來說,仿佛造夢空間一般,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這也是深圳能夠在短短的幾十年間創造奇迹的原因所在。

(本報道撰文者系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助理、院辦主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